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献血反应相关分析及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22-03-04 08:27:04 | 浏览次数:

摘要:通过对我市2013年参加无偿献血的32407人次在献血过程前、中、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208人次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判定、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症治疗及心理干预措施,并加强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发展自愿固定无偿献血者以最大限度提供安全、有效、足量的血液。

关键词:献血反应;分析;防治措施献血不良反应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我国越来越多的适龄健康公民参与无偿献血,在献血过程中仍会有少数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笔者通过分析我市2013年32407人次无偿献血者中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多种相关性因素,总结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利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无偿献血者32407人次(其中机采血小板1242人次)。

1.2方法与诊断标准对参与献血的32407人次从献血前、中、后全过程对献血者进行评价。对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或疑似者,根据献血不良反应判定标准确定其献血反应的程度或加以排除。

1.2.1献血次数①初次献血:既往无献血经历,第1次参加献血;②重复献血:既往有过一次或多次献血经历[1]。

1.2.2献血不良反应程度[1-3]献血前、中、后无任何不适或单纯穿刺部位局部不良副反应为无献血反应,其他分为:①轻度:献血者有知觉,表现为紧张焦虑、呼吸脉博加快、面色苍白伴轻度出汗、眩晕、恶心呕吐;②中度:在渐进的轻度反应上逐渐加重,此时献血者脉搏减慢,浅表呼吸,意识恍惚或失去知觉,四肢冰冷,血压偏低;③重度:除中度症状外还伴有惊厥、晕厥;④枸橼酸中毒:仅为机采成分血时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口唇或四肢发麻的低血钙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低钙抽搐。

2结果与分析

32407献血人次中共有208人次发生献血反应。见表1-表3。

2.1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从表1可以看出,献血反应发生率在首次献血者中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献血3次以上的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机率明显降低。这与首次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不甚了解,献血时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相关。而重复献血者对无偿献血有较高认知,献血反应的发生机率已经很小[4]。

2.2献血反应的发生时间从表2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不良反应发生在献血中和献血后30min内,共占96.64%,其中献血中占81.25%;而献血前及迟发性献血反应仅占3.36%。其主要原因是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诱发因素在献血中这一时间表现最明显,部分献血者由于高度紧张,在献血前就出现迷走神经症状。迟发性献血反应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应激反应迟缓、自身调节缓慢或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关[5]。该统计数据也与法国献血不良反应统计数据(献血前、中及迟发性反应各占3.1%、93.3%、3.6%)近似[1]。

2.3献血反应诱发因素从表3分析献血反应相关因素如下。

2.3.1精神(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反应最重要的因素。属精神过度紧张导致的迷走神经反射。初次献血者容易产生思想顾虑和心理恐惧。精神高度紧张的献血者大部分在采血少量时(<100ml)就会发生献血反应。另一种情况是,这类高度紧张的献血者看见其他人发生献血反应后,在自已尚未采血或刚采血的情况下就会发生献血反应,完全是由精神因素所引起的"连锁反应"[6]。

2.3.2空腹、过度疲劳空腹或过度疲劳时体内的血糖水平较低,耐受力低者献血时会使血糖暂时降低,此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胰岛素减少,机体大部分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动脉压突然下降,导致大脑一时因缺血而缺氧,即出现短暂的意识消失。

2.3.3采血护理不当或疼痛调查中有6人自诉是因为街头献血车内空气闷、嘈杂、献血时由于穿刺疼痛而引起不适。

2.3.4枸橼酸中毒系捐献机采成分血发生的较特殊的献血反应,在本次研究的1242人次献血者在捐献机采血小板前均给予葡萄糖酸钙口服液5ml~10ml口服,但仍有3人次发生表现为嘴唇麻木的低钙血症,但未出现有低钙抽搐症状。其主要原因是机采循环血量过大或血液/抗凝液比例设置过小,导致进入献血者体内的枸橼酸钠过多,枸橼酸与血液中的游离钙结合而导致血钙降低[4,7]。

2.4献血反应程度分析献血反应程度按WHO分类标准分为轻、中、重三类,其中未包括枸橼酸中毒,笔者所研究3例枸橼酸中毒情况均较轻,故纳入轻度反应统计。从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献血反应发生程度均较轻,占献血反应的82.21%,中、重度分别占14.9%、2.88%。

