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宏观把握与微观操作

发布时间:2022-03-02 00:06:24 | 浏览次数:

摘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宏观把握教学目标,厘清教学逻辑线索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微观操作,具体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与关键。

关键词:宏观;微观;创新;教学设计;思政课

作者简介:于静(1977-),女,辽宁铁岭人,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刘世强(1975-),男,吉林长春人,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 南昌 330013)主要研究方向: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江西 南昌 33006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立项项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师生互动教学的创新性研究”(项目编号:JXJG-08-7-43)的研究成果。

教学设计是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创新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有机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整体安排教学的相关要素,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将教和学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方案的系统化过程。它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抽象的教学理念向具体的教学操作转化的枢纽。

一、树立创新理念: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帮助其培养一定的认知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将其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信念和品德,并外化为相应的行为,成为符合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而在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单纯重视知识传授,把学生当做灌输的工具,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和施教对象的特点,对教学整体设计的重视和研究不够,作为授课重要依据的教案往往也与教材内容相差无几。多数教师都是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主观随意地安排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目标指向性。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经验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毕竟为数不多,绝大多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教学,致使思政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恰恰可以克服上述缺陷,在一定目标导向下系统而科学地将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学生条件等各种因素有机地进行整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创设极具感染力的教学情境,选择容易启迪学生并引发学生共鸣的教学内容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沐浴熏陶,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感染力的必然选择。

建构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必须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突出实效性,重在研究性”。首先,学生在教学中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他们以原有的世界观、价值观、认知结构以及知识背景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同化顺应、重构和建构。这种主体性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理论的灌输,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地去自求自得。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是“导”。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吸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最新理论成果,强调师生的双主体性,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在预设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由未定论向定论过渡、由实然向应然过渡,适时地促进迁移。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具有政治说服功能。因而,思政课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思想政治理论和原则,更要注重实效性,教学效果最终要落脚于实现育人功能上。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知识层面的切实提高。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思想政治理论和原则,二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更好地观察国家和人类的前途命运,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把自己的人生和价值定位与人类、祖国、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创造最有意义的人生。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始终把“三观”教育放在第一位,使广大学生坚信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三是育人功能。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最后,树立创新教育教学理念除了强调“以学生为本,突出实效性”以外,思政课教师还要下功夫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理论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反复证明,要做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必须以深入的科学研究为基础,科研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水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教学内容的科研含量。同时,还应充分吸收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寓于科学性、学术性、趣味性之中,使学生能从理论层面、学术层面体会到理论内容上的博大精深和体系上的严谨完整,从而更自觉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宏观把握:厘清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逻辑线索

认清课程性质、确立教学目标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系列活动的航标,确立目标,实质是认清自身肩负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五个重要职责”,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问题;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必须以这五大职责的实现为宏观目标,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为指导,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性质和具体要求细化为每门课程、每章、每节、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教学目标。相对于下一级别的上一级教学目标都可视为宏观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设计不仅包括对掌握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预期;还应包括对利用基本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能力的预期;以及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品格养成的预期。

提炼和梳理教学内容的逻辑框架和基本线索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的基础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特而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逻辑联系。因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必须对各门课程的知识结构进行宏观把握,梳理其基本线索,再遵循由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的基本原则,细化为每章、每节、每个知识点的逻辑脉络。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重点研究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严谨科学的学术脉络,做到对教学内容的逻辑框架了如指掌,明确教学内容承前启后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循序渐进、井然有序地按照课程的基本线索组织教学,使学生“听其言”、“信其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正确提炼和梳理教学内容的逻辑框架和基本线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基础环节,更是事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

准确选择授课切入点是建构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的工作要点。以宏观把握教学目标,厘清教学的逻辑结构和线索为着力点,选准授课切入点是由宏观把握过渡到微观操作,确定具体教学设计和思路的首要任务。好的切入点常常能收到“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好的切入点,应该是学生的兴趣点,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推进课堂的整体教学。因此授课切入点的选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工作要点。应结合课程的特点,指向课程的学习重点,扣住主题,由点及面,层层铺开。一个好的切入点既解放了教师,激活了学生,也照亮了整个课程。这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胸有成竹,出奇制胜。选择授课切入点时,既可以通过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以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作为切入点,也可以针对学生的求知特点,以新知识、新观念作为切入点,推进整体教学。

三、微观操作: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微观操作主要指遵循各门课程的客观教学规律并结合其特殊性,具体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微观工作,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的各级主要目标,厘清课程教学的逻辑结构和线索,把握着力点,选准切入点,在此基础上,设计详尽的教学设计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它是教师在高屋建瓴地把握教学资料的基础上,精心准备授课教案的过程。教案是教师授课的基本素材和资源。教案应该是最充分和完整的,内容要比书本和讲课内容要多得多,它不是书上内容的简单搬家。教案中一般要解决“5W+H”,即What? Why?Who?When?Where?How?教师备课是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实施过程,也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在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要着重体现思想政治教学本身和施教对象的性质和特点。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传递理论创新成果,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结构和内在逻辑联系,在阐明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面向时代,把思想政治理论在实践中的新发展、新成果充分体现在教学内容中。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为例,应当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内容贯穿于教学中。因为社会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不同民族、国家面对不同的社会条件,会在社会发展方式与道路上有所不同。但无论条件怎么变化,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次,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对象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家庭状况、学习条件、社会背景不同,人际交往范围和内容各异,且身心成熟状况、社会实践经验积累、文化知识素质高低参差不齐,导致其思想政治观念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为例,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还要结合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的实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等,有针对性地回答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批判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思潮。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指导和帮助他们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选择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方法对于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要,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教学方法作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工具和手段,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具有厚重的理论色彩,又同客观实际密切相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既要针对中国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又要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还要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需求、认知特点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以及所存在的疑点问题。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原则,又要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症结”、社会上的“热点”、教学中的“重点”、理解时的“难点”,予以释疑解惑。然而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待于创新符合教学规律和适应教学对象要求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路径。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但其语言表述大多是文件化的,如何把它“翻译”成学生容易理解的通俗化语言,“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和品德,“外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路径,运用多维的教学方法。我国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依然比较单一,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仍然以传统的“灌输”为主,虽历经改革,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没有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仍然拘泥于灌输式的书本知识传授,教者忠实于教材,照本宣科,听者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缺少学习的主动性。这种落后的非科学的、非人性化的教学方法、模式,扼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实行启发式、参与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探究式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讲课、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建立教学互动网站,利用QQ群、BBS论坛、博客等高效的视听交流平台,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开放的、平等的、交互式的沟通渠道,调动参与对象的主动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面对的是具有一定理论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的当代大学生,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魅力,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最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最大化,还需要广大师生不懈地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3]杨芷英.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104-108.

[4]周作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37-138.

(责任编辑:麻剑飞)

推荐访问: 微观 把握 操作
本文标题:宏观把握与微观操作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02/2717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宏观把握与微观操作》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