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林光常后传:另类“养生”的生存土壤

发布时间:2022-04-05 10:22:36 | 浏览次数:

被传媒煽动而至迷狂的社会、一个缺乏科学素养的群体,在缺失权威感的情况下成为林光常予取予求的提款机。

搜狐网曾对公众是否接受林光常的“另类养生”做过调查,结果支持率明显高于反对率。

即便后来不少知名医生、科学家站出来驳斥林光常的观点,但大众对其的追捧也丝毫不见减弱。而据新浪网对1200人进行的“林光常健康概念”问卷调查表明,被调查者中占78%的人同意林光常的“牛奶有害论”观点,同时有超过50%的人对饮牛奶产生疑虑。

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林光常的观点是正确的,很多人更是身体力行,把其作品《无毒一身轻》作为日常生活饮食的指南、宝典。那么,这些“另类养生”到底有哪些诱人之处,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它的存在又有着怎样的生存土壤呢?

“排毒理论”从何而来?

林光常讲的很多养生理念都非常具有颠覆性。比如,“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抗癌食物第一名是红薯,第二名还是红薯”“不喝开水,喝生水”等。

在采访中,林光常告诉记者,他曾多次去考察过世界公认的五大长寿村,“有的村子我去了五六次”。他说,最初注意到红薯就是因为“发现所有长寿村的老人都吃红薯。于是,我就去查资料、查文献”。

“中医的典籍里面有非常多关于红薯的记载。西方营养学的研究,也有很多谈到红薯的高营养价值。还有,在饥荒的年代,光一个红薯就可以让人活下来。这说明红薯里面的营养肯定非常完整和充足,否则单一食物怎么可能做得到?”“其实红薯抗癌不是我研究的,我从中医里面汲取一些养生的观点,也从西医营养学的研究中汲取精华,像爱迪生发明灯泡一样,把两个既有的概念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新的发明。”

排毒餐对各种食物的摄取给出了明确的比例。林光常说,这也正是他与其他养生理念最大的不同之处。这个比例是依据什么确定的呢?

“考虑到中医里面讲的阴阳,考虑到西方生物学讲的食物酸碱度,还考虑到自然医学里面讲的能量,就是中医里讲的‘气’,把这些都考虑进去。”林光常说。

记者问,按这种比例混合的食物有没有接受过试验。林光常不置可否,只是说这个比例“仍在不断地修改”。

“‘阴阳’‘气’都是很模糊的哲学、玄学概念,并无科学依据,不能用来具体地指导食物营养的搭配。所谓‘自然医学’在西方被认为是另类医学,它说的‘能量’与现代科学所说的能量并不是一回事,也是没法验证的东西。食物的酸碱度是可以测的,但是它们并不会对人体的酸碱平衡产生什么影响,只有西方另类医学才会讲究食物的酸碱度,主流生物医学界并不认可。”生物学博士方舟子说。

此外,国际主流医学界认为,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吃红薯能抗癌。

而记者采访到的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学家与方舟子都表示,林光常推销的“排毒餐”严重偏食,不符合营养学所提倡的“均衡饮食”原则,如果长期食用,很可能患上营养不良,也可能不知不觉地摄入了慢性毒素。比如他提倡吃腐烂的香蕉皮,里面就含有毒素。并不是所有的水果皮都能吃,对腐烂、发霉的水果皮更不要吃,里面含有毒素、致癌物。

在排毒餐中,林光常提倡生吃蔬菜。他的理由是“很多病人都严重缺乏酶,蔬菜富含消化酶,多吃可以多补充。但酶怕热,烹饪后就会分解。”林光常说,如果人体摄人蔬菜不够,就应该服用健康辅助食品补充。路加公司销售的酵素就属于这类辅助食品。

那么,酵素到底是什么,是否能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吃蔬菜主要是为了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蔬菜并不富含消化酶,吃消化酶对人体也不会有任何好处。人体必需的消化酶都是人体自己制造的,食物中的消化酶不会在人体中起作用,而是会被消化掉。他推销的‘酵素’也不会有任何的特殊益处。”方舟子说,所谓“酵素”是台湾对“酶”的说法,“酶是指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吃下去后和其他蛋白质一样都会在消化道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不会进入体内发挥其‘酵素’的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告诉记者,酶有许多种,它们是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催化剂,对生命活动来说非常重要,但它们本身并不构成食物。

