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国家精品课程实施中的协同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2-03-14 08:30:27 | 浏览次数:

摘 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教学模式的革新。协同教学模式弹性而多元,主要可以归纳为全员模式、支持模式、嘉宾模式和分享模式等。它在国家精品课程实施中,具有提高学习思维品质、改善学生沟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团队教学水平和推进教育创新等作用。在其具体的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即合理分工定位、完善制度安排和科学管理教学,以确保协同教学模式在国家精品课程中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国家精品课程; 协同教学; 教学模式; 实施要略

一、协同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类型

协同这个词是从古希腊语中借用而来的,它标志着开放系统中大量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的、集体的或合作的效应。协同学是西德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在研究激光理论的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1977年正式问世的。它的研究与应用范围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非常广泛。协同教学由Team Teaching(简称T.T)翻译而来,是协同理论运用于教育领域的产物。被称为“协同教学之父”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夏普林教授给协同教学的定义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包括教师、助理人员和他们所担任教学的学生,在两个或更多教师的合作下,担任同一群组学生的全部教学或其他部分。[1]他指出协同教学具备如下三个特征:(1)教师在同样学生群组的共同学习中具有亲密的协同关系;(2)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3)在学生的分配、时间的分配、分组的调配或空间的配置等方面是多样、多变化的。国内也有专家提出,协同教学具有系统性、接续性、涵容性和发展性等特征,有利于培养出创新人才,实现教学创新。

协同教学的实施模式弹性而多元,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 全员模式:教学团队全体成员共同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呈现和成绩评定负责。团队成员共同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在同一时间内同一班级前展开互动,直接在学生面前交流意见,从不同的视角讨论同一主题;作为团队成员的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指导负有平等的责任,且都积极地参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在最后的考核与成绩评定阶段拥有平等的发言权。这是最典型的协同教学模式,教师之间的协作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

2. 支持模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协同合作,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业领域轮流授课,负责不同的课程主题,并共同参与最终的考核与成绩评定。当一位教师授课时,其它团队成员处于从属地位,轮流贯穿整个课堂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模范学生”角色(老师提出问题,或用别的方法促进讨论)、“观察员”角色(老师做记录或评估学生对课堂的反应)、“讨论带头人”角色(老师促使或领导分组讨论)、“魔鬼代言人”角色(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老师提出具挑衅性或挑战性的问题)。[2]

3. 嘉宾模式:一位教师全权负责整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呈现及考核,其他教师则以嘉宾或客座的身份不定期开设讲座,针对实务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实践扩展,做为课程主体内容的有益补充。一般来说,大部分教师的理论知识深厚,但实践经验稍显不足,因此最好是邀请相关专业的资深从业人员举办知识讲座或座谈,结合其实践经验阐述一些实务方面的课程主题,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的同时,也为其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4. 分享模式:教学团队成员分别在不同的班级独立授课,但会不定期地碰面交流观点,分享经验和资源。比如每周召开一个简短的会议,共同探讨及分析各自在上周授课时所遇到的情况及问题,规划下周的课程内容与进度,分享新的观点及思路;同时建立一个共享性质的资源站点或网络平台,团队成员可随时把自己的资源上传,以供其他老师借鉴和学习。

实质上,嘉宾模式和分享模式已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协同教学,它们只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包含有协同的成份。团队成员不共同承担责任,教学布置上也缺乏连贯的结构安排,属于广义上的协同教学。上述四种模式各具特色,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情况。在国家精品课程的实施中,协同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实施可根据不同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即便是相同的授课对象,也可根据其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灵活地进行变更。

二、协同教学模式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学团队、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五个一”示范性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鼓励使用优秀教材, 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出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及人文素质,而且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开拓创新的思维。

