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道德社会学的三个维度

发布时间:2022-03-05 08:14:28 | 浏览次数:

zoޛ)jiAm9]tN:ӏr3_{_|_}iuivZ主题化的,而且是逻辑严谨和实质有效的。根据对道德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解析,可以建构起一个道德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道德社会学围绕特定的研究对象道德事实(道德行为事实)展开。由于道德行为主体包括个体主体和社会主体,因此道德事实具体化为两种理论类别:一类是个体道德事实,另一类是社会道德事实。个体道德事实与社会道德事实在特定的社会场景中,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建构的关系。个体道德事实的研究具体化为个体道德社会化这一核心主题,道德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道德社会化的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认同道德规范、明晰道德关系、形成道德人格。道德社会学对道德社会化的研究偏重于对正常状态和偏差状态(个体道德社会化困境、道德社会化失败、道德偏见、道德歧视等)的道德社会化认识水平、行为水平的测量指标的建构和具体测量。社会道德事实主要研究社会整体的道德状况。根据社会关系联结的具体方式通常可以区分出三种不同的社会关系类型,即血缘、业缘和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以血统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现代社会血缘关系主要指家庭关系,血缘关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业缘关系是以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以职业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地缘关系是指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这里笔者对地缘关系的外延进行了拓展,把社会空间意义上的公共领域纳入进来,权且称为“开放的地缘关系”。这样,与三种社会关系类型相对应,社会道德事实具体化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共道德。道德社会学致力于对三种道德行为事实的研究,因此必须建构一套可操作化的测量指标体系。

婚姻家庭道德事实的研究主要涉及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因此要分别对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中的道德行为事实进行研究,比如夫妻关系中的夫妻地位、夫妻互动状况;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状况和子女对父母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状况等。职业道德事实的研究主要包括从业人员遵守和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实际状况。根据业缘关系的具体类型,职业道德事实可以具体化为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和主客关系中的道德状况。社会公共道德事实主要指日常生活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状况,包括公共场所和公共交往中的道德。公共场所中的道德具体化为公共秩序道德、公共环境道德和公共财物道德;公共交往中的道德具体化为沟通互动中的道德与公共关怀道德。在社会道德事实研究中,尤其要关注种种道德失范现象,如婚姻家庭中的家庭暴力、代际冲突、遗弃子女、不赡养老人等;社会公共道德中的破坏公共秩序、公共环境和公共财物、违反交通秩序等以及职业道德中的玩忽职守等道德失范事实的研究。最后,通过建构一套个体道德事实与社会道德事实的指标体系进行道德景气监测,为制定和实施具体的道德公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道德社会学的方法之维

1. 道德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具体方法——操作手段和技术”

道德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同样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方法论;二是具体方法;三是操作手段和技术。从方法论的层次看,道德社会学必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这是学科建构的方法论指南。从具体方法的层次看,首先,道德社会学研究要遵循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迪尔凯姆所倡导的“关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以及“关于求证的准则”等是需要一以贯之并合理遵循的。其次,道德社会学要关注道德行为事实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解释,要借鉴马克斯·韦伯所倡导的社会学方法论——“理解”,即“以解释的方式理解社会行动”,了解社会赋予道德行为的意义,从而把握该行为的特殊性。从操作手段和技术层次看,道德社会学特别强调“道德统计”方法的运用,即“从统计中得出某一类道德事件的经验分布和比率,确定事件或行为发生的单位时间及平均数,并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测算一个时期内道德事件的发展方向,预测今后道德生活的状况”④。道德统计的方法源于19世纪30年代“道德统计学”的建立,古雷利(Guerry, A.M)应该是道德统计学的创立者。1833年他的《论法兰西的道德统计学》获蒙蒂昂大奖;1864年又出版了《英国与法国的道德统计学之比较》,引起非常大的反响。继古雷利之后,道德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取得了长足进展,出版了许多“道德统计学”方面的著作,比如德罗比施的《道德统计学》(1849)、《道德统计学与人类自由》(1867);鲁梅林的《道德统计学与意志的自由》;纳普的《论道德统计学的新观点》(1871);瓦格纳《论自杀:比较道德统计学研究》(1879)以及亚历山大·冯·厄廷根(Alexander Von Oettingen)的《道德统计学》(1882)等。迪尔凯姆就是承继着古雷利开辟的实证主义的、道德统计的方法论传统,致力于道德社会学的研究的。可以说,社会学从方法论到研究方式再到具体的研究技术,比如研究方式中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以及文献研究的方法;具体研究技术中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统计分析法等都是道德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参照。

