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与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2022-03-16 10:30:26 | 浏览次数:

摘 要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当今农民工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已成为整个社会不可或缺和忽略的群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渴望身份认同、社会交往和社会尊重,也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心理问题。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分析原因并从改善体制制度、优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构建精神支持系统方面采取有效对策积极干预和解决,不仅使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得融入城市生活,还能推动我国城市化水平,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 新生代 农民工 心理问题

作者简介:刘淑颖,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專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0-230-02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王春光教授于1999年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颇具学术意涵与解释力的新名词。“新生代农民工”是与“老一代农民工”相对应与相区别,同时又具有全新内涵的称谓,特指在城镇务工的“80后”或者“90后”的青年农民工群体。这一群体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生,并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迄今已经成为我国新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3月公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察调查报告》,我国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中,“新生代”占到60%,大约有1亿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五大行业,从事的大多是苦脏累险职业。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着不同于以往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就有可能导致诱发心理变异而走向极端,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所以我们整个社会有必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干预,使他们更好得融入城市,促进社会发展。

一、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心理问题

与其父辈们出门打工主要是为了谋生和赚钱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打工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锻炼自己、寻找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更注重自身权益乃至个体感受和工作环境,更在乎所在城市能否给予他们平等的人格待遇。同时他们对政治、文化等生活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他们有着既不同于农民又不同于工人的特殊身份,于是就形成了与其父辈不同的的特殊心理。

(一)渴望身份认同,但面临着留城与回乡的心理冲突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乡两栖型”的群体,城镇留不下,农村不愿回,这是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尴尬的两难境遇。与这种尴尬境遇相伴的是尴尬的身份认同。他们是农业人口,但对土地非常陌生,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在城镇,渴望城市生活,希望获得平等的政治权利,但他们又是农民的身份,这使得他们成为游离在城乡之间的边缘人。不少农民工表现出一种“无根”的无奈,显示出“什么地方都站不住脚”的苦恼心境,于是产生了一种城乡生活的不安定感。留乡者丢不开“城市情节”和城市文明的吸引,他们感到农村生活不便利,信息不畅通,上网不方便,娱乐方式少,他们感到留乡就业和生活的“不习惯”,甚至带着一种“临时感”、“过路客”心境,他们已经是回不去的一族。

(二)渴望社会交往,但面临着情感追求与克服孤独的心理冲突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务工,普遍存在脱离原有社会网络而带来的身在异乡的“孤独感”。他们的乡土情结逐渐淡化,试图摆脱对于传统乡土社会网络的依赖,建构起具有城镇特征的新型社会关系网络。但由于工作的流动性大,使得以职业和居住点为纽带重组的异质网络具有很大的短暂性和不稳定性,他们面临的孤独感成倍增加。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交友、恋爱、结婚的黄金期,渴望美好的爱情,但很多现实的因素又限制了他们获得美好爱情的机会。“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感情孤独”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困惑和主要心理问题。”豎

(三)渴望社会尊重,但面临着人格上的平等的心理问题冲突

在新生代农民工看来,尊重比收入更重要。由于经济压力逐步变小,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的人文环境非常注重。他们不再满足于靠薪资解决生存需要,他们需要的是高品质的生活,他们渴望关怀、渴望得到社会尊重,也更渴望获得不断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作为弱势群体的被同情和被尊重,虽然他们内心深处,微妙的“城乡鸿沟”仍然存在,但与老一代相比,他们确实更注重当下的生活体验。努力工作,不仅是为了家人生活得更好,而且也为了是自己生活得更好。

二、新生代农民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新生代农民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既有着自己的城市梦想,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显歧视和潜歧视中。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缺失、精神支持系统的缺乏和新生代农民工产生的心理问题息息相关。

(一)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使新生代农民工找不到心灵归宿

由于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与城市的名类繁多的成人继续教育相比,农民在农村普遍缺少接受继续教育和学习各种技能的机会,最累的城里人不愿干的工作,而且收人很低。我国的城乡二元制度使职业和生活环境已经发生改变的新生代农民工游离于城镇体制之外,他们虽然在城镇务工,但又能真正融进城镇;虽然进入城镇的第二、三产业,成为产业工人队伍中的一员,但又被不城镇社会所认同,仍就保留着原来的农民身份。所以,这就使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认同与实现可能之间产生了冲突,从而使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处于一种非乡非城、进退两难的“双重边缘人”的尴尬状态,从而导致他们的身份认同混乱。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欠缺使新生代农民工失去良好的心灵基础

