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别忽视不典型症状的糖尿病

发布时间:2022-03-13 08:31:30 | 浏览次数:

最新调查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已接近10%,我国已成为糖尿病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作为糖尿病防治主要目标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由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难以逆转的,防控措施以预防为主,所以早期诊断糖尿病,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可以表现为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口渴、多饮、多尿和消瘦,这些症状为高血糖所致,即使医学专业以外的人群对此也知之甚深,以至于某些无“三多一少”症状者因血糖升高被告知患有糖尿病时,会拒绝接受糖尿病的诊断。

当出现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时,多数患者均能及时就诊,在专科医生的帮助下准确做出糖尿病的诊断。而在临床实践中,有为数不少的患者,在其已患糖尿病后表现为不典型的症状,还有些患者没有任何不适,这些情况或导致诊断延误,或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无任何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在常规体检或因偶然因素检查血糖时得到诊断,极端病例出现于从不体检、也无偶然就诊机会被随机发现的患者,这些患者往往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症状就诊而最终被确诊糖尿病,这些患者实际的、无法准确判断的糖尿病病程一定是相当长的。

一位突发失明的男性患者,该患者无“糖尿病”病史,而失明原因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脱离”,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并不仅仅限于视网膜。由于该患者既往无任何血糖检测记录,使得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他的糖尿病病程,可以肯定的是:他失去了早期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机会。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糖尿病流行的当下,要淡化“三多一少”的典型糖尿病症状,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及时发现异常的血糖,如果能够养成每年定期体检的良好习惯,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诊断被延误的时限将不会超过1年。

不典型症状可以是多样的,如头晕、乏力、短期内视力改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具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往往血糖升高明显,病情进展较快,延迟诊治的后果极有可能是严重的。由于病情进展较快,症状可以进行性加重,或主动,或被动,患者就诊是迟早的事,但首诊科室未必是糖尿病专科,要求非糖尿病专科医生对糖尿病有足够的警觉,否则极有可能延误诊断,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毕竟作为常见病,糖尿病的诊断是很容易做出的,生化检测,甚至是简便易行的尿常规检测就能提供重要线索。

糖尿病是有易感人群的,如: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身体超重的个体,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曾经娩出巨大胎儿的女性等等,但是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并不在上述所谓糖尿病易感人群之列,一个无法忽视的因素是,以体能消耗减少和高热卡食物摄入为特征的生活方式模糊了以往的糖尿病易感危险因素,这是值得全社会重视的问题,而在我们重视日益高发的糖尿病患病率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那些不典型症状的糖尿病。

胰岛素过敏可以治

随着技术的进步,临床上糖尿病治疗已经普遍应用人胰岛素,不同于动物胰岛素,这种胰岛素从结构上与人类自身分泌的胰岛素是一致的,导致过敏的机会大大降低,但临床上仍有过敏病例的发现,我们近期诊断一例胰岛素过敏患者,并对其成功地进行了脱敏治疗。

一位中年男性患者,2型糖尿病多年,因口服降糖药难以使血糖达标而起用胰岛素时,出现过敏反应,主要症状为注射后出现皮疹,先后对市售所有胰岛素(包括胰岛素类似物)进行尝试,均出现过敏反应,故仅以口服降糖药维持,血糖难以达标。应用胰岛素泵成功实施了脱敏治疗:选取门冬胰岛素为脱敏目标,起始剂量0.0001单位/小时,每隔1~2天增加胰岛素浓度,直至应用门冬胰岛素原液,成功脱敏,并使血糖达标,整个过程耗时20余天。

胰岛素被人类应用于临床已近百年,胰岛素的发明是糖尿病治疗里程碑式的事件,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为其维持生命所必需,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在生命的某些“关口”,如妊娠期、分娩、合并严重感染、创伤、手术等,胰岛素几乎也是必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的“最后防线”。经过多年的研究,从短效胰岛素到长效胰岛素、从动物胰岛素到人胰岛素,还有近年普及应用的、更符合生理需求的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相关产品已经形成一个类型繁多的“大家族”。

对于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讲,需要考虑的是糖尿病专科医生根据血糖为其选择什么类型的胰岛素以及推荐哪种治疗方案,似乎从未想过他可能无胰岛素可用。