罗教授说:“如果把各种酶混在一起吃,是完全违背科学的。因为,这些酶在胃里根本找不到作用的对象,毫无用武之地,只能被分解消化,连酵母片的作用都不如。”路加公司的大陆经销商给出的价格中,200克酵素就是550元人民币。

至于“喝牛奶不补钙反减钙”的观念,方舟子说,这其实并非林光常的发明,也是他从国外“另类营养专家”那里拿来的,不过是加点“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之类的噱头吸引听众而已。

认为“喝牛奶不补钙反减钙”的一条常见证据是,那些有饮牛奶习惯的国家例如美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而没有这一习惯的国家例如中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反而低。实际上,根据美国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的估计,美国大约有1000万名骨质疏松症患者,而根据2005年“世界骨质疏松日”时中国官方发布的数据,中国大约有8800多万名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两国人口总数计算,中国的发病率比美国大约高出一倍。只不过因为这种疾病在中国受关注、重视的程度远远低于美国,绝大部分中国患者都未就医,因此给人以中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低的错觉。

调查表明这种情形可能与中国人膳食普遍缺钙有关(每日平均不到500毫克钙,低于每日1000毫克钙的推荐量)。而恰恰有不少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都表明:通过喝牛奶来补充钙,能有效地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

追随他的都有谁

林光常的粉丝,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注重养生,常吃保健食品,其中,又以患慢性病者居多。据《楚天都市报》不完全统计,最初300位申请听林光常讲课的报名者中,六成是老年人。

吸引老年受众的首要一点,是抓住他们对于身体状况的关心。人至老境,身体往往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在无毒一身轻网站上,可以找到最初宣传的案例:

“张秀兰59岁(中国大陆)。1994年作乳癌手术。2002年6月28日经林教授指导,接受食疗,认真吃排毒餐。一个月前,除没有肿瘤反应外,肝、肾、脾都不好,现在只经一个月,效果明显,完全转变。体重由136斤减至124斤;睡眠明显转好,排便非常顺畅。”这样的治疗宣传很容易产生吸引力。

老年群体之外,崇尚自然健康生活方式的年轻人也有不少成为林光常的忠实受众。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表示为林光常简洁生动的演讲和绘声绘色的表演所吸引。家住海淀、22岁从事金融行业的陆姓雇员说,自从看了林博士的节目,她看见鸡肉、薯片都反胃,家里的可乐都用来冲

厕所。除了全新的健康理念,打动她的还有“林博士”的胆量和魄力。

9月9日,在长沙市芙蓉中路“无毒一身轻”长沙销售点,本刊记者询问该地产品在林光常出事之后销路如何时,该店销售人员说,“没什么影响,我们这里多数是回头的老顾客。”

权威感的丧失

“老百姓追捧这些,说明我们在饮食消费方面的确存在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陈昕副研究员认为,这与当前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比较普遍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它们都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研究社会消费行为的陈昕认为,老百姓容易轻信这些另类观点,是有对应的心理基础的。那就是他们正在失去权威感,对现有的饮食消费模式不信任。同时,也不信任知识界,认为专家推荐的理论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比如达不到自己对健康的预期。“现在一个台湾来的营养专家,突然提出了很多颠覆性的营养理论,挑战现有的饮食观点,当然容易受到大家的关注。”陈昕说。

北京听语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宋玉梅认为,老年人更容易接受健康方面的指导,“年岁越大,就越担心自己的健康。很多人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一心理。”

不少老人平时省吃俭用,但买起保健品来毫不含糊,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据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600名老人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老人会将积蓄主要用于保健和医疗,特别是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

台北板桥地检署在起诉林光常时,就指控他利用患者希望治愈癌症的急迫心理,施用诈术鼓动被害人购买自己的产品。

很多患者做出放弃正常治疗这类荒谬的举动。不过,这在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刘华杰教授看来“很正常”。他说,一些患者,特别是绝症患者,在用正规的医疗手段治疗过后仍不见效,就会抱着侥幸心理,尝试一些另类办法,“希望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摆脱疾病的困扰”。

