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天上梯田听古歌的阅读答案4篇

发布时间:2023-04-29 08:45:06 | 浏览次数:

篇一:天上梯田听古歌的阅读答案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3分)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

  ①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綢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文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

  ②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载(zài)

  载(zǎi)

  B.载(zài)

  载(zài)

  C.载(zài)

  载(zǎi)

  D.载(zǎi)

  载(zǎi)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①勾

  ②沿

  B.①勾

  ②延

  C.①沟

  ②沿

  D.①沟

  ②延

  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

  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1分)

  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甲】句号

  【乙】句号

  B.【甲】句号

  【乙】分号

  C.【甲】冒号

  【乙】句号

  D.【甲】冒号

  【乙】分号

  4.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如图是展览的宣传海报,上面有“殊方共享”四个字。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结合展览的内容,你认为“殊方共享”在这里的意思是:

  。(1分)

  5.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甲】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乙】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

  【丙】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6.学校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准备做一期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推送,向同学们征集图文资料。阅读同学们的来稿,完成(1)—(3)题。(6分)

  (1)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碑林是中国书法的宝库。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收集的四幅西安碑林书法图片。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皇甫诞碑》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刚健坚劲。

  B.<怀素千字文》的字体属于草书,连绵回绕,自由飘逸。

  C.《争座位帖》的字体属于行书,结构匀整,端庄通畅。

  D.《熹平石经》的字体属于隶书,体态宽扁,古朴典雅。

  (2)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从路线示意图上看,丝绸之路是一条迷人的曲线,扣人心弦,使人赞叹,感人肺腑。

  B.每当想到张骞、郑和、马可?波罗等奔波于丝绸之路的先贤,我的敬意就油然而生。

  C.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物精品,虽然经过千百年岁月,却依然像璀璨的珍珠,弥足珍贵。

  D.“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必将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奏响和平、繁荣、文明的新乐章。

  (3)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驼铃

  ①,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

  ②;

  波涛

  ③,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

  ④。A.①滚滚

  C.①悠悠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1分)

  8.莫笑农家腊酒浑,。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2分)

  9.在北海公园里游览,当你看到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五龙亭,你能联想到的带有“亭”(或“楼”“阁”)字的一句古诗是“”。(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1分)

  ②欧亚

  ③悠悠

  ④乾坤

  B.①滚滚

  ②欧亚

  ③滚滚

  ④乾坤

  D.①悠悠

  ②乾坤

  ③悠悠

  ④欧亚

  ②乾坤

  ③滚滚

  ④欧亚

  (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0—11题。(共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

  之情,也表现了诗人

  ③的人生态度。(3分)

  ①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2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共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举于市

  .B.人恒过

  .C.衡于虑

  .举一反三

  .过目不忘

  .举足轻重

  .悔过自新

  .深思熟虑

  .眉飞色舞

  .轻举妄动

  .言过其实

  .处心积虑

  .喜形于色

  .不足为虑

  .D.征于色

  声色俱厉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攻瞿,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①②③④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í)]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考虑,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⑨[殒(yǔn)]死亡。

  答:

  三、名著阅读(5分)

  15.阅读一部名著时,个性鲜明的人物、曲折起伏的情节、纷繁多样的人情世态……都可能引发你的阅读兴趣。请结合一部名著的内容,说出是什么引发了你的阅读兴趣,并简要说明这一兴趣是如何促使你阅读这部名著的。(100字左右)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8题。(共7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差,底子薄,人口多,贫田人口尤其是农村的贫困人口众多。为了促进发展,消除贫田,实现共阿富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异下,政府始终将扶贫减贫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建国之初,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消除贫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国家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为进一步提升减贫成效,自1986年起,党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政府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并先后制定实施了《因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3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日标,党和政府又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

  ⑧⑨⑤⑥⑦5,中国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中国脱贫成就展开幕式上,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明确表示,中国减贫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重要经验。

  【材料二】

  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工作,加快推进了扶贫开发的进程。例如,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的民间公益事业--希望工程,截至2018年已累计接受捐款150.23亿元,资助困难学生594.9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10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因贫困失学的儿童犹如久早禾苗逢甘霖,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扬起了理想的风帆。而发达地区、科研院校、民营企业,適过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结对帮扶,实施专项扶贫工程,推动了贫困治理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贫困治理的实际成效。如东部发达地区帮扶西部地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自1996年至2014年,实施合作项目8万余个。2001年开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高校对西部13所高校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2015年开始的“万企帮万村”行动,短短三年,就有5.54万家民营企业对口帮扶了6.28万个贫因村。事实说明,①

  多方资源、协同多种机制、集全社会之力帮扶贫困地区以及困难群众,已成为中国治理贫困的宝贵经验。

  【材料三】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冋贫困农户状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別、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以革命老区廷安为例,自开展精准扶贫6以来,全市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4.51万户、13.38万贫困人口依靠苹果种植、棚栽、养殖等致富产业脱贫;建立了43个扶贫就业基地,34个社区工厂,为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使11589名贫困人口依靠稳定就业脱贫。这种一对一的精准扶贫,就像在庄稼的根部施肥浇水,效果更为显著。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宣布,廷安实现整体脱貧的目标。实践证明

  ②,为老区脱贫走出了一条新路。

  16.根据【材料一】中图1的信息,在【材料一】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答:

  17.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整合

  ②延安整体脱贫的地区

  B.①整合

  ②延安地区的精准扶贫

  C.①集合

  ②延安整体脱贫的地区

  D.①集合

  ②延安精准扶贫的地区

  18.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①、②

  、③

  。(每空限10个字以内)(3分)

  (二)阅读《天上梯田听古歌》,完成19—21题。(共9分)

  天上梯田听古歌

  张永权

  ①南疆春早,当北国还是一片千里冰封时,这里早成了一个孕育生命的季节。红河两岸,哈尼山寨,层层梯田,一片繁忙,正是插秧的好时节。

  ②天不亮,哈尼妇女就起来煮好红鸡蛋、红米饭和腊肉,背到梯田边,让全家享用。男人们把田里的秧苖拔起来打捆挑到栽插的田间。女人们一排排下到田里栽秧。一梯梯良田,被翠绿的秧苗绣成碧玉般的天梯,一梯一梯地向着蓝天伸去。梯田接地连天,天在水田里,人在彩云中,好一幅美好和谐的田园农耕图。

  ③这里就是称雄天下、有大山雕塑美誉的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三千多级的梯田,从山脚伸进云天,气象万千,雄奇磅礴。梯田在一年四季形成不同的景观,冬天清水滢滢,阳光下的玉梯,波光闪烁;春夏翡翠绿梯,耀眼悦目;秋搭金梯,辉煌灿烂,气势非凡。一千个梯田,就有一千个太阳;一万个梯田,就装着一万片奇幻的云彩。

  ④哈尼人,只要一说话,就会唱歌,说红河两岸人人都是歌唱家绝非夸张,此时那些栽秧的女人唱起歌来,歌声此起彼伏,四山回应。有的高亢嘹亮,有的低迴优美。外人听不懂歌词,但美好的旋律却也让人陶醉。合唱、独唱、对唱,女人们一边栽秧,一边唱歌,让梯田成了神奇的赛歌台,把希望的秧苖插在歌声里。

  ⑤人群中有个姑娘,她放声一唱,四周便一片寂静,这时,只有她那山泉般清纯的声音,流淌在秧田之中,流淌在天上人间。陪同的哈尼族诗人朋友告诉我,她唱的是一首哈尼族四季生产调中表现栽秧生活的古歌,诗人译出的歌词大意,也充满诗意:冬天是春天的母亲,冬天老了,春天就长大了。春天飞来白鹇鸟,白鹇鸟把红米的种子撒在梯田上,秧姑娘就出生了。今天长大的秧姑娘要出嫁,红河两岸的木棉花举起玛瑙酒杯来祝贺,秧姑娘要在梯田安个新家……这古歌的歌词想象浪漫奇特又很原生态,这是真正的诗。他还吿诉我,这个栽秧女可是见过大世面的。自从2013年6月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哈尼梯田和哈尼古歌,就闻名世界了。2015年5月她和哈尼古歌艺术团到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演出半年之久,惊艳海外。像她这样唱哈尼古歌的农民,生在哈尼山寨,哈尼梯田和他们生生不息,不离不弃,相依为命。正如他们在古歌中唱的:“没有哈尼族的天上梯田,就没有哈尼人的今天。”

  ⑥昨晚在山上的哈尼小镇看哈尼古歌艺术团的演出后,我们和一位年逾古稀的古歌传承人交流,还听他唱了一段原始的古歌。老人满头银发,脸上刀刻样的皱纹流着人世沧桑。说到要唱古歌,老人就兴奋了,朋友说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能流出歌来。他唱了一首哈尼族古歌中的“阿培聪坡坡”,即迁徙古歌。这时,山风停止了呼吸,夜虫突然闭嘴不再鸣叫,四周万籁静寂,只有老人深沉而动情的歌声回响在梯田的夜空。

  ⑦一个善良勤劳的民族,灾难毁了他们北方的家园,哈尼人南迁寻找他们美好的诺玛阿美--太....阳升起的光明之地。他们翻过重重高山,越过条条大河,从遥远的青藏高原,经过大渡河流域、洱海之滨,再到滇池湖畔,建起了幸福的家园。但美好的地方遭恶人妒忌引来战乱,善良的哈尼人让出新的家园继续南迁。天上的雄鹰引着他们翻过崇山峻岭,越过深谷大河,来到红河之南,这里成了他们的诺玛阿美。在那儿,竹鼠和小猴一起游戏,野鸭野鸡和家鸡家鸭在一起玩耍,大象和野牛....在河里喷水洗澡,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开放,森林里的蘑菇很大很鲜美,白鹇鸟从远方衔来了红米种子,山上种出的哈尼红米喷喷香。

  ⑧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在山坡开田种庄稼,一代又一代的哈尼人,把开出的梯田接到蓝天上,成为天堂上的良田,才有了真正美好的诺玛阿美。

  ....

