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从经典力学到狭义相对论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3-09 08:21:41 | 浏览次数:

從经典力学到狭义相对论是物理学的巨大进步,其中涉及到两位重要的科学家,從这两位科学家的身上我们能发现有什么共性的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让我们先從这两位科学家谈起。

牛顿,在中学时代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中,学习到了很多化学、物理知识,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花大量时间去思考自然哲学,光学和数学领域,最终23岁发明了微积分,创立了经典力学。

爱因斯坦,從小开始就一直对数学、物理学不断追求,16岁开始思考有关相对论的问题,26岁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從两人的成长历程来看,共同的特点是有兴趣,從小就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很早就开始思索科学问题,我们应该学习他们那种如饥似渴、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精神,

我们惊叹万有引力和狭义相对论的想象力的同时,不禁要问它们的来源,关于两人的传记多次提到音乐,牛顿爱好风管,爱因斯坦爱好小提琴,音乐是科学研究的催化剂,我们可以认识到,培养多种兴趣,无论对于学习,或是其它事情,都会有极大的好处。

從经典力学的建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数学对于物理学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极其成熟的学科,它建立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几乎是无懈可击,而其它学科,只有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用数学形式去表述自身,才能建立起严谨正确的体系,经典力学正是用这一种数学方法,從而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而后来的量子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无不不是建立在数学语言的基础之上,從而使得物理学迅速成为一门仅次于数学的严谨学科,物理学的这一发展模式,对于其它学科,比如化学,生物等等,我们都有借鉴之处。

從经典力学到狭义相对论,我们认识到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经典力学曾经取得无比辉煌的成就,它是不能也是不可能被抛弃的,它仍将在它适用的范围内大放光彩,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个理论,都会有它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因为有了新的理论而抛下旧的理论,科学研究是一代代人的积累,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

建立狭义相对论,是需要无比大的勇气的,当时,物理学处于一片混乱之中,老一代的物理学家在寻找种种尝试去拯救经典力学,特别是以太,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对它说声“不”字,而要推翻以太,推翻绝对时空观,没有勇气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应该学习爱因斯坦那种追求真理、不畏权威、勇往直前的精神,而事实证明,这一种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实在因素,比如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狭义相对论是时代的产物,是物理学发展到这一程度必然的产物,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无法满足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因此,必须引入狭义相对性原理,引入洛仑兹变换,從而使经典力学和电动力学统一起来,这一过程是水到渠成,一气呵成,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它不单是某个人的成就,從而,我们也不能盲目、一昧地夸大爱因斯坦的成就,

狭义相对论的体系简单明了,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從尽量少的假设出发,從而推出所有的解,这是欧氏几何的公理体系,而狭义相对论借鉴了这一方法,仅從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出发,构造了完备的体系,而后来的广义相对论,也是從等效原理和广义相对性原理出发,建立了完备的框架,这一思想,不仅是在物理学上,特别是在其它学科,更是值得我们借鉴。

可以说,爱因斯坦发明狭义相对论,是從其16岁时的“假如我以光速追逐一束光波而去,我会看到什么?”的臆想实验开始的,这样一个思考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是可笑的,没有用处的,但是,它却导致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而在后来的广义相对论建立过程中,爱因斯坦的“升降机实验”又孕育了广义相对论,所有这些臆想实验,表面看来是可笑的,不切实际的,但往往能够导致新理论的诞生,因此,平常时我们也不妨去思考一下那么不切实际的、看起来非常低能的事情,而多思考也是科学发现的首要因素。

從经典力学到狭义相对论,我们应该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它的灵活性、趣味性,我们应该认识到,其实物理是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它和游戏一样引人人胜,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们应该保持这样一种认识,去享受物理,感知物理。

推荐访问: 狭义相对论 力学 启示 经典
本文标题:从经典力学到狭义相对论的启示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09/2923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从经典力学到狭义相对论的启示》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