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浅谈市政给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2-03-12 08:33:41 | 浏览次数:

摘 要:近年来给水处理技术不断发展,处理效率及用水水质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及生产用水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给水处理技术及其工艺缺陷,阐述了给水处理技术的革新及发展趋势,希望为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给水处理;微生物絮凝剂;臭氧消毒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2.21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对水质要求也越来越严苛。给水处理技术的优劣决定了水的品质,只有不断地推进技术革新,弥补原有的工艺缺陷,才能改善和提高水质,最终满足人们生活及生产用水的需求。

1 传统给水处理工艺

(1)混凝。混凝是在混凝剂的作用下,原水与药剂充分混合反应,水中的胶体杂质及微小悬浮物聚集形成大颗粒絮体(矾花)而下沉,使原水得以澄清。最常用的混凝剂主要为无机铝盐及其聚合物,能去除SiO2、粘土、矿物质等胶体颗粒,因这类混凝剂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混凝效果较好,长期运用在给水处理工艺中。

(2)沉淀。经混凝后的原水中含大颗粒絮凝体,根据重力作用,比重较大的颗粒物在沉淀池完成沉淀,经由池底排出。根据工艺布置的差异,沉淀池分为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为了降低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初沉池先完成有机颗粒的去除,二沉池则沉淀出水中的微生物固体。

(3)过滤。原水通过一种或多种粒状材料构成的滤料层,使悬浮杂质被进一步截留,水的浊度降低,以便后期的消毒处理更易进行。常用的滤料有石英砂、无烟煤、磁铁矿等。过滤是保证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是水净化工艺中不可或缺的工序。

(4)消毒。为了满足微生物学指标,杀灭水中致病微生物,过滤处理后的水需进行消毒,应用最为普遍的化学消毒法是氯消毒。传统水处理技术中,氯消毒因投资少、工艺成熟、操作方便、杀菌率持久、有效抑制管网中细菌的滋生等优势,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给水处理中广泛运用。而生物消毒因成本和消毒效率的影响,应用推广较缓慢。

2 传统给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传统给水处理常用的混凝剂主要是铝盐及其聚合物,铝对生物体的影响已引起环境医学界的重视,若出水中铝的剩余浓度过高,将影响饮水者的健康。其次,净化处理效率受水温、浊度、pH、水力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反应速率较低,因此净水周期较理论值延长,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不能满足高峰用水时段的需求。另外,传统给水处理技术对特殊有机物、高浊度水等水质的处理效果不理想,后期可能引起细菌滋生等问题。传统工艺仍在国内大部分老旧水厂中运行,其设备相对陈旧、出水水质不稳定、净水效率低,也制约了设备的改造及新技术的推广。

3 当前给水处理技术的革新

当前给水处理技术对传统的混凝、沉淀、消毒工艺进行优化,推进了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发展。

(1)聚合硫酸铁的应用。传统的给水处理中,受水温、浊度、pH、水力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净水周期较长。为了更好地改善原工艺的不足,投加聚合硫酸铁作为混凝剂可提高净水速率。聚合硫酸铁是一种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絮凝性能佳,其水解后产生大量的络合物,对微小悬浮物的吸附能力强;原水的水温、浊度、pH等对其影响较小,适应性强;投加量小,反应速率高,成本低廉;处理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物,可消除剩余铝离子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聚合硫酸铁的安全、经济性,使其在水处理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2)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无毒、不产生二次污染、处理效率高的净水剂,它由微生物发酵代谢产生,其相对分子量大于1×105。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高分子化合物构成其絮凝活性成分,所以,微生物絮凝剂具备可生物降解性、安全、广谱絮凝活性,近年来作为新型水处理剂在行业中推广使用[1]。传统混凝工艺中投加的铝盐混凝剂,使出水的剩余铝离子浓度升高,水质改善受阻,同时增加了饮水用户的健康风险。而微生物絮凝剂在原水处理过程中没有剩余铝离子的积累,还能快速高效地降低原水浊度、去除细菌及重金属等污染物,提高净水效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2]。

(3)二氧化氯消毒技术的应用。二氧化氯具有较强的吸附渗透能力,能附着并穿透低级微生物的细胞壁,抑制蛋白质合成,阻止细菌、病毒的繁殖。它在水中易于扩散,几乎不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是氯消毒技术的理想替代品。在相同时间内达到相同杀菌效果的多种常用消毒剂中,所需药剂浓度最低的是二氧化氯,其对大肠杆菌99%杀灭率能保持12小时以上。二氧化氯杀菌能力稳定,不受水体pH值变化的影响,对埃希氏大肠杆菌、贾第虫孢囊、肝炎病毒的灭活作用显著[3]。通过管网供水时,二氧化氯能保有稳定余量,可抑制微生物繁殖,保证饮水安全,在给水消毒处理应用中有较大优势。

(4)臭氧消毒技术的应用。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将细菌细胞内的葡萄糖氧化酶进行氧化分解,除菌效果较好。当臭氧直接作用于病毒或细菌时,细胞器内的蛋白质、脂类、遗传物质等大分子聚合物被分解,阻断微生物的代谢和繁殖,起到消毒的作用。另外,臭氧通过侵入细胞膜,与外膜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发生反应,使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溶解变性,达到灭菌目的[4]。

(5)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应用。紫外线是波长范围为200nm~380nm

的电磁波,波长为200nm~280nm的紫外线能有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阻止细菌、病毒的繁殖,该消毒技术利用了这一波段的紫外线对微生物DNA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与此同时,紫外线消毒不产生二次污染、操作简单、经济等特性使得这项技术在水处理消毒中易于推广。

4 结语

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环境污染亦日趋严重,水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水质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给水处理工藝的选择与技术的革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为了稳定社会、保障民生,在传统给水处理的基础上,优化工艺、升级技术,才能保证用水水质的安全,推进给水处理新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皮姗姗,李昂,魏薇,陈婷,吴丹,杨基先,马放.微生物絮凝剂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17,33(16):27-31.

[2]杨劲峰,赵继红.微生物絮凝剂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动力学研究[J].供水技术,2008,2(06):5-7.

[3]赵艳艳.二氧化氯消毒生活饮用水的认识[J].科技致富向导,2014(11):146.

[4]庞会从,王振川,邓晓丽等.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3,24(2):81-83.

[5]龙腾霄.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研究[J].时代农机,2017,44(05):33.

推荐访问: 给水 浅谈 市政 技术发展趋势
本文标题:浅谈市政给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2/30489.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谈市政给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