  ⑨老人唱古歌动情的形象,定格在我心中,成为一座庄严的雕像,屹立在天上梯田。

  ⑩古歌中的哈尼梯田,就这样和一个民族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史书记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口耳传承的古歌中,它的历史还更加久远深厚。

  ?从某种角度说,是哈尼古歌把哈尼桸田唱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歌源于梯田,人人心中都有一首梯田里的古歌,个个眼里都有一片古歌中的天上良田,代代传唱,世代耕耘,古歌永远,梯田永远。

  19.文章首先描写了一幅美好和谐的农耕图,然后分三个层次依次写了

  ①,②,③,最后写古歌和梯田永驻哈尼人的心田。(每空限10个字以内)(3分)

  20.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梯田的描写,二者在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有共同点。请你任选一点,结合这两处语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1.“诺玛阿美”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指的是心中理想的家园,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第二次指的是:。第三次指的是:。(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共7分)

  ①在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不乏英雄的身影。何为英雄?英雄,就是当人民、国家处于危险之时,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解黎民于倒悲,救国家于危难,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杰出之人。

  ②誓要“精忠报国”的宋朝名将岳飞,为抵御外侮,满怀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奔赴沙场。“许身国成壮河山”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次核试验发生事故时,明知会有遭受核輻射的危险,但为了取回破碎的部件,了解事故的原因,他坚决地说:“我进去吧。”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用生命担当使命,这正是英雄们所具有的一种高尚的品质。

  ③面对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这是英雄不同于凡人的又一可贵之处。2018年10月11日,在云南省麻栗坡县的老山雷场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说了句“你退后,让我来”。在突遘爆炸时,他本能地一挡,两三米外的战友得救了,他却从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在危险时刻第一个冲上前去,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平安和幸福,这种舍己为人的气概正是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伟大气质。

  ④正由于英雄具有这些崇高的品质,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个人而言,英雄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标杆,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国家而言,英雄是国家的符号,每个国家都需要有引以为豪的英雄。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质,正是构筑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可以说,正是千千万万的英雄,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中现生机,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

  ⑤因为英雄具有崇高的品质和巨大的价值,所以,。都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尊崇英雄,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正义的维护,是对信仰的坚定,是对未来的守望。让我们把学习英雄作为一种时代的追求,让崇尚英雄蔚然成风。

  22.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答:

  23.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始终不乏英雄的身影。

  【乙】文章列举岳飞、邓稼先、杜富国的典型事例,来论证英雄所具有的品质。

  【丙】第④段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了英雄具有构筑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

  24.下面是两位英雄留下的诗句。请你任选其一,结合诗句的内容和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他(她)具有怎样的英雄品质。(3分)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②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答:

  五、写作(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将“北京,这里有我的_________”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设想你是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是外出遇险的动物,或是消逝的一片森林,或是流失异国的文物……

  请以“我终于回来了”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3分)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

  ①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綢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文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

  ②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载(zài)

  载(zǎi)

  B.载(zài)

  载(zài)

  C.载(zài)

  载(zǎi)

  D.载(zǎi)

  载(zǎi)

  11(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①勾

  ②沿

  B.①勾

  ②延

  C.①沟

  ②沿

  D.①沟

  ②延

  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

  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1分)

  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甲】句号

  【乙】句号

  B.【甲】句号

  【乙】分号

  C.【甲】冒号

  【乙】句号

  D.【甲】冒号

  【乙】分号

  4.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如图是展览的宣传海报,上面有“殊方共享”四个字。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结合展览的内容,你认为“殊方共享”在这里的意思是:

  。(1分)

  5.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甲】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乙】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

  【丙】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6.学校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准备做一期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推送,向同学们征集图文资料。阅读同学们12的来稿,完成(1)—(3)题。(6分)

  (1)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碑林是中国书法的宝库。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收集的四幅西安碑林书法图片。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皇甫诞碑》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刚健坚劲。

  B.<怀素千字文》的字体属于草书,连绵回绕,自由飘逸。

  C.《争座位帖》的字体属于行书,结构匀整,端庄通畅。

  D.《熹平石经》的字体属于隶书,体态宽扁,古朴典雅。

  (2)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从路线示意图上看,丝绸之路是一条迷人的曲线,扣人心弦,使人赞叹,感人肺腑。

  B.每当想到张骞、郑和、马可?波罗等奔波于丝绸之路的先贤,我的敬意就油然而生。

  C.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物精品,虽然经过千百年岁月,却依然像璀璨的珍珠,弥足珍贵。

  D.“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必将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奏响和平、繁荣、文明的新乐章。

  (3)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驼铃

  ①,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

  ②;

  波涛

  ③,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

  ④。A.①滚滚

  C.①悠悠

  ②欧亚

  ③悠悠

  ④乾坤

  B.①滚滚

  ②欧亚

  ③滚滚

  ④乾坤

  D.①悠悠

  ②乾坤

  ③悠悠

  ④欧亚

  ②乾坤

  ③滚滚

  ④欧亚

  【知识考点】综合读写.

  【思路分析】1.(1)本题考查多音字读音的掌握。“载”有两种读音,zài:词语中“载”字有载物或有承载之意、有又、有的时候读zài.如:载歌载舞(又、有之意)、载客(承载之意)zǎi:词语中“载”字有记录或年的意思时读zǎi.如:刊载(记录)、一年半载(年)。因此,短文中的“载着丝绸”中的“载”读作zài,“载入史册”的“载”读作zǎi。

  故选:A。

  (2)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①处表现两国的交流互通,应是”沟通“;②处表示将辉煌的历史继续下去,应是”延续“。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花重锦官城”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

  133.本题考查标点的正确运用。“这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交代了本次展览会的主要内容,后面的句子是对展品的介绍,所以甲处应用句号。乙处前面三个分句分别介绍从三个方面介绍展品,“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对全段的总结,所以乙处也应使用句号。

  故选:A。

  4.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根据图片中的文字,可知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展现丝路各国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各国之间文明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题干中给出“殊方”是他乡、异域的意思,那么“共享”就是共同享受,要享受的是各国的文明。据此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总结句的选择。根据语段介绍的内容,突出的是展品多,而且空格前一句“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也表现了这一点,所以总结句的主语应是“这些精美文物”。故选丙句。

  6.(1)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特点的掌握。

  ABD.正确;

  C.有误,从图片来看,这是行书字体,但是“端庄”是楷书的特点,表述有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修辞与词语运用正误的判断。

  A.有误,句子中“曲线”和“感人肺腑”不搭配;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充。此题为选择题,根据对联中给出的内容特点来选择,可用排除法来做。第一处,表述的对象是“驼铃”,所以应是“悠悠”声,排除AB两项。第二处,根据丝绸缎之路的了解,可知其连接的是欧亚,“乾坤”指的是全天下,范围过大。

  故选:C。

  【解答过程】答案:1.(1)A;(2)D;2.唐;3.A;4.让世界人民共享人类文明之光;

  5.丙;6.(1)C;(2)A;(3)C。

  【总结归纳】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1分)

  8.莫笑农家腊酒浑,。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2分)

  9.在北海公园里游览,当你看到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五龙亭,你能联想到的带有“亭”(或“楼”“阁”)字的一句古诗是“”。(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1分)

  14【知识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过程】答案:7.仁在其中矣

  8.丰年留客足鸡豚

  柳暗花明又一村(注意“豚”的书写)

  9.亭上纳鲜洁(注意“纳”的书写)

  【总结归纳】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0—11题。(共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

  之情,也表现了诗人

  ③的人生态度。(3分)

  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2分)

  答:

  15①

  【知识考点】送别离别诗.

