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人力资源管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03-02 00:26:18 | 浏览次数:

摘 要:文章立足“应用拓展型”人才培养视角,结合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特点,建設省级资源共享课程。以“引导自主学习,夯实基本资源;培养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共建,服务行业人士”为指导思想,从课程建设理念和目标、课程体系、平台资源、教材建设等方面阐释课程建设与实践过程。《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在拓展教学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资源共享、提升课程影响力和辐射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9-0035-04

一、研究背景

《人力资源管理》是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和就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立项为校级重点课程,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和“珠三角”人才需求现状,在惠州学院天空网站上开始了网络课程平台建设。2015年《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获批建设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课程组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进行系列更新,在提升教学理念、优化教学体系、挖掘优秀课程资源等方面深入探索,为培养应用拓展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教学资源条件。[1-2]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教育部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中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3]为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建设的目的之一是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基本资源建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服务本校师生。[4-5]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则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6]2015年以来,课程组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契机,强化拓展资源建设,不仅面向校内教师和学生,而且面向社会上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提供相关学习资源,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同类课程中的辐射力和示范性,这是课程建设的目的之二。

《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思路是“引导自主学习,夯实基本资源;培养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共建,服务行业人士”。从资源使用者的角度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完善和拓展。使《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不仅有学科基本知识,而且有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不仅有理论教学模块,而且有实践教学模块;不仅有教师教学视频,而且有行业专家讲座;不仅有静态的教学案例,而且有学习社区互动平台。

三、《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平台的设计框架

教育部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中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团队、内容、资源和技术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国家文件要求,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特点,依托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平台框架,由基本资源、拓展资源、链接资源和学习社区组成,详见图1。

1.围绕应用转型,根据职业需求定位课程

惠州学院是惠州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是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学院的办学宗旨和目标是培养“应用拓展型”人才,办学理念是为地方经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经济管理学院多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为此,本课程的定位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和网络课程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法及常用工具的基础上,增加课程内综合实践环节。同时通过案例讨论、情境模拟、人才测评等实践环节,使学生初步具备以下能力: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体系;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沿革和国内、国外未来发展趋势;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文献检索,开展现场调查,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参加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考试认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人际沟通与交往的能力。

2.联系社会实际,根据岗位内涵构建课程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和员工关系等章节知识,每一章在现实社会的职业工作中对应着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同时能够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因此,本课程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现实工作的操作流程,建立由11个教学单元主干框架构成的课程体系,详见图2。

3.体现知识传授,引导自主学习完善基本资源

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精神,基本资源是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以“课程学习”和“资源利用”为重点、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基本要求完善基本资源建设。[7]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定位和特色、教学方法与效果、教材与辅助教材)、教学队伍(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师资培养、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教学文件(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学习指导、学习评估等),如图3所示。基本资源的建设均以11个教学单元为单位逐章设置,涵盖了课程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4.突出课程实践,鼓励自主探究丰富拓展资源

拓展资源或素材资源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网络环境中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8]《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以“学习拓展”和“资源共享”为重点、共享性和实践性为基本要求建设拓展资源。一是创建学习工具专栏,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的战略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和员工关系等职能工作,实务性非常强,需要使用一定的技术与方法,为此针对11个教学单元提供相应的实操工具,增强实操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切实提高学习者的专业素养。[9]二是创建实践教学专栏,包括实践指导、实践大纲、实践考核、实践课件、实践录像和阅读材料等,同时把历届学生参与实践的作品共享到课程平台之上,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积极性,而且为课程资源的持续积累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创建行业专家进课堂栏目,聘请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业内人士走进课堂与学生分享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学习更加贴近社会,同时制作专题讲座视频共享到课程平台之上。四是创建学术热点栏目,将课程组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交流的视频、文件上传到平台,同时把新闻中人力资源管理,前沿专题、热点问题,期刊中涉及的相关文献上传到平台,把最新的学术成果融入到教学之中,增加课程教学的新颖性和前瞻性,为资源利用者创新能力和从业水平的提高提供学习拓展资源。[7]

5.强化互动与考核,建设学习社区与测试中心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要求建设学习社区,利用天空教室教学互动功能,实现四阶段学习探究与反馈。第一阶段是自主探究过程,课前将相关资料、任务分解以及要求,通过网络发布,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将存在的问题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反馈给教师,学生还可以将课前收集到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上传到课程平台实现分享。第二阶段是协作探究过程,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在线或者离线两个途径共享讨论观点与话题,激发创新思维。第三阶段是成果分享过程,通过课程平台在线提交作业,经过教师批改后的优秀作业可以通过在线共享。第四阶段是学习反馈导航,从“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到“必备的操作实务”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模拟试题库,包括章节测试题、闯关题,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及其答案,期中和期末综合试题。

