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科教兴国谱春秋

发布时间:2022-03-17 11:26:18 | 浏览次数:

1995年1月12日,北京。

首届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上,四位蜚声国际的中国科学家同时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王大珩名列其中。当主持人宣读王大珩的名字时,会场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那年,他正好80岁。王大珩教授是中国光学界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863”计划的倡导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科学家、大学校长、博斗士生导师。

80年的光阴如水漫过,80年的光阴行板如歌。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界,王大珩,是一个相当知名的科学家。在这个名字的背后,是学者的严谨,是智者的思考,是智者的创造,是德者的胸怀,是德者的名节,是师者的风范……还有不知多少隐没在岁月沧桑中难以尽述的故事带给世人的感动!如今,90多岁的王大珩依旧用他那睿智和激情的目光凝视着中国高科技发展的远方……在老人深沉凝重的目光里,我们仿佛读出了一个民族科技发展的历史与未来……

少年才俊鸿鹄志

王大珩祖籍江苏吴县,这里历代才俊辈出。父亲是一位气象天文学家。王大珩读中学时,常去观象台跟随其父观测气象和天文,对科学仪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少年时代科学的熏陶,砥砺了王大珩后来投身科学的远人志向。

1936年,王大珩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考取留英公费生,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1941年转入雪非尔大学,进行光学玻璃的研究。1942年受聘于仙明翰昌司玻璃公司,专攻光学玻璃研究,直拿1948年回国。

在英国学习期间,王大珩最早发表的一篇关于光学设计的论文,至今仍是大孔径小像差光学系统(如显微镜物镜)设计中像差校正和质量评价的重要理论依据,多次被国内外有关著作引用。日本学者对王大珩青年时代的这篇论文给予高度评价,并在某一专著中全文刊录。王大珩在英学习和工作期间,二战的硝烟正在欧洲弥漫。光学仪器在战争中的应用,受到交战各国的重视,光学玻璃的制造技术是保密的。王大珩所存的昌司玻璃公司,是世界上极少数也是最早从事光学玻璃生产的厂家之一,以致于他在此所做出的许多研究结果都没有公开发表。他是英国最早研究稀土光学玻璃的两人之一。曾获得过发明专利,并获英国科学仪器协会第一届青年仪器发展奖。后来他在国内把该专利技术进一步研制推广,至今仍是许多光学玻璃实验室和工厂的基本测量仪器。

矢志不移为科技

早在王大珩留英期间,曾随当时国际色度学权威之一w.D.莱特(wright)教授学习色度学,并在色差阈值研究中允当观测者。回国后他一直关注我国色度学应用于同民经济中的诸题。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着手开展彩色电视广播事业。为了培养彩色电视专业人员,1973年广播事业局在长春和曲安举办了彩色电视学习班。王大珩为此编写了《彩色电视中的色度学问题》书,向全国几十个单位近百人讲授了色度学原理,指导设计了彩色电视摄像机中的分色光谱曲线和分色棱镜,解决了当时彩色电视中的彩色复现问题,为我国彩电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多年来,他一直想建立我国的色度标准系统,直至1989年,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中同自然科学基金会才批准了该基础性应用课题,在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司的赞助下,成立了颜色标准委员会,由王大珩任主任委员。为颜色命名及制订标准颜色体系与样卡,成立了专家工作组。经过4年多的努力,终于制成了我国国家级的颜色标准样册。其间还为我国国旗制订了法定颜色标准。

1951年,中国科学院邀聘王大珩去北京筹建仪器研制机构。1952年,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住长春成立,后改名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他被任命为馆长、所长。该所在他的领导下,发展为我国应用光学研究及光学仪器制造的重要科研基地,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光学科技骨干。现在国内知名的光学专家,有许多都在长春光机所工作过;国内几个光学专业研究所都与该所有渊源关系;国内不少光学工厂前期的产品,都来自长春光机所的科研成果。多年的技术积累,孕育了1961年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的诞生。

从60年代开始,王大珩和他领导的长春光机所转向以国防光学技术及工程研究为主攻方向。先后在红外微光夜视、核爆与靶场光测设备、高空与空间侦察摄影、空间光学测试等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加了我刚第一次核爆试验,指导改装了高速摄影机用于火球发光动态观测;他为建立国防光学工程的学科基础,最早在国内领导大气光学和目标光学特性的研究;他住太阳模拟器和空间侦察相机的研制中提出了先进的技术力方案。特别是靶场光测设备,他领导了多种型号仪器的研制工作。

