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3篇

发布时间:2023-04-30 17:40:31 | 浏览次数:

篇一: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

  

  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有效推进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和“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生动局面,真正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价值塑造原则。课程思政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树牢大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传授科学发展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确保国家大政方针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统一。

  -1-

  (二)坚持遵循规律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结合不同专业类、不同年级段学生成长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课程思政内容、认真组织教学实施,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思政元素与专业元素相结合,促进课程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高效性。

  (三)坚持统筹推进原则。统筹做好各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重点推进与全面实施相结合,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与新机制。

  (四)坚持教师主导原则。加强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引导教师注重修身立德,夯实师德师风,切实履行课程思政职责,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热情,充分体现出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

  (五)坚持特色发展原则。结合农业行业属性和农林院校特色,深入挖掘农业大学文化和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健全耕读教育体系,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将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知农爱农的情怀培养融入教材、融入课堂,引导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实现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

  三、总体目标

  -2-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覆盖到各个专业各类课程,贯穿于课程建设、课堂授课、教学评价全过程,建设具有农大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培育100门左右的课程思政典型示范课程,打造一批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凝练一批可推广的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和改革成果,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协同推进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创新。

  四、主要内容

  (一)全面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各教学单位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公共基础课程要聚焦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教育课程要体现课程广度、深度和温度,集历史与现实、本土化与国际化、知识性与人文性于一体,与弘扬真善美结合,富有学科特色、彰显专业优势。实践类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

  -3-

  创业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二)分类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各教学单位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明确不同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使专业课教师能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

  农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新发展观、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

  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4-

  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用管理科学思维,将三大体系建设、依法治国理念、以人为本思想、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协同推进等新思想融入教材、进入课堂。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三)系统抓实课程思政育人载体

  各教学单位要结合专业分类和课程设置情况,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

  -5-

  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要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要求,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方法。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利用好校史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马克思主义在农大图片展、大学生创业园、职业生涯大讲堂、青年人文素质大讲堂、成功者之路大讲堂、创新创业大赛、校园文化节等学校传统育人平台,通过专题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竞赛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感悟、锻炼成长。

  (四)着力打造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学校各级党组织要把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抓在手上,提升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运用岗前培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引导教师增强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动性、自觉性。教师要对照不同学科门类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细化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与专业元素有机融合,在润物无声中帮助学生获得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时代思想。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课

  -6-

  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功能,开展集体备课、专业研讨、观摩交流、优质课堂展示等团队活动,提升课程思政的团队建设成效。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合作,更好地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建设适应授课对象专业背景的思政教育内容体系,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频共振。开展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教学团队评选等主题活动,带动教师人人参与,营造课程思政建设的文化氛围。

  (五)立项支持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大力支持广大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实践研究,构建多层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体系,聚焦课程思政建设热点、重点、难点,着力解决课程思政建设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问题。在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设立课程思政专项课题,优先支持课程思政建设标准、评价体系、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等研究方向的选题。突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加大对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成果的推广应用,汇编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进一步扩大课程思政建设的影响力。

  (六)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学校对接“双一流”建设监测与成效评价、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评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专业认证等指标体系变化特征,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遴选、建设和认定工作,建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精品

  -7-

  课程、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新秀等评选中加大育人评价权重,落实育人价值导向。教学质量监控要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重要内容,监测指标纳入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教学竞赛等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在总结示范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进行推广,促进课程思政的全面覆盖和育人成效的全面提升。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组,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学校职能部门和学院(部)负责人组成,统一领导和协调推进全校课程思政工作。各教学单位要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具体主抓基层教学层面的课程思政工作。

  (二)实施工作考核

  强化对教师教学的政治考核,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把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内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列为个人工作考核、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在教育教学方面发生意识形态问题的部门和教师,考核和评聘一票否决。

  (三)营造宣传氛围

  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发挥校园网、微博、微信、校报等多种宣传平台的推广作用,-8-

  营造课程思政建设良好氛围,推动全校进一步强化三全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能够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大学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管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和《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以下简称跟踪审计)是指学校审计部门对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结算的全过程进行的咨询、鉴证和监督活动。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工程项目,是指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基建工程或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的装饰、修缮工程及对学校教育发展有重大影响、学校安排进行跟踪审计的其他工程项目。

  第三条

  跟踪审计过程中工程项目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职责如下:

  一、工程项目准备阶段

  (一)工程项目主管部门应将符合跟踪审计条件的工程项目及时向审计部门通报,并提供有关本部门分管该工程的-9-

  人员及联系方法,同时报送工程概算、招投标、监理单位或监理人员等有关资料;

  (二)审计部门根据工程项目主管部门报送的工程项目资料,及时编制跟踪审计计划,组织审计力量,开展跟踪审计活动。

  二、工程项目施工阶段

  (一)工程项目主管部门

  1.向审计部门提供工程施工图纸和必要的工作场所,提供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交底情况的有关资料;

  2.工程发生变更(包括设计变更、施工方案变更和施工条件变更),应及时将变更内容及由此引起的工程量增减,以书面形式报送跟踪审计人员;

