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

发布时间:2022-04-05 08:33:56 | 浏览次数: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教学改革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非常重要。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效性初探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100-01小学语文教育对即将成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的教育影响意义深远。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教育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极其需要选取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而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教师能以较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朗读指导,促进学生自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思考、探索,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则必然要以重视对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的有效性为突破口。

1.要有明确、强烈的目标意识

在"目标、对策、评价"这三个要素中,"目标"最为重要。因为惟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正确的对策和评价。教学目标既是要落实的教学任务,也是课堂教学结构中的核心。我们应该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考虑提问、板书、练习等,使目标成为"神",其他方面则是"形",以"神"统"形",以"形"达"神"。以此求得课堂教学的"高效低耗"。如《草船借箭》的"借",是全文学习理解的重点,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弄清"借"的前因后果之后,进行探究性学习,便把"借"与"神机妙算"紧密联系起来,经过反复的阅读,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中体会诸葛亮预先估计情况,决定正确计策的非凡才能,从而一线串珠,自然贯通,又层层深入扩展,构成一个以此为核心的磁力场。

2.朗读指导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心理特性,加强学生对阅读课文的记忆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注意力不能够较长时间集中、活泼好动等特性。他们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很难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很难记忆阅读内容,就更无法获得应有的教学成效了。而朗读是一种心理认知活动,通过教师指导能调动学生的心理特性加强对阅读内容的记忆。首先,感知的特性。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常常会从兴趣出发,随意性、情绪性较强。但随着教师的指导,他们对阅读内容的感知能力会逐渐向着有意性、有目的性发展,进而加强阅读内容的记忆。在对内容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内容的分析和思考。其次,思维的特性。小学生的想象和思维都比较片面和模糊,并具有模仿想象的特点。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教学中,通过朗读指导,利于学生在从抽象逻辑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逐步的逐步过渡。激发学生对阅读作品产生兴趣,进而引发认知需要,产生一种学习倾向和学习动机。这样,阅读内容就深深的留存在脑海中。最后,情绪的特性。小学生情绪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自我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教学中,通过朗读指导,能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进一步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

3.引导质疑,培养思维习惯

在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则应是隐性的,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存在。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方面,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古人道:"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质疑问难,是学生感悟和理解文本的关键,是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质疑问难,有利于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需"由浅入深"。先学会提出一般性问题,然后逐步过渡到会对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进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五年级《最佳路径》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就题目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如:"哪里的路径是最佳路径?""什么样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教师再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并稍加点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教师让学生进一步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游客走出来的路径就是最佳路径呢?"学生通过读、议结合,加上老师的点拨,很快深入课文,体会到格罗培斯在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最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问题":"格罗培斯为什么能成为建筑大师?""什么是人生的最佳路径?"等等。老师再适当抓住契机,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学习。

4.要有足够的训练量、训练面和训练时间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有效活动。因此,我们要设计有效的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广泛参与,积极投入训练,力求做到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并且要留出足够的训练时间。但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并不是不要分析讲解,而是对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用更少的时间达到更好的效果。以往教学中的一些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应继承和发扬,应该认识到有效的分析讲解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训练方法,问题在于要清除无效的、多余的、白费口舌的讲解分析。

5.自读自悟,倡导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1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首先在阅读教学中的,教师不能提过多的问题,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过多或者是过难,那么留给学会进行思考以及讨论的时间就比较少了,往往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到思考的状态就已经没有时间了。思考时间如果不能满足,学生就无法对问题以及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较为深刻的认知和领悟,也不可能实现对能力的培养。

5.2教师需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在对文本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和比较,让学生学会去提问题,并提高问题表达的准确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学会善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倾听和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思路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诸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养,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摸索,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更加精彩。参考文献:

[1]王晓惠.关于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思考[J];快乐阅读;2011年18期

[2]李玲.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1年26期

[3]巢宗祺.语文课标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J],2002.

推荐访问: 初探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05/40320.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