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征文 >

2023年度阅读材料:氧气含量测定-拓展装置(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2-11-13 16:40:12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阅读材料:氧气含量测定-拓展装置(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阅读材料:氧气含量测定-拓展装置(完整文档)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 拓展装置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是初三化学学习的第一个实验,涉及到具体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因此,这个实验也成为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重点实验。同时,对该实验的拓展装置的考察可深可浅,难度设置可大可小,也成为模拟考试、中考的切入点。

 本文就该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拓展装置做了整理、汇总及比较(共 16 幅),资料来源自历年中考真题、网络上获取的各位老师的科研文章。

 1 、化学反应原理 利用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从而使容器内形成负压,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容器内。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可粗略地认为是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

 将不可见的气体体积的变化转换成可见的液体的体积。

 2、 、 实验仪器:

 :集气瓶、燃烧匙、烧杯、玻璃管、乳胶管、止水夹。

 实验药品:红磷、水。

 3 、基本实验装置:

 4 、关键点:装置不漏气,产物是固体,红磷要充足,冷却到室温,再测定体积。

 5 、装置的缺陷 (1)该实验装置可能发生气体泄漏的地方太多,加之燃烧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加热了内部的空气,使之外逸,都会导致实验的误差。

 (2)反应物浓度越小,反应的速率越慢。当燃烧持续进行时,氧气的浓度越来越小,氧化的速率也越来越小。维持红磷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相对较高,利用燃烧,无法除尽空气中的氧气。

 6 、结果分析 (1)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 1/5 呢?

 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①红磷的量不足;②瓶内氧气没有耗尽;③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和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④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2)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 1/5 呢? 导致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有:①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②实验开始时,未夹止水夹(或未夹紧)。

 7 、拓展装置 序号 号 装置 实验操作 评价 图1

 先把玻璃棒的下端烧热,燃烧匙内放一块白磷,把橡皮塞插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然后把玻璃棒的热端按下与白磷接触,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原 方 法 操 作时,燃着的磷伸入瓶内的一瞬间,瓶内的空气膨胀,总会有一部份空气会排出,那排出的部份的 4/5 的(N 2 )也当成了 O 2 被“测定”了。

 此 法 可 以 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气体的散逸。

 图2

 导线的一端与燃烧匙柄相接,另一端串上开关、6V~10V 干电池后跟燃烧匙盛放的磷的“匙”处相连。

 当闭合上开关,显然白磷接触的导线发热引发白磷燃烧。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

 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3

 用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到白磷,使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4

 闭合电源开关,电阻丝发热,温度达到 40℃时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装置冷却后,由于左侧中氧气被消耗,气体压强减小,水会在左侧中上升,且上升到 1 刻度处。

 图5

 先关闭弹簧夹 a,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的灼烧后迅速插入大试管,接触试管底部的过量的白磷,然后立即塞紧橡皮塞。

 由于白磷的着火点低,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6

 用水浴加热的办法使白磷燃烧,足以使白磷着火燃烧。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可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内气体的散逸。

 为 防 止 集 气瓶因骤热而爆裂,

 水倒吸进入瓶内。

 可先用温水淋浴后,再将热水注入外面的大烧杯中。

 图7

 在一封闭的试管内放一颗白磷,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白磷,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注射器被推向外侧(右侧)。

 待装置冷却,注射器逐渐向内侧(左侧)移动,根据注射器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此 法 在 不 透气的情况下进行,几乎可以完全防止漏气。

 用 注 射 器 的刻度代替了“水”的体积,设计思路上的创新。

 图8

 在一端封闭的粗玻璃管内放一颗白磷,用胶塞塞住,并推入到玻璃管中部,记下位置。

 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白磷,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胶塞被推向外侧(右侧)。

 待装置冷却,胶塞逐渐向内侧(左侧)移动,根据胶塞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此 法 在 不 透气的情况下进行,几乎可以完全防止漏气。

 热 量 来 源 新颖。用刻度代替了“水”的体积,设计思路上的创新。

 推入时,须在胶塞上插一根注射器针头,以便排出气体,待胶塞推到合适位置时,拔出针头即可。

 玻 璃 管 不 宜太短,太短,加热时胶塞会被推出图9

 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使白磷燃烧。

 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

 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 5 cm 处。

 管外。

 图10

 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达到 40℃。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 4处。

 此 法 在 不 透气的情况下进行,几乎可以完全防止漏气。

 热 量 来 源 新颖,符合低碳、绿色化学的理念。用注射器的刻度代替了“水”的体积,设计思路上的创新。

 图11

 将燃着的红磷迅速插入集气瓶内,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根据注射器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用 注 射 器 的刻度代替了“水”的体积,设计思路上的创新,操作简单。

 图12 在一玻璃管的两端,通过橡皮塞装上两只注射器,玻璃管内装几团细的铜丝,把一个注射器内的空气体积调到 50mL 的位置,另一只注射器不留空气加热玻璃管的铜丝部位。

 待铜丝被灼热后,把注推 动 注 射 器活塞,空气可以通过装铜丝的玻璃管在两只注射器间来回传送,不会泄漏,且反应充分( 氧 气 消 耗 彻底)。

 射管缓慢地以 2~3 次/分的速度左右推动。

 大约 3~4min 之后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后,注射器内空气减少。

 做该实验时,要注意注射器不宜太小,太小体积变化不大,现象不明显。

 图13

 取一定量的白磷放入试管底部的玻璃棉上,塞紧橡皮塞,用指头压住试管上面的橡皮塞,在试管底部稍微加热,大约在 55℃时开始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在狭窄的反应管中,空气很快消耗掉。

 待反应结束,装置完全冷却后,装置打开止水夹 a,注射器内染色的水进入试管约为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

 该 反 应 始 终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进行,误差较小,现象比较明显,采用染色的水,对比性强。

 图14

 用钟罩代替集气瓶进行实验,将燃着的红磷迅速插入钟罩内,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钟罩内水面上升约 1/5 处。

 钟 罩 下 方 敞口,气体受热膨胀时,可将水压出一部分从产生减压作用,减少了气体泄漏的可能,准确性比原实验方案高。

 图15

 在水槽中盛适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在小木片上固定一只短蜡烛,点燃蜡烛。

 把集气瓶倒扣在小木块上方,并将瓶口水封。几秒钟后,蜡烛火焰熄灭,水位上升。且进入瓶中的液体变红色。

 在水下用玻片盖上集气瓶,取出,测量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容积的 1/5。

 该实验简便、粗略,可多次重复,容易被学生接受。

 缺点是在盖上集气瓶开始时,由于气体膨胀,有气泡从瓶口冒出,导致实验测得的值偏大。

 图16

 在滴管中盛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燃着的硫粉迅速插入集气瓶内,硫粉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该实验突破了“产物是固体”的局限,将生成的气体吸收。思路新颖。

推荐访问: 标签 氧气 测定
本文标题:2023年度阅读材料:氧气含量测定-拓展装置(完整文档)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zhengwen/2022/1113/60320.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3年度阅读材料:氧气含量测定-拓展装置(完整文档)》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