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研究回顾

发布时间:2022-03-05 08:27:16 | 浏览次数:

【摘 要】我国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研究与发展,但创新型企业不等同于科技型企業,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脉络,我们发现有关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的文献主要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及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创新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1 关于创新型中小企业及其创新能力的界定

由国外的研究发现,外国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研究可以分为两类:1)纯理论研究:将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同于“进行创新的中小企业”。如格里里奇(1984,P.31)从专利角度,奥斯切(1990,P.73)从产品角度及科莱克恳切特(1993,P.10-11)等人通过专家打分调查分别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了定义。该类研究往往对通过创新投入或者创新产出的某一个或几个指标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定义。2)基于中小企业投资价值提出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概念,大多是基于机构投资的需要。如GIF组织等。该两类国外创新型中小企业研究处于各自的目的,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其中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由于各自的分析视角不同,对创新能力要素的界定方式也各有差异。伯格曼(Burgelman,1996年)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便于组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一系列综合特征。它包括可利用资源及分配、对竞争对手的理解能力、对行业发展的理解能力、对技术发展的理解能力、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条件、开拓性战略管理能力等。该定义侧重于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作分解。巴顿(Barton,1992年)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能力及企业价值观。这是以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主体的视角来进行定义的。这一定义揭示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但作为定义却缺乏整合观点。

而在国内的研究中,徐鸿(2005年)在《中小企业的分类及其意义》中曾提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概念,该概念主要是与传统中小企业、生产型生产企业相对应的。他指出: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指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知识产权明晰,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性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业务的企业。

其中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许庆瑞、魏江(1999年,1995年)等从技术创新过程角度来分析,认为技术创新能力的结构要素是创新决策能力、R&D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能力五个方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反映在企业研究出来产品的技术水平,产品满足市场需要的程度,对创新产品投入生产的能力以及产品市场化的能力。付家骥(1992年,1998年)等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技术能力的组成部分,应分解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

2 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目前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内很多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许多指标评价体系,选取几种作为比较分析(见表1)。

3 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3.1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它是1978年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查恩斯和库拍等人首先提出的,它用来评价多输入和多输出的“部门”(称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DEA方法可以看作是一种非参数的经济估计方法,实质是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来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DEA方法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可以用于多种方案之间的有效性评价、技术进步评估及企业效益评价等。

3.2 层次分析法(AHP)

它是20世纪70年代由著名运筹学家塞迪提出的,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具有递阶结构的目标、子目标(准则)、约束条件及部门等来评价方案,来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判断矩阵,然后根据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相应的特征向量的分量作为相应的系数,最后综合出各方案各自的权重(优先程度)。该方法是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在多指标的权重确定上应用广泛。

3.3 模糊综合评价法

该方法是一种用于涉及模糊因素的对象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它是在模糊环境下,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某种目的对一事物做出综合决策的方法。它将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转变为隶属度和隶属函数,通过模糊复合运算来得到模糊结果集。它可以较好的解决综合评价中的模糊性,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4 回归分析

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十分广泛,回归分析按照涉及的自变量的多少,可分为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按照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类型,可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

3.5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降维的统计方法,它借助于一个正交变换,将其分量相关的原随机向量转化成其分量不相关的新随机向量,这在代数上表现为将原随机向量的协方差阵变换成对角形阵,在几何上表现为将原坐标系变换成新的正交坐标系,使之指向样本点散布最开的p个正交方向,然后对多维变量系统进行降维处理,使之能以一个较高的精度转换成低维变量系统,再通过构造适当的价值函数,进一步把低维系统转化成一维系统。

【参考文献】

[1]魏江,许庆瑞.企业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协调性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1996(04):28-32.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7-42,314-333.

[3]刘耀等.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1).

[4]夏维力,吕晓强.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01):50-54,72.

[5]察志敏,等.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4(03):12-16.

[6]曹崇延,王淮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预测,1998,02):66-68.

[责任编辑:陈双芹]

推荐访问: 中小企业 回顾 评价 创新 研究
本文标题: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研究回顾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05/28582.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研究回顾》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