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案_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2021-11-05 11:54:08 | 浏览次数:

四年级上学期 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天气 一、填空题。

1. 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 变化 着,它影响着我们的 活动 ,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 。

2.一些 探测仪器 和 卫星技术 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观测天气。

3.我们能学着像科学家那样, 观察 和 记录 天气情况。

4. 天气 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一时间的 大气状况 。

5.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 联系 起来考虑,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 天气 。

6.我们每天都要进行 天气观察 ,并把每天的 天气现象 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这一段时间内我们这个地方的 天气变化 了。

7.可以从 气温 、 云量 、 降水量 、 风速和风向 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 天气日历 1. 天气日历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有了 天气日历 ,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 分析 一段时间内的 天气变化 ,找到天气变化的 简单规律 。

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 天气符号 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等。

3.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日期和时间 ,云量和降水情况 、 风速和风向 。

3. 温度与气温 1.温度对 天气 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 数据 。通过 观察 和 测量 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地的 气温。

2.气温是指 室外阴凉、通风 地方的温度。气温可以用 温度计 来测量。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中午 ,最低气温出现在 凌晨 。

3.我们可以利用 温度折线图 来观察温度在一天当中的变化情况。

4.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 不同 。在同一地点,一天中的温度也 不同 。

5. 用温度计测量室外温度时,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 保持水平 。

4. 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 风吹来 的方向,如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红领巾向西北方向飘动,那么这天的风向是 东南 风。风向可以用 八 个方位来描述。

2.风向可以用 风向标 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 风吹来 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风向标的方向是指西北方向,那么风向是吹 西北 风。

3.根据风中物体运动变化的情况和人的感受,我们可以大概估测风的 强弱 。

4.风的速度是以风 每秒行进多少米 来计算的。

风速仪 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 13 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 简化 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简化的风速等级是 3 个等级。

5.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 数据 ,在天气日历中,记录我们每天对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5. 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 天气 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 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雨、雪、冰雹 等。

2. 雨量器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 等级 ,制定了 雨量等级 表。衡量降雨的多少要收集 24 小时的雨水。

6. 云的观测 1.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 小水滴 或 冰晶 组成的。

2.云的 多少 和 形状 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3.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 晴天 、 多云 、 阴天 。气象学家把云分成了 积云 、 卷云 、和 层云 三类。

4.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 层云 。层云通常是 灰 色的。层云有时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 毛毛雨 、 大雨 或 雪 ,所以也称它为 雨层云 。

5.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积云 。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 积雨云 ,并形成 雷阵雨 的天气。

6.纤细的羽状云是 卷云 。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所以卷云是有微小的 冰晶 组成的。

7.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经过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的 天气信息 。

2.对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 天气 的某些特征,了解 天气 变化的一些规律。

3.一段时间里的气温、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的变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 影响 。

4.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天气预报的 准确率 会不断提高。

5.有些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 非常敏感 。

6.现在的天气预报除了预报 云量 、 气温 、 降水量 、 风向和风速 外,还会预报 空气质量 、 降水概率 、 舒适度指数 和 紫外线强度 。

二、图表题。

风速等级表(13个等级) 风级 特征描述 0 烟垂直上升。

1 不能吹动风向标,烟飘移。

2 脸可感受到风吹,树叶沙沙响,风向标动。

3 树叶、小树枝和旗被吹动。

4 纸片飞,树枝摇动。

5 小树轻摇。

6 大树摇摆,难以打伞,迎风走不便。

7 整棵树摇,迎风走不适。

8 树枝折断,难以迎风走路。

9 对建筑物有损伤,瓦片吹落。

10 树连根拔起,损坏性强。

11 大面积的损坏。

12 暴力性德随坏。

简化的风速等级表(3个等级) 0 无风(旗子不动) 1 微风(旗子微动) 2 大风(旗子展开) 降水量等级表(6个等级) 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24小时的降水量(毫米) <10 10-25 25-50 50-100 100-250 ≥250 三、简答题。

