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内容的渗透及生物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2-03-03 10:21:49 | 浏览次数:

一、引言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及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愈来愈大。不可否认的现实是,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却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发紧张。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思路取得全党、全国人民的一致共识。

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有赖于环境保护教育的普及,而如何采取有效的环保教育措施,则往往需要学校的积极介入。比较来看,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我国)均在中学生物课程中安排环境保护教育相关的内容和知识背景,实践证明,这种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内容的教育是富有成效的。生物教师在这种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发掘生物学科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寓环境保护教育于传统教学之中,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环境保护复合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渗透环境内容教育的本质与切入点

渗透环境内容教育就其本质来讲,是环境科学的基础性教育,而非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渗透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中处于附属地位,应当从属于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其目的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渗透,使学生对环境有更加完整和理性的认知,从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强化环境保护责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自觉养成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渗透环境内容教育应着眼于学生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社会背景、知识构成等差异,紧密结合教材与课外实践有关的环保内容,找准环保教育的切入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力求实现环境教育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以初中生物关于植物学与动物学课程内容为例,在学习植物学时,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植物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和整个自然界的作用与意义。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氧气,同时又将各种有毒气体予以吸收和分解,净化了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此外,植物还可用来美化城市环境、调整大气温度和湿度、降低风速、减少噪音、防止水土流失等。不仅如此,植物还具有潜在的巨大经

济价值,每年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旅游产业价值,其经济意义亦不可小视。学习动物学课程内容时,可以向学生还原动物起源、分化和进化的漫长历程,即在经历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之后,最终进化成人类,从中应当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尊重动物、尊重生命也是尊重人本身。

上述案例,都可作为渗透环境内容教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进而点面结合,形成“点——面——点”生物课程与渗透环境问题有机统一的生物教学模型,在提高学生生物课程知识积累的同时,完成对其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环境保护综合素质。

三、渗透环境内容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渗透环保内容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生物课程与环境保护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呢?笔者认为,应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进行。

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完善,生物学教材亦在不断完善和丰富,这为渗透环保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契机。新教材无论从选材还是内容要表达的思想上,都充分体现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回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教材的知识点或重点,充分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启发式教育,阐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的措施。同时,利用多种媒体媒介,获得相关环保知识,及时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环境保护手段、进程。如在教授生态学理论时,可以从生态学基本观点出发,穿插进行科学发展观、资源环境观、人口生命观等的拓展性教育,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教授有关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污染与保护内容时,应当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治理措施及预防手段,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讲述森林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其生态效益,引导学生将森林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进行综合比较,不能只盯着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其长远的环境效益……

2.利用课外活动,渗透环保教育,教给学生生物检测的方法

课堂教学固然是渗透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引入环境保护教育,寓教于乐,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其施行环保责任的实践技能,从而实现对学生较为全面的环境教育。一是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教师可通过组织春游、秋游、夏令营等课外集体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使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大自然的博大与丰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与大自然建立密切的关系,真正用心去体会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二是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环境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全民的参与,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实践,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如检测空气质量,观察周围有无苔藓植物;检测水的质量,观察水中能否养活金鱼;检测土壤质量,观察土壤中有无蚯蚓……通过检测,就可以真实地反映空气、水、土壤是否受污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其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同时也提高了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红梅,范旭阳.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保护教育[J].科技文化(下旬刊),2010(2).

[2]杨纯.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保护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1(5).

[3]刘秀娟.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2).

[4]刘玉伟.高中生物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5]林月珍.新课改目标导向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路径构建[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1).

(责任编辑杜华)

推荐访问: 浅谈 渗透 检测方法 生物 环境
本文标题: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内容的渗透及生物检测方法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03/27987.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内容的渗透及生物检测方法》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