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考核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22 11:14:01 | 浏览次数:

摘 要 课程考核必须适应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但高校课程考核还存在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本文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全程化考核代替期末总结性考试、强调能力本位与实践应用导向的改革思路,设计了一套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以探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考核改革的新方法。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课程考核 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0.019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ssessment Reform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HOU Zhip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Curriculum assessment must be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but university course examination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form of assessment, highlight the theory and light the practice and other issues. This paper takes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ur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put forward two reform ideas: to replace the final summary of the examination by the whole assessment, abilit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rientation. Finally, the paper design a set of curriculum assessment reform implementation plan, the aim is to explore the new methods of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urriculum assessment reform.

Key w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urriculum assessment; reform practice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门由多学科紧密相连综合交叉的学科,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①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信息及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了解信息技术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理解并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应用中的组织、规划和设计的能力。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管理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导向性。②

1 课程现状与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在本校管理学院的课程体系中,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硕士生和工商管理硕士(MBA)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涉及2500多名本科生和200多名硕士研究生,课程涉及面广、影响大。然而,在传统成绩考核方式下,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往往只关注期末测试,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技能与知识应用能力。在这种不合理的成绩考核机制的引导下,期末考试前教师大多会给学生圈定考试范围,以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导致期末考试流于形式,变成了考学生的记忆能力,背得好即可以得高分,结果就是学生不再关注平时的学习,只关注于期末考试前的范围圈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知识性与实践性结合的课程,传统成绩考核方式存在着十分显著的成绩与知识技能相偏离的现象,与本课程强调学生知识运用与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不符。因此,改革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考核方式,有利于更科学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2 课程考核改革的基本思路

2.1 以全程化考核代替期末总结性考试

全程化考核强调将考核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均体现考核的思想,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引导与监督,以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通过学生的平时学习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并以此促进对学生成绩的客观公正评价,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应试考试所带来的高分低能问题。在全程化考核过程中,应将期末考试与平时测试有机结合,以体现考核过程的全程化与连续性,期末考核作为阶段性考试,是平时测试的综合和总结,主要测试学生对平时知识的积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测试则主要包括平时作业、系统分析报告、阶段性测试等多种形式。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报告一般由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确定题目或者由学生自选题目,学生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实践调查分析,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教师的要求完成。通过系统分析报告的写作,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理解掌握课堂知识和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

2.2 强调能力本位与实践应用导向

职业能力导向是能力本位的基本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可按职业能力本身的结构方式来组织教学,如职业分析、工作分析等,重视通过能力本位的教学过程获取职业能力,强调获取与职业能相关的科学知识,不强调系统获得。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在职业工作中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在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等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位不强调全面、系统的获取学科知识,并不表示削弱了知识的基础地位,而是对知识的另一种重视,认为职业知识和实践知识更为重要,强调的是知识的效用。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而言,能力本位强调学生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能运用基本知识与方法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践应用问题,是将学生的一般素质与具体工作情境结合起来,强调培养的能力是的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技能和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应用导向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以实际需求为依据,培养学生具备相关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强调课程教学与考核中应注重学生综合技术实践意识与能力的培养。③“实践应用导向”的内涵可从两个应用层面来理解,一个是在课程所属学科范围内的应用,另一个是在课程服务领域内的应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与本课程相关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解决学科专业问题与实际需求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实践应用导向与能力本位是互为关联的两个部分。反映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上,教学与考核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导向,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去分析企业实践应用,并提出解决方案与对策。

3 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设计

3.1 考核体系设计

确立以检测能力、实践应用为主体的考核目标,从“考知识”为主向“考能力”为主转变。构建任务引领型全程化课程考核体系,创设实际工作情景,以管理信息系统“工作项目”为考核主线进行全程化考核,设计考核体系为:平时作业+系统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报告+阶段性测试+期末汇报的形式。

平时作业:根据学科最新的研究主题,设计2次左右的平时作业,平时作业以课程论文的形式布置,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如大数据与信息管理、知识图谱与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中的信息管理问题等。

系统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报告:分小组作业,每小组3~4人,要求根据一个实际的管理案例展开信息化分析,系统分析报告和系统设计报告的作业进度与课程进度保持一致,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在课程期末时将2份报告合并形成课程作业报告。在撰写系统分析报告与系统设计报告时,需明确告知学生报告中应涉及到的具体内容,以便于学生对照执行。

阶段性测试:根据课程进度,设计1~2次的课程测试,课程测试主要用于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阶段性测试可采取随堂进行的形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进行网络测试。

期末汇报:汇报小组完成的课程报告(系统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报告),要求学生制作汇报PPT。同时,为了防止小组中部分学生的“搭便车”行为,采取随机抽取学生汇报的形式,而不只限于该学生所完成的那部分内容。

3.2 成绩评分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成绩评分方法分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为授课教师评分,另一方面为课程作业小组组长评分,权重分别为教师评分占80%、小组组长评分占20%,两项评分均为100分,乘以各自的权重即为最终成绩得分。在制定评分标准时,尽可能详细列出各自的评分项,以达到相对准确的评价。教师评分方法及标准包括学习表现(10%)、平时作业(10%)、系统分析报告与系统设计报告(30%)、阶段性测试(30%)、期末汇报(20%),小组评分则包括项目参与度(10%)、项目成果贡献(30%)、作业质量(30%)、资料完整度(10%)、团队合作(20%)几个方面。

4 考核效果分析

以本校电子商务专业2012级学生作为考核对象,采用本考核方法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考核,达到了如下效果:

(1)实践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在考核过程中,各小组从实践问题出发,完成一份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报告,将枯燥难懂的课程知识点有机串联在一起,学生较好地掌握平时课程不易理解的问题,如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范式设计、E-R图等,能熟练将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思路相结合,解决各行业中实际信息化问题,学生总体反映能显著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并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2)自主学习意识明显提高。在考核过程中,各小组需针对一个具体问题的展开分析以完成一份课程作业报告,一般情况下,一份报告知识点与知识块达十几个,报告内容多达30~50页,而且每个小组选择的实践问题并不相同,相互之间借鉴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需要学生小组内部展开分析,自己以来解决问题,这样将盲目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自觉主动地去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接触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学生成绩得到显著提升。对学生进行全程化考核,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大部分学生能达到课程考核目标,课程优秀率达到20%以上,良好率达到50%以上,平均分达到82分。相比传统考核方式,成绩有了显著提升,且能更好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

注释

①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② 郝庆升,李锐,聂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考核方法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2):116-117.

③ 侯治平.ERP课程案例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64-65.

推荐访问: 管理信息系统 考核 课程 改革 研究
本文标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考核改革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22/3539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考核改革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