  3.工程完工后及时整理零星工程、工程变更和隐蔽工程签证等资料,以备核对;

  4.对隐蔽工程进行封闭、验收。中间验收,竣工验收,应提前通知跟踪审计人员,以便按时参加。

  (二)审计部门

  1.跟踪审计人员要参加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各项会议,如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工程例会,并及时深入工地现场了解情况;

  2.跟踪审计人员须对涉及工程价款变化的各类工程变更洽商记录、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情况进行查验和复核;

  -10-

  3.施工单位在实施隐蔽工程封闭时,跟踪审计人员必须参与验收,隐蔽工程的记录,要由基建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审计部门四方现场签认。对自行封闭的工程不予审计,不予结算。

  4.施工过程中需由校方认价的设备、材料,基建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共同签认该类设备、材料价格,有样品的要封存样品。

  第四条

  全过程审计主要内容

  一、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

  (一)审查设计招标文件,设计合同;

  (二)参与设计方案的会审;

  (三)审计设计概算。

  二、招投标阶段的主要内容:

  (一)招标文件的审计;

  (二)招标答疑文件的审计;

  (三)审查招投标程序的执行情况。

  三、施工阶段的主要内容:

  (一)施工合同的审计(包括总承包合同和建设单位分包合同);

  (二)隐蔽工程的审计;

  (三)大宗材料及设备采购的审计;

  (四)工程进度款付款的审计;

  -11-

  (五)工程变更及洽商费用的审计;

  (六)索赔费用的审计。

  四、竣工结算阶段的主要内容:

  (一)审查竣工结算资料的完整性;

  (二)进行现场勘察,检查实际施工是否与竣工结算资料相符;

  (三)审计工程结算造价是否合理。

  第五条

  工程项目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强沟通与协调,健全工作机制,保证工程建设和审计工作同步进行。

  第六条

  审计部门必须按照相关法规组织实施跟踪审计工作,做好文字记录,保管好文件资料。跟踪审计结束后,按时出具书面跟踪审计报告

  第七条

  审计部门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监督,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招投标和有关管理法规的行为,应及时向学校主管领导汇报。

  第八条

  根据有关规定,审计部门可委托具有教育审计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施跟踪审计。审计部门应加强对受托中介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定期检查受托中介机构的跟踪审计情况,协调跟踪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受托中介机构应积极配合工程项目主管部门的工作,积极主动,及时跟踪,严格把关。

  -12-

  第九条

  对由社会中介机构跟踪审计的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和双方约定支付跟踪审计费用。跟踪审计费用按规定计入工程成本。

  第十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大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及时发现和排除实验室安全隐患,推动我校平安校园建设,根据《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中实验室是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的各类实验场所,包括各单位所属研究所、实验中心、实践(试验)基地及专业实验室等(以下统称“实验室”)。

  第三条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

  的原则,各院系、直属单位(以下统称“各单位”)是本单位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各单位所属实验室是做好本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具体实施主体。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是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指导、督查、协调各单位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本单位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本单位所属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责任人,并将责任人和有效应急联系电话等信息统一制牌、张

  -13-

  贴于实验室门上,以便学校督查和应急联络。

  第五条

  各单位及所属实验室应做好值日和自查工作,自查项目参照《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附件1)的内容执行。各单位至少每月对所辖实验室进行1次实验室安全检查,检查应全覆盖、不留死角,检查后做好记录并留存档案;各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至少每周开展1次自查,记录检查情况并留存档案。实验室安全员应每天对实验室进行自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

  第六条

  各单位(或实验室)在检查(或自查)中发现的能够由实验室自行整改的安全隐患,应由实验室负责人督促尽快完成整改;实验室无法自行整改的,实验室负责人或检查人员应尽快上报,由所在单位或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协助解决;所在单位或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无法立即解决的实验室安全隐患问题,应填报《重点隐患整改督办表》(附件2),报大学实验室安全工作小组讨论制定隐患整改方案。

  第七条

  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应形成闭环管理,检查或自查中发现的所有问题,都应有从发现问题到整改完成的完整记录。各单位须每月向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上报《上月实验室安全隐患整改完成情况清单》(附件3)和《本月检查发现的实验室安全隐患清单》(附件4)。

  第八条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将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或学校工作计划不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监督检查,并通过适当

  -14-

  形式进行公示或通报、下达整改通知书等方式反馈监督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各单位应积极配合学校实验室安全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反馈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及时梳理,厘清责任并按要求及时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须向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报送整改报告,并附整改前后对照照片。

  第九条

  对于整改不力、拒不整改或对重点隐患整改督办的实验室重视不够的,将采取校内通报、限期整改、关停实验等措施,直到整改完成经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开展实验。

  第十条

  对于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学校将依据《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给予相应处理。

  第十一条

  本细则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大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是保证教学、科研等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为加强学校各类资产的统一管理,有效配置学校办学资源,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大

  -15-

  学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管理规范、责任到人、配置合理、效益优先。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规划和经费预算,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编制年度购建计划,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审批权限和程序,避免重复、盲目购建。