  【思路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解答过程】10.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同是宦游人”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劝勉和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人生态度。

  11.本题考查诗歌名句的把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思念和祝福。

  答案:10.①同是宦游人②劝勉、眷恋③乐观豁达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抒发的是格调高昂,更显出诗人在与友人惜别之时的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更多的表现出诗人对友人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总结归纳】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共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举于市

  .B.人恒过

  .C.衡于虑

  .举一反三

  .过目不忘

  .举足轻重

  .悔过自新

  .深思熟虑

  .眉飞色舞

  .轻举妄动

  .言过其实

  .处心积虑

  .喜形于色

  .16不足为虑

  .D.征于色

  声色俱厉

  ..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攻瞿,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í)]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考虑,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⑨[殒(yǔn)]死亡。

  答:

  【知识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思路分析】译文: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1⑧⑨⑤⑥⑦①②③④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解答过程】1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解释。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A.举:被任用/提出/向上抬/行动;

  B.过:犯错/经过/过错/超过;

  C.虑:思虑/忧虑/思考/思虑;

  D.色:神态。都相同。

  故选:D。

  1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与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甲】中理解错误,理解中的内容相当于把“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翻译了一遍,其中“行拂乱其所为”,翻译错误,不是有做不完的事,而是扰乱他的行为,使他的行为不顺。

  故选【乙】。

  1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结合题干,子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文中的体现,大致理解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抓住材料一中的“忧”“昌”,材料二中的“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陨”即可。

  答案:12.D13.【乙】

  14.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赵国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是生于忧患的体现。

  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被天下耻笑,是死于安乐的体现。

  【总结归纳】举

  举大计亦死(发动)

  管夷吾举于市(被举用)

  黄生举进士(参加)

  举国欢庆(全)

  举世无双(全)

  三、名著阅读(5分)

  15.阅读一部名著时,个性鲜明的人物、曲折起伏的情节、纷繁多样的人情世态……都可能引发你的阅读兴趣。请结合一部名著的内容,说出是什么引发了你的阅读兴趣,并简要说明这一兴趣是如何促使你阅读这部名著的。(100字左右)

  1答:

  【知识考点】名著综合.

  【思路分析】本名著题考查对名著个性化评价,结合名著内容和阅读积累作答。

  【解答过程】本题考查对名著的个性化评价。根据阅读积累,选择自己熟悉的名著,细致陈述该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说出引发自己阅读兴趣的原因(好奇心、求知欲、成长、写作、培养品质等)即可。

  答案:

  示例:《三国演义》情节曲折紧凑,引人入胜。我在阅读赤壁之战时,便被诸葛亮为完成联吴抗操大业,奉命使吴,舌战张昭等东吴诸谋士的精彩表现和犀利辞锋深深吸引。这个情节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我对赤壁之战的后续发展产生浓厚兴趣。

  【总结归纳】对名著的个性化评价要抓住名著的某一方面进行评价,要结合名著中具体的情节,在阅读时要做好积累。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8题。(共7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差,底子薄,人口多,贫田人口尤其是农村的贫困人口众多。为了促进发展,消除贫田,实现共阿富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异下,政府始终将扶贫减贫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建国之初,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消除贫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国家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为进一步提升减贫成效,自1986年起,党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政府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并先后制定实施了《因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3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日标,党和政府又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

  19,中国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中国脱贫成就展开幕式上,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明确表示,中国减贫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重要经验。

  【材料二】

  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工作,加快推进了扶贫开发的进程。例如,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的民间公益事业--希望工程,截至2018年已累计接受捐款150.23亿元,资助困难学生594.9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10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因贫困失学的儿童犹如久早禾苗逢甘霖,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扬起了理想的风帆。而发达地区、科研院校、民营企业,適过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结对帮扶,实施专项扶贫工程,推动了贫困治理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贫困治理的实际成效。如东部发达地区帮扶西部地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自1996年至2014年,实施合作项目8万余个。2001年开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高校对西部13所高校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2015年开始的“万企帮万村”行动,短短三年,就有5.54万家民营企业对口帮扶了6.28万个贫因村。事实说明,①

  多方资源、协同多种机制、集全社会之力帮扶贫困地区以及困难群众,已成为中国治理贫困的宝贵经验。

  【材料三】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冋贫困农户状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別、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以革命老区廷安为例,自开展精准扶贫2以来,全市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4.51万户、13.38万贫困人口依靠苹果种植、棚栽、养殖等致富产业脱贫;建立了43个扶贫就业基地,34个社区工厂,为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使11589名贫困人口依靠稳定就业脱贫。这种一对一的精准扶贫,就像在庄稼的根部施肥浇水,效果更为显著。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宣布,廷安实现整体脱貧的目标。实践证明

  ②,为老区脱贫走出了一条新路。

  16.根据【材料一】中图1的信息,在【材料一】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答:

  17.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整合

  ②延安整体脱贫的地区

  B.①整合

  ②延安地区的精准扶贫

  C.①集合

  ②延安整体脱贫的地区

  D.①集合

  ②延安精准扶贫的地区

  18.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①、②

  、③

  。(每空限10个字以内)(3分)

  【知识考点】材料阅读.

  【思路分析】本题为材料阅读题,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第二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词语的正确运用,第三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

  【解答过程】16.根据图1体现了1978年到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变化在逐年减少,结合语境,需要与下文“中国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连贯,进行概括总结。

  17.①处辨析“整合”和“集合”。“整合”的意思为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集合”的意思为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根据前后语境,①处应填写“整合”。②处辨析“精准扶贫”和“脱贫”。材料三内容强调精准扶贫。再分析原文得知正是因为“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才为延安实现了整体脱贫。根据前后语境,②处填写“延安地区的精准扶贫”。

  18.材料一中“建国之初,国家实行土地改革,1978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1986年起的开放式扶贫及制定实施相关政策,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战略”,体现政府逐步推进扶贫政策。材料二的“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工作”,体现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材料三中“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体现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

  答案:16.国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17.B18.政府逐步推进扶贫政策;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

  【总结归纳】概括材料内容及提取材料主要信息答题要点:①组合要点法。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语段中每层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②整体归纳法。提炼出所有信息,再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概括。③进行推论法。寻找文段中的关键句子,综合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推论。④提取中心法。提取最能体现材料信息的中心句或关键语句。⑤分层归并法。针对有两层或两层以上意21思的文段,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各层次的内容概括组合。⑥比较分析法。对相应材料进行比较分析而得出相应结论。

  (二)阅读《天上梯田听古歌》,完成19—21题。(共9分)

  天上梯田听古歌

  张永权

  ①南疆春早,当北国还是一片千里冰封时,这里早成了一个孕育生命的季节。红河两岸,哈尼山寨,层层梯田,一片繁忙,正是插秧的好时节。

  ②天不亮,哈尼妇女就起来煮好红鸡蛋、红米饭和腊肉,背到梯田边,让全家享用。男人们把田里的秧苖拔起来打捆挑到栽插的田间。女人们一排排下到田里栽秧。一梯梯良田,被翠绿的秧苗绣成碧玉般的天梯,一梯一梯地向着蓝天伸去。梯田接地连天,天在水田里,人在彩云中,好一幅美好和谐的田园农耕图。

  ③这里就是称雄天下、有大山雕塑美誉的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三千多级的梯田,从山脚伸进云天,气象万千,雄奇磅礴。梯田在一年四季形成不同的景观,冬天清水滢滢,阳光下的玉梯,波光闪烁;春夏翡翠绿梯,耀眼悦目;秋搭金梯,辉煌灿烂,气势非凡。一千个梯田,就有一千个太阳;一万个梯田,就装着一万片奇幻的云彩。

  ④哈尼人,只要一说话,就会唱歌,说红河两岸人人都是歌唱家绝非夸张,此时那些栽秧的女人唱起歌来,歌声此起彼伏,四山回应。有的高亢嘹亮,有的低迴优美。外人听不懂歌词,但美好的旋律却也让人陶醉。合唱、独唱、对唱,女人们一边栽秧,一边唱歌,让梯田成了神奇的赛歌台,把希望的秧苖插在歌声里。

  ⑤人群中有个姑娘,她放声一唱,四周便一片寂静,这时,只有她那山泉般清纯的声音,流淌在秧田之中,流淌在天上人间。陪同的哈尼族诗人朋友告诉我,她唱的是一首哈尼族四季生产调中表现栽秧生活的古歌,诗人译出的歌词大意,也充满诗意:冬天是春天的母亲,冬天老了,春天就长大了。春天飞来白鹇鸟,白鹇鸟把红米的种子撒在梯田上,秧姑娘就出生了。今天长大的秧姑娘要出嫁,红河两岸的木棉花举起玛瑙酒杯来祝贺,秧姑娘要在梯田安个新家……这古歌的歌词想象浪22漫奇特又很原生态,这是真正的诗。他还吿诉我,这个栽秧女可是见过大世面的。自从2013年6月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哈尼梯田和哈尼古歌,就闻名世界了。2015年5月她和哈尼古歌艺术团到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演出半年之久,惊艳海外。像她这样唱哈尼古歌的农民,生在哈尼山寨,哈尼梯田和他们生生不息,不离不弃,相依为命。正如他们在古歌中唱的:“没有哈尼族的天上梯田,就没有哈尼人的今天。”

  ⑥昨晚在山上的哈尼小镇看哈尼古歌艺术团的演出后,我们和一位年逾古稀的古歌传承人交流,还听他唱了一段原始的古歌。老人满头银发,脸上刀刻样的皱纹流着人世沧桑。说到要唱古歌,老人就兴奋了,朋友说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能流出歌来。他唱了一首哈尼族古歌中的“阿培聪坡坡”,即迁徙古歌。这时,山风停止了呼吸,夜虫突然闭嘴不再鸣叫,四周万籁静寂,只有老人深沉而动情的歌声回响在梯田的夜空。

  ⑦一个善良勤劳的民族,灾难毁了他们北方的家园,哈尼人南迁寻找他们美好的诺玛阿美--太....阳升起的光明之地。他们翻过重重高山,越过条条大河,从遥远的青藏高原,经过大渡河流域、洱海之滨,再到滇池湖畔,建起了幸福的家园。但美好的地方遭恶人妒忌引来战乱,善良的哈尼人让出新的家园继续南迁。天上的雄鹰引着他们翻过崇山峻岭,越过深谷大河,来到红河之南,这里成了他们的诺玛阿美。在那儿,竹鼠和小猴一起游戏,野鸭野鸡和家鸡家鸭在一起玩耍,大象和野牛....在河里喷水洗澡,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开放,森林里的蘑菇很大很鲜美,白鹇鸟从远方衔来了红米种子,山上种出的哈尼红米喷喷香。

  ⑧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在山坡开田种庄稼,一代又一代的哈尼人,把开出的梯田接到蓝天上,成为天堂上的良田,才有了真正美好的诺玛阿美。

  ....

