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

发布时间:2022-03-31 08:46:39 | 浏览次数: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与诸多因素有关,而企业用人制度变革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了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出发,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把毕业实践环节与预就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就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及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培养方案而采取的相应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学科化、基础性和研究性倾向严重,针对性不够,面向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少。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前期,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急需的是应用型人才,要求到企业就能解决实际问题。不像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或处于工业化后期,对人才规格和素质要求是不一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规格与社会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高校的毕业生又找不到相应的工作,这是高校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高校不仅要培养知识面宽、学科基础深、能承担基础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的创新人才,而且应该重点培养大量面向生产一线、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高等学校应该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实际需求,从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 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将过去分散的、依据学科目标设置课程的实践内容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及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之间的联系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有层次的,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为一体的螺旋递进的实践教学课程系统。

那么,如何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呢?首先要研究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标准,即从事该专业的毕业生应达到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专业培养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学校标准,通用标准是普适性的,是国家或行业根据此类专业人才从事工作的基本要求制订的专业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标准;每所学校在通用标准指导下,要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教学条件(包括师资和实践教学条件等)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等确定专业培养标准。学校标准是具体的、细化的、可操作的和有特色的。“985工程”、“211工程”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办学传统和模式比较稳定、师资条件好、科研项目多,主要承担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性精英人才,其本科生人才培养定位于“研究生的基础教育”,未来的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研究生教育,继续深造;而一大批普通本科院校应该面向生产现场,培养具有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毕业生。这类院校要紧密结合职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更加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以便学生毕业后进入职业市场,顺利实现就业。

其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研究制订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一步细化标准并与课程建立对应关系。随着知识更新、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提出新的、更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而大学的学习时间和校内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已有的课程基础上很难再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因此,应用型本科学校应该在可控的条件下,可利用的内外部资源基础上,依据工程项目产品(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之间的关系和要求,打破原来的课程设置,突破原有的时空限制,强调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福建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例:以物理实验等基础课程的实验为“基”,强调基本实验知识传授、基本实验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素质;以专业概论课程为“干”,重点介绍本专业的特点、发展方向,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学生着手某一专业领域产品(系统)的构思设计,让学生对专业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对未来有一个构想,为专业的学习建立目标;以专业实务课程为“枝”,涉及电气系统、电子系统、控制系统以及电力系统、机电系统等领域;以项目为“叶”,每一门课程由若干个项目组成,要求学生完成从产品构思、功能设计到产品开发;最后,用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作为毕业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完成系统的设计、实现到运行的全过程综合训练。

二、 基于项目(产品)的实践教学改革

以一个工程项目或产品为依托,基于项目组织教学,改“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改“听中学”为“做中学”,让学生实际参与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到运行的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实际操作应用中得到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种基于任务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获得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基于项目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校外的资源,采用“学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四年大学学习时间安排不少于四分之一的时间到企业学习,按照人的认知规律和专业教学要求,联合制订培养计划,循序渐进组织教学。福建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与企业联合制订培养计划,模拟现场环境,选择企业的实际问题组织成通信技术项目课程,由企业工程师来承担教学,让学生接触工程实际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尝试做项目,最后综合完成一个项目任务。

基于项目的教学,就是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组织教学。如南京工业大学打破学科专业界限,模拟设计院工作环境的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土木工程、建筑学、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筑电气方向等毕业生有机结合,面向工程应用,给定设计任务,按照设计院的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协同完成工作任务,最后共同进行施工图会签。模拟设计院环境的团队设计,使学生体验了设计院的工作方式和施工图产生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这样培养的学生,具备很好的专业设计能力、工程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又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当然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三、 毕业实践环节与预就业相结合的改革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四年学习最后、也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实践训练环节,而此时又是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刻。如何处理好学生学业和就业之间的矛盾?是高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我们进行了改革尝试,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预就业整合,改集中组织、统一要求为分散化、个性化教学,实习单位也是未来的就业单位。学生在实习期间选择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研究,将所学的理论应

用于实践,完成综合性的实践训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工作责任心,又有利于企业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工作态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福建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根据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未来所从事的工作,研究制订毕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包括“两项任务三个环节五种能力”。两项任务是指:通过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实践,顺利完成学业;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三个环节是指:深入生产现场一线调研实习;根据实习调研发现的问题,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和设计;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交学习成果。五种能力是指:采取适当的方法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包括策划、设计、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能力;有好奇心,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创新思维能力;应用恰当语言文字,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建议的表达能力;善于沟通和交流,带领团队一起去完成任务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工作的意向,选择实习单位,并在实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从实习内容中找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或详细的设计,按照毕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要求,完成综合性实践训练。

“校企”联合指导是把好毕业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关键。毕业实践环节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联合制订教学方案,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开设专题讲座,介绍最新的技术成果、行业发展动态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学生根据就业意向,进入单位实习调研,定期报告实习成果:学校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指导,跟踪学习过程,组织讨论和交流;学生根据实习收集的信息、发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兴趣确定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完成毕业实践环节,提交实习总结报告和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近几年,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有一半以上结合企业实习课题,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课题多种多样,如施工组织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等,也有具体的、过去几乎没有涉及的课题,如施工现场布局优化、施工企业设备资源优化等。

实践证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预就业整合,学生带着任务实习,结合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拟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完成毕业实践环节,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受益。

从学校来看,学生根据就业意向联系实习单位,到企业完成毕业实践环节,利用了社会的资源,减轻了学校资源不足的矛盾;与此同时,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社会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改革。

从学生来看,可以利用校内外资源,拓展了知识,培养了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到现场实习,经常遇到高层建筑深基坑处理问题,在课程学习中只是“一带而过”,面对工程实践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深基坑如何施工?有哪些方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不同方案对工程成本、质量、工期的影响如何?一连串的问题促使学生回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向老师和现场技术人员请教,把深基坑处理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作为研究课题,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开展研究,提出建议,完成综合性的实践训练。这样的实践训练,让学生把过去学过和没有学过的、分散在不同课程的多种知识综合应用,知识得到拓展,能力得到升华。

从实习单位来看,学生实习能够为企业完成一些基础性工作,利用年轻人思路比较活跃的特点,给组织增添了活力;从选人用人的角度考虑,过去招聘只能凭学校的推荐材料和短暂的面试考查,而采取“预就业”方式,实习的过程就是试用的过程,企业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直接考查学生知识、能力以及责任感与合作共事等综合素质。

把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把毕业设计与就业结合起来,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在与项目组的合作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工程实践训练,获得了终生受益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学生在企业实习,完成毕业设计,企业可以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了解和考核,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留在实习企业,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综上,毕业实践环节与预就业整合改革,有利于学校、学生和社会的信息交流,推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增强了企业对学校、学生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近三年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6%以上,促进了学校、学生和社会三方的和谐互赢。

参考文献:

[1][美]克劳雷等.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国买.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9(7):73-76。

[3]孙伟民.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跨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8):23-25。

[本文系福建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闽教高<2010>7号)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余大品]

推荐访问: 实践 能力 提高 改革 就业
本文标题: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31/38581.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