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

发布时间:2021-11-07 20:48:14 | 浏览次数:

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于2007年7月4日对外公布。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8个设区城市构成的城市地域空间组合。这一地区北临京津唐和辽东半岛,南接长三角经济区,东与朝鲜半岛、日本隔海相望,土地面积近7.4万平方公里,人口4244万,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

2006年,山东半岛城市群GDP总量为14484.52万元,约占山东省总量的2/3。

该《规划》由山东省建设厅和北京大学联合编制,用了3年的时间。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把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成为山东省以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区域综合竞争力强大的国际化都市连绵区和城市空间联系密集区,全国乃至环黄海经济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基地之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区。规划提出,到202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要达到70%。青岛、济南分别发展成为500万人、430万人左右的超大城市;
淄博、烟台为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

目前,我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

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在未来20年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

《规划》有以下特点:
一、规划目标分三阶段形成 从现在起到2010年为发展整合阶段,主要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各项制度建设,增强大中城市的经济实力,提升中小城市规模等级,并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多条城市带,都市连绵区初具雏形;

2010—2020年为发展成型阶段,都市连绵区的实体地域基本形成,到2020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70%;

2020—2050年为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逐渐趋于稳定,城市经济稳步发展,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成为现实,在环黄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地位日益突出。

二、胶济线、沿海线领衔四条发展轴线 济南-淄博-潍坊-青岛(胶济线)、日照-青岛-威海-烟台(沿海线),这两条空间轴线将是半岛都市群发展的发展主轴;
烟台-龙口-莱州-潍坊、日照-五莲-诸城-安丘-潍坊-寿光-东营,这两条空间轴线为发展次轴。依托这四条发展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人口的集聚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

三、四类空间布局构建簇群式城市群 在规划中,设计了四类空间布局。

产业空间布局,以胶济线、沿海岸线为依托组成T形产业带核心骨架,培育发展东营-淄博、淄博-济南、青岛-日照、烟台-威海、潍坊-青岛、日照-青岛-威海-烟台六条优势产业集聚带。

基础设施布局,构建区域对外辐射腹地、对内功能整合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以济南、青岛为中心,沿济青聊、日东、德济枣、沿海四条区域城镇发展轴辐射的公路网和铁路网,完善机场体系,优化港口群配置。

生态安全布局,采取工程治理和政策引导等措施,构建由生态控制区、生态恢复区、生态防护区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

四、四个战略定位立足山东放眼世界 在全球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以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城市青岛为龙头,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外向型城市功能整体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域,是全球城市体系和全球产品生产服务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

在环黄海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环黄海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中心之一。构筑由山东半岛、韩国西南海岸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组成的三角地带跨国城市走廊,推动“中韩日黄海地区成长三角”形成。

在全国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头带动区域,与京津冀、辽中南地区共同构筑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山东省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对外开放的前缘,是全面体现山东省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城市密集地带。

五、济南、青岛联手打造区域双中心 在规划中,山东省将打造青岛、济南、烟台、淄博、潍坊、东营、日照、威海等8大城市区中心城市,其中,济南和青岛将联手打造区域双中心。

省会济南今后将着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综合性省会城市;
青岛将致力于打造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和国际性海滨旅游城市。济南和青岛将逐步构建为强强联合的区域双中心城市。

济南“两轴三翼”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按照规划,济南城市区是以济南为中心,章丘为副中心,济阳、邹平为优先发展城镇,其他城镇分别承担相应功能分工的综合性城市区。济南城市区空间结构布局为“两轴三翼”,其中“两轴”为沿胶济铁路的城市发展轴线和沿国道220线、省道248线的城市发展轴线;
“三翼”是以济南市区为中心,向三个方向辐射:章丘、邹平方向,济阳、商河、滨州方向,长清、平阴方向。济南通过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和功能扩散,强化与中小城市间,包括与其他城市区城市和省内其他地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与合作,提升邹平、济阳、平阴等中小城市的规模和城市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章丘市的各种城市功能。

同时,将济南部分城市职能向章丘、平阴、济阳等中小城市转移疏散,形成济南城市空间以及城市区的多中心结构。

六、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市域总人口规模(单位:万人) 地区          济南  青岛  淄博  东营  烟台  潍坊  威海  日照2010年人口规模       680   990   510   230   730   910   340   320 2020年人口规模       800   1200  610   310   820  1000   450   400 七、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市城市化水平(%) 地区          济南  青岛  淄博  东营  烟台  潍坊  威海  日照2010年城市化水平     66   63    61    47    63   57      61    52   2020年城市化水平     79   77    70    52    76   66      71    56  2007年7月,由山东省建设厅和北京大学花费3年时间联合编制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公布,正式提出打造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8个设区城市组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这一构想。这一地区北临京津唐和辽东半岛,南接长三角经济区,东与朝鲜半岛、日本隔海相望,土地面积近7.4万平方公里,人口4244万,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

《规划》提出:把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成为山东省以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区域综合竞争力强大的国际化都市连绵区和城市空间联系密集区,全国乃至环黄海经济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基地之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区。其中潍坊的城市职能被定位为:以海洋化工、机械、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综合性制造业基地,是连接山东半岛和山东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规划》提出:实施六大发展战略,以韩日为主要方向的经济国际化战略,以空间集聚为导向的人口城市化战略,以强化区域优势为目的的龙头带动战略,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的经济协同战略,以培育都市连绵区为目标的空间发展战略,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两主轴两次轴构建“城市簇群”,以济南—淄博—潍坊—青岛、日照—青岛—威海—烟台两条空间发展轴为区域城市发展主轴,以烟台—莱州—潍坊和日照—诸城—潍坊—东营两条空间发展轴为区域城市发展次轴,依托这四条城市发展轴的辐射作用,促进城市集聚和城市经济发展进程,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空间网络化发展,使其成为多个城市之间紧密联系的网络状构架的“城市簇群”空间发展结构,逐渐形成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

《规划》提出: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努力提高与中心城市联系密切的外围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质量,做实都市区。完善区域内部综合交通走廊,建立山东半岛都市区组织协调平台,支撑都市连绵区的形成和发展。全面实施开放型城市化战略,引导人口向城镇迁移。强化社会保障,鼓励民营企业、小型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城市就业岗位,县级以上城市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小城镇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优势产业,并集中培育中心城镇,为人口转移和人口非农化创造充足就业条件。调整乡村工业布局,促进人口、产业同步集聚,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健康城市化进程。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改进和加强土地管理,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矛盾。逐步完善土地置换、农村宅基地管理、乡镇企业用地、集体土地流转管理和开发区用地管理等政策。

推荐访问: 山东半岛 总体规划 城市群
本文标题:[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xindetihui/2021/1107/2343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