然而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胰岛素过敏,尽管发生率很低。

对于一个糖尿病患者(即便是2型糖尿病)来讲,因过敏而导致无胰岛素可用是不可想象的,克服过敏的方法只有脱敏治疗,从而为患者争取到可用的胰岛素,而这一过程是必需的。

简单来讲,脱敏治疗就是将致敏原稀释成极低的浓度并多次导入机体,次第提高浓度,直到使机体对过敏原本身达到完全的免疫耐受。

脱敏治疗的难度在于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更在于过敏原频繁的导入次数,也就是频繁的注射次数,而将控制血糖的新装置胰岛素泵用于胰岛素脱敏治疗,利用其稳定、细微、可控的基础量皮下输注功能,无疑巧妙地解决了频繁注射的问题。

胰岛素泵的应用大大改进了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模式,该装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人体胰岛的生理分泌模式,实现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精确控制,而将其用于胰岛素过敏患者的脱敏治疗是对胰岛素泵使用领域的拓展,推而广之,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其他过敏药物的脱敏治疗,将是有益的尝试。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进展性疾病,因此如何有效平稳长期的控制好血糖成为医护人员、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根据患者病情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治疗,也是迄今为止无可替代的方法之一。

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分泌按与进餐的关系可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不依赖于进餐的持续微量分泌,即基础胰岛素分泌,此时胰岛素以间隔8~13分钟脉冲形式分泌;二是由进餐后高血糖刺激引起的大量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泵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从而控制高血糖的一种胰岛素治疗方法。

胰岛素泵与以往传统的胰岛素治疗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胰岛素作用的发挥与胰岛素本身药代动力学有关,作用曲线相对固定,很难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而胰岛素泵可通过设定不同时间段的基础率,根据进餐时间的长短、食物的种类、烹调的方式选择不同的餐前大剂量注射模式等方法,从而最大程度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从而更好的平稳、有效控制血糖。

胰岛素泵治疗的特点

1、平稳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胰岛素泵可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灵活地调整全天血糖输注,有效地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2、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胰岛素泵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可以将夜间输注胰岛素适当减少或调整,避免夜间出现低血糖。胰岛素泵还可以灵活调整运动期间的胰岛素输注,减少因运动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而引起的低血糖风险。

3、避免体重增加:胰岛素泵由于胰岛素分配更加合理,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避免过大剂量使用胰岛素导致的体重增加。

4、减少胰岛素吸收的变异:多次皮下注射治疗需要采用中长效胰岛素制剂,而该类制剂在同一个体上吸收率的差异,可导致血糖波动。而胰岛素泵使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制剂,吸收较中长效胰岛素稳定;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注射部位易产生硬结,局部脂肪萎缩,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而胰岛素泵使用者输注部位基本固定,避免了胰岛素在不同部位吸收的差异,胰岛素泵注射时胰岛素用量较多次皮下注射时胰岛素用量明显减低,便于胰岛素的吸收。

5、加强糖尿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由于胰岛素泵治疗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的时间相对较短,从而缩短了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时间,促进了手术后伤口的愈合和机体的恢复。

6、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胰岛素泵的使用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增加糖尿病患者进食、运动的自由;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管理能力;减轻糖尿病患者心理负担。

胰岛素泵适用人群

作为一种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装置,胰岛素泵原则上适用于所有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与多次胰岛素注射相比,胰岛素泵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同时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胰岛素泵长期使用的人群

1型糖尿病患者和需要长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采取胰岛素泵治疗,特别是以下患者获益更多:

1、血糖波动大,虽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方案,血糖仍无法得到平稳控制的糖尿病患者;

2、无感知低血糖者;

3、频发低血糖者;

4、黎明现象严重导致血糖总体控制不佳者;

5、作息时间不规律,不能按时就餐者;

6、要求提高生活质量者;

7、胃轻瘫或进食时间长的患者。

胰岛素泵短期使用的人群

多次注射较大剂量胰岛素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胰岛素泵治疗后,可以在短期内使血糖达标。以下情况即使是短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也可以有更多获益:

1、1型糖尿病和需要长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可通过胰岛素泵治疗稳定控制血糖、减少高糖毒性、保护胰岛B 细胞功能,缩短住院天数,并为优化多次胰岛素注射的方案如胰岛素剂型及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数据;

2、需要短期胰岛素治疗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

3、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4、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

5、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者。

6、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治疗较短期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达标率更高、达标时间更短、胰岛B 细胞功能改善更明显,使后期仅通过饮食控制实现血糖正常的患者比例更高。

不宜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伴有严重循环障碍的高血糖者。

推荐访问: 症状 糖尿病 忽视 典型
本文标题:别忽视不典型症状的糖尿病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3/31111.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别忽视不典型症状的糖尿病》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