1. 有人说“天气就是气候”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答:(1)不对。

(2)天气是经常变化的,持续的时间短;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来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2. 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1)温度计容易损坏,要轻拿轻放。

(2)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3)读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3. 为什么天气预报有不准的时候? 答:由于大气运动十分错综复杂,天气变化的客观规律还没有全部被认识,气象科学尚处于年轻、发展阶段。所以天气预报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准确的预报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会不断提高。

第二单元 溶解 一、 填空题。

1.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 矿物质 ,生物得到了营养;
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 氧气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2.过滤实验用到的仪器有:
玻璃棒 , 烧杯 , 漏斗 , 滤纸 , 铁架台 。

3.过滤实验中,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让漏斗颈的底部 紧贴 烧杯的内壁。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 玻璃棒 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 低于 滤纸的边缘。

2.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1.为了清晰的观察到物质的 溶解 过程,我们用一种 有颜色 的物质代替 食盐 做溶解实验。

2.高锰酸钾 紫红色 ,呈 颗粒状 。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 消毒和 防腐 。

观察和描述 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想象 食盐的溶解过程。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 小匙 来取。

3.溶解就是物质 均匀地、稳定地 分散在水中,变成的颗粒大小 看不见 ,不会 沉淀 ,不能用 过滤 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能够形成 均匀、透明、稳定 的溶液。

2.一些液体能 均匀地 、 稳定地 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3.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比如 高锰酸钾 、 食盐 、 酒精 等,但也有许多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比如 石头 、 面粉 、 油 等。

4.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 。

2.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不同 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 生产和生活 提供帮助。

3.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 加压 或 化学方法 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4.拉注射器活塞,压力 减小 ,气体 析出 ;
推注射器活塞,压力 增大 ,气体 溶解 。气体既能 溶解 在水中,又能从水中析出 。

5.水除了能溶解 固体 和 液体 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 氧气 、二氧化碳 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 氧气 进行呼吸的。

6.水能溶解一些 固体 、 液体 、 气体 。

5. 溶解的快与慢 1.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 加快 或 减慢 某种物质的溶解。

2.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
搅拌 、 加热 、 切碎 。

3.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是:
液体是否被搅拌 、 水的温度 、物质颗粒大小 。

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1.一杯水不断加进食盐,直到再也不能溶解为止,这种食盐溶液,叫做食盐的 饱和 溶液。

2.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100毫升水能溶解 36克 食盐。

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有限的 。

5.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 一定量 的食盐。

6.实验时,我们可以用 量筒 量水,用 天平 称盐。实验完,应把盐水 收集 起来,做下一个实验。

7.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1.蒸发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

蒸发皿 、 石棉网 、 三脚架 、酒精灯 、 食盐水 。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外焰 、 内焰 和 焰心 三部分, 外焰 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 焰心 的温度最低。

3.盐能够 溶解 在水中,也能从水中 分离 出来。人们就是利用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 盐田 ,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 结晶 。

4.已经在水里结出的食盐,继续加水,食盐还会 溶解 。

5.不能用 过滤 的方法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用 蒸发 的方法可以分离食盐和水,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6.空气、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都是 可逆 的过程。

二、 图表题。

1.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 面粉 沙 食盐 高锰酸钾 能否看见颗粒 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 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是否溶解 2.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溶解过程 胶水 醋 酒精 食用油 怎样进入水中 在水中怎样扩散 是否溶解 3.过滤实验装置和酒精灯 4.蒸发实验装置 三、 简答题 1. 通过实验与观察,你对溶解有什么认识? 答:溶解就是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变成的颗粒大小看不见 ,不会沉淀,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怎样观察和区别物质是否在水中溶解了? 答:(1)观察物质进入水中后能否看见颗粒;

(2)分布是否均匀;

(3)是否有沉淀出现;

(4)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3、往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涤剂,震荡后会怎样? 答:加入少量洗涤剂后,混合物变成了乳状的液体,已经无法分辨油和水了。