3献血反应的治疗处理

3.1轻度不良反应须停止献血,嘱献血者安静休息,一般即可恢复[2]。如献血者发生呕吐,应采取平卧头侧位,提供一个适当的容器及一杯漱口水,指导献血者进行慢而深的呼吸。

3.2中度不良反应必须停止献血,献血者平卧,抬高双脚,松开衣领及腰带,保持呼吸通畅。亦可刺激人中、合谷穴,吸入芳香氨酯等治疗[2]。

3.3重度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献血,嘱献血者安静,戴面罩吸氧,一般可恢复正常,必要性应对症治疗和护理[2]。

3.4换气过度嘱患者全身放松,均匀呼吸,有意识地减慢呼吸频率或屏气,以减少CO2的呼出。症状严重者,可以指导献血者向纸袋内吹气[3],让呼出的CO2重新吸入体内,以改善碱中毒症状。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口服或肌注。

3.5低血糖晕厥应停止献血,头低脚高位平卧,待献血者意识清醒后进牛奶、糖水等热饮,若症状仍不改善可静脉输注50%葡萄糖50ml~100ml,并注意观察献血者嘴唇、皮肤、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3.6枸橼酸中毒在捐献机采成分血如发生枸橼酸中毒症状,应立即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7]。严重者应做血生化监测,对症治疗。

4献血反应的预防举措

健康适龄人通常都能耐受献血,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最重要因素,绝大数献血不良反应并不严重,基本勿需特殊治疗。如何避免或尽可能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4.1加强血站建设,强化业务培训加强血站软硬件及文化建设,献血室(车)应空间适宜,光线充足,空气通畅,温湿度适宜,献血椅符合人体生物工程学,给献血者提供适宜的、充足的饮品及点心。采血护士在加强采血技术培训基础上,同时加强心理学的知识学习。

4.2加强宣传力度,重视献血前教育加强献血前宣传,让献血者了解必要的献血生理常识,以解除或减轻心理负担。献血者在献血前睡眠要充足,避免空腹献血,献血前可适量饮用含糖饮品或温水。献血时应采取舒适的半卧位。献血完毕后,嘱献血者正确按压采血针眼避免出血或血肿造成紧张,在采血椅休息片刻后方可在休息区休息并适量进食饮品和点心。尽可能让献血者休息20~30min后方离开。献血后24h内避免剧烈活动,献血后1h内尽量不吸烟。

4.3关爱献血者,提升服务质量采血人员工作前应调整好情绪,以愉快的心情对待献血者。献血全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进行献血关爱,与献血者轻松交谈。在献血后进行必要的回访,了解献血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对献血者提出的任何建议和投诉或意见,应及时予以回复。

4.4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献血全过程中应运用心理学的交往、启迪、专业性等原则,使献血者接受并乐意捐献自己的血液,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正确面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已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在对症处理的同时应及时做心理暗示治疗,并跟踪回访。

4.5建立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体系应当建立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采供血服务体系,尽可能减少由于工作人员间的文化差异、个人生活差异等因素而在工作中对献血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加强献血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为献血者提供良好志愿服务[8]。采供血机构应以人为本,与献血者建立一种长期的友情,经常与他们交谈,听取意见,取得献血者信任。并经常组织固定自愿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公益性宣传活动,以他们的切身体会进行宣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通过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将能有效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对献血者及潜在献血者的心理不良影响,从而有利于发展一批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以达到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足量的血液供应。

参考文献:

[1]王培华,主编.输血技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18.

[2]高国静,主编.输血管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25.

[3]世界卫生组织(高峰等译).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M],2002,165-168.

[4]季月英,唐文,贺藓.初次与重复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3):240.

[5]孙妹丽,王春梅,李颖.迟发性献血反应4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4):278.

[6]李增花.连锁性献血反应5例的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4,19(2):151.

[7]洪兴金,徐月娥,张起.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分析及预防[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1):49.

[8]伍冬梅,冯桂明.志愿者的加入对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4):385-386.编辑/哈涛

推荐访问: 献血 防治措施 分析 相关
本文标题:献血反应相关分析及防治措施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04/28137.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献血反应相关分析及防治措施》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