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从一堂公开课探究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2-03-12 11:03:02 | 浏览次数:

摘要:通过对一节英语阅读公开课所进行的研究剖析,通过对教材和教学设计的分析研究以及课后的反馈反思,从教材分析、课前准备、阅读课型教学理论学习、教学设计的构思过程以及评价等方面,探究了上好一堂有效阅读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公开课;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1-0161-02

在英语教学中,笔者比较喜欢研究听说课,因为听说课的活动多种多样,课堂气氛也因此而比较活跃。最近,很希望走出听说课型,在其他课型上有所突破。笔者在研读各种教学杂志时,发现许多研究者都着重阅读课的教学,因为阅读课难以教得令学生轻松愉快,又不失实效。于是,笔者决定探究阅读课的教学策略,并将教学研究者的理论与有经验教师的案例真正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良好效果。

在阅读课上,学生学习的英语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英语(选修)》。笔者专心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现在就以第八章的阅读公开课为例进行研究。

教材分析及课前准备

《Unit 8 Cities》课文是讲述城市人口及资源,主要讲述由于人口的增多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有关环境与人口的问题一直是比较严峻的问题,因此,笔者感觉到这个课题对学生而言是比较容易发挥的。当然,要用英文表明自己的观点有难度,但完全可以做一下尝试。因此,笔者在课堂上的不同时间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能够跟着问题层层深入,不断加深对作者写作目的的理解。在阅读课上,如果问题设计得好,就能够使整个篇章条理更加清晰易懂,学生也更能跟着问题的主线,很好地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通过阅读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相关话题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本课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使他们在阅读课上不断习惯如何去阅读,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阅读更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而这其实也就是教学难点,因为阅读本身就属于一种主观的行为,学生只有有想读的主观意识,才会使自己在阅读策略上更加注重。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包括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及获取信息的方法以及激励学生在话题讨论中用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作为阅读课型,在课堂上,笔者主要是运用各种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去练习,掌握阅读的技巧,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技巧,阅读能力才会有明显的提高。而阅读作为一种输入的过程,自然就需要输出,使整个过程更加完整而有效,因此,阅读后的交流过程就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突出了交际法的运用。在课堂形式上,囊括了学生自己的学习、两人合作以及小组合作。

在课堂上,教学的辅助手段当然少不了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在当今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虽然,也有学者认为多媒体课件不可做得花哨,不可过多地把学生吸引到图画或背景上,但是,笔者认为,适当的装饰是很有必要的。有调查显示,学生甚至是教师都很难接受没有任何修饰的课件。

阅读课型教学理论学习及教学设计的构思

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从阅读前活动、阅读活动和读后活动三方面来展开教学的;而讲授阅读课的过程中,阅读策略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了略读、跳读、预测、猜词、推断以及查找细节等。

在阅读前,我们要设计新课的导入,对课文背景知识的渗透以及对新课效果的预测等等。既要使过渡时流畅,又要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减少阅读过程中的一些理解障碍。在阅读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阅读技巧,使学生在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同时,也领悟到如何进行阅读,如何猜词、如何抓住主旨、如何找到信息点等。只有掌握了阅读技巧,培养了阅读的能力,才能奠定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些活动使其能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学过的知识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整个阅读教学更加完整,既有输入过程,又有输出过程,而学生的输出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正是通过这个阶段,与其他同学产生共鸣而做进一步的交流。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

Step 1Leading in

1. 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talking about cities?

2. Can you predict what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say in this text?

【设计分析】

本课的导入非常直接,教师第一句话就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本课的主题是关于Cities。有了这样的导入后,可以使学生沿着这个思路思考,让学生在看课文之前,猜测一下本课会讲有关城市的哪些方面,这样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如果他们讲述的是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则能使他们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也能轻易地跟着课文的思路往下走;而如果没有他们讲述所涉及的部分,又能够使学生增加相应的知识量。在阅读前,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而这两个问题其实是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课文的主旨上面的。

【教学案例】

Step 2While-reading

1. First reading (Skimming)

To read the text as quickly as possible to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2. Second reading (Scanning)

To read the text and catch some information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3. Third reading and listening(Detailed reading)

(1)To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2)To complete the passage and discuss the questions.

【设计分析】

有了阅读前的一系列活动后,就可以让学生进入课文阅读。首先,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找出文章的主旨。这一部分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只是快速地浏览。告诉学生要认真读懂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这样就可以做出判断。其次,第二次的阅读是以跳读的形式进行。首先,设计出比较层面的问题,即能够在课文中明显找到答案的,让学生通过跳读的方式迅速地找到信息点。通过这两次的阅读,将信息整合,学生就已经了解了整个篇章的大部分内容。再次,我们进行第三次阅读,这一次要求学生进行详细阅读,对篇章进行了解并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复述。通过这次阅读,学生对整个篇章的内容就可以了如指掌了。最后,在设计第三次阅读的问题时,笔者刻意设计了一道计算题,因为学生在学习语言方面已经很疲劳了,这时候让他们适时地变换思维方式,能够使他们的大脑受到冲击而激发起他们动脑的兴趣。事实上,这个设计确实是成功的,学生都跃跃欲试,虽然由于语篇的原因,使一小部分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句子的意思,但他们仍然满怀激情地相互讨论,先把要涉及的篇章弄明白,然后才开始计算,整个课堂非常活跃,连坐在后排听课的教师也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借一本书,饶有兴致地讨论起来。

【教学案例】

Step 3 Post-reading

1.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in cities?

2. Do you like living in cities or in countryside?

【设计分析】

在课堂上,要凸显的是学生是否进行了实际交际。前面的输入部分完成后,必须要有充分的输出让学生有所发挥,因此,阅读后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个方面,笔者设计了一个讨论的题目:住在城市里的好处与坏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并总结所有组员的意见,然后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观点。相对而言,这个题目不算大,而且学生也容易口头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果选择太难的讨论题目只会使他们望而却步,很难用英文表达出来。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我选择了接近学生水平的问题,让他们自由发挥,事实上,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听课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参与面广、气氛活跃。这部分不仅利用了学生本身的知识,又结合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是本设计的升华。

【教学案例】

Step 4 Summary

Step 5 Homework

Writing task: Do you like living in cities or in countryside? Why?

【设计分析】

在上完一节课后,必须帮助学生梳理一下本课的内容,特别是作为阅读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着各项活动,并没有对整节课进行系统性的理解,只有通过这样的归纳小结,才能使整个课堂充实完整,达到梳理归纳、画龙点睛的效果。

课堂阅读后的活动为最后的书面表达奠定了基础,有关的主题对学生而言也比较容易发挥,再加上课堂的口语输出部分的练习,就能够令学生在书面输出部分更加言之有物。

评价

本课的评价包括听课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以及授课教师的自评。评价,对于授课者而言,是一种激励、一种肯定、一种可以使自己不断进步的途径。对于本课,笔者认为有效地体现了教学设计,完成了教学计划,学生的反映也印证了这一点。学生及听课教师的一致评价是教师教态自然,整个课堂都很和谐、活跃,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这种参与是建立在他们有自信心的基础上的。无论是语音语调,还是表达能力都是值得肯定的。笔者认为,这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对教师的肯定。

这节阅读课型的公开课,教师主要尝试通过不同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只要每位教师都热心教学,能够多钻研理论知识和一些实际案例,多实践,相信每位教师都能够从学生的表现方面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对于阅读课型,相信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讨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陈坚林.现代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何安平.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潘燕珊(1977—),女,英语教育硕士,广州市财经职业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推荐访问: 英语 探究 公开课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本文标题:从一堂公开课探究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2/30714.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从一堂公开课探究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