  第三条

  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摸清财产状况,明晰产权关系;落实管理责任,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高使用效益;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完好。

  第四条

  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固定资产范围、分类和计价的确定;固定资产增加、使用、维护、调拨和处置;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固定资产账务管理等。

  第五条

  根据学校三级管理体系,加强归口分级管理,理顺管理体制。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合理调配、管用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

  第六条

  各后勤经营服务部门、独立核算单位购置的固定资产,应作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依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固定资产登记。

  财务部门根据学校资产管理职能部门的固定资产验收单办理报销手续。

  第七条

  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员,因工作调动、离休退休、-16-

  离职学习、出国等原因离职、离岗,必须将所管理使用的资产完整交回原单位,凡资产未交清者,所在单位、有关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离校手续。

  第二章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标准

  第八条

  时间标准: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土地、标本模型、文物和陈列品等。

  第九条

  价格标准:单位价值在1000元(含)以上的设备(包含软件)、器具等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单位价值虽未达到1000元,但耐用时间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家具、工作台、图书等),也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第十条

  对达不到本办法规定标准的设备、器具应作为低值资产管理。由各使用单位按照学校规定办理入账手续,并进行规范管理。

  第三章

  固定资产的范围及分类

  第十一条

  学校所属单位(含实体、独立核算单位)依法占有和使用的全部固定资产。包括所有利用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服务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及各种基金购置、建设的固定资产,通过捐赠、调拨等形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均应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由资产管理处统一出具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凭证,实行统一管理。

  -17-

  第十二条

  按《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手册》规定,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为十六大类:

  (一)房屋及构筑物;

  (二)土地;

  (三)仪器仪表;

  (四)机电设备;

  (五)电子设备;

  (六)印刷设备;

  (七)卫生医疗器械;

  (八)文体设备;

  (九)标本模型;

  (十)文物及陈列品;

  (十一)图书;

  (十二)工具、量具和器皿;

  (十三)家具;

  (十四)行政办公设备;

  (十五)被服装具;

  (十六)牲畜。

  第四章

  固定资产的计价

  第十三条

  对未入账的固定资产按下列规定计价:

  (一)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期工作状态所支付的包装费、运杂费、-18-

  安装费及车辆购置附加费等计价;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包括设备、房屋及建筑物)验收合格后,按照建造中实际发生的全部相关支出计价;

  (三)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和增建的固定资产,应按改建、扩建和增建过程中所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和增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计固定资产原价;

  (四)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支出计价;

  (五)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捐赠方若没有提供标明金额的凭据时,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中介机构评估所提供的有关凭据,以及接受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相关费用计价;

  (六)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价值计价。调出、变价处理和报废的固定资产,按账面原价注销;

  (七)交换取得的固定资产,按各自的原值或按评估价值计价。亦可按重置价值计价;

  (八)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价值或者合同、协议确认价值计价;

  (九)已经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暂估价值计价,待核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计价调整;

  (十)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

  -19-

  产价值;

  (十一)用外币购买的进口设备,按当时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加上国外部分的运费、应付的关税、海关手续费等计价入账。

  第十四条

  对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其价值:

  (一)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重新估价;

  (二)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

  (三)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

  (四)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五)发现原记账固定资产价值有误。

  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由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提报,资产管理处负责审核,财务处对固定资产有关账目作相应调整。

  第五章

  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第十五条

  学校设立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对学校资产实行统一领导。

  第十六条

  资产管理处是学校固定资产的主管部门,对全校固定资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和规章制度;

  (二)主持、参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大宗物资购置及大型修缮、基本建设项目的论证、招标、采购和验收等工作;

  -20-

  (三)负责登记固定资产总分类、分户明细账,按月与财务处核对资产总账,定期或不定期与使用部门核对账、物,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四)审核办理固定资产增加、减少、调拨、处置及对外出租、出借等手续;

  (五)负责组织学校固定资产的清查和统计报表工作;

  (六)会同归口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合理配置固定资产;

  (七)负责监督、检查全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维护和使用情况;

  (八)做好各类资产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特别是对单价在人民币10万元(含)以上贵重仪器设备的有关资料要建立严格的归档制度;

  (九)负责组织培训、考核部门资产管理员,并对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及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奖惩意见和建议;

  (十)负责学校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管理,并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正常维护工作。

  第十七条

  学校固定资产按类目实行归口管理:

  资产管理处:负责全校公有房屋、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标本模型、文物及陈列品、工具量具和器皿、家具、被服装具、行政办公设备、牲畜等资产的审核与账目管理。

  -21-

  后勤管理处:负责全校住宅用房、学校房屋附属物及其他构筑物、后勤使用的设备资产的审核与账目管理。

  基建处:负责全校土地、在建工程等资产的审核与账目管理。

  图书馆:负责全校图书、办公软件等资产的审核与账目管理。

  财务处:负责全校固定资产的财务审核与财务账目管理。

  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具体业务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业务管理规范、标准及有关制度;

