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心得与体会

发布时间:2022-04-07 11:06:38 | 浏览次数:

摘要:《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础之上,研究各国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经济学科,在大学本科课程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经过对其几年的双语教学,对在大学本科阶段对本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经济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2-000-02

前言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等。”在这些领域开展双语教学,是教育部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首次提到双语教学的意义和目标。为了迎接新形势的挑战,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英语水平,满足他们的认知欲望,促进学科学习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国内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纷纷开设学科双语课程。后2005年、2007年教育部和有关部委又两次发文,进一步强调高校双语教学改革数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一、经济类课程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自贸区、货币双边自由兑换等多个新的经济概念被提出和应用,同时,经济类专业作为教育部提出的首先进行双语改革的专业,其课程一般在各高校常作为双语教学的试验田。它的课程的设置体现了经济类人才的培养计划,也决定了培养出本类人才的知识结构。按照课程性质的划分,其课程可分为三类:

(一)公共基础课。这类课程是进入大学经济类专业学习的基础,是任何经济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课程,包括哲学类课程、政治经济学课程、数学课程和计算机课程等。

(二)专业基础课。这类课程为经济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知识基础,是任何经济相关专业的学生都有必须掌握的课程内容,包括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统计方法理论课程、会计方法理论课程等。

(三)专业方向课。这类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针对经济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专门方向的教育,其课程设置也突出了专业方向的特点,如国际贸易学专业的国际经济学、外贸函电等课程;会计学专业的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金融专业的货币银行学等课程。这部分课程最能体现每个专业的特点,同时也是每个专业教学的落脚点。其中,国际经济学、外贸函电等课程由于专业背景和职业特点,更容易成为地方性直属高校尝试双语教学的试点。

《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础之上,研究各国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经济学科分支,在这些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如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各国间相互依赖、影响情况不断加深,国际经济发展的这种态势使各个企业都成为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一分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国际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现代国际经济思维能力,成为具有经济理论和国际贸易实践的人才,是开设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二、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现状和问题

综合各高校经济类专业双语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以《国际经济学》课程作为试点已经被国内的专家、学者所公认。其原因有三:第一,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原理的需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知识来源是欧美国家,学生们可以且有必要使用经济学一流的欧美经典教材作为入门读物,为以后阅读其他外文经济学书籍打下基础;第二,尽量缩小与经济学理论研究前沿的差距,提高我国青年的经济学研究与国际交流的能力;第三,有助于经管、贸易类专业毕业生今后工作中掌握外文专业术语,提高国际贸易中与外国人的沟通能力,增强查阅外文资料、参加国际会议、接待外国学者、商人的能力。

国际经济学课程主要研究国际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分析国与国之间商品、服务、资金和技术等的流动,以及这种流动的约束机制。从整体上看,国际经济学主要内容一般分为两大部分:国际微观经济学和国际宏观经济学,其中国际微观经济学部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工具分析两部分,国际宏观经济学包括国际金融理论和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两部分。该课程通常被安排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二年级开设,在教学中需要以宏观、微观经济学理论为框架,以数学模型和经济贸易案例为内容,运用多学科交叉等方法进行研究、教授的。根据以上这些特点,国际经济学实施双语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困难:

1.任课教师要具有较深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功底

掌握这些理论产生背景、历史演变和最新研究趋势,并同时将它们灵活、全面的贯穿在国际经济学课程讲授中,更需要用英文、辅以中文通俗、形象和精确地向学生表达出这些理论的精髓。

2.数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

在国际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更是涉及到了较多的数学模型和逻辑分析,省属普通高校由于学生本身数学基础不扎实,往往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数学思维能力较弱,数学工具运用不熟练等特点,如果使用双语教学,这些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这时主讲教师需要辅助更多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使这一问题妥善解决。

3.国际经济学和经济类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

如西方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课程互为依托,在教学过程中,将会涉及到不少财政、金融、投资和贸易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其教学内容中经常会出现多学科交叉的情况。这些问题不仅会对学生学习造成很大的困扰,也可能会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全面、通俗和形象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兼顾效率和全面,能够在复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很好的展开本学科知识的传授,是需要主讲教师思考和解决的,这个问题在双语教学中尤为突出。

三、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建议

1.转变观念,加强学校的重视程度,培养高水平的双语教师

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双语教学须以教师为基础,主讲老师至少要有外语和学科两门专业知识,因此应加大学校专业设置的改革力度,改变现有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管理模式,培养双语或多语复合型教师,同时应加强与国内高校之间、国外高校之间的交流,请进来走出去,尽快提高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

2.调动教师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可以采取一些特殊政策

如在工作量的计算、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和国内、外进修等方面给予合理的照顾。尝试建立校际之间双语教学的合作研究和师资共享机制,形成符合双语教学特点的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以积极稳妥地推进双语教学的开展。①

3.保证双语课程授课课时,力争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国际经济学课程本身较难,实施双语教学后,平时一、两句话的简单解释,可能需要是普通授课几倍的讲解学生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另外,双语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复杂性和学生双语学习需要循序渐进的特点,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保证授课课时是必不可少的。

4.选择适合学生的双语教材

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的双语教材主要是原版引进或影印教材,它们对我国双语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双语课程主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专业基础和选择的双语教学的方法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材;或者以外文原版教材为主,辅以自编讲义、练习题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跟上教师授课的节奏,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

双语教学可采用教师讲授、课堂提问、课外作业、趣味测试结合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尽力减轻学生的课堂紧张感。同时,教学手段上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把难以表述的理论或难度较大案例、数学模型等采用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制作成课件辅助讲解,使教学内容直观、趣味、多样。而且,将多媒体课件发给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但要注意多媒体与板书并用,因为在教学中的数学模型推理过程用板书逻辑更为清晰,也更能带动学生逐步深入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6.合理把握双语进度

授课教师为了达到教学效果,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课程特点,应灵活处理、分阶段推进双语教学。具体为:学期初对于相对浅显的内容实施大比例英文讲授,原理性知识、数学分析推导的过程使用中、英文交替讲解,而后根据学生英语的进步程度逐步推进,逐渐减少中文授课的比例。

7.尝试多种考核方法并用,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学生专业外语能力评价体制,为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提供帮助

根据课程和教学特点,促进学生学习英文、使用英文的兴趣,应改变当前百分制闭卷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采用口试、笔试、提问、作业、开卷、闭卷、平时、期中、期末等多种测试种类和方法的综合评分制,这样的考核分数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还能在课程结束后,主讲教师给每个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评价有了确实的依据。

注释:

①参见徐松.《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探索.职业与教育,2006年第18期P182.

参考文献:

[1]王子龙,许箫迪.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徐松.《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探索[J].职业与教育,2006,18.

[3]孟庆雷.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问题与建议[J].科学大众,2013,12.

推荐访问: 经济学 体会 心得 双语教学 国际
本文标题: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心得与体会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xindetihui/2022/0407/4132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心得与体会》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