教学模式是直接制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它的合理及完善程度将密切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当前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教学模式的单调僵化,不符合现实的教学情况。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一位教师、一本教材、一种进度、一齐指导的方式进行。以教师为中心完全抹煞了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不利于大学生多样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因此,高校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及管理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为重点,逐步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高校把协同教学引入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有助于打造一流的教学团队,培育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首先,协同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其层次性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上,由思维智力品质(即思维品质)来决定。一般而言,思维品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特征:独创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独创性就是坚持独立思考,拒绝复制型思维,不依赖现成固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善于开拓性地进行创新;批判性就是不盲从,敢于质疑和否定,对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思维加以考察和再认识,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发散性,就是充分发挥人类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地思考问题。协同教学使得学生对课程中的同一个主题获得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摆脱了传统的一个问题一种标准答案的固定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与整合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意与批判思考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其次,协同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善学生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利于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也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协同教学提倡团队成员直接在学生面前相互交流及讨论。不同学术流派和思维方式的碰撞必然会导致团队成员之间一定程度的冲突。冲突可以是破坏性力量,也可以是潜在的建设性力量。破坏性冲突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极具危害性的,应尽量避免;而建设性冲突则是健康的,有益的。在建设性冲突中,冲突双方乐于了解对方的观点、意见,大家以争论的问题为中心,在冲突中相互交换信息,加强沟通,共同进步。协同教学在观点冲突时所示范出来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学生改善其沟通能力,了解和学习如何抑制破坏性冲突,促进建设性冲突。[3]

再次,协同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认真、紧张、主动和顽强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不仅为学习活动提供动力,影响学习的方向和过程,而且进一步决定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协同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供学生课堂参与机会,多个老师贯穿课堂,促进师生互动。同时,协同教学鼓励对一个问题有多种见解,使得学生更容易感受到他们对课堂讨论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4],实现了自我满足与肯定。可见,协同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第四,协同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团队教学水平。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团队则是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一流的教学团队”,就是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教学团队中的每位教师个性迥异,专业领域与特长技能也不尽相同,不可能做到对每一个专业主题都了如指掌,或进行透彻的分析和讲解。因此,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观摩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团队的成员可以通过协同教学吸收彼此的优点与教学经验,通过互补与融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提高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

第五,协同教学模式有利于推进教育创新。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庆典上,发表了有关教育和教师问题的重要讲话,特别就教育创新问题做出了深刻的论述。其讲话指出,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究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位置。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我们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呆板而僵化,不利于教育方面的创新,而协同教学创设出一种“以人为本”,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出一种尊重学生观点,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是推动教育创新的有效催化剂。它主要是通过心理协同、思维互动、情感激荡、行为共振等主要的协同创新机制而达到教育创新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的。[5]

三、国家精品课程中协同教学模式实施要略

协同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在协同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的总称。它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实施亦需要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情况而进行。取其要者,分述如下:

其一,合理分工定位,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其中就包括切实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而协同教学主要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其建设更是协同教学的首要基础。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以群体和协作的优势激励团队成员间的合作意识,营造一种增加工作满意度的氛围,从而赢得竞争的主导地位。协同教学团队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具备明确合理的分工和定位。因此,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引入协同教学模式,首要的就在于合理的分工定位。具体来说,分工定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6]:

(1)所教授班级的基本情况如何?有何特征?前期学过哪些相关课程,掌握程度如何?

(2)在了解授课班级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后,进一步考虑在实际的协同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何种模式,全员模式、嘉宾模式、分享模式还是支持模式?

(3)如果采取全员模式,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同时出现在课堂上,则需要详实的课堂计划。如何合理安排各自的授课时间和内容?上课之前团队成员间要进行沟通和协调,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避免程序混乱或中间脱节的情况出现。

(4)如果采取支持模式,则考虑当主讲教师授课时,另一位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什么。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教师虽然不负责授课,但其地位和作用仍不容忽视,会贯穿整个课堂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因此,他们应该在课前主动与主讲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帮助主讲教师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5)如果采取嘉宾模式,具体是讲座还是谈话?作为主持人的教师应该如何定位,是话题的引发者,还是介绍人和总结者?

