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广东广州深圳教师招聘考试]

发布时间:2021-10-11 09:37:04 | 浏览次数:

2011年广东教师招聘考试试卷 .教育基础知识 (满分100分 时间 1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核分人 题分 30 16 20 20 14 100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容量平均值约为7个组块的记忆是(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形象记忆 D.动作记忆 2.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 A.学校教育制度 B.社区教育制度 C.终身教育制度D.职业教育制度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  )的体现。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4.关于师生关系,“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5.下列说法中,体现行为主义学派观点的是( ) A.人的心理具有整体性 B.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C.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 D.人的心理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 6.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鲁班因茅草划破手这一事件引发思考而发明了锯,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主要是( ) A.功能固着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8.根据经典性条件作用论,铃声也能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 ) A.中性刺激 B.条件刺激 C.无条件刺激 D.操作行为 9.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A.德育 B.教学 C.考试 D.学生管理 10.高中生为了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这是人的( )的具体表现。

A.能力 B.品质 C.意志 D.气质 11.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12.对类似但不相同的条件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是( )的过程。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获得 D.消退 13.德育的实质是( ) A.完善学生的道德认识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D.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 14.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反而使听觉比正常人更敏锐,这是( )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联觉 D.感觉补偿 15.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__领导, ___________ 统筹规划实施, ___________ 为主的管理体制。( )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乡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得分 评卷人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启发式策略 2.心理发展 3.依法执教 4.陶冶教育法 得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思维的类型。

2.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3.简述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4.简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得分 评卷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2.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得分 评卷人 五、材料分析题(1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讲《两条小溪的对话》时,教师让学生们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温柔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脑袋。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很出色。

请从所学教育理论角度,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平均值为7。

2.A【解析】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3.A【解析】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属于道德感范畴。

4.C【解析】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形成了传统的“教师中心论”。

5.C【解析】行为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

6.A【解析】我国此次实施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7.D【解析】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原型启发。

8.B【解析】铃声单独呈现时,不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应;
当铃声与食物多次配对之后,铃声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此时铃声为条件刺激。

9.B【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0.C【解析】意志是指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并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11.C【解析】讲授法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2.A【解析】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对其他刺激不作出条件反应,这是刺激分化现象。

13.C【解析】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14.D【解析】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的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称之为感觉的补偿。

15.A【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

二、名词解释 1.启发式策略是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2.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

4.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三、简答题 1.(1)根据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Unit 22.(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3.(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4.(1)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3)班集体的管理者;
(4)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5)学生成长的合作者;
(6)教学的研究者。

四、论述题 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2.(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区分美与丑、善与恶,用合理的信念知道自己的行为,从而塑造良好的性格。(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有助于这一积极行为的重复出现,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告诉了学生什么行为是合理的、正确的,有助于其良好性格的培养。(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讲解优秀人物的事迹,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同时,教师也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学生在集体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相互学习从而促进性格的自我完善。(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为做任何一件事情个体内在的主观能动性才是起决定作用的。

五、材料分析题 从教育学角度讲,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从心理学角度讲,教师的宽容与鼓励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老师并没有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耐心倾听,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不可挑战的“权威”,学生的意见得到认可并执行,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权利和机会,为有创造性的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机遇,促进了创造性行为的发生。

五 论述题(24分) 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6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 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 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和 (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 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 )内。(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三、多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 )内。(共10分)     1、 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 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       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分析题(50分)     (一) 课标与大纲对比分析。(10分)      答:首先,新课程标准在认字方面识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并将“会认”“会写”分开要求,明确了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是多认少写,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这为尽早让学生开始阅读打下了一个基础。并且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认字兴趣,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

其次,在写字方面,大纲中有掌握“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的明确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学习作了具体的布置,而“新课标”中作的要求是总体性的,“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再者,新课标中提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学习独立识字。”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二)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 答 :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着为老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他的本意我想应该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想的程度,课堂上出现了冷场。另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我想,把这个表 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比较合理。

