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铜仁市锦江河餐条成鱼食性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03 10:19:03 | 浏览次数:

计划的捕捞,以利于该种群得到快速的恢复。

目前,一些学者开展了对餐条的生物学特性[2]、种群生态学[4]、肌肉成分[5]及核型[6]的研究。1995年,李宝林等人对达愤湖的餐条鱼进行生物学研究,发现餐条是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的杂食性鱼类,春季以水生高等植物为主要饵料;夏季主要摄食藻类、其次是挠足类、枝角类、水生昆虫、植物碎屑、虾等;秋季多摄食水生昆虫、虾类,特别是产卵季节所摄食物中昆虫、虾占比例较高。2011年,母红霞,孙宝柱,曹文宣等人发表的《张氏餐的食性分析》结果显示张氏餐是偏动物性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昆虫、枝角类、桡足类、鱼类、贝类、鱼卵等为食[7]。然而,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餐条的生存状态有所不同,其食性也会有所不同。锦江河水资源丰富,水环境优越,餐条是锦江河常见物种,开展锦江河餐条食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区概况 铜仁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锦江河主要河段位于铜仁,其水系情况复杂,分别由源于武陵山脉的主峰“梵净山”东麓、南麓的大、小两江汇合而成,锦江河丰富的水源和适宜的水温为一些小型经济鱼类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空间。餐条是锦江河常见的鱼类之一,但是由于过度的捕捞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渔业群体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铜仁城东漾头水电站和清水塘水电站建成以来,使锦江河水的流动受到限制,以及大量建筑物垃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从而使河水遭到污染,严重威胁着鱼类的生存繁衍。由于城区地势缓,水域流动性下降,浮萍、绿苔等水生植物繁殖加快,导致水体恶化,使餐条等小型经济鱼类繁殖困难,使得餐条的数量逐渐减少。因此,对于餐条的保护迫不可待,而保护餐条首先就要对其进行研究。本实验以贵州省铜仁市锦江河餐条作为实验材料,参考前人对鱼类食性的研究,对锦江河不同季节、不同河段(生境)、不同年龄组别的餐条的摄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餐条的食性进行研究[8-9]。这项研究将填补铜仁市餐条食性研究的空白,为开发餐条资源提供参考数据,同时为锦江河餐条物种的保护和促进本地渔业养殖奠定基础。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鱼类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是建立在鱼类形态结构和摄食规律的基础上的。同一种鱼类所摄取的食物种类可根据水体中食物基础的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也就是说鱼类在不同生境、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组别的摄食情况有所不同[10],鱼类的摄食不仅可以使个体获得能量以维持自身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同时还能对鱼类群体的行动规律、食物关系、饵料环境以至种群的数量变动产生影响[11]。研究鱼类的食性不仅为开发鱼类资源提供参考,其中对食物关系的研究,是了解种间关系的主要途径,也是开展水域资源保护和增殖、建立和实施多种类资源管理模式的基础[12]。本文选择铜仁市锦江河餐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餐条自然状态下成鱼不同个体大小的肠长、肠充塞度、食物组成、食物出现率、摄食率等,通过对餐条食性的研究,了解不同大小个体餐条的摄食种类和不同季节的摄食情况,为餐条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研究材料于2014年5月到2014年10月,在铜仁渔业市场购买餐条共180尾,用游标卡尺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测量,所得数据经SPSS16.0处理后,得到餐条体长为(73.76±9.24)mm,体重为(14.81±6.50)g(结果如表1所示)。

2.2 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剂 仪器:捕鱼网、剪刀、解剖刀、解剖针、镊子、解剖盘、电子 游标卡尺、线、刻度尺、培养皿、塑料桶、标签纸、针、小纸袋、纱布、胶布、量筒、烧杯、蒸馏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相机。 主要试剂:75%酒精和现配10%福尔马林。

2.3 方法

2.3.1 生物学测量 样本采获后,对其进行生物学指标测量,包括全长、体长、体重、空腔重等,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精确到1mm,用电子天平测量重量,精确到0.1g,各指标测量如下[13]:

