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科学研究在中医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发布时间:2022-03-09 08:36:18 | 浏览次数:

关键词:科学研究;中医教育;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2-0099-02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

中医临床教学以后期临床实习阶段为主。笔者在临床教学中发现,后期中医临床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重医轻教、教学意识逐渐淡化、教学查房流于形式、学生工作懒散等。对此,笔者认为,加强科学研究在中医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加教师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改善上述问题的作用,以期提高后期临床的教学质量,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好的复合型人才。

1 科学研究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的传承发展是新时期的重要工作。传统中医人才培养基本靠师承教育。不可否认,这种师承教育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但也让很多人产生错觉,认为临床教学,尤其是中医临床教学与科学研究是割裂的;而一些学生则认为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应该掌握的东西,与本科生无关。其实不然,科研离中医本科临床教学并不遥远,现如今中医临床教学的模式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师带徒”,时代的进步让科学研究与中医本科临床教学亦紧密相连。我们也应在加强继承工作的同时,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创新。因此,如何将科学研究与中医临床教学相结合,把抽象的中医理论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更利于学生理解接受,从而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是目前急需的。笔者认为,科学研究与中医临床教学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相结合。

1.1 将科学研究成果与中医临床教学相联系

尽管近年来中医内科的学术发展较快,但教材上仍以介绍传统理论为主。如对痞满的认识,现行《中医内科学》分为实痞、虚痞两类,并分以邪热内陷、饮食停滞、痰湿内阻、肝郁气滞、脾胃虚弱5个证型,但有研究表明,其证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迁,并可统之以“寒、热、虚、实”为纲进行辨证,分为脾胃虚寒证、脾虚气滞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4个证候[1]。在中医临床教学中我们把这些成果和研究方法教给学生,加强了其临床实践技能,也增强了学生科研意识和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2 将科学研究方法与中医临床教学相联系

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在中医临床教学中,我们也会不断

发现和提出问题。因此,在中医本科临床教学过程中,应当在继承传统医学理论的同时,有意识地由带教老师将查阅文献途径、书写综述、科研设计思路、提出科学问题等科学研究方法演示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并提出研究思路;通过这种手段,带教老师也能使中医临床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通过中医临床教学和学生的互动,我们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的问题,使科学研究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服务。例如,同样是教授“痞满”病证,学生们发现饮食积滞问题可能存在于痞满所有证候当中,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临床与科研问题,并对传统的中医学教材提出了挑战,由此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不少。

1.3 结合科研项目进行中医临床教学与实践

本院消化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重点研究室,我们发挥现有学科的临床优势,以临床科研项目为突破口,因材施教,达到既提高临床水平,又提高科研能力的双重效果。

例如,我们对中医药诊疗肠易激综合征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承担了首都发展基金项目“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规律与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评价”和北京市科委“疏肝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优势方案的研究”等课题。在带教过程中,我们结合大量的科研病例,与学生一起全面分析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如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的,共同采集患者相应的证候,结合肠易激综合征的最新中西医诊断标准,进行个体化辨证,根据课题提供的治疗方案进行处方用药,最后在实际治疗中观察疗效。这样,学生能很快在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中掌握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要点。由于本课题在探索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已经有扎实的前期基础,采用的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使学生在观察病例过程中觉得有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开始理解和认识疏肝、健脾、化湿是治疗本病的3个重要环节,为其今后独立临床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另外,科研项目观察一般都制定了格式化、规范化的诊疗方案及观察指标,为克服一部分学生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只是机械地记录,而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的问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引入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在带教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人,我们将处于不同病情程度的肠易激综合征病例提供给学生进行讨论,引出具体的问题,如患者属于哪种证候,是否符合纳入标准,肝郁、脾虚、湿盛在各个病例中所占比例等。之后,让学生运用文献检索或查阅参考书等多种形式进行资料收集,然后根据获 取的资料,围绕病例和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对学生认识不系统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具体病例再进行讲座。

2 结语

科学研究和中医临床教学的相互结合是笔者对中医临床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包括: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培养了高年级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研究意识,使科学研究与中医临床教学相得益彰;激发了学生临床学习的兴趣,改善了学生在临床中工作懒散状况;增强了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使带教老师教中有学,教学相长,从而提高后期临床教学的教学质量。笔者希望通过抛砖引玉,使有志于中医事业发展的同行加入到这个探讨之中,为中医事业培养出理论扎实、实践丰富,并具有科学创造才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声生,陈贞,许文君,等.基于“寒、热、虚、实”二次辨证的5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候分布特点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9):833-835.

推荐访问: 科学研究 临床 中医 探讨 本科
本文标题:科学研究在中医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09/29335.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科学研究在中医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