  ⑨老人唱古歌动情的形象,定格在我心中,成为一座庄严的雕像,屹立在天上梯田。

  ⑩古歌中的哈尼梯田,就这样和一个民族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史书记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口耳传承的古歌中,它的历史还更加久远深厚。

  23?从某种角度说,是哈尼古歌把哈尼桸田唱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歌源于梯田,人人心中都有一首梯田里的古歌,个个眼里都有一片古歌中的天上良田,代代传唱,世代耕耘,古歌永远,梯田永远。

  19.文章首先描写了一幅美好和谐的农耕图,然后分三个层次依次写了

  ①,②,③,最后写古歌和梯田永驻哈尼人的心田。(每空限10个字以内)(3分)

  20.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梯田的描写,二者在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有共同点。请你任选一点,结合这两处语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1.“诺玛阿美”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指的是心中理想的家园,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第二次指的是:。第三次指的是:。【知识考点】散文阅读综合.

  【思路分析】这篇文章歌颂的对象是哈尼人的古歌与开创的梯田,文章首先描写了一幅美好和谐的农耕图,然后分三个层次依次写了哈尼人爱唱歌、将歌与劳动融合、用梯田开创新家园,最后写古歌和梯田永驻哈尼人的心田。表达了作者对勤劳哈尼人的赞美。

  【解答过程】19.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时需要根据题干内容中的“三个层次”和“农耕图”等关键词,回到原文中对文章进行拆分,按照“三个层次”对“农耕图”定位,并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具体答案。需要注意的是每空限10个字,概括时不要超过字数。文章在写完农耕图后,第四至六段,主要写哈尼人爱唱歌,并能将生活、劳动都唱入了歌中。第七至八段,写的是哈尼人对家园的重建,“在山坡开田种庄稼,一代又一代的哈尼人,把开出的梯田接到蓝天上,成为天堂上的良田”,可见哈尼人用梯田开创出新家园。

  20.本题考查句子的比较分析。解答时需要先从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任选一点,然后对比两处划线句的相同点。比如,阅读两个句子,可见都是表现梯田的美,但是表现美的角度与方法不同。第一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突出梯田的高,“梯田接地连天,天在水田里,人在彩云中”形成美的画面。第二个句子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写了梯田季的美。

  21.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的理解。解答时需要先根据题干提示,在原文第⑦段中找到指“心中理想家园”的“诺玛阿美”,接下来在第⑦段后半部分及第⑧段中继续中圈画出第二次、第三次“诺玛阿美”,联系文章前后文,可知第⑦段中指的是真正的生存家园。根据第⑧段中的“一代又一代的哈尼人,把开出的梯田接到蓝天上,成为天堂上的良田”,可知这里的“诺玛阿美”指的是生活的希望。

  答案:19.哈尼人爱唱歌、将歌与劳动融合、用梯田开创新家园

  20.相同点:表现梯田的美,表达作者的喜爱与赞美。

  不同点:第一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突出梯田的高,于是形成梯田接地连天,天在水田里,人在彩云中的美丽图景;第二个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表现梯田的四季之美,引发读者无限的想象。

  21.真正生存的家园

  幸福生活希望

  【总结归纳】词语的含义解题的一般规律是:明确词语原义---揣摩词语语境义----准确把握引申义(比24喻义或象征义)----紧密联系文章主要内容(文中主要人物性格、品格、故事情节、细节等)-----联系文章主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共7分)

  ①在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不乏英雄的身影。何为英雄?英雄,就是当人民、国家处于危险之时,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解黎民于倒悲,救国家于危难,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杰出之人。

  ②誓要“精忠报国”的宋朝名将岳飞,为抵御外侮,满怀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奔赴沙场。“许身国成壮河山”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次核试验发生事故时,明知会有遭受核輻射的危险,但为了取回破碎的部件,了解事故的原因,他坚决地说:“我进去吧。”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用生命担当使命,这正是英雄们所具有的一种高尚的品质。

  ③面对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这是英雄不同于凡人的又一可贵之处。2018年10月11日,在云南省麻栗坡县的老山雷场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说了句“你退后,让我来”。在突遘爆炸时,他本能地一挡,两三米外的战友得救了,他却从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在危险时刻第一个冲上前去,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平安和幸福,这种舍己为人的气概正是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伟大气质。

  ④正由于英雄具有这些崇高的品质,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个人而言,英雄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标杆,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国家而言,英雄是国家的符号,每个国家都需要有引以为豪的英雄。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质,正是构筑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可以说,正是千千万万的英雄,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中现生机,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

  ⑤因为英雄具有崇高的品质和巨大的价值,所以,。都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尊崇英雄,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正义的维护,是对信仰的坚定,是对未来的守望。让我们把学习英雄作为一种25时代的追求,让崇尚英雄蔚然成风。

  22.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答:

  23.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始终不乏英雄的身影。

  【乙】文章列举岳飞、邓稼先、杜富国的典型事例,来论证英雄所具有的品质。

  【丙】第④段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了英雄具有构筑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

  24.下面是两位英雄留下的诗句。请你任选其一,结合诗句的内容和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他(她)具有怎样的英雄品质。(3分)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②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答:

  【知识考点】议论文阅读综合.

  【思路分析】本文开头提出论题;然后从“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用生命担当使命”“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平安和幸福的舍己为人”等方面具体论述了英雄具有的精神品质;最后总结全文,号召向英雄学习。

  【解答过程】22.本题考查的语句补写,实则是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需要补写的句子为最后一段第一句,此位置为总起句,起概括作用。横线前一句提到因为英雄具有品质与价值,结合文章结尾提到的对于英雄的尊崇与把学习英雄作为时代追求,因此补写句子的思路与文段前后一致,填写总结语句即可。

  23.本题考查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需要学生阅读文章后确认文段论点与论证内容,结合选项中的表述内容进行分析,与文章论点或论证过程不符即可排除错误选项。

  甲:文章开篇应该是提出论题;分析不正确。

  乙:分析正确。

  丙:应该是论证了“英雄具有这些崇高的品质,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一观点;分析不正确。

  故选:乙。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与古诗知识点相结合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的含义来分析。

  ①这句诗的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这体现了文中“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平安和幸福的舍己为人”的英雄品质。

  ②这句诗的意思是:不惜一切代价扭转乾坤,拼了千万性命,救国危亡;这体现了文中“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用生命担当使命”的英雄品质。

  答案:22.示例:我们要向英雄学习。

  2623.乙

  24.示例:①这体现了文中“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平安和幸福的舍己为人”的英雄品质。②这体现了文中“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用生命担当使命”的英雄品质。

  【总结归纳】如何解答辨析文章内容的问题。

  解答此题可以分两步: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快速确立筛选信息的范围;第二步,比较分析各种相关信息,并准确辨析信息的正误。

  五、写作(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将“北京,这里有我的_________”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知识考点】半命题作文.

  【思路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空白处的内容一定是一个与我和北京有关系的词语,或者是两者之间融合交汇的一个点。比如,这里有我的童年,这里有我的成长,这里有我的梦想,这里有我的希望,这里有我的思念等等。本题设题为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入手,思考个人的成长与北京的关系,将个人的成长置于社会发展变化的时代洪流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这道作文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北京人的首都意识,有助于促使学生生发热爱北京、将来建设北京的情怀。

  【写作思路】

  补题:北京,这里有我的童年。

  文体:记叙文。

  写作思路:首段以一段北京秋天的景物描写开头,引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主体部分写人记事,从自己在北京度过的童年生活中选择几件小事,意在表现北京给自己的童年带来的快乐与成长。末段回到现实,表明自己虽然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北京,但对北京与童年的思念却越来越深。

  表达: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描写和抒情为辅助表达方式。

  题目二:设想你是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是外出遇险的动物,或是消逝的一片森林,或是流失异国的文物……

  请以“我终于回来了”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知识考点】命题作文.