咽齿:亦称鳃齿、下咽齿、咽喉齿。咽齿为鲤科鱼类特有的结构,着生于最后一对鳃弓特化形成的咽骨上,常有1~3行。

鳃耙:硬骨鱼类的每1个鳃弓的内缘生有两排并列的骨质突起。全长: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体长:从鱼体最前端至尾鳍基部最后一个鳞片的水平长度。体高:鱼体背缘至腹缘间的最大垂直距离。眼径:与鱼体纵轴平行的眼眶内径水平长度。口裂:吻端至口角的长度。吻长长:从吻端至眼前缘间的水平长度。体重:鱼体的全部重量。空腔重:去内脏后的重量。

2.3.2 解剖观察 对其生物学指标测量后,并对其进行解剖,观察并测定餐条的咽齿数、鳃耙数。用游标卡尺测定餐条的肠长,并目测肠的充塞度,测定肠的充塞度一般采用6级制[14]

0级:肠、胃中都没有食物,即为空肠。

1级:肠、胃中仅含有残食,约占肠管的1/4。

2级:肠、胃中有少量饵料,约占肠管的1/2。

3级:肠、胃中有适量的饵料,约占肠管的3/4。

4级:肠、胃中充满了食物,但胃肠壁不膨大。

5级:肠、胃中充满了食物,胃肠壁膨大。

2.3.3 称量食物团重量 将肠胃解剖开后,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并取出食物,吸水纸吸去水分,用天平称取重量,在摄取的食物中常伴有一些粘液块,可用目测估计粘液占食物团的百分数,最后从食物团全部重量中扣除[15]。

2.3.4 饵料的组成及所占比例的测定 主要有2种方法:个体数量法:先计算出鱼所摄取饵料生物个体的总数量,然后按各类别的数量计算出百分比。小型食物种类需在显微镜下观察,拍照,鉴定。而大型食物种类只需用肉眼鉴定[16]。重量法:直接将摄取的饵料生物分开、称重。

2.3.5 数据处理 利用EXCEL和SPSS16.0计算各种食物的出现率、摄食率[16]、个体组成、重量组成[17]等。计算公式如下:

食物出现率(%)=含有某种饵料成分的实胃数/总胃数×100;摄食率(%)=实胃数/总胃数×100;个体组成(%)=某种饵料出现的总个数/所有饵料成分总数×100;重量组成(%)=某种饵料成分的实测重/所有饵料成分总重量×100。

3 结果与分析

3.1 餐条摄食器官学特征 餐条属于鲤形目、鲤科鱼类,口端位,口斜裂,吻尖长;咽齿3行;餐条的鳃耙较长,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为16~20。餐条无胃,肠管较长,肠长与体长之比约为1.8。其体长、肠长关系如表2。

表2 肠长与体长的关系

[器官长\&数量\&变异范围\&平均值±SD\&肠长/体长\&肠长\&180\&49.74~212.00\&132.06±27.48\&1.79\&体长\&180\&45.02~100.70\&73.77±9.24\&]

3.2 摄食率与肠充塞度的关系 餐条的摄食率与季节有关,在不同的季节,其摄食率不同,按5月、6月、7月、9月、10月共5个月份分别统计样本的肠长和肠充塞度的平均值(表2)。

表3 5-10月各月份中餐条的摄食率和平均充塞度

[月份\&样本数\&摄食率(%)\&平均充塞度\&5\&45\&64.44\&1.30\&6\&23\&56.52\&1\&7\&72\&36.11\&0.82\&9\&20\&45.00\&1.05\&10\&20\&45.00\&1\&]

由表3可知,餐条的5月份的平均肠充塞度为1.30,为最高,其次是6月、9月、10月,最低的是7月;平均充塞度与摄食率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平均充塞度与摄食率的关系

由图1可看出,餐条的充塞度与摄食率总体趋势成正相关,其摄食率越大肠充塞度越大。在6月份明显看到肠充塞度有所下降。在餐条摄食率的研究中,结果如表3显示,5月餐条的摄食率最高,其次是6月,7月最低。餐条摄食率与月份的关系如图2所示。

