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图论视角下景区游览线路优化服务提升

发布时间:2022-03-05 08:17:29 | 浏览次数:

摘要:应用图论中遍历、最短路径、最大流等相关模型对景区游览路径及时间进行优化,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来分析景区线路服务的提升。帮助景区科学疏导游客流,合理利用景区容量,从而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旅游服务环境的同时,提高自身声誉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运筹学中图论的全新视角来考虑景区线路优化服务问题,线路优化服务是一个新的研究角度,而图论方法是一个较新的研究工具,两者的结合将会带来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景区线路优化;图论;服务提升;最大流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087-02

我国旅游业正处在一个逐渐开放、逐渐得到重视的高速发展时期,然而在其他产业步入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的同时,旅游业也面临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各种业内矛盾逐渐凸显,多个要素都需注入新的发展思路。而景区发展至今,也正经历着一个自我反思、自我突破、自我提升的过程,现阶段景区发展中一个很突出的矛盾是游客需求的成熟与景区发展滞后的不平衡,尤其是景区服务尚不够人性化,缺乏创新。例如,景区线路复杂、标识不清使得游客游览过程烦冗沉重;或者是景区内缺乏疏导,使得游客滞留过多造成线路不通,尤其在旅游高峰期,这不仅影响游客游览质量,也给景区容量带来很大压力。本文基于以上考虑,着重对景区中游览线路和容量进行研究,应用运筹学中图论的有关理论,借鉴相关模型对景区游览路径和游览时间进行优化,帮助景区科学疏导游客流,合理利用景区容量,从而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旅游服务环境的同时,提高自身声誉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希望可以为景区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上带来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景区游览线路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旅游线路的研究较多且较为成熟,如在旅游线路设计模式研究中的Campbell模式、多目的地旅游模式、Lundgren旅行模式等。然而,发达国家的研究是基于其优良的交通设施条件以及其公民较为成熟的旅游态度,因此,我们仅能将这些研究作为借鉴,不能搬用。国内现有的文献中,关于游览线路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线路规划的角度考虑,主要包括游步道的修建、游览标志系统设计等等,主体是景区;另一类是以旅行社为主体来研究对游客游览线路的安排和管理问题,其中包括对游览节点的选择和组合、游览顺序的安排、游览线路设计等,例如,1999年管宁生的关于旅游设计若干问题的研究、2005年马晓龙的基于游客行为的旅游线路组织研究等。两类研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定性的研究较多,定量的很少,即使是定量的文章也大多是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没有用定量的模型来关注其内在的关系。图论在线路设计中应用的研究很少,尽管很多文献中都提及图论在旅游中应用的可行性,如刘啸等所做的旅游运筹学开设的可行性研究,但很少有更深入的研究。唐力帆在1998年提出图论在旅游线路设计中的应用,是较早的这方面的研究,他主要以旅游线路设计原则为背景介绍了图论在游览线路设计中在缩短时间、节约费用上的应用,构建了简单的着色模型;2004年,吴凯定性解释了图论在旅行社设计旅游线路中的作用;2008年,蒋满元从旅行社的角度出发研究旅游线路优化设置问题,构建了具体的图论模型。这些文献着重介绍了线路设计优化,少有提及这种优化在提升景区线路服务上的重要性。总的来说,线路优化服务是一个新的研究角度,而图论方法是一个较新的研究工具,两者的结合带来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本文将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借鉴相关模型讨论图论视角下如何更好地优化景区线路以及它与景区服务提升的关系。

二、图论的基本原理及其与游览线路网络的关系

图论是近几十年来运筹学中发展最迅速、也十分活跃的一个分支,由于对事物描述具有直观性,广泛用于信息论、控制论、现代经济管理等方面,尤其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应用,使得图论解法更加便捷、直观。图论中所研究的图实际上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关系。

图1中的顶点是景区内的旅游节点;节点之间用游览线路线性连接;边上的权值视做两点之间的距离或者游览时间;S是入口,T是出口。这样的抽象使得景区游览线路网络更为直观,然后我们借用对图的分析来研究游览路径、游览时间等旅游线路优化问题。

三、景区游览线路优化

在游览过程中,时间、距离是游客比较重视的因素。游客往往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游览最多的景点,体力不好的游客更希望不要走“冤枉路”。这就需要景区在游览线路设计上对游客有很好的指导,告诉顾客怎样能游遍所有景点而不走冤枉路,哪条路径是两个景点间的最短路径,怎样走才能更节省时间等。同时,为了使游览秩序更有条理的同时又能使尽量接待最多的游客,景区又不得不考虑最大流量问题。总之,在景区的游客游览线路安排中,游览遍历、最短路径、最大量是最为重要和常见的问题。

游览线路的安排涉及到心理、美学、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本文弱化这些因素,仅从运筹学的角度,着重对时间及游览路径进行优化,给出客观的线路,以供参考。对于节点较为简单的网络来说,用枚举法便可直观判断,而对于节点较为复杂的网络,人为的安排缺乏科学性,以数据和程序支撑的计算更为合理。当然,作为一个工具,图论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方法有旅行商问题、网络流问题,文章也就从这些已有的算法入手,来分析旅游线路设计中用得到的模型。

