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羊疾病发生的原因与预防及几种常发羊病的防治

发布时间:2022-04-06 10:09:31 | 浏览次数:

摘 要:随着我国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养殖业也在迅速发展。由于羊的使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较高,所以养羊产业也有了巨大的发展。本文将根据实际对引发羊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探究,并对几种羊类常发疾病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羊疾病;预防;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132028

随着国民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养羊业成为了我国养殖产业的一大行业,羊肉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食材,羊毛是服装产业常见的材料,而且,羊皮也是常见的药材和皮革材料。以前我国对养羊业不够重视,养殖户对常见的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了解不足,羊类疾病越来越多,因此养殖户的损失也就越来越多。

1 羊疾病发生的原因

羊类常见的疾病主要有3类: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普通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时间急的特点,在短时间内大量的羊群都可能染病;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相似,都能够使大量的羊群患病,会给养殖户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不同,普通疾病给养殖户造成的影响较小,规模较小,往往是由饲养方式不正确而造成的。

1.1 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以及真菌等,引发的羊疾病主要为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种。传染病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入侵羊体引起的,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短时间内能够大量传播,能够造成羊群的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病毒入侵羊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是口蹄疫、羊痘、羊传染性脓包病等,而细菌入侵羊体时引起的疾病往往是炭疽病、破伤风、羊肠毒血病等;寄生虫病主要是由寄生虫入侵羊体而引起的,寄生虫与病毒和细菌不同,寄生虫入侵羊体之后能够吸收羊体内的营养物质、分泌有毒物质,最终造成羊类发育不良、贫血甚至死亡,常见疾病为肝片吸虫、螨病等。

1.2 非生物性因素

非生物性因素主要为饲养问题或者管理不当,是引发羊类普通病的主要原因,常见疾病为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以及营养代谢疾病等。羊类的内科病主要为前胃疾病,常为前胃弛缓、瓣胃阻塞、瘤胃积食等,主要是饲养中存在不足而造成的,如饲养食物过于单一、饲养食物难以消化、饲养食物不干净、饮水较少等。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饲养食物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物质缺乏或者营养物质过多造成的,往往会使羊体内的营养物质缺乏,发育不良,贫血等,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中毒性疾病主要是由中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由饲养草料霉变或含有农药、杀虫剂等化学药品引起的。

2 羊疾病的预防

2.1 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监管

加强对环境卫生管理不仅能够预防羊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控制羊类疾病的传播。在对环境卫生监管时,不仅要加强对羊舍卫生的监管,同时也要加强对饮食卫生的监管。要定期对羊舍打扫、消毒,日常中要严格管理羊类的食物,要对食物的来源严格管理,不给羊群食用霉变食物,对不明原因死亡的羊焚烧、深埋或者高温消毒处理,及时处理羊群的粪便。环境是引发羊类疾病的一大重要原因,加强对羊群卫生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羊疾病的发生率。

2.2 对饲养人员提高要求

饲养不当是引发羊类普通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减少普通病的发生几率就要提高对饲养人员的要求。在饲养羊群时,要根据每只羊的不同选取不同的饲养方式,对妊娠母羊和育肥羊更要精心管理;对饲养的草料严格管理,禁止给羊群喂食霉变、有毒的草料,保证羊群充足的饮水量,并且要确保水源干净无污染;要及时对羊舍打扫、消毒,对死亡的羊及时处理和消毒,减少传染几率。

2.3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养殖户在养殖时尽量要坚持自己繁殖,当购入新羊时要先隔离观察,一般为40h,若在观察期间不出现意外情况就可以将购入的羊与普通羊群混合养殖,但如果在观察期出现意外情况就一定要及时联系出售方将羊群全部退回,并对羊舍消毒处理,避免传染。

2.4 做好免疫工作

传统的羊类养殖户对羊疾病并不重视,所以当一只羊出现疾病时就容易使大量的羊群感染,从而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做好免疫工作非常重要,免疫防疫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羊类疾病的发生几率。从羊出生之后,养殖户就要根据当地羊群常发疾病和免疫计划定期进行防疫药品注射。免疫工作能够使羊群获得特异性抵抗力,在疾病爆发时,感染该疾病的概率变低。除此以外,还要在初春季节和秋末季节做好驱虫工作,主要选取广谱驱虫药,驱虫工作能够有效的减少寄生虫引发的疾病。