从图2能够看出,餐条从5月到10月,摄食率呈下降趋势,7月摄食率最低。

3.3 食物组成与出现率 实验中共解剖餐条鱼180尾,其中肠内有食物为86尾,空肠为94尾,肠内食物通过鉴定,参考《水生生物学》[17],其肠内食物包括:藻类(主要是蓝藻门和绿藻门)、枝角类、桡足类、水生昆虫等,另外还有极少个体的肠内含有沙粒,其食物组成及出现率见表4。

根据图表3可推测,5月份餐条主要以枝角类浮游动物为食,6、7月份主要以绿藻门浮游生物为食,10月份水生昆虫的出现率最高。

4 结论与讨论

4.1 摄食形态特征与食性的关系 鱼类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与食性相适应的形态学特征[18-19]。一般来说,不同的鱼对其饵料都有特定的形态学特征,鱼类的鳃耙是阻拦食物和沙粒随水流出鳃裂的滤食结构,也有保护作用。不同食性的鱼类,其鳃耙的长短和疏密程度不同,肉食性的鱼类的鳃耙短而疏;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鳃耙细长而稠密,形成筛网状以滤过微小的食物。餐条的鳃耙数目为16~20,鳃耙细而成三角锥状,排列疏密适中,由此可知餐条以浮游藻类及浮游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

在鱼类当中,鲤科鱼类的最后一对鰓弓特化形成了咽骨,咽骨上常有1~3颗咽齿,它与其背侧的角质厚垫(称咽磨)彼此摩擦,以嚼碎食物。餐条咽齿3行,咽齿细长,末端呈钩状,可能与其取食浮游动物有关。

在鱼类当中,鱼类肠的长度随种类、食性和生长特性而不同,草食性鱼类的肠很长,为体长的6~7倍,肉食性种类的肠最短,只及体长的1/3~3/4。从表2的数据来看,餐条的肠长是体长的1.8倍,这些都是作为杂食性鱼类所具有的特征,又进一步说明餐条食性为杂食性鱼类。

4.2 餐条的摄食和肠充塞情况 餐条的肠充塞度与其摄食率整体趋势呈正相关,说明随着餐条的摄食率的下降,餐条的肠充塞度也跟着下降,6月份和7月份出现餐条肠充塞度大幅减少的情况,可能与其繁殖时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和性腺充满体腔有关。5月份到9月份为餐条的繁殖时期,夏季是餐条的繁殖盛期,性腺充满餐条的体腔,且餐条大量吸收营养物质,因而造成肠充塞度降低。

从5月到10月,餐条的摄食率逐渐降低,在进入繁殖季节之初,较高的食物充塞度和摄食率有利于为其性腺发育和最后成熟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能量[20-21]。5月份餐条较高的摄食率,为餐条的繁殖提供了能量基础。根据表3可见,6月份餐条肠充塞度较低,而摄食率并不低,结合实验解剖发现,6月份餐条的性腺几乎充满体腔,这可能是造成肠充塞度低的主要原因,而摄食率可能与6月份饵料充足和鱼类寻找配偶运动活跃和生理代谢旺盛有关。7月份以后的食物平均充塞度和摄食率均减少,可能与繁殖期消耗体能,未能立即补充足够能量获取食物有关。

4.3 餐条的食物组成较稳定 餐条主要以枝角类水生动物为食,枝角类在淡水中分布广泛,最适生长温度一般为18~25℃,锦江河春季水温适宜枝角类的生存,枝角类在春季大量繁殖,加之春季雨水充足,大量的营养物质使得枝角类的数目极为庞大,是餐条最易获取的食物之一;餐条其次是以藻类为食,河水中生长着很多藻类,餐条在取食的过程中,把大量的藻类作为其食物;桡足类是餐条鱼的食物来源之一,然而其在水体中的分布较枝角类少,使得其被餐条取食的次数相对较少;水生昆虫在河水中的分布较少,是餐条不易获取的食物;其他方面如蚊子和蜻蜓等陆生昆虫,夏季它们在水中产卵,其幼体在水中发育,也常被餐条取食;餐条有时候也以小鱼、虾等为食,但出现次数较少,其原因可能是小鱼和虾运动速度较快,难以捕获;另外,在食物团中有一定量的沙粒存在,这可能是餐条鱼在刮食其他澡类时附带吃进去的。