(一)景区遍历及最短旅游路径

很多游客都有遍历景区内所有景点的要求。他们希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或是走最少的路而游览所有节点,该模型描述为:游览者要从进口处游览景区内的n个景点,最终仍回到出口处,每个景点只游览一次,不应重复,同时希望所走距离最短。此目标有三个约束条件,第一个是每一个景点都将游览到,第二个是游客应从每个景点离开而不得滞留,第三个是出进口外任意景点都不重游。而有着最短路径要求的线路设计着重考虑的如何寻求景点之间的最短旅游路径。在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寻取旅游景区组成的旅游网络之间的最短路径,从某个景区来说,也可以看做不同景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选择。无明确目标的游客也可以对自己的游览路径和时间都有明确的估计,此模型最终得到完整的遍历方法以及任何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在一些较大的景区内,若靠旅游者漫无目的游览的话,总会体力不支,方向感不好的游客还会重复游览,造成时间和体力上的浪费。景区若能够明确指出景点之间的最短路,游览目标明确的游客便可以舍弃不喜欢的景点,直达目的地。景区管理者也可以利用此模型建立游览遍历指示系统,引导游客充分游览所有景点;旅行社也可用来做游览线路设计;景区规划者则可将此模型用于游步道的规划,从而获取最小成本。

(二)最大流量问题

景区的承载能力除了与景区本身资源有关以外,与游客流量安排也有着重要关系。合理指导游客游览路径,统筹安排游客可以使得景区在满足本身资源限制的条件下可以接待最大量的游客。以图1景区流量图为例。

在该图中有ABCDEF等6个游览节点,每两个节点之间的数字是该条线路容纳量及节点接待量限制下的最大游客通过数目(以百人为单位),S是入口,T是出口。我们知道到达每一个节点的游客并不是线路容纳量的总和,因为每一条线路都必须受其之前线路容纳量的限制。我们最终得出这个网络系统最大可达流量为15,流量分配具体为:S→C→E→F→T→3;S→B→E→F→T→4;S→B→D→F→T→3;S→A→D→F→T→5。对于复杂的景区线路网络,我们很难凭直觉判断出应当如何分配流量才能使景区接待人数最多,而利用图论中的有关算法就可以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最大流问题可以帮助景区科学估算景区的最大容纳能力,景区也可以对游客进行合理的引导来达到这个最大量,这个过程需要景区与游客进行很好的沟通,也需要旅行社提供相应帮助。

四、模型在景区服务提升中的应用

景区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以上模型的应用:(1)模型可帮助景区在每个游览节点容纳量的限制下科学把握景区总体容量。(2)景区可设置标志牌等信息引导设施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线路引导服务,例如,告诉顾客如何游览可以在最短路径内遍历所有景点,如何游览可以最节省时间等。(3)景区可与游客进行有效沟通来避免出现游览线路冷热不均的情况,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游客得到个性化的服务,一方面又可以满足景区接待量最大化的目标。(4)景区也可与旅行社合作共同优化景区游览路径,这样旅行社可以更有秩序的安排游客,景区可以更有效率的分配游客流量,而游客也可以因此而获得一个更为轻松有序的旅程。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景区内游览线路安排中常见的三种问题:游览遍历、最短路、最大流量。而这三个问题恰恰可以在抽象成图的旅游网络中进行优化,将图论应用于此是一个非常得体而实用的工具,数据和模型的支撑使得线路的制定避免了直观性和盲目性,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然而,研究中只注重运筹学角度的考虑,弱化了景区文化、游客心理、游览美学等其他影响因素,使得本研究会有一定的片面性。除此之外,本文只着眼于总体线路设计,没有涉及到旅游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卡口瓶颈等一些实际问题,深感遗憾的同时也希望做更多深入研究后再行解决。

本文的研究适用于各种游览型景区,也适用于大型主题公园及游乐型景区,可作为景区安排游客、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之用,也可供旅行社进行游客组队参考。由于一个景区的线路网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旅游网络的缩影,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可继续扩展为大的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存宇,钟振全.我国旅游线路设计研究概述[J].科技信息,2008,(20).

[2] 蒋满元.旅行社的旅游线路优化设置问题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4).

[3] 唐力帆.图论在旅游线路及游览线路设计中的应用[J].水运管理,1998,(10).

[4] 吴凯.旅游线路设计与优化中的运筹学问题[J].旅游科学,2004,(3).

[5] 刘啸,文谨,刘亚玲.旅游运筹学开设的可行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6).

[6] 邓成梁.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第二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7] 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 唐代剑.国内旅游市场呈显四化特征[J].旅游学刊,2008,(5):23.

推荐访问: 景区 游览 视角 提升 优化
本文标题:图论视角下景区游览线路优化服务提升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05/28496.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图论视角下景区游览线路优化服务提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