    2、     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     答:明显是不合理的。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所欢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但是,上述案例中,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很好地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像是一个个被架空了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该让学生自己展示给大家,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重中体会成就感,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在学生的表述出现困难的时候应该向他提供及时地帮助和鼓励,而不能越俎代庖。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答:我想,我会将这些资料的交流放在学生对恐龙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进行。如:除了课文上的这些知识,你还有什么可以告诉大家的吗?说说你收集到的情况吧!     我坚持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自己展示。学生展示过程中有困难的,老师提供协助,并适时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信心     图片以及资料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还会在班级上作展示。让学生的成功体验在课后得以延续。

(三)问题分析及对策(20分)     1、    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 。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

    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2、     答:我不禁要为这位学生叫屈。可以看得出这个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满了童趣。小学低段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孩子表达的兴趣,乐于表达的习惯。特别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保护,案例中的老师的做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想,我会给这个孩子一个优,并且在班级上给予表扬,表扬他造句的生动,想象力的丰富。

    五 论述题(24分)     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新课标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目标设计上有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的要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互交融、渗透的,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

(以下略) 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 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和 (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 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 )内。(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____》,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  )。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  )。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

  5、(  )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  )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1903年颁布的(  ),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  )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  ),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  )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  )。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  )、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  )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  )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6分)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首先提出的:⑴《论语》⑵《孟子》⑶《学记》⑷《劝学篇》   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⑴《大教学论》⑵《论演说家的教育》⑶《普通教育学》⑷《我的教育信条》   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  )提出的:⑴赞科夫 ⑵巴班斯基 ⑶苏霍姆林斯基 ⑷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⑴和谐教育思想 ⑵教学过程最优化 ⑶教学发展观 ⑷全面发展观   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⑴痒 ⑵序 ⑶校 ⑷学   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⑴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⑵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⑶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⑷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⑴教育的性质 ⑵教育的方法 ⑶教育的效益 ⑷教育的规模   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⑴做人教育 ⑵职业教育 ⑶基础教育 ⑷专业教育   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⑷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⑴积极作用 ⑵影响作用 ⑶制约作用 ⑷导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⑴主导作用 ⑵主动作用 ⑶领导作用 ⑷能动作用   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⑵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⑶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⑵主体价值 ⑶创造价值 ⑷教育价值   三、简答题(共32分)   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6分)   30、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分)   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8分)   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3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6分)   论述题(34、36两题任选一题,35题必做,共25分)   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11分)   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14分)   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1分)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
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
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评分说明] (1)共15小题,17个空,每空1分,共17分;
(2)以标准答案为准,填正确记1分,不填或填错不记分。

  [标准答案] 1、新教育大纲2、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五经、四书 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班级授课制 京师同文馆 6、癸卯学制 7、理论性和应用性 8、强制教育 9、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10、教学活动 11、辅助形式 12、课外辅导 13、通过各科教学 14、课程计划 15、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选择题:
  [评分说明] (1)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2)以标准答案为准,选择正确,每项记2分,选择相近(或相似)答案或者选错不记分。

  [标准答案]16.③17.①18.②19.①20.①21.①22.①23.③24.①25④26.①27③28①   三、简答题:
  [评分说明] (1)共5小题,共24分;
(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记分;
要点正确记分,要点不正确或未答出要点不记分。

  [参考答案]   29.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
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
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分)   30、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分)(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3分)   31、答:(以下各点各2分)(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32、答:(以下各点各1分)教学目标明确;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
教学内容正确;
教育方法恰当;
教学结构紧凑;
教学组织合理。

  33、答: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2分)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以下各点各1分)(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 “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四、论述题:
  [评分说明](1)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评分:要点的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
要点的观点正确,或未展开论述,论据不充分,或未能联系实际,条理不清楚,只记该要点得分的1/2;
要点的观点错误则不记分;
(3)字数在200字以下,150字以上在小题总分中扣1分;
150字以下在小题总分中扣2分。

  [参考答案]   34.答案要点: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35、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2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3分):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3分)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6分)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
②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
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6、答案要点:(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推荐访问: 深圳 广东广州 教师 考试 招聘
本文标题:[广东广州深圳教师招聘考试]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xindetihui/2021/1011/3467.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广东广州深圳教师招聘考试]》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