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综合实践活动,精神内核先行

发布时间:2022-03-02 08:07:09 | 浏览次数: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所有教育活动共同的特性,但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它担负着消弭我国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使命。这不仅源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特点,更是因为此课程有其根本的精神内核,即培育学生自由独立的人格。

案例:考试时就喜欢出这些数字题

在一次有关“我的家乡”主题的成果交流时,同学们从“美食”“美景”“名人”“历史传说”“童年故事”等各个不同的角度来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演讲中也不乏各种亮点。然而,在演讲后的交流环节中,听众和主讲人的交流几乎都只围绕数字在进行问答:“崀山的海拔是多少啊?”“臭豆腐应该炸几分钟最好吃?”“茶陵的铁犀身高多少?在哪一年被炸坏?哪一年重修?”而且同学们对于这些数字的精准度要求相当之高,哪怕这些数字仅仅来源于网上一段并不权威的信息。老师觉得很讶异:“我们听了这么多有趣新鲜的事情,你们为什么提出的问题都只与数字有关呢?”学生们回答:“因为考试的时候就喜欢出这些数字题呀!”老师继续追问:“那你们觉得这些数字才是今天分享交流的重中之重吗?”同学们回答:“我们也不知道,但是考试的时候这些都是重点呀!”

综合实践活动精神内核的价值追求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严格和精准是不可缺少的,然而从以上案例来看,当前教学中对于数字的狂热追求已经偏离了严肃的科学研究精神,并逐渐成为禁锢学生思维的魔咒。这种对数字近乎偏执的在意背后是两大隐患:

第一,以盲目的记忆代替对信息的深度加工。学生在面对文本时会简单地以记忆代替其他的加工方式,那么,他们能从文本中获得的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例如,老师在课堂上提问:“红军长征的出发点在哪里?”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瑞金”。但老师再问到:“瑞金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所有红军都是从这里出发的吗?”学生表现出被“问懵了”的状态,表示不知道应该去哪里寻找答案。“瑞金”这个答案是直接写在历史教材里的,读过教材的学生能快速地记住这个答案;而老师追问的内容则需要学生结合图册进行分析和推断。面对一段文字或者图表信息,学生们首先不是查看信息的来源,也不是求证信息的真伪,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记住信息的全部内容。如果不能记住所有信息,他们就会将平时考试的“重点”进行记忆,比如案例提到的各种数字。学生们近乎苛求地记忆数字,偏偏与严谨的科学精神背道而驰。

第二,学生个性和想象力的消解。当学生们听完关于某座雕塑的神话传说却只在乎这雕塑落成的年月,而心灵不被故事里的离奇和跌宕所激荡;读完李白的《月下独酌》只记得诗歌里面的数字“一壶酒”与“三个影”,而不能体会诗中清冷孤寂的意境,如此的文本解读便是失败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学生只是工具式地对文本进行切割,无法通过阅读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无法联系自己的背景和经验形成个性化的见解。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已经将新的教学形式带进了学校,然而在热闹的讨论、调查和展示背后,我们尚未能促成学生思维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就像在案例里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样,我们也许已经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但学生能否真正借助这个平台获得发展,或者更加充分地发展却还难以定论。此外,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很难触动其他学科的教学发生转变。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们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用到的文献、调查、访谈等等方法,在其他学科的课程中没有“用武之地”。第二,教师很难做到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传统方法进行突破。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根本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他们看来,综合实践活动不过就是新课改一时弄出来的新鲜花样罢了,更不清楚自己的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哪些互动。因此,就这个方面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

综合实践活动被寄托“撕开应试教育的口子”的厚望,并不是该学科教师们“美好的错觉”,而是源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内核——培育学生自由独立的人格。这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独有的精神内核,一切的教育都应该以此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传统的学科教育如此,新兴的公民教育等校本课程也是如此,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针对当前教育现实而纳入必修的国家课程,它更直接地承载着这个精神内核。

卢梭曾指出:“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为可貴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综合实践活动所内涵的“自由”,不仅仅是“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合作的伙伴以及研究的方法”,它更是一门能将学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的课程。而有标准答案的训练不仅不允许人们对标准答案的权威性提出质疑,还迫使人以“削足适履”的方式来适应这种模式的单一和僵化,而被迫削去的正是学生们与生俱来的自由、个性等。“而要让人养成自由精神,就必须在教学中为其提供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和探究的自由,使人能主动地思考、独立地观察、富有见识地发现以及能灵活地应对多变的世界,使人成为具有理智力量和独特个性的人。”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构建一种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能遇到真实的问题,他们将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直觉,甚至看似没有根据的猜想,去寻找一切他们能够利用的资源来面对这个问题乃至解决这个问题。至于结果,他们是不是真的做出了某种发明,是不是能高质量地完成一份研究报告,是不是找到能解释他们心中疑惑的答案,是不是能用新颖的方式进行研究活动的展示等等都不是最重要的。而真正关键的是在活动的过程之中,他们是不是体验到快乐、经历情感起伏,有没有提出过一个让自己和组员都惊叹的问题、点子,会不会运用有效的方法,能不能接受全组成员最后形成的结论,哪怕这个结论可能并不完美。

上文的案例还暴露出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学生们提不出一个好的问题。这当然反映出当下学生视野偏狭、思维对数字产生了严重依赖的状况,但他们天性中的“好奇”真的已经被消磨殆尽了吗?其实不然,学生们也许只是习惯于回答问题,而太少自己提出问题,他们不懂得如何去问好一个问题。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目标,关于“问题”的能力就被细化分为了:“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合理地表述问题与分解问题的能力,如把握问题实质的能力、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的能力、建立问题的分析框架的能力、将问题表述为可操作的研究课题的能力等”。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研究性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问题意识,也就是要保护学生好奇的天性,要把质疑的权力还给学生。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首届(2015)年会上,奈斯比特先生曾发表题为《教育不要装满一个篮子,而是要点燃一盏灯》的主题演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这些能力目标就指向改变学生被动接收的“篮子”的状态,而通过这些能力的掌握点亮学生心里一个又一个的问号。循着这些光亮,他们将一步步摆脱对权威的依附、挣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学会用个性化的视角解读世界,以独立清醒的姿态站立于天地之间。

综合实践活动精神内核的实现

学生是否能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而使自由独立的人格得以显现,当然需要学校、社区、教育管理部门等多方面的配合,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师生间的交往才是最直接显现这种精神内核的因素。

首先,教师应深化“培育自由独立人格”的教育理念。将追求教学中自由独立的形式深化为对“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追求。综合实践活动中自由选题、自由组合等形式固然十分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努力创造能引发学生思考、发展他们思维和能力的情境;又要营造能相互包容不同意见的争鸣、欣赏成果也能容忍失败与挫折的学习氛围。

其次,教师应成为自由独立的人。不是我们撕心裂肺地吶喊或者苦口婆心地灌输,“自由独立”就能直接放进学生的头脑。但如果教师本身已具有这种理想人格,那么他的日常行为和课堂教学都会如此:客观不屈从的学术态度,个性独特的新颖见解,理性清晰的表达方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学生与他的每一次对话、每一次交往都会使得学生受到“自由独立人格”的熏陶。

综合实践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展,着实让人欣慰,但这种“热闹”背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还需要更深厚的积淀、更深刻的思考、更大胆的尝试,才会逐步形成繁盛的景象。

(作者单位:长沙市开福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长沙市开福区长雅中学)

推荐访问: 先行 内核 综合实践活动 精神
本文标题:综合实践活动,精神内核先行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02/2743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综合实践活动,精神内核先行》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