  (二)拟定购建计划,对未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固定资产,组织可行性论证;

  (三)登记有关的固定资产明细账簿;

  (四)组织归口管理固定资产的清查、维护和统计等工作;

  (五)提出调剂、配置建议并根据批复组织实施;

  (六)根据使用部门申请,组织固定资产报废、报损的技术鉴定,提出处理建议;

  (七)组织实施所属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人员的技术培训;

  (八)检查、指导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各归口管理部门,要严格按《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

  -22-

  统》设定的权限和程序规范履行职责,确保资产管理工作有序运行。

  第十八条

  各使用部门负责对其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实施日常维护和管理,并根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的具体管理细则。

  根据《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学校各资产使用部门要根据其具体管理范围、工作量大小、规模及隶属关系等确定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员,负责日常具体业务管理。其主要岗位职责是:

  (一)根据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结合本部门所管理资产的特点,制定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具体使用管理细则和岗位责任制,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二)负责登记占用资产的分户明细总台账、所辖使用单位分户明细账和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卡片。负责指导监督固定资产编号标签的粘贴,确保账、卡、物相符;

  (三)负责申报计划的提交,参与可行性论证、招标、采购和验收等一系列具体业务工作。提出资产的调剂、配置建议,上报主管部门并协助组织实施;

  (四)负责办理本部门固定资产的入账、调拨、报损、报废、增加、减少等有关手续,提出资产的处置意见;

  (五)在资产管理处指导下,负责做好本部门资产的年

  -23-

  度清查、盘点工作;

  (六)负责建制低值资产总明细台账及所辖单位的分户明细账;

  (七)负责办理本部门资产的借用手续;

  (八)正确使用教育厅《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按系统授权规范履行职责,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负责本部门资产增减、变动、处置的数据输入登录工作;

  (九)严格按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管理和使用好本部门占用的资产。指导、监督、报告所辖单位资产的日常使用、管理工作。

  资产管理员一经确定,要报资产管理处登记注册备案,要确保稳定,确需变动,需报经资产管理处进行监督办理移交手续。

  第六章

  固定资产的增加与管理

  第十九条

  固定资产增加主要是指购置、建造、改良、受赠、调拨和划转等活动所引起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量的增加。

  第二十条

  学校购置固定资产原则上实行政府采购和招标管理制度。由资产管理处统一组织,会同审计处、财务处、纪委(监察室)及使用部门等共同参与论证、考查、招标等环节的工作。

  第二十一条

  购置精密贵重仪器、大型成套设备、珍版

  -24-

  图书以及基本建设等项目,学校应成立论证工作小组进行可行性论证,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公开招标。论证工作小组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小组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并要求有使用人员参加。

  第二十二条

  学校在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要建立必要的合同管理制度、法律咨询制度,严格依法签订并履行合同,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三条

  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后,主管部门应及时按国家专业标准、合同条款进行现场勘验、测试和清点。验收不合格,不得办理结算手续、不得交付使用、使用部门可拒绝接收。要按合同条款在规定期限内向供方提出并办理退货或索赔事项,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增加。

  (一)固定资产购置后,必须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要求进行信息录入、归口审核、财务审核等步骤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财务处根据固定资产验收单办理报销手续。

  (二)新增固定资产的验收由使用部门报请资产管理处,由资产管理处负责组织,会同审计处、财务处、纪委(监察室)等部门共同参与,使用单位分管领导及资产管理员应参与验收。验收的主要内容是:

  1.现场勘验:检验固定资产的包装、外观、名称、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要求;

  2.测试:对固定资产的性能、应达到的技术指标等进行

  -25-

  测试;

  3.清点:对固定资产的数量、附带零配件、合格证、图纸、技术资料等进行清点。

  (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验收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及产品的技术参数,逐项验收和清点附件、资料,并测试其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验收形成的原始记录、图片、验收报告等各类文件资料应及时整理归档。

  (四)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在建造完成后,由基建处(会同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处、财务处、审计处、后勤管理处)按照基建工程竣工验收的有关规定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办理交付使用手续。验收不合格,不得办理结算手续,不得交付使用,使用部门可拒绝接收,并按合同条款在规定期限内及时处理有关问题。

  1.房屋入库:

  房屋交付使用后,由基建处负责将建筑物及配套设施和附属设施的资产清单及造价资料等相关资料送交资产管理处,办理固定资产增加手续。

  2.房屋构筑物登记入库需提交下列相关资料:

  (1)发改委的计划批文(复印件)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复印件)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复印件)

  (4)图纸及工程量清单

  -26-

  (5)竣工验收报告

  (6)建筑工程决算书

  (7)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报告

  (五)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应由受赠部门、审计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等部门共同办理交接,并依据固定资产交接单、发票或固定资产盘盈单等凭证,办理资产入库、财务审核及使用单位领用等手续。

  (六)固定资产验收时间规定如下:

  1.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有规定的按规定时间验收;

  2.有合同约定的按照合同约定时间进行验收;

  3.无合同约定的国产设备,货到安装调试合格后10个工作日内验收完毕;

