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儒道美学观对中国人体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3-16 09:05:30 | 浏览次数: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尤其是历来就被中华民族崇尚的儒道传统文化深深的影响着我国的人体文化!舞蹈作为一种最古老的人体文化,骨子里就留下了儒道文化底蕴的烙印,并且流传至今,生生不息!

【关键词】:文化;儒道;人体;古典舞

一、人体文化与中国古典舞

《东方人体学》里提及:人类文化被分为两类:典籍文化与人体文化,典籍文化以文字记载被流传下来;人体文化则以身体为载体来传承,如舞蹈艺术。舞蹈是最原始的人体传承方式,而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人体文化便是“中国古典舞”,她沉淀着悠久的历史和儒道传统文化美学观,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舞蹈艺术!那儒道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典舞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渊源呢?

二、从太极图式中浅析中国古典舞的造型

“太极”出自《周易·系辞》书中,含有至极、至高、唯一、绝对的意思。“太极图”历来被称之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太极图式最本质的含义是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机理,它是以旋转为基本运动形式,以圆融为运动品质。[ 摘自网络]。太极图象中黑白的两部分象征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阴与阳是一对反与正、正与反,反正相从的矛盾体,集诸多对立统一因素于一体。阴与阳作为一对立范畴分别可以代表天与地、动和静、刚和柔等。阴阳是东方哲理对宇宙万物内含对立统一的矛盾性最简明、最直观而又最深刻、最含蓄的一种总体认识。”[ 刘骏骧:《东方人体文化学总论》,《中华舞史研究》,1991年1、2期合刊。]中国古典舞承载着这样一种中国哲学观,从造型中便能寻找到其中的印迹。

如子午相式,以阴阳之体,应子午之时,正是东方人体文化以有限人身体认无限太虚的根本追求。[ 刘骏骧:《东方人体文化学总论》,《中华舞史研究》,1991年1、2期合刊]又如圆的理念和造型,“圆”的理念始终根深蒂固的存在着。无论从汉代的“翘袖折腰”到以后的戏曲舞蹈,还是从古典舞本身局部的臂肘到腕指,以及中国古典舞中固定的八个手位,都离不开一个字,那就是圆。因为圆包含了阴阳关系,在圆圈的轨迹上,任意的一点都拥有阴阳的正反两端,而这时又处于同一圆圈当中,此消彼长,相互抗衡,是我们平时所谓遵从天人合一的规律。

三、“周而复始”对中国古典舞运动轨迹的影响

古人云,世间万物是遵循着一种循环往返、周而复始的环周运动,正如一切事物都在发生、发展、消亡循环之中。特别是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和思维模式。《周易》对中国精神文化的深入渗透和影响,决定了它与传统艺术之间的哲学意识关系。通过太极八卦图来说明自然、人类历史、社会的各种现象,所谓“弥纶天地之道”。老子也曾提出“自然无为,相反相成,反本复初”。八卦的结构特点表现为“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和谐圆圈”(李泽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看出,“圆”便能成为运动轨迹的最合理的特征。这种哲学上的深刻思维,对中国艺术思维模式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中国的古典艺术在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终点回归起点,讲究对立、统一、平衡,就是《周易》思想的体现,表现在舞蹈中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圆。[ 袁禾:《中国舞蹈美学》]因为中国古典舞中讲究“圆”,其基本风格体态特征是“圆、曲、拧、倾”,作为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古典舞,呈现出现周而复始的运动轨迹。

四、儒道文化对中国古典舞动律的影响

(一)反者,道之动

《老子-四十章》中提到的“反者,道之動”,认为道的运行本是反复循环的,无所谓正反的区别,等到有正反相对时,道已由静而动。老子提出的这个命题是基于“反”的原则基础上的,有“反”故而道动,和乎“道”的运动必定是朝相反方向的。[ 古舞探径——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与语言研究 胡伟 朱兮]之所以中国典舞注重阴阳的相从、平衡、转化,想必与其联系颇深。这一思想反映在古典舞中便逆向起动的审美原则,也就是平日我们在课堂上老师所教的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放先收等口诀。从这些动作中能清晰的看出古典舞逆向起动,正反相随,负阴抱阳,反复其道的宇宙大化意识!

(二)中庸之道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了“文质彬彬,尽善尽美”最高审美理想,并肯定了美,形式美的地位,为人们的审美活动确定了批评的尺度,这个尺度就是“中庸”。“中庸”则是导致“中和”审美观的产生,“和”是“中”的引申、发展,亦是“中”的补充、提高。儒道两家都崇尚“中和之美”,并且成为中国美学的传统。

(三)阳刚、阴柔——中和之美

阳刚与阴柔从来就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刚柔并济,中国美学向来视刚柔相济的和谐为最高理想。在古典舞中,如盛唐的“软舞”,“健舞”,“绿腰”,刚中见柔,柔中带刚,刚柔相从。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中国古典舞中有一种美——书法美!中国书法被称之为“点与线的艺术”,书法家便是用线条来抒发自身的情感,然而,线条需要笔法,而掌握好笔法的关键又在于掌握好内在的“阳、刚、阴、柔”,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书法与古典舞都强调“中和之美”。《世说新语》里也提及过,刚柔相济幻化出飞动的神韵是书法的精神,更是古典舞蹈的精神。中国古典舞中刚柔相济之风姿是中国舞蹈气韵之美的外化形式反映了其阴柔与刚健协调一致的内在精神气质成为典型性的舞蹈审美意象。

当然,在中国古典舞里致“中和”的思想远远不限于阳、刚、阴、柔中,它在动作上含蓄内敛、刚柔并济、圆润柔和、抑扬顿挫、韧中有脆;在节奏上快慢相应、动静结合,舒而不缓、曲折变化;在动作起始上呈现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放先收等起承转合之中。正如易传里所涉及的“反复其道”,强调宇宙与人在自身内运动的反与复,这种哲学理念和舞蹈动律也通过《周易》太极图式被诠释出来,除了阳与阴、刚与柔,还有动与静、开与合等,相互对抗,此消彼长,汇聚于一个圆圈中,成为一种“圆”结构。中国古典舞是最典型的“划圆艺术”,圆贯穿于舞蹈运动的始终,从中也不难看出《周易》的思想,以及“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道家思想等。

五、结语

舞蹈作为一门人体文化,它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浓浓底蕴,并且是一直被中华民族引以崇尚的儒道文化,儒道文化的美学观对中国人体文化产生着重大的积极作用,促进着舞蹈艺术的发扬与传承,使中国古典舞成为独具一格的瑰宝璀璨于世界的东方!

参考文献:

[1]胡伟、朱兮:《古舞探径——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与语言研究》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

[3]袁禾:《中国舞蹈美学》

[4]刘骏骧:《东方人体文化学总论》,《中华舞史研究》,1991年1、2期合刊

推荐访问: 儒道 美学 中国 人体 影响
本文标题:儒道美学观对中国人体文化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6/32588.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儒道美学观对中国人体文化的影响》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