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汇报 >

新时期邓小平提高党的战斗力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22-05-10 19:45:03 | 浏览次数:

摘要:考察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高党的战斗力思想,概括出这一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精神,即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思想基础、根本任务、重要途径、制度安排、组织保证、基础工程、检验标准、方式方法和必要条件,梳理这些思想必将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邓小平; 党的战斗力; 执政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A849.1文献标识码:A

邓小平十分重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早在建国初期就提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党除了应该加强对于党员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从各个方面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并且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更加强调要恢复和提高党的战斗力。“我们党是执政党。应该说,党的领导在相当一个时期受了损害。”“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是要恢复党的战斗力。”“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只有恢复到这种状态,党才有战斗力。”他提醒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新时期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是围绕着把党建设成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这一主题展开的。在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今天,重温邓小平的执政党建设理论,概括邓小平提高党的战斗力思想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精神,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思想基础,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僵化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针对党内存在的思想僵化,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严重影响党的战斗力问题,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统一起来,要求人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封闭僵化的精神状态,使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解放思想,实现思想观念上的变革,是整个改革的先导,同时也是党的自身建设改革的先导。邓小平大声疾呼:“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说,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是要突破。所谓突破就是解放思想带来的观念上的变革。没有这种观念上的变革,党的自身建设就不可能顺应历史潮流做出新的发展。因此,提高党的战斗力,首先必须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僵化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结合我们的实际来继承、探索和创新。

怎样解决思想僵化问题,邓小平强调开展新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必须与时俱进,引导人们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新的开放的眼光面对执政党面临的现实问题。只有这样,党内存在的思想僵化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党的战斗力才能得到恢复和不断提高。“每一个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同志,尤其应当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离开这个基础,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办法,就会是不正确的,就会在实践中失败。”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和经验,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解放思想”的号召,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科学的执政理念和思想基础。

(二)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根本任务,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统一,使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和捍卫党的领导地位。“否定党的领导,十亿人民没有凝聚的中心,党也就丧失了战斗力……怎么领导人民搞建设?”他多次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共产党的领导,这个丢不得,一丢就是动乱局面,或者是不稳定状态。一旦不稳定甚至动乱,什么建设也搞不成。”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正确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辩证统一关系。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事业,党的领导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才能提高自身的战斗力,担当好领导重任。邓小平强调,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管大事,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他认为,现行的以党代政的执政方式、高度集权的党的领导体制、以命令方式为主的工作方法,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不利于党对现代化建设实施有效而正确的领导。“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党的战斗力也才会更加坚实有效。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党的建设的目标总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指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基于对“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我们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提出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的方针,从而找到了党建工作和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明确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方向,为恢复和提高党的战斗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他把恢复和提高党的战斗力与党所面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联系起来,“搞党的工作不懂经济不行……懂不懂管理、善不善管理,是不一样的。”对于党的建设的目标,邓小平始终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把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二是要努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把我们党建设好,全面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使我们的党真正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而奋斗。”要真正起到核心作用,牢固确立核心地位,没有战斗力,即强有力的执政能力,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三)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努力实现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提高集体决策能力

时代在发展,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在变化,恢复和提高党的战斗力,必须努力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指出:“政治体制改革,要向着三个目标进行。”“第一个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第二个目标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个目标是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解决这些问题,四个现代化才真正有希望。在党的领导的具体制度中,有许多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弊端,如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现象等等。这些弊端妨碍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的战斗力,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为此,邓小平向全党提出了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这一艰巨任务,着重指出,完成这个任务的关键,是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他把改革党的领导制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内容,提出党政分开,改善党的领导,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并设计了党的领导制度改革的蓝图。“党的组织不是政府,不是国家的权力机关,要认真考虑党在整个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党的机关、国家机关怎么改革这些问题。”“我们要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这些精辟论述,切中要害。