从餐条的食物组成上来看,其食性较稳定,主要以枝角类、桡足类、水生昆虫、藻类为食,但在不同月份,其主要捕食的食物不同。从图3中看出5月份和6月份餐条的食物量较大,5月份为餐条的繁殖初期,餐条取食活跃,为了获取更多的能量以保证繁殖过程的完成,必需要摄食更多的食物。枝角类在春季大量繁殖,而这个时期是春季后期,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枝角类浮游生物,餐条主要以这种蛋白质丰富的水生生物为食。6月份是餐条的繁殖盛期,为避免能量的消耗,餐条取食不再活跃,只能以藻类等作为食物来源。7月、9月、10月餐条的食物出现次数较少,是因为餐条处于繁殖后期,性腺充满体腔使得胃肠不能储存更多食物的缘故。

4.4 开发建议 餐条是小型经济鱼类,繁殖周期短,繁殖时间在5到9月,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食性为杂食性,食物来源广,易于养殖。根据母红霞等人对张氏餐和餐条的调查发现,新建成的水库几乎监测不到张氏餐和餐条,说明餐条不能在新建成的水库中生存,新建水库中水生生物较少,餐条食物来源贫乏,迫使它们离开新的环境。而在河流和修建多年的水库中,水生昆虫等水生生物比较丰富,所以在餐条养殖中可以进行围河养殖和利用修建多年的水坝或池塘进行养殖。在5月份和6月份,应投放含蛋白较高的饵料喂食,7月份以后,可降低食物投放量。

参考文献

[1]曹玉萍,温刚.白洋淀白条鱼的生物学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03):27-30.

[2]李宝林,王玉亭.达愤湖的餐条鱼生物学[J].水产学杂志,1995,8(2):46-49.

[3]曾国权,吕耀平,黄佩佩,等.餐条、大眼华鳊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温州大学学报,2012,33(05):1-7.

[4]母红霞,孙宝柱,曹文宣,等.张氏餐的食性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11,35(3):373-378.

[5]王春,易祖盛,林小涛,等.倒刺鲃生活史各阶段的食性分析[J].动物学杂志,2007,42:101-107.

[6]龚新勇,李敏,杨晓芬,等.餐条的核型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03):120-130.

[7]房英春,鱼类食性[J].鱼类致富指南,2001,11:30-31.

[8]薛莹,金显仕.鱼类食性和食物网研究评述[J].海洋水产研究,2003,24(02):76-87.

[9]罗刚.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的食物组成、食物竞争和摄食行为[J].水生生物学,2007,19(01):144-150.

[10]五律.贵州鱼类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11]龚新勇,李敏,杨晓芬,等.餐条的核型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03):58-60.

[12]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3]薛莹,金显仕,张波,等.南黄海三种石首鱼的食性[J].水产学报,2005,29(2):178-187.

[14]李正友,李建光,杨兴,等.贵州省主要经济鱼类种类及开发利用前景[J].贵州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0):142-145.

[15]张明,宁旭.根据食性配药饵,防治鱼病效果好[J].齐鲁渔业,2006,23(5):37.

[16]刘飞,但胜国,王剑伟,等.长江上游圆口铜鱼的食性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2,36(6):1081-1086.

[17]王凯,章守宇,汪振华,等.马鞍列岛海域小黄鱼的食性[J].水生生物学报,2012,36(6):1188-1192.

[18]贾砾.长江宜宾段中华金沙鳅食性与生长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1-49.

[19]赵文.水生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0]张艳萍,娄忠玉,秦懿,等.黄河上游玛曲段极边扁咽齿鱼的资源现状与保护措施[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46(01):84-89.

[21]普炯,贾砾,苏胜齐,等.中华沙鳅食性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14(01):70-76. (责编:张长青)

推荐访问: 铜仁 锦江 食性 研究 河餐条成鱼
本文标题:铜仁市锦江河餐条成鱼食性的初步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03/27979.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铜仁市锦江河餐条成鱼食性的初步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