  4.进口设备必须在索赔期限到期20个工作日前完成验收工作。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验收的,应及时报告使用部门负责人,做出妥善安排,避免由此造成学校经济损失。

  第二十四条

  各资产占有、使用部门要按学校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和养护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安全防护措施,做好防火、防盗、防爆、防潮、防尘、防锈、防蛀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

  对固定资产的检修工作要做到及时、经常。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要定期检测、校验,确保精度

  -27-

  和性能完好,防止人为事故发生。对房屋构筑物应定期查勘、鉴定、修缮,确保使用安全。

  第二十六条

  对精密、贵重及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要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操作,并负责对参与使用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第二十七条

  购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文物、陈列品以及基本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件资料应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妥善保管。

  第二十八条

  学校固定资产一般不得对外出租、出借。确需出租、出借的,应由借出单位提出申请,根据资产的等级及价值的不同,经资产管理处、主管校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不同权限审批后,方可办理出租、出借的手续。

  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均无权出租产权属学校的房屋,确需对外出租,必须经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批准,由资产管理处办理有关手续。

  对收回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应认真勘验,取得的收入应及时足额上缴财务处,按有关规定统一管理使用。

  第二十九条

  各使用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制度,对长期闲置、利用率低下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处应及时进行合理调配,以提高其利用率。

  第三十条

  按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校办产业和其他经营单位不得无偿占用学校固定资

  -28-

  产,对其占用的资产(作为投资的资产除外)应按有关规定收取一定比例的占用费或租金,并且要有完善手续,要签订占用协议,明确产权关系。

  第三十一条

  学校内部变动固定资产应符合如下规定:

  (一)因机构调整引起固定资产的重新配置,由资产管理处会同使用部门进行资产清查,编造清册,办理交接手续;

  (二)资产管理员岗位变动时,应在资产管理处的监督下进行资产的账、物核实后,方可办理交接手续;

  (三)固定资产使用人如果调离学校或退休,须将所用资产向原单位交清,否则,不予办理有关手续。若有不清之处,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四)固定资产使用人有变更,由资产管理员办理有关手续,同时报资产管理处调账。若有损失和丢失,按《大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理赔办法》办理。

  第三十二条

  学校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一)为保证账、卡、物三相符,做到家底清楚,避免前清后乱,对在用固定资产建立清查盘点制度。使用部门负责自查自盘工作,资产管理处负责检查验收。查出的盈、亏、报废的固定资产报经校长审批后,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同时进行账务处理,杜绝无用资产占账现象存在;

  (二)资产管理处要建立日常的抽查制度。根据需要视资产的性质定期或不定期,视管理的要求进行全面抽查或局

  -29-

  部、分类抽查,以督促使用部门加强在用资产的管理;

  (三)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按制度执行,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不按制度办理,造成资产损坏、丢失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批评教育,并记入当年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中,直至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第七章

  固定资产的处置

  第三十三条

  固定资产的处置,是指学校对各类固定资产进行产权转移或注销的行为,处置方式包括调拨(含捐赠)、有偿转让(含出售、出让)、报废、报损、置换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应按照公开、公正、合理的原则,严格规范固定资产的处置行为,杜绝违规和流失现象。

  第三十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可以申请处置:(一)经过技术鉴定已经丧失使用价值的资产;

  (二)按照国家规定强制报废的资产;

  (三)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四)闲置资产;

  (五)超标准配置的资产;

  (六)因技术原因不能满足本单位工作需要的资产;

  (七)抵顶债务的非货币性资产;

  (八)已达到国家或者省规定使用期限,继续使用不经济的资产;

  -30-

  (九)在不影响本单位业务正常开展的前提下,权属关系变更能够带来更大经济效益或者能够减少经济损失的资产;

  (十)法律上所有权已经丧失或者无法追索的资产;

  (十一)因单位撤销、合并、分立、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需要处置的资产。

  第三十五条

  处置固定资产要符合以下程序:

  (一)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固定资产处置申请单;

  (二)资产管理处组织检查、审核,提出处理意见。贵重仪器设备要组织技术鉴定;

  (三)学校主管校长签署审批意见;

  (四)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下的,由资产管理处提请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后,报校长办公会审批;

  (五)根据批复处置固定资产。

  第三十六条

  根据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学校处置固定资产按以下权限审批:

  (一)处置房屋、账面原值10万元以上车辆,单项账面原值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上的通用及专用设备,批量账面原值30万元以上的存货,须经审核备案并转报省财政厅审批;

  (二)处置上述标准以下的固定资产,经学校资产管理

  -31-

  处审核,报学校批准后,报送备案。

  第三十七条

  学校处置房屋、构筑物及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由资产管理处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技术鉴定,并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进行评估确认,方可处置。

  第三十八条

  学校以固定资产对校办产业投资或对外投资,应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进行评估确认,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

  第三十九条

  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损失理赔制度。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坏、丢失的直接责任人,应追究其相关责任,并对责任人的单位负责人追究连带管理责任。