4、怎样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 答:观察液体能否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若能,就说明能溶解于水。

5.你知道我们食用的盐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 答: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6.在使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实验中,应注意哪些事项?(课本37页) 7.生活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你是怎么做的?举例说说。

8.溶解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大吗?举例说明一下。

第三单元 声音 一、 填空题。

1. 听听声音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 声音 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利用 物体 来制造出 不同 的声音。声音有 高低 、 强弱 的不同。

2. 音叉是一种 发声仪器 ,用来 调试乐器 和 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 音调 ,数字代表的是音叉 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不时地在听 各种声音 ,自己也能 发出 许多不同的声音。

2.在水槽里盛有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发现水面产生 波动 。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振动 。

4.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而产生的。物体通过 振动 发出声音,物体 不振动 就不会发声。

5.我们身体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到振动的器官,它是 声带 ,它在 喉咙 。

6.声音产生的条件:
发声物体 、 受力 、 物体振动 。

3. 声音的变化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音高 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 振动快慢 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 快 ,发出的声音越 高 ;
物体振动的越 慢 ,发出的声音越 低 。

2.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音量 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越 大 ,声音越 强 ;
振动幅度越 小 ,声音越 弱 。

3. 音高 和 音量 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改变物体 振动的方式 ,就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4.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松紧等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 音高 ,物体所受的力度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 音量 。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用同一力度击打大小不同的铁钉和音叉,发现,大铁钉、大音叉声音 低 ,小铁钉、小音叉声音 高 。

2.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发现,轻轻拨动钢尺,声音 弱 ,用力拨动钢尺,声音 强 。

3.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水越多,声音越 低 ,杯子里的水越少,声音越 高 。

4.用相同的力拉橡皮筋,发现,橡皮筋拉得松,声音 低 ,橡皮筋拉得紧,声音 高 。

5. 用相同的力敲击长短、粗细不同的物体,发现,物体越粗越长,声音越 低 ,物体越细越短,声音越 高 。

6. 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 高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 低 。

7.男性的身带比女性的身带 长 ,所以男性的声音比女性的声音 低 。

5.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 波 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 产生振动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 传播 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2.声音能在 固体 、 液体 、 气体 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 物质 。

3. 空气 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调,里面成了 真空 ,我们就只看见 闹钟的铃在动 ,却 听不见声音 。

4.在月球上,由于没有 空气 ,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 物质 ,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 无线电设备 。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人的耳朵是由 外耳 、 中耳 和 内耳 构成的。其中外耳包括 耳道 ,中耳包括 听小骨 、 鼓膜 ,内耳包括 耳蜗 、 听觉神经 。

2.我们的耳里有一个 鼓膜 ,它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 振动 。

3. 耳道 是声音进入耳朵的通道,外耳的耳廓有 收集 声音的作用。

7.保护我们的听力 1.耳是我们的 听觉 器官,需要精心呵护。在声音的世界里,有些声音悦耳动听,使人 心旷神怡 ,有些声音嘈杂刺耳,使人 心烦意乱 。

2. 过高过强 的声音有可能会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 控制 物体发出的声音。

3.一旦人的听力严重下降,通常需要佩戴 助听器 ,这种小的电子扩音器能够帮助人们使声音变大。

4.在 电影院 、 医院 、 图书馆 、课堂等地方,我们应该 控制 自己的声音,尽量要保持安静。

二、 图表题。

三、 简答题。

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课本58页) 3. 人们是怎样减少噪声的?(课本60页) 3.为什么声音最终能停下来?(试卷第三单元) 4.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课本62页) 5.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还能听得见闹钟的铃响吗? 答:我们只看得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因为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没有了空气,就没有了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所以不能听见闹钟的铃响。

