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企业蜕变的仿生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2-04-10 09:55:30 | 浏览次数:

摘要:从仿生学的角度看,企业的蜕变过程就是企业变异的过程,也是企业再生的过程。再生以后的企业,与企业原来的形态,存在差异,也就是变异。企业作为一个人造系统,虽然具有生命体的某些特征,但它不完全是一个自组织。企业蜕变(变异)的过程必须由企业的员工来完成,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诱发企业基因突变或直接对企业基因进行重组,来完成企业蜕变(变异)的过程。

关键词:企业蜕变;仿生学;企业基因

众多研究表明,在企业的演进历史中,企业的平均寿命很低,死亡率极高。美国的大型企业平均寿命不到40年,日本和欧洲的企业平均寿命不到12.5年,中国企业平均寿命7年。由此可见,企业“短寿”不是一国独有而是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存续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企业,如杜邦、麦当劳、西尔斯、可口可乐、福特、摩托罗拉。这些事实证明,企业长寿又是可能的。

从生物学和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企业是一个人造系统,有产生、成长、成熟、衰退、死亡的过程。因此,企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要使企业长寿,途径有两条:一是针对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二是通过蜕变,将企业的一个个生命周期连接起来,跨越生命周期而使企业永续经营。

对于今天的企业来说,如何通过蜕变建立自己的生存空间,保持健康成长,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和持续发展,至今仍是一个令人困惑的世界性难题。本文拟从仿生学的角度,对企业蜕变进行理论解释。

1企业的生命体内涵

企业系统是人造的,它本身并不是一个自组织,只有当人们按照自组织的特点对它进行设计并适当约束后,它才具有自组织的功能。可以某种程度上把企业看作一个生命体,但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生物体。企业有生命,既是事实,又是在比喻的意义上讲的。为何说企业有生命是事实呢?

第一,企业同样拥有活动能力,也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企业的生产活动正是企业的活动能力,犹如企业的新陈代谢过程。企业购进材料与售出产品一样也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资交换。在市场的风云变化中,不断调整产品的品质与性能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在不同的时代背景表现出不同的组织形式以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表现了企业的自适应能力。企业的规模可以随着不断地经营而发展壮大。正如同生命体的生长发育一般。

第二,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元同样拥有很强的新陈代谢、抗干扰、自适应、自协调、自复制与自繁殖能力。比喻意义是指并非是一种蛋白质的存在形式的企业,却在各方面都符合生命运动的机理。生命体在自然环境中吸收阳光雨露,而企业的成长环境只是比喻意义上的社会,市场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企业又不同于一般的生命体。企业如同人一样有自觉意识,有目标和自觉行为,但它显然又不同于人。企业是人之外的物质性存在,却又灌注了人的意识和主观要求,成为一种社会物质和文化存在。因此企业是比喻意义上的生命体。作为生命体的企业为什么会成长、衰亡,分析时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要深入分析其本质内涵[1]。

企业仿生化是把企业视为生命体,以生物的各种各样特征为模拟对象,来认识企业及其环境中的各种现象,研究企业的生存和持续成长问题。作为生命体,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存活。只要能够存活下去,就是成功的标志。企业在追求存活的过程中,必须贯彻适者生存的方针,换言之,企业要适应环境。企业仿生化研究与永续经营的思想在观念上是不谋而合的,即本着永续经营的观念,企业追求成长,追求“不亡”,而非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可谓不谋而合[2]。

2企业基因

在研究企业管理时,我们把生物学中的“基因”概念借过来使用,但不能完全照搬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定义,更不能机械地理解运用。2003年,约翰·奥瑞克等在《企业基因重组》一书中最先提出企业基因重组的概念,他们将企业基因定义为企业的业务构成单元。一个企业犹如一个人,我们把它的生命体中具有遗传功能的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素的集合体看作企业的基因链,那么就可以给企业基因下一个定义:企业基因就是指一个企业生命体中某些具有遗传功能的能够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元素(如企业制度类型、产品、组织形式、企业文化等)的片段。

企业基因的每一个片段都可以独立起作用,也可以几个片段综合起作用,进而影响、制约甚至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企业基因诸元素的健康成长,并协调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基因诸元素就像一个个DNA分子,哪一个元素或链条出了问题,都会影响甚至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它们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共同作用形成一个综合合力,其中任何两个元素的合力都沿着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方向前进,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着企业的生命。