  第四十条

  规范固定资产处置行为,按照公正、公开的原则,合理核定处置价格,杜绝违规操作,避免学校资产流失。出售、出让、转让、变卖资产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应当通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处置固定资产的收入,应及时足额上缴财务处,按有关规定统一管理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四十一条

  处置批量学生桌椅、办公家具等价值较低固定资产,由资产管理处、审计处、纪委(监察室)、财务处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评估鉴定小组,现场进行评估鉴定。

  第四十二条

  处置固定资产时,申报单位要将处置设备连同使用管理卡片一起交回资产管理处办理有关手续。

  -32-

  第八章

  固定资产账务管理

  第四十三条

  学校按以下要求设置固定资产账簿和卡片:

  (一)财务处设置、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分类明细账,进行固定资产总额和分类核算,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审核,定期与资产管理处进行相关账目核对,保证账账相符;

  (二)资产管理处按设备分类设置固定资产总分类账,以使用部门为单位设置分户、分类明细账,负责固定资产的入库、出库、统计报表、统计分析、数据备份等工作,定期与财务处及使用单位进行相关账目核对,保证账账相符;

  (三)各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员按设备分类、使用处所登记明细账,按使用室(人)或类别建立和管理固定资产使用卡片,并建立卡片账,一物一卡,保证账、物、卡相符。

  第四十四条

  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员若有变动,要在资产管理处的监督下办理账务移交手续。

  第四十五条

  校内实体部门的固定资产,由资产管理处对实体管理部门办理固定资产账务手续,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四十六条

  固定资产管理卡片要登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厂家、资产编号、分类代号等内容,一物一卡,由使用人员签字承担保管设备的责任。使用人发生变更时,要在办理设备移交手续的同时,由新使用人在资产卡片签字。使

  -33-

  用人必须是学校正式在职教职工。

  第四十七条

  使用部门之间需调动设备时,必须经资产管理处同意,并办理变动手续,调整有关账目,未办理手续的仍由原使用部门负责。

  第四十八条

  固定资产的增加、处置,由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员按要求填写相关凭单,经规定的有关人员签章,作为记账依据,分别登记有关账簿。各种账簿和凭单应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涂改。

  第四十九条

  各级账务管理人员,应定期核对账、卡、物,以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的相符。

  (一)资产管理处每月与财务处对账一次;

  (二)资产管理处每半年对使用部门的账卡进行一次核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资产管理处。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34-

篇二: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一、背景与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时代,提高政治素养和思维能力,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上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和认识。

  因此,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目标与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政治素养,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制定出以下的目标和要求:

  1.要塑造良好的人文素质,培养生命力

  在课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他们提供人文关怀、精神鼓舞,增强他们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要提高国家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在一个怎样的国家和社会中成长的,在各个方面认识和理解社会现状,特别是经济、文化、信息、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3.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4.要增强思想政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我们要帮助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意识,提高爱国主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在项目中培养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5.要促进个人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我们要在课程中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课程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课程,但是需要与实践有机结合。因此,我们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安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课堂理论授课,另一部分是实践项目。

  1.课堂理论授课

  课堂理论授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授课分为三个部分:

  (1)国家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

  在这部分课程中,我们将从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角度分析和介绍国家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我们将介绍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2)思想政治观念和制度方面的探讨

  我们将介绍和探讨思想政治方面的观念和制度,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体制和民主制度、法制建设等。

  (3)国际形势和对外关系

  在这部分课程中,我们将介绍国际形势和对外关系,包括世界大势、世界经济、国际关系、环境问题等。

  2.实践项目

  实践项目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实践环节。我们将通过以下三个实践项目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具体实践工作和生活。

  (1)社区服务

  我们通过社区服务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学生可以在校外的居民区开展义务工作。

  (2)班级建设

  我们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学生可以组织并参与到班级活动中。

  (3)文化创意

  我们鼓励学生在课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意,开设文化创意工作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化类或艺术类的方向创作一些作品。

  四、教学方法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多种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和要求。

  1.讲授

  采用大讲堂式教学,教师通过精心准备的讲稿,让学生增加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2.案例教学

  引入案例教学,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3.讨论式教学

  教师通过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交流和思考,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

  五、考核方式

  以课堂作业、实践项目及答辩为考核方式。其中,课堂作业占比30%,实践项目占比40%,答辩占比30%。

  六、评价与总结

  评价和总结是对本次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总结和评价。我们需要对本次课程实施的理论教学和实践项目进行评价和总结,形成有效的反思和提升措施,以便下一次课程运行可以更好地实施。评价和总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环节。在评价和总结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程目标和要求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我们需要结合课程目标和要求,考核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掌握程度,以便评估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2.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评价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是重要的一步。通过对实施过程

  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我们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并针对性地制定出下一步改进措施。

  3.对学生整体表现进行评价

  我们需要对学生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等方面。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我们需要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针对评价结果制定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我们需要制定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地制定出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的目标。

  总之,评价和总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实施完整的一部分。只有通过评价和总结,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掘课程的不足和提升点,并制定出下一步的教学改进措施。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提升,我们相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成果。除了评价和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互动交流