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一、 填空题。

1. 身体的结构 1.人的身体左右两部分是 对称 的。人的心脏在胸部,两片肺中间,略偏 左边 。

2.人的身体一般可分为 头 、 颈 、 躯干 、 四肢 四部分,身体能够完成很多 工作 ,而且工作时总是多个部位 同时参与 、 共同完成 。

3.人体有些组成部分从外形上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却能 听到 、触摸到 、 感觉到 它们的存在。

2. 骨骼、关节和肌肉 1.我们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 骨骼 。骨骼 支撑 着我们的身体, 保护 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具有 支撑 、 保护 、 运动 的作用。

2.人体肌肉生长在 骨骼 上,人体的肌肉具有弹性,能 收缩 和 舒张 ,人体肌肉收缩能牵动着骨的 运动 。

3.经常参加 体育锻炼 能使我们的骨骼 粗壮 、肌肉 发达 、关节 更加灵活 。

3. 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1.当我们跳动或深蹲的时候, 骨骼 、 关节 、 肌肉 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

2.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
鼻腔 、 气管 、 支气管 、 肺 、横膈膜 。

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 气体交换 ,使 氧气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二氧化碳 。

4.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 氧气 ,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 多 ,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 多 。经常 锻炼身体 ,会增大我们的 肺活量 ,获得更多的 氧气 。

4.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1.人体需要的氧气由 肺 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 心脏 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 二氧化碳 等废物,再排除体外。

2.伴随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 氧气 ,心跳也就逐渐 加快 ,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3.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 休息 。合理的 休息 与良好的 睡眠 ,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4.经常 锻炼身体 ,同样可以使我们的心脏更加 强健 。

5.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它在全身 循环 流动,把 氧气 和 营养 输送到全身,又把 废物 和 二氧化碳 运送到相关部位排出体外。

5.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1.当我们跳动、奔跑起来的时候,都会消耗大量的 能量 ,能量来自我们每天所吃的 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在 小肠 里被吸收。

2. 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口腔 、 食道 、 胃 、 小肠 和 大肠 。

6.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 口腔 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舌头用来 搅拌 ,牙齿用来 咀嚼 。

2.牙齿按形状可分为 门齿 、 犬齿 、 臼齿 。

3. 牙齿 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 牙齿 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都很有意义。经常 刷牙 ,可以防止蛀牙。

7. 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1.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 各个器官 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2.经常运动, 心脏 会变得强壮, 肺活量 增大,能为身体提供更充足的 氧气 。

3.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 营养 ,为 骨骼 、 肌肉 的生长提供养料。

4. 健康生活 ,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之后,爱护它们,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

二、 图表题。

1.人的身体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人体的呼吸器官 4.人体的消化器官 三、 简答题。

1.运动起来呼吸为什么会加快?(课本71页) 2. 运动起来心跳为什么会加快?(课本72页)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小册子46页) 4.人体的各个器官是怎样协同工作的?(课本78页) 5. 经常锻炼身体(运动)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处?(小册子55页和同步指导57页,试卷期末二) 6.多喝水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课本84页) 7.怎样才能让牙齿更健康?(同步指导56页) 8.你有哪些好方法能让身体更健康?(试卷第四单元) 9. 吃饭时,长辈常对我们说要“细嚼慢咽”,这里的“细嚼慢咽”是什么意思? 答: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它就像一个搅拌机,通过牙齿的研磨和切割、舌的搅拌等简单的消化,使食物变得细软、光滑、而且温度适中,这样就有利于食物通过食管,同时也减轻了胃的负担。如果吃饭过快,就会使硬的、粗糙的、过冷或过热的食物直接进入食管而刺激甚至损伤食管和胃,日久就可导致食管和胃疾病的发生。所以说细嚼慢咽是非常重要的。。细嚼慢咽表面的意思是吃饭或者进食时要花时间慢慢吃,蕴含的哲理是做任何事要小心谨慎,不要太急着做,想好之后再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慢慢来,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好。

推荐访问: 知识点 上册 四年级 科学
本文标题: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案_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xindetihui/2021/1105/21844.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案_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