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还可以对企业基因作不同的分类。根据它们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正向基因(对企业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和负向基因(对企业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根据一定时期内它们在企业发展中地位不同可分为主要基因(起主要作用或主导作用)和次要基因(起次要作用或辅助作用)。根据它们对企业发展是否具有决定作用可分为决定性基因和非决定性基因。根据它们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是否具有变动性可分为可变基因和不可变基因。根据它们自身是否受到人为影响可分为客观基因和主观基因等等[3]。

3遗传变异理论对企业蜕变的解释

3.1企业蜕变就是企业生命体的变异

从仿生学的角度看,企业的蜕变过程就是企业变异的过程。蜕变以后的企业,在形态上与原来的不同,存在着差异,因而是变异。为什么说企业的蜕变就是企业这个生命体的变异呢?因为蜕变是一个重生的过程,企业蜕变,就是企业再生。再生以后的企业,与企业原来的形态,肯定不一样,这就是差异,也就是变异。

当然,企业作为一个人造系统,虽然具有生命体的某些特征,但它不完全是一个自组织。也就是说,企业的变异(蜕变)是不可能自动完成的,必须有外界力量的推动和控制。由于管理企业的是人,所以,企业蜕变(变异)的过程必须由企业的员工来完成。企业的员工(主要是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诱发企业基因突变或直接对企业基因进行重组,来完成企业变异(蜕变)的过程。

3.2企业蜕变的方法是重组企业基因或诱发企业基因突变

3.2.1重组企业基因

奥瑞克、琼克和威伦(2003)[4]最先提出企业基因重组的概念。他们把企业基因(也称能力要素)定义为企业的基本结构元素,并提出将业务单元重新进行组合(即将本企业某些部分与企业外的一些部分重新组合),用类似在生物工程中取出一个好的基因来刨造一个全新的、更强的基因组的做法,形成更有效的企业DNA,组建一个更专业、更简洁的企业组织[5]。

就像人的体态特征是由一系列复杂的人类基因组所决定的那样,他们视企业为一个能力要素的组合,并认为正是分布于企业中的这些能力要素决定了企业的价值。通过对大量基因图谱的研究,我们对人类基因的组合序列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然而在商业领域,一个崭新的企业基因工程时代已经渐露端倪。

过去我们关注的是整个企业或业务单元的健康,而未来我们将越来越多地关注独立的业务构成单元,即企业基因。每个业务能力要素就是企业价值链中对企业产品有独特贡献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基因组掌握着企业的“遗传密码”,这些“遗传密码”决定了企业销售什么、销售对象是谁以及可以配置哪些资源[6]。

企业基因是企业生命体中某些具有遗传功能的能够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元素的片段(如企业制度类型、产品、组织形态、企业文化等)。因此,对企业基因进行重组,就是对企业的法律形态、产品类型、组织形态、企业文化等制约企业发展的元素片段进行重新组合。企业基因的不同组合,会使企业形态各异。下面仅以企业的法律形态、产品类型、组织形态基因片段为李,来说明企业基因的组合的情况(见表1)。

3.2.2诱发企业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叫自发突变,由人工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药剂诱发的突变叫诱发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在生产上人工诱变是产生生物新品种的重要方法。

企业虽然是一个生命体,自身也具有基因,但它是一个人在系统,不是自组织,因而无法自动完成基因的突变,必须由人工来诱发。例如,企业法律系形态有不同的种类,产品多种多样,组织形态也有很多。这三类基因片段的不同变化,都可以引起企业的变异。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诱发这三类基因片段发生变化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蜕变。不同的诱发情况见表2。

表2只给出了6种大致组合情况,其实,如果将每个基因片段的详细种类都写出来,企业变异的类型可能有好几十种。

参考文献:

[1]丁任重.企业生命体[M].北京:天地出版社,2004.

[2]韩福荣,徐艳梅.企业仿生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3]武汝廷.企业基因管理模式初步设计[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2):70-76.

[4](荷)约翰·C.奥瑞克等.企业基因重组[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5]刘燕娜,戴永务,林纾等.基于企业基因重组理论的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创建研究[J].生态经济,2006(5):62-63,67.

[6]王伟,黄瑞华.企业基因重组理论与国有企业战略转换[J].预测,2005(1):34-39.

推荐访问: 仿生学 阐释 蜕变 企业
本文标题:企业蜕变的仿生学阐释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10/42198.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企业蜕变的仿生学阐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