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04-05 10:16:11 | 浏览次数:

[摘要] 糖尿病作为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等因素有关。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该文从临床、遗传和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对我国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糖尿病;流行病学;综述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2(b)-0196-03

Progress in Diabetes Epidemiology

MOU Yan-yan, YE Zhong-hui, LIN Mei-zhen, LI Zong-jian, ZHU Fang-hui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Guangxi Guidong People"s Hospital, Wuzhou, Guangxi, 543000 China

[Abstract] As a metabolic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hyperglycemia, diabetes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The onset of diabetes is related to genetic, autoimmun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t present, the number of diabetic patients in China is large, and the incidence rate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iabetes in China from clinical, genetic and molecular epidemiology.

[Key words] Diabetes; Epidemiology; Review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B细胞分泌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导致人体内脂肪、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进一步对人体器官造成慢性损伤以及功能性障碍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环境、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上我国正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数量剧增,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外对人们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一大慢性非传染疾病[2]。该文从临床、遗传和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对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1  糖尿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1.1  发病概况研究

现今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3]。宁光报道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人群达50.1%。据估计,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约有1.139亿名糖尿病患者及4.93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而广西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02年糖尿病患病率为4.23%。由于在糖尿病前期阶段,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表现并不明显,常规体检只检测空腹血糖而忽略餐后血糖,相当数量糖尿病患者被漏诊,同时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人群缺乏定期进行体检的条件[4],因此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仍被低估。这提示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进行筛查有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治,从而推动中国糖尿病的综合防治。

1.2 糖尿病危险因素

1.2.1  遗传  糖尿病的遗传方式不属于常规的染色体孟德尔单基因遗传或者线粒体母系遗传,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相关性疾病,具有较高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的发病具有家族史的特点,超过一半的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并且同卵双胞胎的发病一致性达到90%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5]。

1.2.2  肥胖  研究显示,肥胖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与体重正常的人群相比,肥胖者体重增加超过10%则糖尿病发生风险会明显提升,同时肥胖所持续的时间以及肥胖程度都与糖尿病发生危险度呈正相关关系。肥胖患者体内的脂肪酸含量、极低密度脂蛋白与甘油三酯水平增加,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代偿失调,使机体不能进行充分降解葡萄糖,打破机体内葡萄糖代谢平衡,进而导致糖尿病产生[6-7]。但是肥胖增加糖尿病危险程度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

1.2.3  血压  研究表明,人体的收缩压每增加10 mmHg,其产生糖尿病的危险程度就会增加20%。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具有共同的遗传基础,但是又具有各自的遗传背景,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相较于普通人群的糖尿病发生率更高。

1.2.4  生活方式  ①睡眠:人体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机体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有着明确的联系;短时间以及质量较差的睡眠会对人体的大脑产生影响,从而造成人体生物钟紊乱,进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8]。②吸烟:吸烟人群的糖尿病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吸烟增加升分泌,从而造成血糖的短暂性升高,而长时间的大量吸烟会使得机体产生急剧性和反复性的血糖升高以及胰岛素抵抗,进而产生糖尿病。③酒精:过量的酒精摄入会提高糖尿病的发生率。

1.2.5  年龄  年龄是糖尿病产生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占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大部分,其发病率是40岁以下人群的8~10倍。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2.6  其他因素  有些激素和药物也会对血糖的代谢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糖尿病的产生。女性妊娠也会对糖尿病的产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民族差异和地域性差别也会对糖尿病发生危险程度有一定的影响[9-10]。

1.3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

饮食要搭配合理、均衡,戒烟禁酒,作息规律良好,睡眠时间足够[11]。持续规律性的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改善糖耐量,保证拥有平衡稳定的体型。报道显示,拥有运动习惯的人群,糖尿病的发生率较很少进行运动锻炼的人群低[12-13]。对于肥胖的人群,有规律的合适运动能够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避免糖尿病的产生。

2  糖尿病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糖尿病遗传流行病学主要是从家系和双生子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期望为糖尿病预防控制提供新的线索。

2.1  家系研究

糖尿病拥有较明显的遗传背景。文献显示,糖尿病患者亲属的糖尿病发病率有着较明显的提升[14]。若父母其中一人患有糖尿病,其子女患有的糖尿病的概率约为40%;若父母两人均患有糖尿病,则其子女的糖尿病发生概率高达70%。还有研究显示,37%糖尿病患者的父母患有糖尿病,同时在患者的家系中都至少存在一个亲属患有糖尿病。表明糖尿病有着明显的家族遗传特性[15]。

