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2-03-31 08:11:04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分析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 方法 以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为依据,对涉及的各个工作流程进行有效规范。 结果 应重视并做好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工作,这将会对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结论 医院供应室应针对不同区域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积极落实医疗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工作、下送管理工作,如此才能保障和促进医院供应室的高效运转。

[关键词] 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1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1-6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ospital supply room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country and industry relevant codes and standards, involving the various work processes were effectively regulated. Results The supply room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work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and done well, which showed a direct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nclusion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in different areas in supply room, actively implementing the disinfection work of the medical articles,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work, and transfering management work can ensure and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hospital supply room.

[Key words] Supply room;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医院供应室消毒及灭菌不仅关系着医院的正常运行,而且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重视和做好该项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围绕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进行分析,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1 医院供应室的历史与发展

医院消毒供应室先后经历了两个重要时期,已经由早期的手工作坊模式转变为现如今的现代化专业模式。2009年4月,卫生部标准委员会在系统论证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医院供应室正式下发了卫生行业的3个标准[1]:(1)WS310.1CSSD第一部分管理规范;(2)WS310.2CSSD第二部分清洗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程;(3)WS310.3CSSD第三部分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并于2009年12月正式实施。上述标准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医院供应室消毒质量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建设[2]。

2 医院供应室不同区域的相应管理

2.1 污染区

污染区主要工作是负责再生医疗器械的相关处理,主要包括回收、分类及清洗等。对于感染污染风险较高的医疗器械,应采用专门污染袋将其严密封闭并包装起来,在尚未送达供应室之前,应予以严格消毒及灭菌,再展开后续的分类以及清洗工作。病区使用且已经报废的器材不允许带进供应室。要求该区工作人员按照规章制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隔离衣、防护帽及口罩等,尤其是负责手工清洗的工作人员,还需要佩戴护目镜,脱下隔离衣之后应认真洗手,强化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尽可能地减少该区人员的不必要流动,每天下班前,均需要认真开展卫生清扫工作,对空气进行必要消毒,同时保证卫生洁具专区专用,禁止交叉使用。

2.2 清洁区

清洁区的主要工作是对去污处理之后的诊疗器械等予以相应的后续处理,主要包括检查、装配、包装以及灭菌等[3]。没有接受去污处理的诊疗器械不允许转移到该区[4]。清洁区工作人员应按照规章制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穿清洁区工作服、工作鞋以及戴护发帽等。操作之前均需要做好手部的有效卫生清洗,每天下班前,均需要认真开展卫生清扫工作,对空气进行必要消毒,禁止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出该区域,同时保证卫生洁具专区专用,禁止交叉使用。

2.3 无菌物品存放区

无菌物品存放区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无菌医疗器械的准确发放,严格禁止非无菌物品的进入[5]。应对该区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控制,保持工作人员处于较固定的状态,减少不必要流动,工作人员进入该区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具,尤其要重视并做好手部的清洁以及消毒工作;对于物品进行灭菌处理之后,应严格标注灭菌操作的日期以及有效期,假若超出有效期规定,则需要对物品进行二次灭菌[6];已经发出的灭菌物品即便没有被使用,也不允许再重新放回无菌物品存放间。每天下班前,均需要认真开展卫生清扫工作,对空气进行必要消毒,同时保证卫生洁具专区专用,禁止交叉使用。

3 医疗物品的消毒灭菌

以再生器械去污的处理为例。结合诊疗器械所对应的性质(如受污染情况等)予以科学分类。污物最好控制在湿润状态,避免干燥,假若在1~2h之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清洗,应将其浸润在冷水或者专门配制的液体中[7];清洗操作中,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我防护措施。清洗方式主要包括三种,一是手工清洗,二是器械清洗,三是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在国内大多数医院中,目前仍旧以手工清洗为主,这是因为某些相对复杂的医疗机械(如各种内镜等)难以甚至无法进行器械清洗,不得不手工清洗,需设置专门的清洗池及清洗空间[8]。清洗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按照固定,佩戴相应的防护工具,如橡胶手套等;清洗操作时,不仅要选用适宜的刷洗工具,而且要选用适宜的酶洗涤剂及消毒剂,与此同时,还应防止水的泼溅以及气溶胶的出现。清洗工作完成之后,使用自来水进行漂洗,然后使用纯化水(有条件的可以使用蒸馏水)予以终末漂洗,最后对其予以尽快的擦干或烘干处理[9]。

