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胰腺囊实性肿瘤影像与病理对照分析

发布时间:2022-04-02 11:30:39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囊实性肿瘤影像学与病理学表现。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06年8月-2010年8月这四年时间内,在笔者所在医院或所在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患有胰腺囊实性肿瘤的临床确诊患者20例,进行B超和CT检查,对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B超和CT检查结果显示,抽样患者的肿瘤内均有实性和囊性改变,肿块位于胰腺体尾部18例,有完整包膜,胆总管和胰管内不伴有扩张;位于胰头部2例,包膜较清,胆总管无扩张,其中SPTP 1例,胰头癌1例。肿瘤的病理学改变:实性部分由实性区、过渡区、假乳头区组成;囊性部分由坏死、液化、陈旧性出血组成,18例胰腺体尾部中,皮样囊肿1例,为5岁患者,假性囊肿3例,囊腺瘤10例,囊腺癌3例,脓肿1例。结论:患有胰腺囊实性肿瘤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表现有着一定的对应特征,这一特征可以为临床进行准确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关键词】胰腺囊实性肿瘤;影像学;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R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2)08-0056-02

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是胰腺的一种罕见肿瘤,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1]。为了对患有胰腺囊实性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为今后临床进行更准确的诊断,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06年8月-2010年8月这四年时间内,在笔者所在医院或所在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患有胰腺囊实性肿瘤的临床确诊患者20例,年龄5~53岁,平均31.6岁,男2例,女1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隐痛、腰背部不适。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抽样中的20例患者进行B超、CT及病理检查,对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全部病例均需先经过B型超声检查,然后再进行螺旋CT影像学检查。CT扫描主要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使用100 ml的Omnipaque或碘海醇作为对比剂,经肘静脉快速注射,速率控制在2.5 ml/秒,动脉期维持25秒,静脉期维持60秒[2]。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经卡方软件V 1.61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B超和CT检查结果显示抽样患者的肿瘤内均有实性和囊性结果,大多数的肿瘤位于胰腺尾部,且有完整的包膜,胆总管和胰管不伴有扩张现象。肿瘤的病理学变现为:实性部分由实性区、过渡区、假乳头区组成;囊性部分由坏死、液化、陈旧性出血组成。CT和B超检查相符率对照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3.1影像学表现

3.1.1B超20例患者的超声均表现为上腹部的胰头区有巨大混合性包块出现,形态比较规则呈类圆形,边界比较清晰,内部有不均匀的回声存在,可以观察到不规则无回声区及杂乱点状回声区,胆总管和胰管没有出现明显扩张现象[3]。B超的检测结果报告为胰腺囊实性占位。

表1CT和B超检查与手术病理证实的相符率比较例(%)

检查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

CT检查(n=20)19(95)

B超检查(n=20)20(100)

字2值1.153

P值>0.05

3.1.2CT20例患者CT表现为:2例平扫见胰头部囊实性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缘较清,增强时囊壁可见厚薄不均,其中1例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化结节凸向囊内,考虑胰腺癌可能性大;1例凸出的结节不明显,但强化明显,考虑囊实性占位(囊腺瘤或SPTP可能性大)。18例平扫可见胰体尾部囊实性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轮廓比较光整,小数囊壁不规则钙化,1例5岁患者,胰腺可见3个大小不等的小囊状影,肝、肾可见多个小囊状影,考虑皮样囊肿;3例囊壁可见纤维条索影,考虑假性囊肿可能性大;10例患者的囊壁局部或较均匀增厚且明显强化,其中2例囊壁可见不规则钙化,有完整包膜,考虑囊腺瘤可能性大;3例可见囊壁厚薄、强化不均边缘部分不清有强化结节凸向囊内、外,考虑胰腺癌可能性大;1例为胰体前部凸向胰胃间隙的囊实性块影,壁厚约3~4.5 cm,且与胃后壁相连,考虑为继发性胰腺脓肿(有高热、胃后壁巨大溃疡穿孔),诊断参考文献[4]。

3.2手术病理

20例患者术后证实,有2例的肿块位于胰头部。18例位于胰体尾部,绝大部分包膜完整,囊实性相间,1例胃胰间隙模糊,胃镜及CT检查胃后壁巨大溃疡穿孔,未手术;在胆总管区及幽门下能触及数枚明显肿大的淋巴结2例,肝、十二指肠韧带发现有肿大淋巴结2例,所有患者皆未见有腹腔积液。囊腔内可见有大小、形态不同的腔隙结构,有的腔隙中充满着红细胞,类似血管瘤样,但无内皮细胞的衬覆,肿瘤为囊实性块,切开肿块后可见有大量的液体15例。病理显示,肿瘤是由假乳头区、实性区与过渡区混合形成,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多层排列的假乳头状结构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肿瘤为良性多,4例病理报告恶性。

病理学表现发现肿瘤主要由实性区、过渡区、假乳头三部分组成,其中围绕着纤维血管的轴心多层排列的假乳头状结构是该病患者肿瘤的特征性改变,所谓的假乳头指的是肿瘤组织由于发生坏死现象,残存下来的瘤细胞围绕血管的轴心进行排列,而形成的形状类似乳头样的结构,而并不是真性的乳头[5] 。乳头的表层细胞比基层细胞的质地疏松,可以以放射状的形式围绕小血管呈现假菊形的团样。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B超与CT检查是发现胰腺囊实性病变的重要方法,B超对粘液部分检查及初诊较好,但定性则CT平扫加增强要明显优于B超。同时要做好鉴别诊断:(1)皮样囊肿:为先天性疾病,常合并肝、肾囊肿。(2)囊腺瘤:无明显性别差,囊壁局部或较均匀增厚且明显强化,囊壁可不规则钙化,有完整包膜。(3)囊腺癌:囊壁可见厚薄不均,且多有边界局部、大部或全部不清,大小不等的强化结节凸向囊内。(4)假性囊肿:有胰腺炎、外伤史等,且周围有纤维增生,壁较薄。(5)脓肿:常继发周围脏器炎症,且伴高热。(6)SPTP:常为中青年女性,有时与囊腺瘤、囊腺癌较难鉴别,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7)包虫囊肿:有牧区生活史,常为囊中囊。

参考文献

[1] 孟宇宏,虞积耀,康筱玲,等.胰腺囊实性肿瘤八例临床病理学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11(6):179-180.

[2] 庄严阵,廖永强,陈佩琼,等.胰腺囊实性肿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12(S1):728-729.

[3] 任艳彩,张君娜,金家岩.胰腺囊实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1(4):428-429.

[4] 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157-1166.

[5] 王保平,李鹏燕,刘洁,等.胰腺实质性-囊性乳头状肿瘤的诊治[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8,22(2):68-69.

(收稿日期:2012-01-06)(编辑:何玉勤)

推荐访问: 胰腺 对照 病理 肿瘤 影像
本文标题:胰腺囊实性肿瘤影像与病理对照分析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02/3945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胰腺囊实性肿瘤影像与病理对照分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