  【思路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根据本题给出的材料可知,题目中的“我”可以有多种理解,“我”的设定不同,有着不同的主旨。我可以是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表达自己对家乡地球的思念与回到地球的喜悦心情。我可以是外出遇险的动物,采用拟人化的写法,表现出我回到安全的家后劫后得生的喜悦。我可以是消逝的一片森林,表达自己对于环保的思考。我可以是流失2异国的文物,表达自己对国力强盛的自豪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中选择一个设定,写人记事,完成本文。

  【写作思路】

  文体:记叙文。

  主旨:表现自己对于环保的思考。

  思路: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我是一片森林,在地球上消失已经很多年了,如今我终于回来了。然后先回忆自己当初在地球上的生活,那时森林成片,我的伙伴们有很多,后来人们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砍倒了大片的森林,我从地球上消失了,后来人们痛定思痛,努力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我又重新回到了地球,与森林伙伴们一起在地球上快乐的生活。

  28

篇二:天上梯田听古歌的阅读答案

  

  天上梯田听古歌阅读感想

  编者寄语

  登高望远,错落山坡间几千级梯田倾泻而下,各随地势,因时变幻。冬末春初,茫茫云海,静卧山川;春来夏始,刻木分水,叮咚入田;丰收秋来,稻搭金梯,悦目耀眼;秋去冬来,清水滢滢,波光闪闪。山峰树木房舍随意点染,蝉鸣蛙声鸟啼杂落其间。千年时光流转,哈尼族绘就百万亩田园农耕画卷。

  本文写梯田美景,却以古歌来表现其历经千年的文化魅力。本文写古歌悠扬,却以“大山雕塑”的四季变换尽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文章从哈尼人梯田插秧写起,世代梯田耕耘孕育哈尼族天籁古歌,古歌书写民族史诗,唱出梯田文化,更把哈尼梯田唱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文文脉明晰,语言真挚而不失华美,缓缓道来而佳境渐入。

  披文入情

  天上梯田听古歌

  标题即文脉。

  ①南疆春早,当北国还是一片千里冰封时,这里早成了一个孕育生命的季节。骄阳下的红河两岸,蛙鼓蝉笛,合奏出生机勃勃的生命交响。(对比更显梯田之灵动。)哈尼山寨不是过节,胜似过节,层层梯田一片繁忙,正是插秧的好时节。

  以梯田插秧入题,引出下文天人相依的田园农耕图。

  ②今天开秧门,天不亮,哈尼妇女就起来煮好红鸡蛋、红米饭和腊肉,背到梯田边,让大家享用。男人们把田里的秧苗拔起来打捆挑到栽插的田间。女人们一排排下到田里栽秧,用翠绿的秧苗,把一梯梯良田绣成碧玉般的天梯,一梯一梯地向着蓝天伸去。(排排女子、行行秧苗、梯梯良田,用叠词形象描绘出南疆

  春早的和谐农耕图。以比喻写出梯田层级之多,颜色之绿。)梯田接地连天,天在水田里,人在彩云中。红河两岸,人间天堂,天上耕良田,天人相依,好一幅美好和谐的田园农耕图。

  点题,“天上梯田”引人疑惑,同时道尽天人相依的和谐安宁。

  美文选粹?天上梯田听古歌

  ③这里是称雄天下、有大山雕塑美誉的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三千多级的梯田,从山脚伸进云天,气象万千,雄奇磅礴。(承上启下,概括哈尼梯田的地位及特点。“大山雕塑”“雄奇磅礴”与后文的描写点面结合,画面感极强。)梯田在一年四季形成不同的景观,冬天清水滢滢,阳光下的玉梯,波光闪烁;春夏翡翠绿梯,耀眼悦目;秋搭金梯,辉煌灿烂,气势非凡。一千个梯田,就有一千个太阳;一万个梯田,就装着一万片奇幻的云彩。(排比及数词连用,点出哈尼梯田美在四季典型景观,美在雄奇磅礴,美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②、③段描绘哈尼梯田美好和谐、雄奇磅礴的画面,既点出“听古歌”的背景,又为下文写哈尼插秧、迁徙之歌做了铺垫。

  ④哈尼族,只要一说话,就会唱歌,只要能走路,就会跳舞。说红河两岸人人都是歌唱家、舞蹈家绝非夸张,此时那些栽秧的女人,唱起歌来,此起彼伏,四山回应。有的高亢嘹亮,有的低迴优美。外人听不懂歌词,但美好的旋律却也让人陶醉。合唱、独唱、对唱,女人们一边栽秧,一边唱歌,让梯田成了神奇的赛歌台,把希望的秧苗插在歌声里。

  梯田插秧孕育古歌悠扬,从天上梯田自然过渡到古歌传唱。

  美文选粹?天上梯田听古歌

  ⑤昨晚在山上的哈尼小镇看哈尼古歌艺术团的演出后,我们和一位年逾古稀

  的古歌传承人交流,还听他唱了一段原始的古歌。老人满头银发,脸上刀刻样的皱纹流着人世沧桑。说到要唱古歌,老人就兴奋了,朋友说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能流出歌来。他唱了一首哈尼族古歌中的“阿培聪坡坡”,即迁徙古歌。(以哈尼老人演唱古歌的兴奋劲反衬古歌的魅力。)这时,山风停止了呼吸,夜虫突然闭嘴不再鸣叫,四周万籁静寂,只有老人深沉而动情的歌声回响在梯田的夜空。(静谧的环境烘托老人的高超技艺,更展示出古歌的魅力。)

篇三:天上梯田听古歌的阅读答案

  

  -------------在--------------------此

  _______

  __________--------------------__号_卷_证__考__准___

  _

  _

  ______--------------------____上________________名__姓__--------------------_

  _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校__学业毕--------------------无--------------------效------------

  北京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3分)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

  ①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

  ②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载(zǎi)

  载(zài)

  B.载(zài)

  载(zài)

  C.载(zài)

  载(zǎi)

  D.载(zǎi)

  载(zǎi)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勾

  ②沿

  B.①勾

  ②延

  C.①沟

  ②沿

  D.①沟

  ②延

  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________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1分)

  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甲】句号

  【乙】句号

  B.【甲】句号

  【乙】分号

  C.【甲】冒号

  【乙】句号

  D.【甲】冒号

  【乙】分号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8页)

  4.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路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右图是展览的宣传海报上面有“殊方共享”四个字。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结合展览的内容,你认为“殊方共享”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束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乙】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

  【丙】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6.学校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准备做一期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推送,向同学们征集图文资料。阅读同学们的来稿,完成(1)~(3)题。(共6分)

  (1)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碑林是中国书法的宝库。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四幅西安碑林书法图片。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皇甫诞碑》选帖

  《怀素千字文》选帖

  《争座位帖》选帖

  《熹平石经》选帖

  A.《皇甫诞碑》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刚健坚劲。

  B.《怀素千字文》的字体属于草书,连绵回绕,自由飘逸。

  C.《争座位帖》的字体属于行书,结构匀整,端庄通畅。

  D.《熹平石经》的字体属于隶书,体态宽扁,古朴典雅。

  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

  (2)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从路线示意图上看,丝绸之路是一条迷人的曲线,扣人心弦,使人赞叹,感人肺腑。

  B.每当想到张骞、郑和、马可·波罗等奔波于丝绸之路的先贤,我的敬意就油然而生。

  C.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物精品,虽然经过千百年岁月,却依然像璀璨的珍珠,弥足珍贵。

  D.“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必将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奏响和平、繁荣、文明的新乐章。

  (3)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驼铃

  ①,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

  ②;

  波涛

  ③,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

  ④。A.①滚滚

  ②欧亚

  ③悠悠

  ④乾坤

  B.①滚滚

  ②乾坤

  ③悠悠

  ④欧亚

  C.①悠悠

  ②欧亚

  ③滚滚

  ④乾坤

  D.①悠悠

  ②乾坤

  ③滚滚

  ④欧亚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张》)(1分)

  8.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2分)

  9.在北海公园里游览,当你看到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五龙亭,你能联想到的带有“亭”(或“楼”“阁”)字的一句古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1分)

  北海公园五龙亭

  语文试卷

  第3页(共18页)

  (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10,11题。(共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___________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______________之情,也表现了诗人③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3分)

  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共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举.于市

  举.一反三

  举.足轻重

  轻举.妄动

  B.人恒过.

  过.目不忘

  悔过.自新

  言过.其实

  C.衡于虑.

  不足为虑.

  深思熟虑.

  处心积虑.

  D.征于色.