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建设成果

1.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在省级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建设的同时,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以职能项目的形式设计教学内容,借助网络课程平台实现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设计社会实践、模拟实践和感受性实践课程内的实践教学环节,组织以“多元互动”为手段、以“团队合作”为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活动。2015年以此为核心内容撰写的教学案例《网络课程平台下基于项目的协作知识建构课程内实践教学设计》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评为“2014年优秀案例奖”。

2.获得学生较高课程满意度评价

从2013年至2017年五年时间里,针对经济管理学院10级、11级、14级、15级等四个年级,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审计学等四个专业717名学生进行了课程满意度的调查。在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的选择中,64.6%的学生表示对课程总体满意,31.8%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表示不满意的学生为1.1%。对运用课程平台开展课程内实践教学改革满意度的调查显示,94.4%的学生表示满意,4.3%的学生表示一般,仅1.3%的学生表示不能接受。关于通过学习学生能力提高的调查,有69.1%学生认为提高了专业知识能力,54.4%的学生表示提高了协作交流能力,58.1%的学生表示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仅有1.4%的学生表示没有收获。

3.提高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参加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在试题中提供从2006年至今20多套“全国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师考试真题”,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备战考试的过程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扩展对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认知。将课程学习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品牌策划大赛、职业经理人挑战赛、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等各类国家、省级学科竞赛结合起来,连续多年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根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需求,课程组围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课程建设之初开展了教材的研究和撰写工作。2010年至今先后参与主编了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三五”应用型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教材,累计发行两万余册,在省内、外10多所同类高校中应用。教材的编写注重处理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知识的关系,立足于社会岗位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针对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系统阐述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操作技巧,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

5.建设多元协同创新教学团队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团队由10名骨干教师组成。包括1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课程平台建设高级工程师、2名讲师、1名外籍聘任教授、2名外聘行业专家、1名网络课程平台技术支持人员。其中硕士学位5人,博士学位2人。主讲教师中“双师型”教师 3 人,课程负责人被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批准为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两名主讲教师有多年企业管理工作经验,一名主讲教师有政府工作经历。建设期内,课程组教师到高校访学,到政府、企业挂职锻炼和参加支教等活动。2015年度课题负责人受国侨办委托到印度尼西亚棉兰地区开展支教工作一年。2017年一名主讲教师到华南师范大学访学。2013年一名教师到旭日集团挂职锻炼。组织课程组成员每个学期外出参加一次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参加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研讨活动,把握信息环境下教改的最新动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联系与沟通,开拓视野。课程建设期间,课程组成员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形成较为丰富的教学成果。发表教研教改论文3篇,主持教研教改与质量工程项目结题4项,教研项目立项2项,教研成果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东省教育厅、惠州学院等各级奖励8项,出版教材2本,指导学生参加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获得二等奖1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

五、反思与展望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了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性。[7] 《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构架了课程学习的新时空,为学习者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极大提高了课程的受众范围,实现了教学扩展。一是扩展了教学内容,实现在线教学与离线教学的融合。二是扩展了教学实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三是扩展了教学空间,实现课堂讲授与虚拟教室的融合。四是扩展了教学时间,实现课前学习、课中学习与课后学习的融合,使学习更富时代气息。

社会在变,技术在变,教育在变,身处改革浪潮教育工作者对变化要有敬畏感。网络课程建设涉及资源收集、整理、提炼、更新等复杂、烦琐的工作,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方法与技术的改革很辛苦,会遇到困难,但这是大势所趋,我们教师要敢于融入时代,顺应潮流,迈开腿,行动起来,更有信心地走进课堂。

参考文献:

[1]徐宁.基于项目的协作知识建构课程内实践教学改革——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10):114-120.

[2]徐宁.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教学模式设计——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z1),2014:27-30.

[3]钟国清,蒋琪英,楊定明.无机及分析化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6(9):22.

[4]汪琼.构建自由共享的资源环境[J].中国教育网络,2012(1):27.

[5]王健,李晓庆,王琼.技术改造课程,技术改善学习[J].远程教育杂志,2011(6):24-30.

[6]汪波,彭爱云,庞冀燕等.“有机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实践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5(2):55-57.

[7]董宏敢,王传贵.“木制品制造工艺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8):28.

[8]刘峥,孔翔飞.“普通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实践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20-23.

[9]于大国.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加强本科教学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127-128.

(编辑:王天鹏)

推荐访问: 人力资源管理 资源共享 省级 实践 精品
本文标题:《人力资源管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02/27372.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人力资源管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实践》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