针对林光常的言论引发长沙市红薯涨价的离奇现象,中南大学社会学系心理学教授丁立平认为,这主要是市民跟风,属于典型的民众“从众心理”。

一位营销专家分析说:“打着快乐演讲的包装形式,更是加速了其理论的风行。林光常幽默好玩娱乐化的形式包装,以口口相传的无限边际效应传播,无疑非常讨巧。”

媒体推波助澜

大众对电视等媒体的盲目信任也间接帮助了林光常。“林光常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的一些说法完全不科学,让人觉得啼笑皆非,但他却还总是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说。

林光常在全国各地的红火,主要是因为湖南经济电视台“越策越开心”四期节目的播出。之后,湖南卫视、湖南娱乐频道甚至女性频道,都邀请林光常参加节目。“地瓜王子”甚至还成为长沙女性频道“蝶变·粉领计划”的健康专家。今年以来,他每个月总要上节目或者演讲3到4次。

《越策越开心》的一位编导还透露说,做这档节目的初衷其实是受韩剧《大长今》的启发,“该剧热播后,我们栏目组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不少观众是因为被长今的料理养生手段所吸引。现代人工作太忙碌,没有时间健身,只能更多地考虑从食物中养生,类似的节目也会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

林光常作为一个代表,反映出一种社会现象:越是奇特、反常的健康理念,似乎越能博得关注。

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翟凤英认为,杯光常等人之所以有市场,也是因为一些媒体过于追求新鲜刺激,却忘了饮食是涉及人命的关天大事。

海南一家报社与海南省红十字会联合,举办“2006新年健康福音——林光常博士公益大讲座”。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参加,讲座还推出抽奖活动,凡购票听讲座的听众均有机会中奖,免费乘豪华邮轮游越南下龙湾。

去年秋天,南京某书店为了促销林光常的《无毒一身轻》,别出花样地想出了“购书赠红薯”活动。

媒体是因为林光常这位“营养专家”可提高收视率而把他奉为座上宾,厚爱有嘉。今年4月,北京卫视在《搜城记》节目中邀请林光常与营养学家、安贞医院原副院长洪昭光、方舟子辩论养生之道。但方舟子却认为主持人在时间分配上明显倾向林光常。同时,称呼学历备受争议的林光常为“专家”。方舟子不无感慨地说:“推销谬论很容易,一句话就够了,而要反驳起来却十句话都未必够用,何况节目留给我的时间并不多,只足够让我反驳其中的一两条谬论。我只能寄望于观众的自我识别能力。”

在继林光常的节目热播之后,湖南经视台又推出了“刘太医”。“太低俗了,我不认为他们不知道这些观点的后果。”一位在湖南广播电视纸媒工作的媒体人士对本刊记者说。

“越荒谬越相信”

在录完北京卫视的节目后,方舟子写了一篇题为《我的“迷茫”:科普为何在中国没有市场》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写道:“这注定是一个赝品流行的时代……当真理还在穿鞋子的时候,谬误已经走遍了世界;当伪科学、反科学耀武扬威的时候,科学只有在角落里舔舐伤口。”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黄建始教授则表示,中国人整体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根据中科院科普所等单位组织的普查,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2001年是1.4%,2003年是1.98%,最近一次2005年的数据至今没公布,但据了解这个比例出现了下降。

“在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低到只有几个百分点的国度,在一个煽情比理性分析更受欢迎的社会,再虚假的产品、再荒诞的学说都不难找到庞大的市场。”方舟子说。

事实上,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近些年,对科普的投入也逐年增大。但中国科普研究所谢旭成认为,科学素质的提高并不单纯是靠投入物力一蹴而就的,它与社会的文化氛围也息息相关,而中国现阶段功利至上的文化氛围是国民科学素质提高的巨大障碍之一。

北大科学哲学教授刘华杰把林光常现象解释为“越是荒谬,越是有人相信”(编者注:西方中世纪的一句格言)。这位研究科学传播的学者说,虽然西方科学传人中国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但中国人接受的只是其中的技术部分,在更深层的文化上一直采取排斥态度。

推荐访问: 土壤 养生 后传 生存 另类
本文标题:林光常后传:另类“养生”的生存土壤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05/40545.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林光常后传:另类“养生”的生存土壤》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