  声色.俱厉

  眉飞色.舞

  喜形于色.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

  语文试卷

  第4页(共18页)

  -------------在--------------------此

  _______

  ________--------------------____卷号__证__考__准___

  _

  _

  ____--------------------____上__________________名__姓_--------------------__答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__校__学业毕--------------------无--------------------效------------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丰,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殒⑨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í):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考虑,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⑨殒(yǔn):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著阅读(5分)

  15.阅读一部名著时,个性鲜明的人物、曲折起伏的情节、纷繁多样的人情世态……都可能引发你的阅读兴趣。请结合一部名著的内容,说出是什么引发了你的阅读兴趣,并简要说明这一兴趣是如何促使你阅读这部名著的。(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8题。(共7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差,底子薄,人口多,贫困人口尤其是农村的贫困人口众多。为了促进发展,消除贫田,实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始终将扶贫减贫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建国之初,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国家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为进一步提升减贫成语文试卷

  第5页(共18页)

  效,自1986年起,党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政府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并先后制定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3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政府又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

  图11978-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按2010年贫困标准)

  图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2017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中国脱贫成就展开幕式上,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明确表示,中国减贫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重要经验。

  【材料二】

  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工作,加快推进了扶贫开发的进程。例如,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的民间公益事业——希望工程,截至2018年已累计接受捐款150.23亿元,资助困难学生594.9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10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因贫困失学的儿童犹如久旱禾苗逢甘霖,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扬起了理想的风帆。而发达地区、科研院校、民营企业,適过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结对帮扶,实施专项扶贫工程,推动了贫困治理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贫困治理的实际成效。如东部发达地区帮扶西部地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自1996年至2014年,实施合作项目8万余个。2001年开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高校对西部13所高校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2015年开始的“万企帮万村”行动,短短三年,就有5.54万家民营企业对口帮扶了6.28万个贫因村。事实说明,①

  多方资源、协同多种机制、集全社会之力帮扶贫困地区以及困难群众,已成为中国治理贫困的宝贵经验。

  【材料三】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別、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以革命老区延安为例,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全市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4.51万户、语文试卷

  第6页(共10页)

  13.38万贫困人口依靠苹果种植、棚栽、养殖等致富产业脱贫;建立了43个扶贫就业基地,34个社区工厂,为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使11589名贫困人口依靠稳定就业脱贫。这种一对一的精准扶贫,就像在庄稼的根部施肥浇水,效果更为显著。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宣布,延安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实践证明

  ②,为老区脱贫走出了一条新路。

  16.根据【材料一】中图1的信息,在【材料一】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①整合

  ②延安整体脱贫的地区

  B.①整合

  ②延安地区的精准扶贫

  C.①集合

  ②延安整体脱贫的地区

  D.①集合

  ②延安地区的精准扶贫

  18.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分别是____

  ①、②

  、③

  。(每空限10个字以内)(3分)

  (二)阅读《天上梯田听古歌》,完成19~21题。(共9分)

  天上梯田听古歌

  张永权

  ①南疆春早,当北国还是一片千里冰封时,这里早成了一个孕育生命的季节。红河两岸,哈尼山寨,层层梯田,一片繁忙,正是插秧的好时节。

  ②天不亮,哈尼妇女就起来煮好红鸡蛋、红米饭和腊肉,背到梯田边,让全家享用。男人们把秧苖拔起来打捆挑到栽插的田间。女人们一排排下到田里栽秧。一梯梯良田,被翠绿的秧苗绣成碧玉般的天梯,一梯一梯地向着蓝天伸去。梯田接地连天,天在水田里,人在彩云中,好一幅美好和谐的田园农耕图。

  ③这里就是称雄天下、有大山雕塑美誉的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三千多级的梯田,从山脚伸进云天,气象万千,雄奇磅礴。梯田在一年四季形成不同的景观,冬天清水滢滢,波光闪烁;春夏翡翠绿梯,耀眼悦目;秋日辉煌灿烂,气势非凡。一千个梯田,就有一千个太阳;一万个梯田,就装着一万片奇幻的云彩。

  ④哈尼人,只要一说话,就会唱歌,说红河两岸人人都是歌唱家绝非夸张,此时那些栽秧的女人唱起歌来,歌声此起彼伏,四山回应。有的高亢嘹亮,有的低迴优美。外人听不懂歌词,但美好的旋律却也让人陶醉。合唱、独唱、对唱,女人们一边栽秧,一边唱歌,让梯田成了神奇的赛歌台,把希望的秧苖插在歌声里。

  ⑤人群中有个姑娘,她放声一唱,四周便一片寂静,这时,只有她那山泉般清纯的声音,流淌在秧田之中,流淌在天上人间。陪同的哈尼族诗人朋友告诉我,她唱的是一首哈尼族四季生产调中表现栽秧生活的古歌,诗人译出的歌词大意,也充满诗意:冬天语文试卷

  第7页(共18页)

  是春天的母亲,冬天老了,春天就长大了。春天飞来白鹇(xián)鸟,白鹇鸟把红米的种子撒在梯田上,秧姑娘就出生了。今天长大的秧姑娘要出嫁,红河两岸的木棉花举起玛瑙酒杯来祝贺,秧姑娘要在梯田安个新家……这古歌的歌词想象浪漫奇特又很原生态,这是真正的诗。他还告诉我,这个栽秧女可是见过大世面的。自从2013年6月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哈尼梯田和哈尼古歌,就闻名世界了。2015年5月她和哈尼古歌艺术团到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演出半年之久,惊艳海外。像她这样唱哈尼古歌的农民,生在哈尼山寨,哈尼梯田和他们生生不息,不离不弃,相依为命。正如他们在古歌中唱的:“没有哈尼族的天上梯田,就没有哈尼人的今天。”

  ⑥昨晚在山上的哈尼小镇看哈尼古歌艺术团的演出后,我们和一位年逾古稀的古歌传承人交流,还听他唱了一段原始的古歌。老人满头银发,脸上刀刻样的皱纹流着人世沧桑。说到要唱古歌,老人就兴奋了,朋友说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能流出歌来。他唱了一首哈尼族古歌中的“阿培聪坡坡”,即迁徙古歌。这时,山风停止了呼吸,夜虫突然闭嘴不再鸣叫,四周万籁静寂,只有老人深沉而动情的歌声回响在梯田的夜空。

  ⑦一个善良勤劳的民族,灾难毁了他们北方的家园,哈尼人南迁寻找他们美好的诺.玛阿美...——太阳升起的光明之地。他们翻过重重高山,越过条条大河,从遥远的青藏高原,经过大渡河流域、洱海之滨,再到滇池湖畔,建起了幸福的家园。但美好的地方遭恶人妒忌引来战乱,善良的哈尼人让出新的家园继续南迁。天上的雄鹰引着他们翻过崇山峻岭,越过深谷大河,来到红河之南,这里成了他们的诺玛阿美....。在那儿,竹鼠和小猴一起游戏,野鸭野鸡和家鸡家鸭在一起玩耍,大象和野牛在河里喷水洗澡,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开放,森林里的蘑菇很大很鲜美,白鹇鸟从远方衔来了红米种子,山上种出的哈尼红米喷喷香。

  ⑧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在山坡开田种庄稼,一代又一代的哈尼人,把开出的梯田接到蓝天上,成为天堂上的良田,才有了真正美好的诺玛阿美....。

  ⑨老人唱古歌动情的形象,定格在我心中,成为一座庄严的雕像,屹立在天上梯田。

  ⑩古歌中的哈尼梯田,就这样和一个民族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史书记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口耳传承的古歌中,它的历史还更加久远深厚。

  ?从某种角度说,是哈尼古歌把哈尼梯田唱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歌源于梯田,人人心中都有一首梯田里的古歌,个个眼里都有一片古歌中的天上良田,代代传唱,世代耕耘,古歌永远,梯田永远。

  (有删改)

  19.文章首先描写了一幅美好和谐的农耕图,然后分三个层次依次写了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古歌和梯田永驻哈尼人的心田。(每空限10个字以内)(3分)

  语文试卷

  第8页(共18页)

  -------------在--------------------此

  _______

  ________--------------------____卷号__证__考__准___

  _

  _

  ____--------------------____上__________________名__姓_--------------------__答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__校__学业毕--------------------无--------------------效------------20.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梯田的描写,二者在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有共同点。请你任选一点,结合这两处语句,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诺玛阿美”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指的是心中理想的家园,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第二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共7分)

  ①在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不乏英雄的身影。何为英雄?英雄,就是当人民、国家处于危险之时,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解黎民于倒悬,救国家于危难,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杰出之人。

  ②誓要“精忠报国”的宋朝名将岳飞,为抵御外侮,满怀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奔赴沙场。“许身国威壮河山”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次核试验发生事故时,明知会有遭受核輻射的危险,但为了取回破碎的部件,了解事故的原因,他坚决地说:“我进去吧。”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用生命担当使命,这正是英雄们所具有的一种高尚的品质。

  ③面对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这是英雄不同于凡人的又一可贵之处。2018年10月11日,在云南省麻栗坡县的老山雷场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说了句“你退后,让我来”。在突遇爆炸时,他本能地一挡,两三米外的战友得救了,他却从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在危险时刻第一个冲上前去,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平安和幸福,这种舍己为人的气概正是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伟大气质。

  ④正由于英雄具有这些崇高的品质,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个人而言,英雄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标杆,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国家而言,英雄是国家的符号,每个国家都需要有引以为豪的英雄。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质,正是构筑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可以说,正是千千万万的英雄,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中现生机,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

  ⑤因为英雄具有崇高的品质和巨大的价值,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尊崇英雄,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正义的维护,是对信仰的坚定,是对未来的守望。让我们把学习英雄作为一种时代的追求,让崇尚英雄蔚然成风。

