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小分子 大威胁等5则

发布时间:2022-03-04 09:57:04 | 浏览次数:

根据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的一项研究成果,一小段核糖核酸(RNA)能够对动物心脏造成损害。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这类片段——例如微核糖核酸(miRNAs)——在健康与疾病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如今在动植物中已经鉴定出几百个miRNAs。它们非常小,但在控制基因的表达方面却发挥着巨大作用。科学家们发现,miRNAs能够调节生物的早期发育,并可能在癌症的演变过程中扮演了一个角色。最近,美国达拉斯市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分子生物学家Eric Olson和同事首先在患有心脏病的实验室小鼠体内寻找与心脏病有关的miRNAs表达。研究人员相继鉴定出186个不同的miRNAs,与正常的小鼠相比,其中11个miRNAs在患心脏病的小鼠中有更高的表达,而其中5个miRNAs在后者体内则有低水平的表达。高表达的5个miRNAs在采自心脏病人的心脏组织中亦有很高的表达。

试验结果显示,当一种miRNAs的表达超过正常水平的25倍后,小鼠的心脏出现了严重的病变。此外,OlsoN表示,他们还在小鼠体内发现了一些类似于人类心脏病的心脏缺陷,例如心肌细胞增大等。但是这些现象的发生机制尚未搞清,研究人员还无法确定哪个基因或哪几个基因成为了miRNA的靶子。

目前,科学家正在想办法利用遗传手段去除miRNA,看是否能防止小鼠患上心脏病。

黑猩猩也能传承习俗

人类对于习俗的传承是任何动物无法比拟的。在法国,熟人会彼此亲吻对方的面颊以表示问候,而日本人则会采用鞠躬的方式。这些不同的问候方式并非与生俱来的,并且如果将它们用在错误的环境中就完全丧失了最初的意义。然而研究发现,人类并不是唯一一种具有社会习俗的动物。一项针对黑猩猩的研究表明,灵长类动物能够学习任意一种行为,并且通过种群中的伙伴将其传递下去。

美国研究人员分别为两组黑猩猩提供了一个侧面有洞的桶,或是顶上有条大管子的容器。在避开种群中其他成员的情况下,研究人员训练每组中的一只地位较高的雌性黑猩猩向桶中或管子中放置钢币。研究小组随后将它们放归到种群中,并观察这种经过训练的行为能否在黑猩猩中传播开来。

观察发现,其他灵长类动物很快就意识到,经过训练的雌性黑猩猩由于捡起钢币并将其放入容器中而经常受到奖励——研究人员会喂给它一片苹果或是一根香蕉。尽管黑猩猩只要向容器中放入钢币就会受到奖励,但是每组黑猩猩都会跟随它们的“领导”——只在其中一种容器中投放钢币。这里只有一个例外一只地位较低的雌性黑猩猩发现,使用第二种容器也能够得到奖励,但是它的伙伴没有一个向它学习。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表明,人类跟随传统的进化趋势也表现在我们的黑猩猩“表亲”中。

恐怖古鸟能跑善猎

想象一下,一只偷吃了类固醇的鸵鸟如果能像鹰一样凶恐鸟复原图猛捕食,那等待我们的将是怎样一种生物7其实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已经绝灭的南美洲鸟类——恐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两名古生物学家描述了这种生活在距今6000万年至200万年间的远古鸟类,这种食肉动物的猎杀速度绝对是致命的。

2004年在阿根廷一个巴塔哥尼亚小镇上,一名高中生发现了恐乌头骨的化石,随后化石被送到古生物学博物馆。这具恐鸟的头骨化石非常完整,其长度达到了71.6厘米,与其他恐鸟一样,这具化石的喙尖弯曲成一种致命的钩状。和这具头骨同时被发现的还有一根腿骨——跗跖骨。研究人员指出,这根纤细的腿骨表明这种生物是一个快速的奔跑者。并根据腿骨推断,新发现的恐鸟身高可达3米。

研究人员表示,1500万年前的恐鸟化石绝对是一个新的属种,但是他们还没有透露这只恐鸟的名字。这个新物种善于奔跑,并且可能是一个行动敏捷的杀手。

大象照镜子 里外分得清

只有很少的动物能够认出镜中的自己,一项新的研究终于让大象也加入了这一“精英组织”。

一个美国研究小组通过在围栏中放置一面大尺寸的镜子,对纽约市布朗克斯动物园中的3头成年雌性亚洲象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3头大象至少都表现出了一些自我识别的迹象。例如,一头大象站在镜子面前,试着用象鼻的前端触碰自己的嘴巴。研究人员指出,黑猩猩在镜子前的自我认识方式与此有惊人的相似——它们会用指尖触碰自己的牙齿。另外一头名为“快乐”的亚洲象则顺利通过了自我认识的黄金标准“标记测试”:它反复用象鼻探测写在自己脸上的一个白色的英文字母“×”——大象只有在镜子中才能看到研究人员留下的这个记号。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这一发现能够在其他大象中得到证实,那么将是趋同进化的一个惊人例证。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灵长类动物和大象在很早之前便已经分开了,然而社会性智力却在这两个物种中同时进化着。

“电”脑让你更聪明

在一次艰苦的考试或一项重要的实验之前,你是否曾幻想能够再聪明一些,给自己的大脑增加一些能量。如今,科学家们在小鼠身上施展了这项绝技——通过用电极刺激大脑深处的一个区域,他们在一项测试中提高了小鼠的记忆力。研究人员认为,那些身患中风或其他脑病的人们很可能将从中受益。

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尝试着在小鼠的中央丘脑中植入电极,通过刺激小鼠中央丘脑30分钟,研究人员发现,有两种基因——一种基因与神经系统活动有关,另一种基因与认知功能的细胞机制有关——在小鼠的大脑中变得更为活跃,这些区域主要包括大脑皮层和海马状突起。在一项有关目标识别的测验中,经过电极刺激的啮齿类动物比没有经过电极刺激的小鼠表现得更为出色。

推荐访问: 威胁 分子
本文标题:小分子 大威胁等5则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04/28316.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小分子 大威胁等5则》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