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布时间:2022-04-13 08:11:00 | 浏览次数: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与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分析,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感觉——思维——创造,这是认知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这是意向过程。一方面,认知决定着意向的强弱,当认知活动深入进行时,意向过程会得到相应的加强;另一方面,意向又决定着认知水平,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情感不强烈,意志薄弱时,就难以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只有把认知和意向这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起来,才能获得相得益彰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理念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应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把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自然渗透,从而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真正得到不同的发展。从情感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认真审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立和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创设这样的情感氛围,首先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感。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发挥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教与学才能形成和谐的共鸣,增进感情交流,建立师生同步的良好数学情感场,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教师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和蔼。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最后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率=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设想一个情绪不好、感情淡薄的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

②教学要民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对别一部分人(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漠不关心;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

③采取鼓励性的及时评价,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提问、做作业和其他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微小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许多教师的经验说明,通过鼓励性的及时评价,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诚待人,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陶冶作用。情感和认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相伴,并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构绘出一幅立体的情感交流网络和氛围,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教师要凭着对本职工作的爱,对自己学生的爱,用美好丰富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既教书又育人,才能为学生指点迷津。

(二)在生活实际中渗透情感教育,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作为农村小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事情:学生学习了米、千米的认识,却不会估计日常生活中建筑物的高度,人的身高: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却不会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时,对于来自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却无从下手。联系生活情景渗透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又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才会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以情景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故事情景、生活情景、形象动态情景、质疑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等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体验促进情感的发展。(1)根据小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创设悬念,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2)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强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3)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4)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抓好直观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具体性。(5)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学习活动中,认知起操作作用,承担着知识的吸收、贮存和转化任务;而情感起动力作用,承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调节等任务。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大目标,其中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其他目标的动力。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把知情融为一体,使认知和情感彼此促进,和谐发展。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

(三)在体验数学美中渗透情感教育

著名的美学家烛光清认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美育的直接作用于塑造心灵美,培养高尚的情趣。正因为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所以教学中的审美活动能促进互动。美无处不在,数学教材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数学情感和能力的主要来源。

1、数学自身的内在美

数学教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它处处充满了美的感受,美的创造,正是这些构成了数学的美,对称的美,简洁的美等。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挖掘数学课程的内在美,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时,我充分展示了各种图形,让学生了解了建筑物、舞蹈、剪纸的对称美等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数学图形自身的内在美。

2、数学自身的文化美

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数学历史知识,陶冶学生的积极情感;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用情感的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让情感与思维共舞,必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计算器这一学习内容时,使学生认识算筹、算盘、感受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源流长,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计算工具更便捷、更先进。

3、数学自身的人文美

我国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把握教材中蕴含的史料,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教育。如: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适当挖掘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美,欣赏理解数学美,进而去追求创造美。教师要在课堂上适时渗透美育,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新理念。让学生从这些浅显的数学知识中,悟出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的做人之道,才是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在美的情景中愉悦地学习数学,借赏数学的美,感悟人生真谛,才能陶冶出学生高尚的情操。

(四)、在激励性评价中渗透情感教育,建立探究创新的心理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学过程中,如能针对学生的思维状态及时地给予评价,使其体验成功,感受成功的激励情绪,这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其创新精神和能力而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例如在学生发现了正方体特征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计算长方体周长的方法时,我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 “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为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①探究的问题要科学。现在一些教师对探索性问题把握程度不够,不是过于简单了,就是过于难了。探索性要求,一方面,所给出的数学问题不能过于简单,缺乏思考的余地,不点就通、不思就懂的问题是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另一方面,所给出的数学问题又不能过于复杂、高深,超出了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否则,学生将会由于对知识理解、问题解决过于困难而产生厌烦心理。教学应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不断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障碍,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他们在探索过程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会产生种种情感。对此,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方法的的点拨,为学生思维“铺路架桥”,帮助他们克服认知上的障碍,强化积极的情感;另一方面,要用直接或用暗示的方式把期待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体验到老师的亲切与信任,从中受到激励,坚定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数学情感。

总之,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变化,这也应该是我们教师的功夫。因此,评价要及时、恰当、适度。情感是复杂和立体的,同时又是发展和变化的。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学情感的培养至关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使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情理结合,把情感教育与数学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智慧结合起来,既传授了教科书上的数学知识,又重视培养了学生健康和积极的情感。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数学作为全世界都通用的学科,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学渗透在建筑和技术中,渗透在经济和国家管理中,可以说数学铸造了整个世界。只有让学生感到这就是数学的特点和优点,才能使他们真正喜欢数学,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利武器,以加强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并非高深莫测的,在生活中就有数学的应用,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总之,正因为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推荐访问: 小学数学 情感 教育 教学中
本文标题: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13/43166.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