王大珩还是我国计量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上世纪50年代,国家计量局初建,他被聘为技术顾间直至现在。当时他在长春仪器馆,指导开设了光度、温度、长度、电学等计量基准研究课题,多次代表国家计量局出国考察。后来成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长春光机所前期计量研究工作,成为计量院有关工作的基础。特别在光度计量方面,一直得到他的关注和指导。1956年国家制订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时,王大珩是发展国家计量科研项目的主要编写者。1977年,我同参加国际米制公约组织,王大珩作为中国代表,每年参加国际计量大会和计量委员会。在1979年的人会上,他当选为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并连任三届,至1992年因年迈告退。1978年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成立,他当选为副理事长,1983年当选为理事长,1989年被推举为名誉理事长。

在发展我国空间技术方面,1965年王大珩参加了我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红的方案探讨。1967年前后,他在长春光机所组织的空间对地摄影技术组,移植到七机部(现航大总公司),成为该部对地摄影技术的骨干力量。在开展对地摄影初期,他极力主张采用同步对星体摄影作为定位于段,经论证见诸实施,提高了研制起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1979年,由于在我国国防光学科研中所作的贡献,王大珩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现代同防试验中的动态光学观测及测量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王大珩是首席获奖者。

欲栽大木事教育

1948年王大珩回国。先到上海、后辗转山香港经朝鲜到了刚解放不久的火连,参加创建大连大学并主持创建应用物理系,任系主任。在当时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依靠自制仪器解决了,当年开课当年为全年级600多名学生开设大学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显示了他非凡的创业能力。

王大珩热心教育事业,特别关心国内_光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解放初期,他和龚祖同先生共同建议在大学设光学仪器专业。为此,1952年最早

在浙江大学成立了光学仪器系。

1958年,他又倡导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光学专业高等院校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他兼任院长,亲自制定专业系的设置。除光学仪器专业外,还分设了光学材料、技术物理、电工及电子技术及粘密机械等专业系,从而在光学技术上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他还亲自讲授普通物理、近代物理等基础课程。该校的创建,甚得当时国防科技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聂荣臻元帅,他亲自指示从其他学校调拨学生转系到该校学习。“文化大革命”后,该校划归军工部门,成为兵器部门主要高等院校之一,该校至今已培养毕业生万余人。

1978年王大珩受中国科学院委托筹办哈尔滨科学技术人学,兼任校K,该校现划归机械工业部。现在他仍是以上两所院校的名誉院(校)长。

王大珩在科研与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视培养青年科技人员,注重学术思想的启发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曾得到过他的指导和学术上受到过他教益的人,遍及全国,许多人成为当今光学界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有些已是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优秀的中年科学家蒋筑英就是他60年代初培养的研究生。

上世纪80年代,王大珩虽然年事已高,而且领导工作繁忙,仍不遗余力地指导博士研究生。在选定研究课题上,他十分重视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并重。内容要有继续开展工作的前景或应用前景。他对学生论文的审阅修改,详尽而严格,对曾是自己提出的新概念、新思想等等内容,从不计较个人署名。至今他已为长春光机所和清华大学培养博士10余名。

为了加强计量科学的基础研究,培养后继人才,以保持我同计量科学的同际地位,经王大珩倡议,联合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物理系及电子科学系、成都测试研究院和航天总公司计量所等单位于1994年经领导机构批准成立联合实验室。这是一种打破部门界线,集中力量从事高水平科研的举措,得到国际计量局局长奎恩博士的赞许。王大珩被推举为该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现工作正在开展中。

王大珩是全国光学界公认的学术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1955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学部时,他被选为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

他曾任国家科委仪表和光学专家组组长,主持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他倡导成立中国光学学会并任第一、二、三届理事长;他创办《光学学报》,并任第一届主编。

80年代,王大珩从长春调往北京,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此后还担任过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他还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中国照明学会名誉理事长。在国内召开的历次激光会议、国际遥感会议、国际高速摄影和光子学等会议上,他都曾担任主席。1991年他又当选为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

王大珩曾先后当选为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人会代表。第三、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匠心独运开新河

1975年,由中国科学院和同防科工委联合组织,王大珩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推动了我国遥感工作的迅速发展。1979年在土人珩的倡议和领导下,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当时他兼任分院院长)在长春地区组织进行了一次综合性航空遥感试验。全国60多个单位约400人参加。次年召开了长春遥感试验学术会议,出版了《长春遥感试验论文集》和《长春遥感试验典型图像分析》。这次试验无论在理论上、方法上还是在应用研究上,都获得了有实际意义的成果。并推动后来长春成为我国以地理所和光机所为主干力量的遥感科研基地之一。这项工作与当时在云南腾冲组织的综合性遥感试验,都为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起了开拓性作用。