3 羊类常发疾病的防治

3.1 口蹄疫

口蹄疫是羊传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由一种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也是偶蹄兽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以及发热等特点。口蹄疫的传染性非常强,表现为季节性发病,发病时间多为秋末时节,在冬季时病情最严重,春夏季节该病的传染性较小,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和蹄部的皮肤处有水疱、溃疡或者糜烂现象,在感染此病之后,羊的温度也迅速提高,增加到40~41℃。在发现该病之后要做好隔离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对羊舍做好消毒工作,尽量避免大规模感染,目前我国对患有口蹄疫的羊类没有治理方案,所以当发现感染时,要进行扑杀,进行无害化处理。

3.2 羊肝片吸虫病

羊肝片吸虫病是羊寄生虫病中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由寄生虫入侵羊体造成的,入侵的寄生虫是雌雄同体的肝片吸虫,不仅常见于牛、羊、兔、猪等兽类,也常见于人类,羊肝片吸虫病作为羊寄生虫病的一种,也具有非常强的感染性,当饲养人员稍有不慎时,可能会造成大规模感染,从而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肝片吸虫主要寄生在食物中,当兽类误食之后,寄生虫就由植物转向兽类,进入肝脏、胆管等器官。急性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口眼黏膜苍白,一般在3~5h内死亡,慢性感染者主要表现为贫血、水肿、毛乱、消化不良等,但最终也会导致死亡。预防羊肝片吸虫病要从羊群的饮食进行改善,禁止给羊喂食污水,尽量不要去低洼潮湿的地方放牧,当发现感染羊群时,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用丙硫咪唑片、硝氯酚、硫酸二氯酚、抗蠕敏等药物灌服,并注意定期服药。

3.3 羊急性瘤胃膨胀

羊的急性瘤胃膨胀病是由于羊饱食大量易发酵的饲料或空腹后骤然吃大量饲草,饱吃大量的豆科植物和多汁嫩草,如豆苗、青苜蓿以及水草,秋冬季吃了粮食后大量饮水均可引起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从而产生大量气体,造成羊的瘤胃膨胀。病畜主要表现不安,左腹部急性膨胀,敲时带有鼓音,不反刍,回头看腹,伸腰。由于肚子胀大又压迫胸腔,于是出现呼吸困难,口吐白沫,脉搏增快而衰弱,眼结膜潮红、发紫等症状。治疗:主要进行胃管放气,防腐止酵,清湿胃肠。急救:病羊数目较多又严重时,可采用套管针于左侧瘤胃处穿刺排气,但排气要缓慢。穿刺前后都要施行严格消毒。如果无套管针也可用粗注射针头、削尖的细竹节管,消毒后代替套管针穿刺排气,排气完后,可由排气管内直接注入止酵剂。用5%的碳酸氢钠1500mL洗胃,也可用醋20mL、松节油3mL、酒精10mL混合后1次灌服;中药可用莱服子30g、滑石粉10g、芒硝20g煎水,另加清油(或花生油)30mL,1次灌服即可。

3.4 肺炎

病因:由感冒而引起,天气变冷,受寒又遇雨淋,或剪毛、药浴后又受冷风等均可引发肺炎。症状:发热,呼吸困难,咳嗽,有鼻涕,结膜充血,头耳下垂,食欲衰退。治疗:肌注青霉素水剂3.5万单位以上,每3h 1次,注射油剂每次30~80万单位,每日1次。剪去前胸之毛,擦之以芥子泥,亦有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应中.牛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337-338.

[2]邓仁伟.羊病的分类及综合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10):184.

[3]孙洪新.羊口蹄疫的防控措施[J].北方牧业,2011(1):30.

[4]钢巴特尔.养病防控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2(7):53-54.

作者简介:谢世文(1960-),男,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禽疾病防控和治疗、农民科技培训。

推荐访问: 几种 防治 预防 疾病 原因
本文标题:羊疾病发生的原因与预防及几种常发羊病的防治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06/41005.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羊疾病发生的原因与预防及几种常发羊病的防治》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