  22.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试卷

  第9页(共18页)

  23.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甲】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始终不乏英雄的身影。

  【乙】文章列举岳飞、邓稼先、杜富国的典型事例,来论证英雄所具有的品质。

  【丙】第④段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了英雄具有构筑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

  24.下面是两位英雄留下的诗句。请你任选其一,结合诗句的内容和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他(她)具有怎样的英雄品质。(3分)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②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写作(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将“北京,这里有我的___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设想你是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是外出遇险的动物,或是消逝的一片森林,或是流失异国的文物……请以“我终于回来了”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语文试卷

  第10页(共10页)

  北京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1.【答案】(1)C

  (2)D

  【解析】(1)“载”是易考多音字,有两个读音。“zǎi”①代表“年”,如三年五载:②代表“记载;刊登”,如刊载。“zài”指装载;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如:卸载。由此可知,第一空读音为载zài。第二空读音为zǎi。故选“C”。

  (2)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词语辨析。勾通:暗中串通;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

  延续: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符合语境。故选“D”。

  【考点】字音,字形

  2.【答案】唐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考查的是杜甫的朝代,只要认真审题,本题就可以答对。

  【考点】文学常识

  3.【答案】A

  【解析】结合语境进行辨析。结合甲处语境的上下文,可知主语不同,故选句号。结合乙处语境的上下文,可知最后一句为总结句,与上文不能构成并列关系,故选用句号。因此本题选A.【考点】标点符号冒号、句号和分号的用法

  4.【答案】示例: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共享精品文物,交流互鉴。

  【解析】从所给文字材料中,可知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从宣传海报中,可知“殊方”是“他乡,异域”之意。结合上述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词语的理解

  5.【答案】丙

  【解析】据文段中提及的各国的精美文物可知,选项的主语应为“精美文物”,故选【丙】项。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连贯

  语文试卷

  第11页(共18页)

  6.【答案】(1)C(2)A(3)C【解析】(1)《争座位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其特点应该是“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2)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选项中的主语是“丝绸之路”,使用对象错误。

  (3)解答时,要结合对联的相关知识,根据“驼铃”“波涛”的语境判断应分别用“悠悠”“滚滚”修饰;丝绸之路连接欧亚大陆,再结合“仄起平收”的原则,选择C项。

  【考点】书法鉴赏,修辞手法及词语的运用,词语运用和拟写对联

  7.【答案】仁在其中矣

  【解析】考生根据上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可定位到正确答案。考生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考点】《论语》上下句默写

  8.【答案】丰年留客足鸡豚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考生根据“莫笑农家腊酒浑”和“山重水复疑无路”即可定位到正确答案。注意“豚”字不要写错。

  【考点】《游山西村》上下句默写

  9.【答案】示例:孤山寺北贾亭西

  【解析】要求学生大量积累课内课外占诗词,如:“去年天气旧亭台”或“此地空余黄鹤楼”等均可。背诵过程中要理解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考点】古诗词积累

  10.【答案】示例:①同是宦游人(宦游)

  ②不舍(惜别)

  ③豁达(乐观、积极向上)

  【解析】①从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判断诗人共同的境遇“宦游人”;

  语文试卷

  第12页(共18页)

  ②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为不舍、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考点】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态度

  11.【答案】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解析】题目要求“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分别对两首诗的含义、手法、情感进行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以西!诗中意象“明月”,作者寄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考点】诗词含义、手法和情感

  12.【答案】D

  【解析】A.举:被任用/提出/向上抬/行动;

  B.过:犯错/经过/过错/超过

  C.虑:思虑/忧虑/思考/思虑

  D.色:神态

  【考点】文言文实词解释

  13.【答案】【乙】

  【解析】【甲】中理解错误,理解中的内容相当于把“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翻译了一遍,其中“行拂乱其所为”,翻译错误,不是有做不完的事,而是扰乱他的行为,使他的行为不顺。故选【乙】。

  【考点】文言文翻译与理解

  14.【答案】(1)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赵国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是生于忧患的体现。

  (2)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语文试卷

  第13页(共18页)

  被天下耻笑,是死于安乐的体现。

  【解析】结合题干,子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文中的体现,大致理解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抓住材料一中的“忧”“空”,材料二中的“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陨”即可。

  【考点】文言文翻译理解

  15【答案】示例:《三国演义》情节曲折紧凑,引人入胜。我在阅读赤壁之战时,便被诸葛亮为完成联吴抗曹大业,奉命使吴,舌战张昭等东吴诸谋士的精彩表现和犀利辞锋深深吸引。这个情节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我对赤壁之战的后续发展产生浓厚兴趣。

  【解析】相比往年名著阅读题,今年中考题目变化不大,学作答范围依然十上分广泛。学生只需在九部名著中选定一部名著,细致陈述该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与主要情节,说出引发自己阅读兴趣的原因(好奇心、求知欲、成长、写作、培养品质)即可。总之,今年名著阅读题中规中矩,难度不大。

  【考点】名著阅读

  16.【答案】示例:四十年中,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

  【解析】根据图1体现了1978年到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变化在逐年减少,结合语境,需要与下文“中国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连贯,进行概括总结。

  【考查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句衔接连贯的表达能力

  17.【答案】B

  【解析】①处辨析“整合”和“集合”。“整合”的意思为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集合”的意思为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

  【考点】词语解释

  18.【答案】答案示例:①党和政府的领导

  ②全社会广泛参与

  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解析】材料一中“建国之初,国家实行土地改革,1978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1986年起的开放式扶贫及制定实施相关政策,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战略”,体现政府逐步推进扶贫政策。材料二的“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工作”,体现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材

  语文试卷

  第14页(共10页)

  料三中“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体现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

  【考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

  19.【答案】答案示例:①梯田的壮美景观

  ②在梯田里听古歌

  ③哈尼族的历史文化(梯田的历史文化)

  【解析】考生需要根据题于内容中的“三个层次”和“农耕图”等关键词,回到原文中对文章进行拆分,按照“三个层次”对“农耕图”定位,并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具体答案。需要注意的是每空限10个字,考生概括时不要超过字数。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0【.答案】答案示例:两处语句都抓住了梯田的特点来写。第一处抓住了梯田依山而上、景观壮美的特点,用“碧玉般的天梯”形容伸向蓝天的梯田;第二处抓住了梯田一年四季气象万干的特点,用“清水灌灌,波光闪烁”“辉煌灿烂”生动地写出梯田冬天和秋天变换的景象,用“翡翠绿梯”形象地描写出梯田春夏之季的优美景色。

  【解析】根据题干提示可知,考生需要先从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任选其:进行作答,答题时注意对比两处划线句的相同点。

  【考点】赏析文中重要语句

  21.【答案】答案示例:哈尼人找到的安家之地

  哈尼人创造出的美好家园

  【解析】考生需要先根据题干提示,在原文第⑦段中找到指“心中理想家园”的“诺玛阿美”,接下来在第⑦段后半部分及第③段中继续中圈画出第二次、第三次“诺玛阿美”,并联系文章前后文,理解即可。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

  22.【答案】答案示例:全社会都要崇尚英雄

  【解析】需要补写的句子为最后一段第一句,此位置为总起句,起概括作用。横线前一句提到因为英雄具有品质与价值,结合文章结尾提到的对于英雄的尊崇与把学习英雄作为时代追求,因此补写句子的思路与文段前后一致,填写总结语句即可。

  语文试卷

  第15页(共18页)

  【考点】补写句子

  23.【答案】乙

  【解析】需要学生阅读文章后确认文段论点与论证内容,结合选项中的表述内容进行分析,与文章论点或论证过程不符即可排除错误选项。

  【考点】文章内容的理解

  24.【答案】答案示例:我选文天祥的诗句。文天祥在诗句中说要“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为国家甘愿赴死的豪情。文中说英雄有“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用生命担当使命”的品质。所以,文天祥具有为国家甘愿献身的英雄品质。

  【解析】根据文章中对“英雄”及其品质的表述,理解所给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分析人物形象

  25.【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

  (一)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主要围绕“首都特色”

  进行命题,可以围绕城市文化写作,在游离之间感悟古都的魅力。命题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入手,思考个人的成长与北京的关系,将个人发展置于社会发展变化的时代洪流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这道作文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北京人的首都意识,促使学生生发热爱北京、建设北京的情怀。

  选材与立意:

  (1)选材:爷爷曾经经常与我谈起北京,上年纪后他很少说了,因为他不能出去了。于是我便经常与他聊天。在秋日中我经常到香山看枫叶,枫叶看起来很小很小,但是却传承了很多年,生命力非常旺盛。我将枫叶带回家给爷爷看了看,他拿起枫叶端详,若有所思地笑了笑,我很是不懂:“爷爷,这片枫叶是有多好看啊,能逗您笑。”爷爷对我说:“这枫叶多美啊;以前我也经常看,可那时只是觉得它红,现在才发现原来它这么美啊。”听奶奶说起爷爷的往事时,我发现爷爷与我很像,并不乖巧甚至还很放荡不羁。这时我才发觉,那枫叶宛如人们心中那团燃烧的热血一般,火红火红的。看着它我想起

