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培养应用型人才背景下对绿色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4-02 08:27:28 | 浏览次数:

摘 要: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为响应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需要,作者结合五年来绿色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就绿色化学课程教学,从课程内涵、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思考。

关键词: 绿色化学 应用型人才 教学质量 教学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具有深厚专业理论知识和突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我校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倡导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化学化工学院于2007年开设了《绿色化学》课程。教学对象是化学化工学院二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已经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部分专业课程,因此在学生具备一定化学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开设绿色化学这门选修课,既理论联系实际,将化学理论和日常生活、实践应用紧密联系,又让大学生了解绿色化学。学习绿色化学,自觉把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学习如何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危机,从而巩固和深化前修专业知识。这就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在实践教学中摸索《绿色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未来国家工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科技人才。

1.绿色化学的内涵

绿色化学是通过化学方法和新的化学技术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健康有害的原料、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生产和应用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1]。绿色化学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开发新资源、消除环境污染,广泛应用到制备合成、催化反应、生产工艺、分离提纯和分析监测等许多化学领域。绿色化学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科学基础,可以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化学也叫环境友好化学[2]。

2.绿色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绿色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化学学科分支,距今发展历程只有短短三十几年,其单独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高校开设,时间更短。尽管大多数高校普遍重视绿色化学,都相继开设了诸如绿色化学、化学与社会等课程,但是由于绿色化学发展的客观原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2.1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

一般情况下,绿色化学被开设为专业选修课,普遍存在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与化学各学科都相互渗透的课程,这个矛盾显得愈发突出。一学期选修课课时不过三十多节,教材内容却远远超过规定的课时,教师总希望授课尽可能做到内容丰富,面面俱到;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在实践中就难免顾此失彼。

2.2学生积极性不高,不是考研专业课。

首先,大学生受到当前社会环境中功利性、实用性心态的影响,简单认为绿色化学课程既不是专业必修课,又不是考研专业课,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其次,教师授课方式陈旧,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自然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3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绿色化学课程的授课教师主要是从有机、无机、化工等教研室选取的,这些教师虽然对自己专业方面的内容较熟悉,但是绿色化学内容涵盖了天然资源、绿色有机合成、绿色材料、绿色涂料、绿色溶剂、绿色石油化工、绿色农药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特别是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使得教师在备课中显得比较吃力,尤其在一些年轻教师身上越发明显。年轻教师由于受到自身专业知识的局限,再加上教学任务重,无法保证充足的备课时间,导致教学效果不好,更谈不上教学艺术。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3.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这就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根据我国绿色化学研究应用的发展现状,一般将绿色化学教学分成三个层次:绿色化学基础理论教学;绿色化学在实验中的应用;绿色化学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绿色化学课程在传授相关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结合教学团队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个人对绿色化学课程的理解,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3.1.培养专业化的绿色化学课师资队伍。

任课教师的专业化是提高绿色化学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不但要认真准备教材的功课,而且要在平时对“绿色化学”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多加关注,阅读一些最新的国内外相关的书籍、文章和文献,积累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熟悉发展动向与研究热点。在充分鼓励教师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可以组织统一的培训讲座,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省内外高校中优秀的绿色化学精品课程,以此推动教学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3.2精选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组织。

有关绿色化学的丛书繁多,从中挑选出一本难度适宜、教学内容与课时匹配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目前我校选用的教材是由徐汉生编著的《绿色化学导论》,该教材从绿色化学的各个重要方面,诸如绿色化学的原理、研究领域、研究动向、化学影响的评估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该书内容新颖,适用范围广,内容详略得当,基本符合一学期32个课时所需。但是教材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局限性,并不能及时反映研究发展现状,有必要及时添加国内外在绿色化学方面的最新的理论知识、研究进展,以及先进案例,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时代感和时效性。教师应当灵活进行一定的补充、扩展教学,使得学生的“绿色化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延续过程,与时俱进。

3.3精心备课,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一节课,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组织教学和教学管理,这主要体现在精心备课和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两方面。精心备课就要在教学内容上和形式上做足功课,例如在讲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治理等环节时,借助互联网下载一些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视频及图片,诸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火腿肠、塑化剂白酒等新闻热点,佐证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进而得出开展绿色化学的重要意义,从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3.4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印证。

绿色化学的教学不仅包括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对一些与本校科研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参观,听取实验人员的讲解和汇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实际生产的见习活动,特别是生产环节中有关生产工艺的绿色化应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出心得体会。通过理论指导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做到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印证。

3.5改革传统的成绩考核方式。

绿色化学传统成绩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包括考勤、课堂作业等形式给分;期末成绩70%,一般由任课教师命题,要求学生期末上交一篇小论文。这种考核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谈不上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能全面考核学生在绿色化学课程中的表现,我们细分了成绩评定的指标,将平时成绩分解为考勤占10%,作业成绩占10%,课堂参与积极性占10%;期末成绩考核分为实验汇报或生活调查汇报成绩占20%,要求学生在分组实验或调查的基础上,制作PPT进行汇报;最后是撰写小论文成绩占50%,综合后即为学生的最终成绩。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全程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提高绿色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高校教学课程改革体系中具有深远意义,在绿色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考核方式、开放实验室等措施,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绿色化学是实施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支撑,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在日常的理论教学、实验指导、实践教学中注重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让绿色化学思想融入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为创建美丽校园、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Kidwai M,et a1.Green chemistry:An innovative technology[J].Foundations of Chemistry,2005,7(3):269-287.

[2]闵恩泽,傅军.绿色化学的进展[J].化学通报,1998(1):10-15.

[3]贡长生,张龙.绿色化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4]刘明辉.试论高校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探索应用[J].高等教育,2011,1:101-104.

[5]訾俊峰.绿色化学与现代生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 课程教学 培养 思考 化学 人才
本文标题:培养应用型人才背景下对绿色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02/39244.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培养应用型人才背景下对绿色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