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都曾是“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的父母是我国第一代农民工,常年在外打工,他们从小只能跟随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儿时欠缺良好的家庭教育。还有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是出生在城市或从小跟随父母在城市里流动,由于受户籍制度的各种限制,他们的教育也面临诸多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与同龄人相比,普遍偏低,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力不强,文化知识也比较低,社会经验匮乏。他们往往只能从事比较辛苦的工作,并且常遭到其他人的歧视,再加之来自大众传媒的不良社会影响,从而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极易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

(三)精神支持系统的缺乏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灵无处安放

人际交往是维持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其经典著作《自杀论》中说,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关系越孤立、越疏离,他就越可能自杀,而集体力量是遏制自杀的一个重要因素。”豏城市的生活并没有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良好的转换环境,反而加剧了他们的心理不适应,新生代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城镇,但是他们的精神心灵上却从来没有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总是一个孤独的群体,他们在工作之中的人际关系比较淡漠,遇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无人诉说、解决时,往往容易产生绝望的情绪,再加上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不足以及社会人文关怀的缺失,导致问题和情绪不断地累积和叠加,一些敏感、脆弱的新生代农民工无法承受压抑时,往往就会选择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和解决。

三、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标志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经摆上党和国家高层领导的议事日程。而心理问题也正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素质,探索有解决效途径已经刻不容缓。

(一)改善制度和体制,制定实施有利于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境遇的政策措施

新生代农民工是否能安心生活和定居在城市,除了自身的意愿和努力外,最关键还在于制度。“当前各地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尝试,以改变进城农民工没有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教育享受等方面权利的现状。因此,政府应该及时扫清造成农民工消极心理的制度性障碍,加快制定有利于改善他们弱势境遇的政策,并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这些政策,使他们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豐例如,城市应该放宽对农民工获取城市户籍的限制,并逐步废除户籍制度,消除身份差异;消除对农民工的就业限制,保护他们的平等竞争权;将农民工子女也纳入城市义务教育体系中,保护他们子女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农民工集中的社区建立农民工自治组织,让农民工行使自身的权利,不仅有利于农民工权益的表达和保护,同时也方便政府对其的管理。

(二)优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培养新生代农民工良好的心理基础

新生代农民工所反映出来的留守儿童问题让整个社会反思,我们不仅要解决这一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也要预防下一代农民工重蹈覆辙,因此,我们要注重农民工童年的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上,要建立一种健康、积极的亲子关系。组织一切可能的宣传,比如可以在农民工群体比较集中的企业开展亲子讲座,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观念。不仅要注重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还要关怀他们的精神需求,这无疑需要我们利用社会力量去宣传,如老师家访,开展社会活动,利用报纸媒介、电视、互联网等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再是摆设,应该让农民工子女在学校健康快乐成长,学会与人交往、沟通,学会团体生活,对于那些表现出不合群或心理问题的孩子要及早进行干预、治疗。“让他们悦纳自己,悦纳自己是农民工的孩子,让他们从小就意识到农民工是一个勤劳朴实、值得人们尊敬的群体。通过教育,使他们成为一个具有自尊、自爱、满怀感恩、充满幸福的人,让他们在一种爱的氛围里成长,开发积极的心理能力。”豑

(三)构建精神支持系统,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

首先,各级党团组织、工会组织要耐心有效地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心,要建立心理咨询、社工服务等一系列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其次,要加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组织各种与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相适应的文体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扩展他们的视野,使心情保持愉悦。最后,大众传媒应该本着积极正面的角度引导大众看待农民工,引导城市居民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和偏见,打破与新生代农民工的隔膜,关爱农民工,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环境和氛围,使他们对城市产生一种家园感和归属感。除了这些外部的精神支持系统之外,还要发展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积极心理能力,学会自我调适,“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学会形成自己稳定的交际圈,如有心理困扰,可以在与老乡和同事的聊天中,排解压力,严重时要有意识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疏导。积极心理学表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增加归属感,减少孤独感,从而减少心理压力。”豒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今我国农民工的主体,他们的心理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并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这不仅需要从政策、制度上来保障其各项权益,更要从人性的角度给新生代农民工以心灵上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怀,同时还要培养和激发他们自助、自强的精神和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谢建社.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夏燕.迷失在城市边缘?农民工“第二代”问题透视.观察与思考.2008(1).

[3]张景梅.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脆弱的原因及教育对策的探析.科教导刊.2011(8).

[4]張志勇.户籍制度:农民工就业歧视形成之根源.农村经济.2005(4).

[5]李辉,倪磊.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6]牛丽宇.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2).

推荐访问: 探析 新生代 农民工 心理问题 对策
本文标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与对策探析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6/32722.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与对策探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