  语文试卷

  第16页(共18页)

  了许多以前的事,爷爷将热血传承给了父亲,父亲又传承给了我,一代又一代地在北京香山的枫叶之中传承。

  立意:北京,这里有我的依恋。:

  (2)选材:奶奶退休在家,成了家里的全职保姆,每天早上奶奶总是第一个起床,当我睁开蒙胧的睡眼时,奶奶早已晨练回来,把我最喜爱的早点一小笼包端上了餐桌,等我洗漱完毕,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也端到了我的面前,在奶奶的精心“喂养”下,我的身体特别棒。妈妈在县重点中学的图书馆工作,是我家的“警察”,管我的学习,管奶奶的身体,管爸爸的坏习惯,管全家人穿的衣服,把我们家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妈妈的“管教”和指导下,我读了很多书,成了一个小书迷,还考了钢琴8级。爸爸,是我们家最有学问的一个,他在供电所工作,是个工程师,也是家里的“外交官”。

  立意:北京,这里有我的家。

  (二)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类命题作文题。可供写作的角度很多,正如导语中暗示的内容,可以结合外星探索写一段奇遇,也可以结合森林消失写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故事。想象类作文为考生提供了开阔的想象空间和多样的写作途径,既有助于考生选取最熟悉的情境,愉悦地进行写作;也有助于考生有故事可编,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抒,用最擅长的方式完成作文;同时也能让考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用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外出遇险的动物、消逝的一片森林、流失异国的文物等口吻来写作,要注意题目是“我终于回来了”,这里面强调了“终于”两个字,也就是要写出回来的不容易这种特殊的感情。选材可以选取春节大热的中国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日常阅读的动物童话故事、“三北”治沙让大漠重现葱绿的成就、意大利归还中国文物的新闻等。

  选材与立意:

  (1)选材:钱学森从小就十分爱国,为了报效祖国,他一直努力学习,当他学有所成的时候,动荡的社会却没有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他留学美国。数年之后,当他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就义无反顾地要回国,美国人为了不让他回国,用尽种种手段,但钱学森最终还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语文试卷

  第17页(共18页)

  立意:我们要好好学习,学有所成后,报效祖国,让祖国变得更美好、更和平。

  (2)选材:中国通过多方面合作与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促成意大利归还796件珍贵文物。2019年4月10日,历经12年,这批文物艺术品抵达北京,重回祖国怀抱。4月24日至6月3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展览通过共同礼敬历史文明、共创文物追索典范、共聚文明互鉴之光三个部分,展示了意大利向中国返还的700余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此次文物返还是中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中历时最长的案例,也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流失文物回归。”在展览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表示。796件中国文物艺术品的回归,既抒写了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浓墨重彩的华章,更树立了两国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里程碑。

  立意:从流失到回归,文物流动方向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实力从弱至强的沧桑巨变。

  语文试卷

  第18页(共10页)

篇四:天上梯田听古歌的阅读答案

  

  (共9分)

  天上梯田听古歌

  张永权

  ①南疆春早,当北国还是一片千里冰封时,这里早成了一个孕育生命的季节。红河两岸,哈尼山寨,层层梯田,一片繁忙,正是插秧的好时节。

  ②天不亮,哈尼妇女就起来煮好红鸡蛋、红米饭和腊肉,背到梯田边,让全家享用。男人们把田里的秧苖拔起来打捆挑到栽插的田间。女人们一排排下到田里栽秧。一梯梯良田,被翠绿的秧苗绣成碧玉般的天梯,一梯一梯地向着蓝天伸去。梯田接地连天,天在水田里,人在彩云中,好一幅美好和谐的田园农耕图。

  ③这里就是称雄天下、有大山雕塑美誉的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三千多级的梯田,从山脚伸进云天,气象万千,雄奇磅礴。梯田在一年四季形成不同的景观,冬天清水滢滢,阳光下的玉梯,波光闪烁;春夏翡翠绿梯,耀眼悦目;秋搭金梯,辉煌灿烂,气势非凡。一千个梯田,就有一千个太阳;一万个梯田,就装着一万片奇幻的云彩。

  ④哈尼人,只要一说话,就会唱歌,说红河两岸人人都是歌唱家绝非夸张,此时那些栽秧的女人唱起歌来,歌声此起彼伏,四山回应。有的高亢嘹亮,有的低迴优美。外人听不懂歌词,但美好的旋律却也让人陶醉。合唱、独唱、对唱,女人们一边栽秧,一边唱歌,让梯田成了神奇的赛歌台,把希望的秧苖插在歌声里。

  ⑤人群中有个姑娘,她放声一唱,四周便一片寂静,这时,只有她那山泉般清纯的声音,流淌在秧田之中,流淌在天上人间。陪同的哈尼族诗人朋友告诉我,她唱的是一首哈尼族四季生产调中表现栽秧生活的古歌,诗人译出的歌词大意,也充满诗意:冬天是春天的母亲,冬天老了,春天就长大了。春天飞来白鹇鸟,白鹇鸟把红米的种子撒在梯田上,秧姑娘就出生了。今天长大的秧姑娘要出嫁,红河两岸的木棉花举起玛瑙酒杯来祝贺,秧姑娘要在梯田安个新家……这古歌的歌词想象浪漫奇特又很原生态,这是真正的诗。他还吿诉我,这个栽秧女可是见过大世面的。自从2013年6月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哈尼梯田和哈尼古歌,就闻名世界了。2015年5月她和哈尼古歌艺术团到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演出半年之久,惊艳海外。像她这样唱哈尼古歌的农民,生在哈尼山寨,哈尼梯田和他们生生不息,不离不弃,相依为命。正如他们在古歌中唱的:“没有哈尼族的天上梯田,就没有哈尼人的今天。”

  ⑥昨晚在山上的哈尼小镇看哈尼古歌艺术团的演出后,我们和一位年逾古稀的古歌传承人交流,还听他唱了一段原始的古歌。老人满头银发,脸上刀刻样的皱纹流着人世沧桑。说到要唱古歌,老人就兴奋了,朋友说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能流出歌来。他唱了一首哈尼族古歌中的“阿培聪坡坡”,即迁徙古歌。这时,山风停止了呼吸,夜虫突然闭嘴不再鸣叫,四周万籁静寂,只有老人深沉而动情的歌声回响在梯田的夜空。

  ⑦一个善良勤劳的民族,灾难毁了他们北方的家园,哈尼人南迁寻找他们美好的诺玛阿美——太阳升起的光明之地。他们翻过重重高山,越过条条大河,从遥远的青藏高原,经过大渡河流域、洱海之滨,再到滇池湖畔,建起了幸福的家园。但美好的地方遭恶人妒忌引来战乱,善良的哈尼人让出新的家园继续南迁。天上的雄鹰引着他们翻过崇山峻岭,越过深谷大河,来到红河之南,这里成了他们的诺玛阿美。在那儿,竹鼠和小猴一起游戏,野鸭野鸡和家鸡家鸭在一起玩耍,大象和野牛在河里喷水洗澡,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开放,森林里的蘑菇很大很鲜美,白鹇鸟从远方衔来了红米种子,山上种出的哈尼红米喷喷香。

  ⑧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在山坡开田种庄稼,一代又一代的哈尼人,把开出的梯田接到蓝天上,成为天堂上的良田,才有了真正美好的诺玛阿美。

  ⑨老人唱古歌动情的形象,定格在我心中,成为一座庄严的雕像,屹立在天上梯田。

  ⑩古歌中的哈尼梯田,就这样和一个民族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史书记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口耳传承的古歌中,它的历史还更加久远深厚。

  ?从某种角度说,是哈尼古歌把哈尼桸田唱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歌源于梯田,人人心中都有一首梯田里的古歌,个个眼里都有一片古歌中的天上良田,代代传唱,世代耕耘,古歌永远,梯田永远。

  19.文章首先描写了一幅美好和谐的农耕图,然后分三个层次依次写了

  ①,②,③,最后写古歌和梯田永驻哈尼人的心田。(每空限10个字以内)(3分)

  20.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梯田的描写,二者在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有共同点。请你任选一点,结合这两处语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

  21.“诺玛阿美”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指的是心中理想的家园,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第二次指的是:

  第三次指的是:

  答案:

  1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概括题方法的掌握,难度易。考生需要根据题于内容中的“三个层次”和“农耕图”等关键词,回到原文中对文章进行拆分,按照“三个层次”对“农耕图”定位,并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具体答案。需要注意的是每空限10个字,考生概括时不要超过字数。

  20.【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赏析题方法的掌握,难度中等。根据题干提示可知,考生

  需要先从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任选其:进行作答,答题时注意对比两处划线句的相同点。

  2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难度易。考生需要先根据题干提示,在原文第⑦段中找到指“心中理想家园”的“诺玛阿美”,接下来在第⑦段后半部分及第③段中继续中圈画出第二次、第三次“诺玛阿美”,并联系文章前后文,理解即可。

推荐访问: 天上梯田听古歌的阅读答案 梯田 天上 答案
本文标题:天上梯田听古歌的阅读答案4篇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xindetihui/2023/0429/6930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天上梯田听古歌的阅读答案4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