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情感教育四维误区的思索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深度实施,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渐渐被人们接受并努力付诸于教学之中。这种代表着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教育理念就叫做:情感教育。
小学的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它高度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的养成与建立,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使之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在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良好习惯等方面都打下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这些年的语文课程改革也不例外,不管是往昔的情境教育还是今日的体验教育或生本教育,都鲜明地呈现出情感教育的主要特征。而新课标更是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鲜明指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共同构成语文教育目标的三个方面。
可是,细细察看后我们不难看到,当下开展的语文情感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手段的选择,或是教学的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与不足,这说明一些教师对情感教育还是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下面试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这四个维度对语文情感教育的若干误区作出一番个人的思索。
一、语文情感教育中偏重人文性内容的倾向
请看一篇题为《情感教育在语文实践中的运用》一文的写作提纲:
1.开掘情感源流——“蓄情”
2.引领感知体悟——“酿情”
3.创设表情佳机——“泻情”
从教学设计的大体脉络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对语文情感教育的理解和应用,几乎等同于对“教材文本人文意义的理解和感悟”。这就是语文情感教育在确定教育内容上的一个重大误区。这种误区的偏颇主要表现在:
1.抹杀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意义
实施情感教育的初衷,是为了改变应试教育下“唯智育”、“唯分数”的状况。应试教育下,很多人把分数、成绩视作衡量教育目标的唯一尺度,根本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目中几乎无视学生这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正是教育已经扭曲到把学习的主体当做了工具来对待,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甚至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才由此产生了情感教育。可是现今的情感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把语文教育的工具意义给舍弃了。用自家的园地栽种起别人家的庄稼,再怎么说也不会是语文情感教育的目标所在吧。
2.曲解了情感教育的真正意义
是让学生被动接受还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与人际交往中生成体验,这是检验情感教育真假的试金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和谐教育的内在、恒久的支柱,就在于建立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情感动力系统”。即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保证个性全面发展,保证个人天赋才能的充分表现,使学习富有成效。
这意味着情感教育关注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的正确形成,并以此促进学生个体人格品质的健康发展。即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渐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也就是说,情感教育所重视与极力欲改观的,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那种“强迫性的、压制性的、命令式的、灌输式的”的教育现状,极为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活动方式等方面的改善,以唤起学生作为学习乃至生活主体的生命存在意识。所以情感教育的目标一般都包括三个内容:
(1)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
(2)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
(3)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而这些目标中的情感、能力和体验,几乎都必须是在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实践活动以及充分的人际交往中,才能得以实现或完成,而不是仅仅强迫性地或被动性地从文本中间接获得。
可是在上面案例的陈述中,我们感受更多的是,这种情感教育只是让学生囫囵吞枣地从文本中接受现成的道德观念,而不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交往中生成、在碰撞中提升属于自己的一些情感或信念。
二、语文情感教育中滥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倾向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在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中,众多的现代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小学语文教师所运用,并出现了教学充斥着多媒体课件的状况。
这其中的一个缘由,就是因为持这种做法的教师普遍认为:现代教学手段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产生乐于学的积极情绪,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然而世间万事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有得必有失。现代教学手段的充分利用并不等同于滥用。尤其是实施语文情感教育时,如果不切实际地滥用现代教学手段,只会对语文情感教育目标的达成及效果起到削弱或消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学手段替代了学习主体的实践体验
如以录音范读替代学生的个性朗读,以感官刺激替代学生的文字推敲,这些都是语文课堂中现代教学手段滥用的表现。
我们知道,只有经过反复多次的朗读实践,小学生才能形成一定的朗读技能。用录音范读替代学生的朗读,挤占学生技能练习的时间和机会,能不是一种滥用的表现吗?