4 消毒灭菌质量监测

4.1 消毒质量监测

对于消毒后便直接投入使用的物品,应做好每个季度的例行监测工作,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应严格遵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0],另外,最终得到的监测结果应和该标准提供的允许范围进行比对,如果超出,则说明消毒质量不合格[11]。在监测工作中,每次抽出4件左右且具有较高代表性的物品,予以相关检测,并认真做好检测结果的记录工作。

4.1.1 消毒剂浓度检查 供应室将会涉及多种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如“84”消毒剂便是最为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之一,每次使用之前均需要采用专门的浓度试纸对其消毒剂浓度(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严格检测[12]。浓度试纸均有一定测定范围,在测定范围内可测出近似值,过高或过低浓度均不适用,所以,对高浓度消毒剂进行测定时,应先将消毒剂适当稀释后再测定[13]。以体温计的消毒为例:含氯消毒剂500~1000mg/L(84消毒剂1:500浸泡30min)[14]。

4.1.2 紫外线灯管监测 紫外线消毒凭借诸多优势已经成为当前医院供应室空气消毒的主要手段之一[15]。所以,应重视并做好紫外线设备的检查工作,以保证其具有正常的工作性能。以紫外线灯管为例,不仅要严格记录累计照射时间,而且要求使用人及时签名,在使用新灯管之前,应对其照射强度进行严格监测,对于功率在30~40W之间的新灯管,其照射强度应≥110μW/cm,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灯管,其照射强度应≥110μW/cm,每3个月例行1次检查,绝大多数供应室采用紫外线辐射照度计检测法[16]。

4.2 灭菌质量监测

为确保灭菌质量能够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应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所提出的相关要求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及每一步骤的监测工作,不仅要做好物理监测工作,而且要做好化学监测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生物监测工作,另外,还应保证灭菌达到百分百合格率[17]。

以压力蒸气灭菌器的监测为例:(1)物理监测。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真实且准确地记录灭菌操作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以及时间等一系列灭菌参数,监测结果应满足灭菌要求,并将记录纸有效保存起来,留作备案[18]。(2)化学监测。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所有灭菌包包外均需贴有对应的化学指示胶带,对于那些危险系数较高的物品包,应在其内部设置明确的化学指示卡,且要放置在最难以灭菌操作的部位[19]。(3)生物监测。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每周做一次生物监测。植入器械应每锅次做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对于新投入使用的或者经过大修处理之后的灭菌器,在其正式使用之前,应对其进行严格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待两者均通过之后,还需要进行严格的生物监测。生物监测过程中,应将其置于空载状态下并予以3次连续监测,只有确认合格之后的灭菌器才允许投入正式使用[20]。对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予以灭菌操作之前,均需要做B-D测试,待B-D测试通过之后,才允许投入正式使用。无论是计划采用的新包装容器,还是计划采用的摆放方式以及排气方式,均需要接受严格的生物监测,只有确认合格后才允许投入正式使用。

5 结语

医院供应室是防控医院感染的关键部门之一,承担着医疗器械等的消毒灭菌工作,并负责将其提供给医院各科室,所以,其工作质量的高低将会对医院的医护水平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有必要积极推动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工作,这对于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磊.RFID在医院供应室消毒物品动态追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15-20.

[2] 金恩淑.把握供应室消毒灭菌检测预防医院感染[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267.

[3] 徐芳,黄蓓蕾,李霞,等.供应室消毒指示带粘贴架的制作[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1018.

[4] 孙继兰.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控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0(4):64.

[5] 吴君芬,林文君.强化供应室消毒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4):510-511.

[6] 黄代芳.新形势下二级医院供应室向消毒供应中心转型的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7(1):275-276.

[7] 曾燕.医院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4):884.

[8] 黄肖玲,黎惠意.基层医院供应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7(2):734-735.

[9] 王波.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259-260.

[10] 孟丽华,于静.强化供应室消毒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9(1):154-156.

[11] 陆美华,向卫华,何彦,等.医院消毒供应室消毒、清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27-131.

[12] 居凤玲.浅议医院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5(7):2154-2155.

[13] 杨树勤.卫生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34.

[14] 彭刚艺.广东省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4,4(2):15-19.

[15] 钟秀玲.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S]. 2002:154.

[17] 葛朝珍,倪晓平,蒋辉权.杭州市医院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50-351.

[18] 邓小虹,李长青.压力蒸汽灭菌指示胶带指示效果的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43.

[19] 徐朝阳,刘波.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器灭菌效果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7(1):38-39.

[20] 刘萍.一次性医疗用品无菌试验及鲎试验检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77.

(收稿日期:2014-09-15)

推荐访问: 灭菌 消毒 质量管理 医院 分析
本文标题: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分析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31/38395.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分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