邓小平指出,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执政党自身的改革,努力实现执政党的现代化,实现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转变,真正恢复和提高党的战斗力。“党的各级组织的权力、任务、工作方式都要改善……党委不能再包揽干预一切。党的领导要体现在制定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问题是党要善于领导,要不断地改善领导,才能加强领导。”诸如,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由直接向社会发号施令型转变为进行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在人民和国家权力之间充当最具政治权威的组织者,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由依靠党内文件实施领导执政转变为依法执政;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党的各级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建设,努力实现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决策能力是党的战斗力的一个综合性的表现,看执政能力强不强,很重要的就看决策能力到底怎么样。党的工作的最大失误,莫过于决策的失误。加强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建设,必须提高领导班子集体的决策能力。“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那样,只要这个人一有变动,就会出现不稳定。中国的未来要靠新的领导集体。”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最重要的是建立保证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制度,建立避免决策失误的机制。凡由一两个人说了算,决策失误就在所难免。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既是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又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四)提高党的战斗力的制度安排,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他把党的制度问题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出来,并由此开创了“制度建设”这样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这是邓小平对党的建设的独创性贡献。他指出,要研究政治学,借鉴国外执政党的有益经验,为加强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建设服务。“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我们党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因此,他把改革制度,作为改革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避免重犯过去的错误的着力点,从而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子。邓小平一再强调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规党法,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强调:“确实要搞法制,特别是高级干部要遵守法制。以后,党委领导的作用第一条就是应该保证法律生效、有效。”党的战斗力只有通过相应的法制保障,才能在执政活动中有效体现。这可以说是依法行政较早的提法。他强调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注重从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上解决问题,是邓小平论述提高党的战斗力的一个显著特点。

对于各种制度的改革和建设,邓小平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干部退休制度、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干部生活待遇制度、党内外监督制度等。“民主集中制执行的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他还强调有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主张“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不管谁违反,都要受到纪律处分”,谁也不能例外。“一个党如果允许它的党员完全按照个人的意志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行动,这个党当然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不可能有战斗力,党的任务就不可能顺利实现。”同时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具有关键性、主导性。党内民主是全党意志“真正地正确地实现”的基础。没有党内民主,就没有真正的党的活力和集中统一。邓小平指出:“讲党的领导,强调要有统一领导,要有权威。没有党的统一领导,就没有效率。有了党的统一领导,只要这种领导是正确的,我们的调整会快,建设速度会快。不统一,一事无成。”他强调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尤其需要重申和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各级党委要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维护领袖的威信;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建立党内平等的同志关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决不允许党内存在派别和派别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才能保障党的战斗力不弱化。

(五)提高党的战斗力的组织保证,是落实干部队伍“四化”方针,造就一支时代需要的合格的干部队伍

邓小平曾多次向全党疾呼:“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而“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有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性强的人来接班才能保证。”执政是要靠人来落实的,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这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关键在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他反复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腐观念;要破格使用优秀年轻人才。“我们今后配备领导班子的时候,要选用什么人呢?要选那些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斗争中经得起考验的人;要选那些党性强,能团结人,不信邪的人;要选那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说老实说,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风正派的人;要选那些努力工作,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有魄力,有实际经验,能够办事的人。”他特别提出,要重用那些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

解决人才问题,必须改革党的干部制度,实现组织路线的转变。组织路线的根本问题就是干部问题。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人才有的是”,关键是“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他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改革干部制度,要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这个问题上来个大转变,要“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为了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他提出了选拔任用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邓小平指出:“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他剖析了现行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即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理方法陈旧单一,管理制度缺乏法治;确立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原则,即密切结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公开和法治的原则。提出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等制度。这些举措为提高党的战斗力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六)提高党的战斗力的基础工程,是切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党性教育,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增强每个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提高执政能力,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邓小平提高党的战斗力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经常检查和改进基层组织的工作,是党的领导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没有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就没有全党的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强调,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工厂、公司、院、校、所的各级党组织,要管好所有的党员,做好群众的工作,使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的组织真正成为各个企业事业的骨干,真正成为教育和监督所有党员的组织,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执行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他强调:“合不合乎党员的资格,合不合乎党员条件,这个问题不只是提到新党员面前,也提到一部分老党员面前了。”因此,在整个改革开放中,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要对全体党员进行教育,“要求党员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教育共产党员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通过思想教育,增强党性,尤其要认真地加强对于广大的新党员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觉悟程度,做新时期的合格党员;教育党员在对外开放中既要学习和吸收一切文明成果,又要有力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愈是改革开放,共产党员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的思想和道德。他还从党员和干部队伍的现状出发,强调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开展经常性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在党内,特别是在党员、干部中,普遍地、经常地、深入地开展共产主义教育,使每个同志都成为合格的党员、合格的党的干部,使党员、干部的思想品德、党性修养和政治质量普遍恢复以至超过过去的最好水平,使党的战斗力恢复以至超过我们党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通过整党,“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强调要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夯实党的自身基础,使党的每个细胞都充满生机活力,从而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是提高党的战斗力的基础环节。