  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加强互动交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注重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上实验课、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通过宣传党和国家的主张和方针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信仰,提高政治素养。

  4.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创意作业等,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加强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加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施,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升国家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评价和总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环节,要从课程目标和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学生整体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和总结,以便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除此之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中还需要加强互动交流、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信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意义非常重大,需要加强其教学改革和实施,以提高教育品质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需要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发挥每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篇三: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范文六篇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范文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1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我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尤其是在课程中体现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及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湘教发〔2019〕35号)等文件要求,按照《湖南工学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

  方位育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顶层设计

  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

  (二)坚持改革创新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坚持分类指导

  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技能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2、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示范教师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鼓励思政课教学名师、示范教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联谊活动,发挥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二)提升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措施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想价值引领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

  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核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落实

  程度;在示范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设置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四)工作安排

  1、扎实开展课程思政的大讨论和教学设计活动

  在全校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大讨论,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进行专题辅导和深入解读,加深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及原则的理解,促进教师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各教研室、实验中心召开1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专题研讨会。

  各教学单位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活动。按照方案要求,开展1次以上单位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以课程组为单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做法,深化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

  2、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修订2019版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充分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列入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模块中,确保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

  3、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推出一批在全校具有引领作用、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本学年度各教学单位遴选1-2门课程思政精品专业课程及课堂教学优秀案例。

  4、遴选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

  进一步完善《湖南工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规范》,严格执行听评课制度,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建立任课教师诚信档案。本学年度各教学单位选树一批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立德的课程思政优秀教师。

  5、以赛促教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结合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竞赛、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及信息化教学竞赛等各类各级教学竞赛,设立课程思政计分要点,考核参赛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能力及效果,达到以赛促教目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课程思政工作在湖南工学院思想政治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党委书记任组长,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二)加强协同联动

  加强宣传部、教务处、教评中心、人事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

  六、本实施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2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完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工作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根据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在教学设计中,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融入到学生学习任务,体现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案中。

  1.强化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在通识教育课程中根植理想信念。在教学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国、爱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突显通识教育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同时强化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

  2.充分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课程,牢牢把握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自然科学课程,重

  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生态文明、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三、工作措施

  1.修订培养方案。以学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改革为契机,在修订全校本科专业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求培养方案中须明确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才培养方案。

  2.

  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根据2017版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重新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充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根据课程性质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

  3.编制授课教案。形成一体化反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方法等思政内容的授课教案和教学文档。教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我国科技进步、经济转型、社会发展、专业前沿等内容,并在课堂上展开讲授。

  4.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的教学改革。各学科教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融入教学、讲义中,教学内容按新编的统编教材安排,在落实好

  课程思政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教学中以讨论、座谈、论文等形式,细化教学过程,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应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相关内容。

  5.加大实践育人力度,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实践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实施《赤峰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管理办法》。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行学分制和累计计分制,共2学分,对应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能力模块中实践创新环节的社会实践学分。

  6.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全面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引进ISEC教学理念,推进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应用,目前由尝试阶段进入实验阶段,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阵地和主渠道和引领作用,鼓励教师积极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总结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讲得好向学得好转变,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得到更深理解,使学生从理论层面上入脑入心。

  7.推行考核方式改革。加强过程化考核,各门思政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手册,思政课上所有学生必须记笔记,按上课状态、听课记录、教学互动、学习总结等内容考核成绩,达到进头脑的目的。

  8.教学方法改革。改革现有教学方法,探索课程思政最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青马班班导师的优势,以师生论坛的形式,在导师的引导下,倡导学生读原著,谈体会,开展讲座、座谈、讨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研制出台了《赤峰学院课堂教学管理细则》、《赤峰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法(试行)》、《教务处学术报告厅使用管理办法》,已修订完善了《赤峰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程》、《赤峰学院学籍管理条例》、《赤峰学院选课管理办法》、《赤峰学院课程考核及重修管理办法》、《赤峰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赤峰学院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赤峰学院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继续对其他教育教学相关类文件进行修订,明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0.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要形成梯队,明确团队教

  师的选拔要求和育人责任,参与教学建设的推进、交流活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教研活动。

  11.建立团队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培养的机制。

  12.

  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有效利用优质思政课网络课程,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13.

  选用优秀教材。优先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简称马工程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有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国家级优秀教材、或自治区优秀教材。

  14.保障课堂教学主阵地用。充分挖掘各门课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严格按教学大纲执行,落实到课堂教学各环节中,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专业层面上进入学生头脑。

  四、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党委书记和校长为课程思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教学副校长负责此项工作的调度和协调,教务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和推动,各相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课程思政的建设、实施、考核与保障工作。

  1.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落实课程思政工作,各负其责,协同合作,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确保此项工

  作落到实处。

  2.各教学单位要发挥主体作用,认真落实各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工作。

  3.