再拿语文的审美体验来说。语文的审美体验实际上也是语文情感教育所要生成的一种社会性情感。语文审美的根本媒介在于语言文字,失去了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也就失去了语文审美的主要特征。而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审美情趣,只有让他们在语言的听、说、写的玩味中,领会语言的意蕴与情致等,才能产生对语言的审美体验,而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营造的声、色、形等具象所产生的审美体验,与对语言的审美体验,根本是两码事。用现代教学手段替代学习主体的实践体验,其实就是剥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实践体验感悟的自主权利。
2.现代教学手段限制了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以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这样做时,往往以为这是在突破重点或难点,是在帮助学生。虽不能说这种教学辅助手段,是教师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无端地剥夺了学生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至少这种教学手段已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说到底,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语言文字之所以具有无穷的魅力,就在于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具有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主观投射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的心目中自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缘故。因此,语文教学中把大量的屏幕、画面内容按照预设好的程序呈现于学生的面前,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制于这些画面或场景,会大大削弱学生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3.现代教学手段淡化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交流
滥用现代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这并不是强加给现代教学手段的一个“罪名”。试想,在课堂上,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而那些屏幕和画面又只不过是教师将一些预设的或经过咀嚼的、选择过的思维结果或程序安排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学生疲于追随教师呈现的画面,哪里还会产生思维的愤悱?产生追究的疑惑?更无法产生那种想亲身解决的快意。学生所持有的情感情绪恐怕只会是追随、接受、认同。同样,此时的教师只会为任务的推进而忙于鼠标的点击,哪还会顾得上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呢?课堂的“人气”,全在于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与碰撞,全在于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学的精妙,全在于师生双方的全身心投入,在于激发,在于情趣,在于交互,在于碰撞,在于灵动,在于探究,在于顿悟,而绝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演绎得如何环环相扣,淋漓尽致。
“不要让多媒体取代教师”,不能让学生的心灵与教师擦肩而去。这也是语文情感教育在实施中对现代教学手段提出的警示。
三、语文情感教育中评价过度与缺失的失衡倾向
语文情感教育中评价的失衡主要表现在“过度”与“缺失”这样两个方面。“过度”,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就是权威者的评价过度了;“缺失”,指的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就是伙伴的评价严重缺失。这种失衡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截然垄断”和“绝然领导”。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语文课堂里,“你真棒”、“好极了”、“了不起”等类似的教师评价不绝于耳。是的,作为一个刚入学的学习者,是需要这样不断地得到鼓励与肯定。然而,这种溢美性的评价过于滥了以后,是否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能起到积极的正相关作用呢?这也许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小学阶段的情感教育不应仅是这种溢美性的鼓励,它还应该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接纳”的态度,而这种自我接纳的态度的形成,不可能仅仅建构在这种溢美性的评价方式之上,它还需要教师在这种鼓励后进一步诱导、提升、唤起等措施。所以有的教师往往在“你真棒”的后面追加了一句类如“假如你……就会更……”的句式。这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化与裂变,无疑能起到加速作用。因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情感处于“接受”层次时,一个人会从被动地接受某种刺激,转化到比较积极地注意接受刺激。然而假如这种刺激接受过度的话,被刺激者就有可能刺激钝化,不再产生积极反应了。可是假如在接受刺激后,又受到了一定的驱动,那么他就会愿意作出新的反应,从而为获得新的体验而满意。
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不能忽略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伙伴之间的评价,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来自于合作之中,来自于体验之中,它恰当地表达出伙伴之间在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需要,它能为学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打下积极的经验基础,能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向着更高的层次方向发展,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精神。
说到底,情感教育就是一种人格的个性教育,是一种回归本体的教育。在情感教育的评价上,是注重于教师那种权威式的评价,还是注重于学生与学生、学生对自我的评价,从评价着力点的倾向就能看出教师的教育观是否真正的转移到学生本体的位置上。
四、语文情感教育中放羊式的简单组织倾向
众所周知,现时的圈养已经取代了散养。于是那些“自然”的物质便成了珍稀的物品。而在当下的学校教育中,也有一种教育方式被纳为珍品,那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对于这种教育在课堂上的表现样式,姑且称之为“放羊式”教学。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根本转移。就如从现时的“集中圈养”,回归到“散养”一般,从“领着教”到“赶着学”,不能不说是教学上的一个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的实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我们知道,情感教育的价值是对人的生存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能极大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能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完善学生的人格品德。然而,我们又不能不深思:在教学的组织上,是否只要“放羊”了,就能获取到以上的这些价值?
所以对“放羊式”不得不作如下思考:
1.羊天生就知道哪种草吃了对身体有益处,哪种草吃了会遭来灾祸。学生在“放羊式”的学习中能做到自我选择有益生长的“草类”吗?
2.羊吃完一片草地上的草以后,会自动寻找新的草源,学生会自己拓展“草源”吗?
3.虽说散养羊,但毕竟是由人放牧的,这个人在放牧过程的位置不会是固定不变的,职责也因故而变化着。那么在“放羊式”的教学中,在组织与管理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怎样相应变化呢?
因而,虽说教学的组织方式发生变化了,可是知识、能力、情感三者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依然是这个教学方式需郑重解决的大问题。千万不能以为,只要把这个组织方式摇身一变,就成为救世的灵丹妙药。
人的一切行为、思想、情感和意志都以一定的利益或价值为原动力,“追求价值最大化”、“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大多数时候是人类很多行为和思想遵循的基本原则。当前的教学改革,无疑就是在进行着这种“价值最大化”的教育探求。而语文情感教育的理念提出,就是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达到协调、完美、统一的发展。我们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语文情感教育中的种种不足,并努力改善之。
(蔡琴,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214187)
推荐访问: 思索 误区 四维 语文 情感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对语文情感教育四维误区的思索》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 1“圆”审美视域下壮族民间舞蹈“圆”美探索
- 2党员各种谈心谈话记录 学生党员一对一谈心谈话记录
- 3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 4小学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小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 5中南海里的“除四害”\“大炼钢”行动
- 6浅谈高原之宝牦牛奶制品的营销策略
- 7党支部会议程序 党组织开会
- 8202X年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应急预案三篇 关于全员核酸检测应急准备情况的报告
- 9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排查工作方案例文稿 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 10美国海军航天遥感技术述评
- 11学校2021年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快递行业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 12中小学疫情防控期间师生错峰就餐实施方案 中小学疫情期间食堂错峰就餐方案疫情防控食堂错峰就餐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