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刊首语

发布时间:2022-04-04 08:12:55 | 浏览次数:

万里长城、秦兵马俑与埃及金字塔、马比伦空中花园、罗德岛太阳神像、亚力山大灯塔、土耳其摩梭帝王陵、希腊宙斯神象一样,被誉为世界奇迹而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们是我们的祖先超凡智慧的结晶,神奇伟力的象征,更是祖国的宝贵历史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珍视它们,保护它们,世代传承,我们责无旁贷!

地球上还有另一类遗产,那就是自然遗产,其数量更多,分布更广泛,它们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极其珍贵的财富,失而不能复得,地质遗迹就属于此类。它们是我们认识自然,探索地球演化历史,预测地质环境生态发展趋势的信息库,破坏这些现象的地质遗产,就可能丢失了我们了解地球的重要资料,就如同登山者失掉了结组保险绳上的某个环扣,不得不望“山”兴叹!对于这些地质遗迹的精心呵护,科学开发,永续利用,我们同样责无旁贷!

地球46亿的演化历史,要认识地球众多演化阶段的环境变迁,要弄清地球上生命的来源和进化历史,要探究智能的起源和人类的发展,包括要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离开了对地质遗迹的解读都只会是无源之水。

地质遗迹是指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在内外力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地质遗迹。地质遗迹是人类的共同遗产, 保护好这些遗迹是人类的责任。正如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样,我们必须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了解地质环境的过去、现在,正是为了预测未来,保护地质遗迹则是这种探索的基础。

中国地域辽阔,地质背景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地形差异显著,气候分带明显,形成了丰富的地质遗迹,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我国地质遗迹分布因地形三大阶梯的分划而具清楚的分带:东部沿海平原、丘陵和海岛景观带;中部为中低山地和高原盆地景观带;西部高山高原带;主要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多集中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的突变带上,特别是海岸带、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带和贺兰山—龙门山—横断山带以及黄河、长江、珠江几大水系的河谷地带,是我国地质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分布的富集带。数十年的系统的地质调查工作铺垫,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的催生,我们不仅发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区,还建起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30处,世界地质公园18处,世界生物圈保护26个,世界湿地保护区30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4处,国家地质公园138处,自然保护区197处,国家森林公园439处,其中不少都具有地学遗迹,这些旅游资源,连同99个历史文化名城,139个优秀旅游城市,360个国家4A级景区,1269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余个博物馆,84000个大小水库,3620万公倾湿地,正在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

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具有国家级特殊地质科学意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经过实践,国际地质学者认识到,建立地质公园是对地质遗迹资源利用的最好方式。地质公园是以具有国家级特殊地质科学意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地质公园的建立是以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可以使宝贵的地质遗迹资源不需要改变原有面貌和性质而得到永续利用。国家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段、地质遗迹保护点或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建设还承担着普及地学知识、宣传唯物主义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为主要任务,既要有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解释,又有地质科学的解释,从而使地质公园既有趣味性,更有科学性。 地质公园对广大青少年和民众,是普及地质科学知识,进行启智教育的最好课堂。

地质公园作为地质遗迹展示的平台,其建设过程也离不开地球科学的支撑。就地球科学而言,在一个地质公园内,是多种地质遗迹共存或伴生的。从地质科学研究的角度,会涉及到地层学、古生物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火山学、冰川学、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诸多分支学科。因此,地质公园为地质工作者服务社会经济架设起了一座桥梁。建好一个地质公园,也就建起了一个野外地学实验室,成为了某些学科的研究基地,同时也也是面向公众开放的地质科学普及基地。

我们的祖先自古就有热爱大自然的优良传统,历来推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行而不相悖”,特别遵行自然规律办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广袤的中华大地不仅为我们的民族生存繁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孕育了“天、地、生、人和谐发展”的文化特质。国家地质公园,不仅有引人入胜的山水,还饱涵“天人合一”的文化底蕴,这正是我国地质遗迹保护会在不长的时间领军世界的重要社会基础和自然资源优势。

地质遗迹是地球的档案,让我们走进国家地质公园,去探寻地球的奥秘!

作者简介

赵逊,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副秘书长、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第五届全国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对比计划委员,Geopark计划专家组成员。1942年出生,中共党员,四川人,研究生学历。

赵逊同志长期从事野外地质勘察和地质科学研究工作,1984—1987年,曾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与合作研究,被授予伯明翰大学Honourary research fellow,剑桥大学凯恩学院Seneor member,历任广西地矿局科技处处长,副总工程师,副局长,地质矿产部科技司副司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院长、党组书记,参与或主持完成过七个矿区的勘察;先后组织和主持过11个国家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专著五部(其中英文二部),在国内外发表各类论文40余篇。1991—1997年曾任30届国际地质大会副秘书长兼秘书局主任,负责大会的组织为其成功召开作出了贡献。

推荐访问: 刊首语
本文标题:刊首语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04/39880.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刊首语》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