  教务处审定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中思政元素融入情况,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并督促相关单位完成落实课程思政工作。

  4.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落实思想政治通识教育必修课的课程思政工作,并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

  5.团委负责组织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落实学校第二课堂的课程思政工作。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要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按照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设目标

  坚持课堂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通过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三主要内容

  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课程思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内容,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多个层面,加强社会公德、法治理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三)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等与课程中的相关内容相契合,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职业素养教育

  把职业素养教育同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围绕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弘扬和培育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

  知识、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教学大纲(质量标准)与教学内容

  强化课程建设管理,修订教学大纲(质量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

  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及时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课程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自然科学类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和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工程技术类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要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审美素养,不断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二)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需要和各门课程特点,统筹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混合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改革,把课程思政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让知识传授更有温度,让价值引领更有力度。要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三)深化课程考核评价改革

  结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考核模式与考核内容的改革。改革过程性考核,将学生的政治思想、精神素养、道德情怀、工程意识等方面考核纳入教学过程考核中,强化学生的价值判断、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改革课程考核,合理设计考核题目,融入思政元素,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社会

  责任、安全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四)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

  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把课程思政要求纳入教师教学培训、教学竞赛和教研活动中,转变教师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增强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养成主动研究、持续改进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发挥教学名师、专业负责人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作开展课程思政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

  (五)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课程评估标准中体现课程思政要求,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观测点,督促任课教师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设置价值引领指标点,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的作用,对课程思政的内容、形式、效果加强引导和指导。

  五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教务处、宣传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推进二级学院(部)推进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并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二级学院(部)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作用,在组织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教育培训、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中,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和责任,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二)强化激励机制

  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纳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设立课程思政教改专项,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对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的教学改革项目,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给予奖励。鼓励各学院设立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三)加强示范引领

  立项建设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养和选树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4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制定出台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在学校已有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目标和工作举措,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

  《方案》强调,要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具有农科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方案》指出,要通过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使课程思政理念形成广泛共识,课程思政建设覆盖所有学科专业,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方案》明确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举措。要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伟大抗疫精神主题宣传教育。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将课程思政全面融入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根据不同课程类型、不同专业类型,实施分类建设,优选、建设通识类课程,打造特色体育、美育类课程,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研究体系。开展校、院两级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依托基层教学组织广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研究成果,组织各级各类教学名师、师德标兵、模范教师、一流课程负责人等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要选遴选推广课程思政优秀成果。分类梳理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选编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打造具有学校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库,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优质课程,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辐射和带动其他课程思政建设。要大力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结合教师党支部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形成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育人氛围,增强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举办课程思政专题培训,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实践研修,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要加快建设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考核、成果表彰等设置课程思政相关指标,建立多维度课程思政建设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学院和教师投入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5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自2018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

  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三、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

  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

  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2.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发挥4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0个十九大精神示范课堂和2个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引领辐射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集体备课、专业系(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联谊活动,发挥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四)工作安排

  1.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每年度各学院遴选1-2门课程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每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组成员不少于2人。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验收主要标准如下: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制作新课件(新教案)。根据新教学大纲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

  提供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体现改革成效材料。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本课程学生反馈与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材料。

  2.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结合学校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学校2019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完善学评德体系,使德育元素成为学评教重要内容。

  3.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以专业系(教研室)为单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

  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4.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听课活动

  每年度各教学单位负责建设1-2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开展1次以上单位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听课人员听课后须及时填写听课记录表,提交各教学单位汇总统计,报教务处备案。

  5.开展课程思政授课比赛活动

  每年度学校组织课程思政授课比赛,进行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奖励。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二)加强协同联动

  加强教务处、宣传部、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学生处(工作部)、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

  (四)提供经费支持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对于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突出的教学单位给予奖励。鼓励各教学单位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有力。

  六、本实施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6为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深入开展,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提高学校整体思政工作水平,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8〕6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强化思政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三、基本原则

  1.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精心设计课程、认真组织教学,促进课

  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高效性。

  2.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培养,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保障教师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3.注重改革创新。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拓展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入渠道。

  四、思政元素

  1.理想信念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课程始终,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层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职业素养教育。把职业素养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围绕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加强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5.生态文明教育。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与授课内容有机融合,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实增强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以上各元素仅是宏观概括,各课程教师应当根据课程性质、结合课程内容,梳理主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有效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五、落实渠道

  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以课程育人为导向,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课程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涵盖人文社会和科学素养内容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等,守牢校园思想文化阵地。

  3.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其育人意识,提高教

  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引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积极主动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课程教学。

  4.教材选用。规范教材的选用,将规划教材、优秀教材、特色教材等作为教材选用主体,落实人文科学、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确保教材质量。

  5.课程大纲。梳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融入课程思政目标;合理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中,体现在学生考核知识中。

  6.教学过程。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备课授课、教学评价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教学与育人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7.管理评价。在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重要监测指标,引导所有课程自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

  六、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健全工作机构,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2.协同联动。加强教务处、党委宣传部、人事处(教师工作

  处)、学生部(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互相联动,确保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3.评价机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

  4.经费支持。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推荐访问: 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学校 建设
本文标题: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3篇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xindetihui/2023/0430/69982.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3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