(七)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检验标准,是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坚持实践标准的基础上,邓小平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具体化,提出了 “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与此同时,邓小平又在一系列论述中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等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人民利益标准”。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不仅深化了实践标准,而且把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统一起来,把是非标准和价值标准统一起来,把党的自身建设和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起来,解决了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新时期提高党的战斗力确立了目标,为检验是否恢复和提高了党的战斗力提供了是非标准和价值标准。历史表明,获得人民的政治认同和拥护是党具有最大战斗力的力量源泉。

邓小平指出:“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改变的。”他强调,不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我们党的成熟和有战斗力的重要原因和标志。“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因此,“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他明确地说:“党的工作的核心,是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整个国家是这样,各级党的组织也是这样。党的组织、党员,都要站在人民一边……采取各种办法保护和争取他们的利益。”要真正确立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他还强调,坚持群众路线,必须从认识方法上解决好同群众的关系问题。既要反对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又要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给以适当解释。”这样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而党能否代表和代表的程度如何,既是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根本要求,也是党的战斗力强弱的一种具体表现。

(八)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方式方法,是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

邓小平指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央认为,从原则上说,各级党组织应该把大量日常行政工作、业务工作,尽可能交给政府、业务部门承担,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以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否则党的领导既不能改善,也不可能加强。”“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各级党委,首先是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密切注视和深入研究思想战线的形势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改进这条战线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形势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党的干部、每个党员都要会做和善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得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受。”这样才能切实贯彻党的意志和执政要求。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邓小平反复强调,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破坏。“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他认为,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情抓起,不管牵涉到谁,都要按党纪国法查处,不能手软。邓小平关于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等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论述,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既善于抓主要矛盾,又善于“弹钢琴”,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和形而上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方针,是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方式方法。

(九)提高党的战斗力的必要条件,是坚持从严治党,反对腐败,增强执政党在全社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面对被“四人帮”搞乱的党风还没有完全转变和改革开放新考验的情况下,一些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敲诈勒索、违法乱纪,在群众中产生恶劣影响,“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对此,邓小平痛心疾首地告诫全党:“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邓小平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照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获得人心。”邓小平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在世界各国政权更迭史上,执政者因腐败而垮台是一个普遍现象。当今世界,一些执政几十年的大党老党,之所以在貌似鼎盛之时丧失执政地位,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缺乏对自身腐败的惩治和预防能力。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战斗力,就必须不断提高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能力。

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是有能力、有办法解决问题的。”解决消极腐败问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也不可能靠几个人讲几句话就见效。但是我们有信心,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有能力逐步克服并最终消除这些消极现象。”他汲取了建国后党风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抓党风要实行综合治理。一是抓好思想教育;二是严肃党纪,从严治党;三是发扬民主,加强监督;四是改革制度,依靠法制。其中他特别强调法制,说反对腐败、抓好廉政建设“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发展。提高党的战斗力,不断提高党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能力,应当在锻炼眼力、形成合力、集聚动力上下功夫。“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腐败现象,确有失败的危险。”从一定意义上讲,有效遏制腐败的蔓延是执政党战斗力强的重要尺度,是增强执政党在全社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进而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必要条件。

总而言之,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如何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思想,是对党执政后的历史经验包括“文革”教训的深刻总结,尤其是反映了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情况变化和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这些思想必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⑴《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⑵《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⑶《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⑷《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⑸《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纲要》党建读物出版社1998年版。

(责任编辑庆跃先)

推荐访问: 初探 新时期 战斗力 思想 提高
本文标题:新时期邓小平提高党的战斗力思想初探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sixianghuibao/2022/0510/54924.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新时期邓小平提高党的战斗力思想初探》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