2. 道德社会学的“宏观——中观——微观”研究

按照社会学家布东的分类,可以概括出道德社会学研究的另外三个层次:即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在每一层次中,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研究主题。宏观层次,从总体上研究道德事实状况,进行道德监测研究和道德预警研究;研究道德在社会运行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的发挥。道德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也属于宏观层次的内容。中观层次,从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群体的角度研究道德事实,如血缘关系即婚姻家庭中的道德事实、业缘关系即职业群体中的道德事实、开放的地缘关系即社会日常生活公共领域中的道德事实状况。道德分层、道德失范、道德控制也属于中观层次的研究。微观层次,从个体的角度研究道德事实,主要包括个体的道德社会化、个体道德行为机制、个体道德行为水平的测量以及个体道德偏差等。

另外,道德社会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在对道德事实进行综合研究的过程中,还要吸纳和借鉴如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三、道德社会学的实践之维

1. 道德社会学通过描述和解释道德事实,预测道德未来的发展趋势

描述就是客观完整地搜集、整理和记录资料,真实地再现社会道德图景,它是道德社会学研究社会道德现象和问题的起点。解释就是弄清楚道德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做出明确的理论说明。当然,因果联系并不等同于决定论,因为,“20世纪物理学最具决定意义的观念变革,是发现世界不是决定论意义下的。因果性这座由形而上学长期占据的堡垒,终于垮了下来,或至少倾斜了……社会成为统计学意义下的了。一批类似自然定律但只与人有关的新形式的定律问世了。这些新定率是根据概率论来表述的”⑤。因此,要把因果分析从传统的决定论转移到概率论以及系统论上来;从原来简单的因果分析转移到多变量相关分析上来,即道德社会学对道德事实的解释要运用概率论或系统论的方法来进行。预测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去预计和推测道德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道德社会学通过对不同社会关系道德事实状况的研究,一方面揭示社会的道德景气状况,另一方面对道德的未来发展做出预测。具体可以采用回归预测法、模型法或者时间序列预测法等。这无疑也是在践行孔德所倡扬的实证精神,即“真正的实证精神主要在于为了预测而观察,根据自然规律不变的普遍信条,研究现状以推断未来”⑥。

2. 道德社会学通过道德监测,为制定道德公共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社会运行系统中的道德具有整合社会的功能,但是,社会的道德水平必须处于正常状态才能够实现这种功能。要使社会道德处于正常状态,必然需要道德公共政策的力量进行协调和控制。道德社会学通过道德监测,直接为道德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客观依据。道德监测是以平均值和正常状态理论为基础的。在道德社会学中,平均值描述了一个社会中道德现象的正态分布,也代表了一种正常的道德生活状态。平均值曲线基本是稳定的,但是也存在着离中趋势。当道德失范现象过多,离中趋势就会明显增强,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社会道德生活状态的紊乱,进而威胁社会运行系统的安全,因此进行道德监测是非常必要的。道德监测的指标既包括遵守道德规范的事实,同时也包括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实,且更应该注重对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实即道德失范事实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合理制定和调整道德公共政策,进而促进道德整合社会功能的实现,无疑是道德社会学重要的实践价值之所在。

注释:

① [法]爱弥尔·涂尔干:《社会学与哲学》,梁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8页。

②③ [法]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66、66页。

④ 丁大同:《道德统计与道德景气监测理论》,《现代哲学》2001年第1期。

⑤ [加]伊恩·哈金:《驯服偶然》,刘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⑥ [法]奥古斯特·孔德:《论实证精神》,黄建华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2页。

作者简介:龚长宇,女,1969年生,黑龙江东宁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江苏苏州,215123。

(责任编辑 胡 静)

推荐访问: 维度 社会学 道德
本文标题:道德社会学的三个维度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05/2846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道德社会学的三个维度》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