1983年,王大珩从长春转到北京中同科学院工作,兼任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主任,后任名誉主任。1986年他被选为国际宁航科学院院士。

1988年春,以美幽为首发起成立国际空间年评议会,旨在协调各国有关全球环境研究的空间计划,并对空间技术应用于人民及社会福利事业做广泛的科普教育和宣传,并决定1992年为同际空间活动年。关方邀请我国参加入作为发起围。王大珩受命了二国家科委宋健主任代表我国出席。直至1992年,每年开会并有学术活动。该组织最后有24个国家参加,并得到联合同外空委员会的赞同。我同为此成立了国际空间年中国筹委会,由宋健任名誉主任,王大珩、庄逢甘分别为主任和副主任委员。在任期间,王大珩不遗余力地联系国内有关利用空间技术的部门联合作战。与此同时,建立了强激光联合实验室,建成了峰值输出功率达1012w的“神光”激光装置,为在实验室内研究核爆及核能作用创造了起步的条件,使我国成为拥有该类设备的少数几个国家(美、法、日、中)之一。1989年初基于国际上激光核聚变研究的新进展,他又与王淦昌等几位核专家向国家提出开展我国激光核聚变研究的建议。为此已经批准且已作出规划。第一步是扩充已有“神光”装置的规模,以期在近期能获得一批新成果。

30年来,他通过各种学术活动和领导作用,对我国激光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80年在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激光会议,王大珩任中方主席。他著文论述了我国激光技术的进展,并担任会议论文集的主编。这次会议导致国际学者开始注意中国激光科研的进展。1985年在《光学学报》上,1987年在厦门召开的我国第三次国际激光会议上又相继做了《我国激光科技新进展》的报告

在最近一项国家确定的庞大空间工程中,王大珩任可行性论证组副组长之一,对方案及其可行性进行了为时一年半的探讨。

踏遍青山人未老

王大珩在就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期间,为了发挥学部对国家重大科技及经济问题的咨询作用,倡导学部主动地就国家重大问题提出咨询性建议。得到各学部的赞同和决策者的赞赏。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已成为科学院各学部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些建议出自权威专家,是十分慎重且有分量的,一般都是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现状和趋势,发现问题并提出适合国情的建议,建议提出前,还要经过反复讨论修订,例如技术科学部提出过的咨询建议有发展我国的微电子技术;加速发展通讯技术;有关钢铁工业的发展路线;有关工科高等教育的改革问题;机电工业与高技术;高技术产业化的若干问题等等。最近又提出了发展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议。这些建议都得到领导决策的高度重视,也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1986年3月,王大珩等科学家鉴于美国战略防御倡议(sDI)和西欧“尤里卡计划”等高技术计划对世界各国引起的反应,认为我国也应采取适当的对策。因此他发起和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三位科学家联名向国家最高领导提出关于发展我国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建议很快就得到批准。中央进一步考虑到今后高技术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结合我国国情,及当前的国际形势,确定了“有限目标,军民结合,以民为主”的指导思想。此后,经过一系列的高级会议和专家讨论,发展成为“863计划”。这个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在选定的生物、航天、信息、自动化、新材料、能源、激光等七个高技术领域内,跟踪世界先进水平,通过不断创造和实践,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现在“863计划”的形成和实施已见实效,并对我国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3年10月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在北京成立,王大珩被一致推选为第一届理事长。

1992年4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大会上王大珩和其他五位学部委员(院士)联名向中央建议成立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学院处于同等学术地位。这一建议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工程界因此甚受鼓舞,这对进一步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将有深远的影响。1994年6月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王大珩当选为第一批工程院院士,任第一届主席团成员。

后记

伟大的科学巨匠,犹如历史长河中的纤夫,在拖着一个时代向前迈进不管身后潮起潮落,留给自己的,总是艰辛的跋涉;任由四季花开花落,留给后人的,总是希望的闪烁!在王大珩阳刚坚毅的身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铮铮铁骨;在王大珩硕大无比的足迹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强大的未来!

推荐访问: 科教兴国 春秋
本文标题:科教兴国谱春秋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7/33166.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科教兴国谱春秋》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