其二,科学管理教学,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教育工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也是协同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研究并组织推进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可见,教学管理在国家精品课程实施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但做好此项工作绝非易事。首先,教学管理工作的范围较广,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等多方面。其次,教学管理工作繁琐、多样,各细小环节联系紧密,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连锁效应,导致严重的教学事故。协同教学属于新兴模式,在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还处于实验摸索阶段,会随时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新情况和困难,更加需要科学的教学管理。

进行科学的教学管理,对我们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1)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不但熟悉教学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际运作,而且拥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运用技能。(2)培养方案需要科学地规划和制定,它包括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时数、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学期授课实施计划等,都要体现科学的教学管理的规定。如果实施协同教学,则教师上课的时间颇富弹性,这必定加大了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资源调配的难度,更需要教学管理的合理科学规划。(3)教学信息系统需要走科学化的道路。如,教学信息的采集动态化、多样化;教学信息的处理微机化、科学化;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合理化。协同教学模式只有准确与及时地反馈信息,其实施才能在不断的摸索中改进和完善。

其三,完善制度安排,确保模式实施效果

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引入协同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值得提倡,但对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协同教学鼓励性格迥异、授课风格各有千秋、多样化理论及流派的优秀教师共同授课。这种创新模式会使学生面临一种严峻的挑战,即他们在一节课中需多次调整来适应不同老师的风格。[7]如果学生不能及时有效地调整,可能会遭遇挫败及失落感,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这种情况应该尽量避免。因此,在协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同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安排,提高学生的调适能力。

(1)邀请教育心理专家给予指导。在实施协同教学的初期阶段,心理引导的作用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当人们面临比较大的转变时,如环境的变化,角色的转换,时代的更替等等,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茫然失措。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面对多样的选择和多变的情境时,大部分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困惑和无助,甚至还会因为不适应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调适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调整至最优状态;而调适能力较弱的则有可能无所适从,最终被淘汰。因此,来自心理专家的建议和引导不可或缺。

(2)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教学是人类心灵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只有师生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特别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的热爱、尊重、要求和期待去激发学生爱师的情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质量。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有利于师生交流的平台,如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举办各种不拘形式的学术沙龙,课后组织师生联谊活动等等,这样既可以增进师生对学科和专业的认识,也可以培养其相互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3)充分保障学生的发言权。在教学团队建设的初期阶段,学生有权对教学团队成员的组合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设想;教学团队建设的中期阶段,学生能够随时通过匿名方式提出对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教学团队建设的末期,学生可根据合理的评分机制对教学团队的组织和活动进行评价,得分较低的团队需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变更。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团队才会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J.L.Trump,Team Teaching, T.Husen,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Vol,546.

[2]Wentworth, Jay and James R. Davis. (2002).“Enhancing Interdisciplinarity Through Team Teaching.”In Carolyn Hayes, ed. Innovations in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Westport, CT: The Oryx Press, Pp. 16-37.

[3]Letterman, Margaret R. and Kimberly B. Dugan.(2004).“Team Teaching a Cross- Disciplinary Honors Course: Prepa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llege Teaching 55, no. 2 , 76-79.

[4]Anderson, Rebecca S. and Bruce W. Speck.(1998). Oh What a Difference a Team Makes: Why Team Teaching Makes a Difference.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4, no. 7 , 671-86.

[5]胡高,胡弼成.大学教学协同创新论[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4):110.

[6]王少非.协同教学模式与策略[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3):33-35.

[7]Morlock, Hey C. (1988). et al.A Rotational Format for Team Teaching Introductory Psychology.Teaching of Psychology 15, no. 3,144-45.

推荐访问: 协同 教学模式 精品课程 实施 国家
本文标题:国家精品课程实施中的协同教学模式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4/31547.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国家精品课程实施中的协同教学模式》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