2.2  雙生子研究

研究表明,糖尿病双生子的发病拥有一致性。研究人员对46对双生子进行调查,所有双生子均为其中一位已经患有糖尿病,而另一位还未患病,经过16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在开始未患病的双生子中有高达80%成为糖尿病患者,并且不罹患糖尿病的双生子中大多数都出现了糖耐量降低的情况,结果表明双生子的糖尿病发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16-17]。

3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已有较多研究报道糖尿病相关联候选基因,主要包含有受体和载体的基因、糖脂代谢相关激素以及葡萄糖、脂肪代谢通路限速酶的基因等[18]。但是每个候选的基因和糖尿病的发生有着较显著的地域、种族和人群的差异。目前对于糖尿病的候选基因主要为杆细胞核因子4α(HNF-4α)、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单位多肽(PIK3R1)、胰岛素基因(INS)、钙蛋白酶10(CAPN10)、转录因子7-L2(TCF7L2)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等[19]。另外研究发现,钾离子内向整流通道蛋白J亚单位11号成员(KCNJ11)基因的改变会使K-ATP通道的活性降低,从而致使胰岛素含量增加,导致血糖水平降低,进而使婴儿产生持续的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症(PHHI)[20]。钾电压门通道KQT样亚单位1号成员(KCNQ1)的碱基排列若产生错乱,也会使糖尿病的发生危险程度增高1.3倍左右。而蛋白酪酸磷酸酶受体型D(PTPRD)基因也可使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造成其吸收代谢血糖功能障碍。丝氨酸消旋酶(SRR)基因变异也会干扰胰脏的信息传送,从而对胰岛素的生成造成影响[21]。

目前糖尿病的候选基因较多,但是大多数是不能够进行克隆的,其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和钾离子内向整流通道蛋白J亚单位11号成员(KCNJ11)是现在较容易克隆的基因[22]。

总结

糖尿病作为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糖尿病的医疗费用巨大,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可通过合理的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如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促进运动量的增加,对体重进行有效控制,将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起来,有效避免肥胖,尤其应该给予空腹血糖损害、糖耐量异常人群以充分重视,同时开展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  林汉英,谢乃强,李晓莉,等.肇庆市区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流行病学调查[J].广东医学,2016,37(2):285-287.

[2]  于雷,刘纳文,张莉,等.天津市成人体检者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7):511-513.

[3]  娄延霞,薛凌宇,张学彬,等.泰安市区成年健康查体人群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山东医药,2015(3):69-71.

[4]  刘丽萍,朱吉伟,熊毅,等.上海市淞南社区糖尿病居民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5,31(2):126-129.

[5]  车奎,赵世华,谭晓俊,等.山东沿海居民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10年变迁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6):473-478.

[6]  姚美芳,孙雪,韩珏,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增加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5(3):268-274.

[7]  陈晓云,刘朝芹,杨春,等.云南大理白族老年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5):466-471.

[8]  赵燕,周彬,华郁,等.西安市雁塔区30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112-114.

[9]  方利强,秦光明.黄州区居民糖尿病流行现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6,(1):58-59,76.

[10]  王晓茜,鲁丹,李胜勇,等.四川省德阳贫困农村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7):173-176.

[11]  王晓茜,鲁丹,李胜勇,等.四川省德阳贫困农村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6):156-160.

[12]  宋俊华,何霞,陈敏,等.长沙地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12):2324-2326.

[13]  DeBoer.Kidney disease and related findings in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terventions and complications study[J].Diabetes care,2014,37(1):24-30.

[14]  应焱燕,王海清,张良,等.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糖尿病伴发眼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3):180-183.

[15]  王莹,刘守钦,宫舒萍,等.2011-2015年济南市居民糖尿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23):4337-4340.

[16]  张国钦,陈盛玉,张玉华,等.天津市城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 24(1):14-18.

[17]  Kim C,Cleary PA,Cowie CC,et al.Effect of glycemic treat ment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n menopause inwomen with type 1 diabetes in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terventions and complications(DCCT/EDIC)cohort[J].iabetes care,2014, 37(3):701-708.

[18]  陳洪才.城镇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和空腹血糖受损的调查[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6,28(3):75-77.

[19]  王民康.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0):34-36.

[20]  李玉珍.探析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J].糖尿病新世界,2015(6):155.

[21]  Nathan,D.M..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terventions and complications study at 30 years: Overview[J].Diabetes care,2014,37(1):9-16.

[22]  毕宇芳,宁光,赵文华,等.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研究[J]美国医学会杂志》,2013,310(9):948.

推荐访问: 流行病学 研究进展 糖尿病
本文标题: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05/4049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