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建设“西部计划”长效就业机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4-30 15:40:02 | 浏览次数:

[摘 要] “西部计划”是人才强国的战略举措之一,为西部大开发吸纳了众多的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志愿者投身西部建设,给西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西部计划”中的就业机制的弊端问题,给“西部计划”的实施带来了众多的隐患。大学生志愿者就业问题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众多甘于奉献西部的大学生人才流失严重,也使得“西部计划”的效果大打折扣。建立“西部计划”中志愿者就业的长效机制、构建长效的职业发展通道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西部计划” 大学生志愿者 长效机制 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 (2009)04-0148-03

[作者简介]苟萍,谢华,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

国家从2003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5年来已经累计招募几万名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地区从事各类志愿服务,为西部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计划实施之初,其目标是支持西部建设,并通过鼓励志愿者扎根西部、就业基层。但是现实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志愿者期满后却要再次进行职业选择,从而使就业成为志愿者最大的困惑。相当一部分志愿者自愿在西部就业,却得不到政策上的支持,不得不离开西部回原籍寻求发展。如今,创造机制解决其就业问题成为需要。创造长效就业机制可以让愿意留下来、当地又需要的志愿者能够留下来,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又为西部地区稳定了人才。因此,实施“西部计划”必须考虑到大学生志愿者长效就业机制的建设问题。

一、建设“西部计划”长效就业机制的现实需要性

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密度远低于东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密度。2000年每万人所拥有的人才数量东部地区为833人,西部地区为618人。西部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不懈地努力,更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西部人才短缺的矛盾。 “西部计划”就是根据需要而制定的利国利民的国家政策, 既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基层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健康成长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这项工作需要有高层次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后续力量持续补充。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制定整套系统的政策和有效的保障措施来保障志愿者的利益。现实形势要求尽快建立长效就业机制,使此项工作得以健康、有效地持续开展,使缺乏人才的基层和广大西部地区能得到有效的人才补充,使基层和广大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有效的发展,逐步缩小中东部地区的差别,进而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建立起长效机制,首先国家应尽早制定出具有全局性、统一性、实用性、规范性、前瞻性和连续性的政策,号召、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去服务和就业。当然这既要有制度上的激励和保障,也需要有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要加强对毕业生后期使用和流向的监督、规范,统筹规划大学生“西进”工作的实施。

二、“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存在的问题

“西部计划”虽实施了6个年头,但仍处于初期阶段,尚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值得提出的是,由于后期志愿者管理工作的缺失,就导致了志愿者二次就业的困难和盲目。与志愿者招募“入口”相比,其“出口”——就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志愿者的择业成为了西部计划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顽疾。

志愿者的去向安排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问题最集中的环节。志愿者服务结束后,就业风险全部要让他们个人去承担,这对“西部计划”的长期实施是不利的。“西部计划”的目标是支持西部建设,并通过鼓励志愿者扎根西部、就业基层,或自主择业、流动就业以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是,扎根西部的志愿者只是极少一部分,而最终留下的更是寥寥无几。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在“西部计划”中,国家还没有考虑到志愿者岗位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政策上还缺乏对志愿者常驻机制的思考。大部分志愿者服务期满后,仍然要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共同和应届毕业生去竞争岗位。一年的志愿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增添了一些人生阅历,很多用人单位也并不认可志愿者,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虽说志愿者考研究生可以加分、考公务员可以加分,但是面对一年的时间流失,他们与其他的人的差距就变得更大。他们奉献过,为西部的工作努力着,而得到的却是失去了一年、两年的青春和并无本质意义的“优秀志愿者”证书。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诸多新困难。结构性矛盾仍是当前最突出的矛盾,过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而中西部地区及农村、基层缺乏人才的矛盾没有得到缓解。究其原因,首先是国家和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以及“西部计划”决策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政策缺少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这一平台,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解决这种结构性失衡,最终实现“西部计划”与大学生长效就业机制的一体化,实现大学生就业与西部地区人才储备双赢的局面便显得尤为紧迫。

三、建立“西部计划”长效就业机制的具体措施

“西部计划”与大学生长期就业不是一个分割的关系。不能将西部看成志愿者一个临时驿站或短暂的收容所,“西部计划”与大学生就业有着诸多的联系和渊源。首先,作为学生工作,二者有着共同的组织基础;其次,从实质上说都是为了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出路问题,二者的目的是一样的;第三,“西部计划”工作的主题与就业工作的形势都需要在大学生当中树立“面向基层”的理念,二者的思想基础是共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看作是大学生就业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必须做好“西部计划”的具体落实工作,在志愿者的就业问题上建立长效、稳定的机制。

(一)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西部就业

人才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西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既需要具有全局观念、战略眼光、雄才韬略的“帅才”,又需要具有某种特长,从事具体工作的“专才”。“西部计划”出台伊始,国家便出台众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有才能的志愿者投奔西部。这些优惠政策包括:服务期间志愿者享受600元/月的生活补贴;服务期间计算工龄;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志愿者,考研究生加10分,考西部的公务员加5分,且“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在录用党政机关公务员和新增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时优先录用、招聘志愿者”。另外,“西部计划的组织者将尽力为服务期满的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就业服务”。然而,据调查显示,这些政策大多还存在被悬在半空的嫌疑,缺乏落实和监督。在“西部计划”实施之初, 有关部门承诺在考研、报考国家公务员等方面为志愿者提供优惠政策,但国家至今尚未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随着志愿者人数的不断扩大, 尽管就业市场的压力暂时会有所缓解, 但这无疑是风险积累的过程。因此必须落实优惠政策,尽可能地将风险降到最低, 以保证志愿者有较好的收益。此外, 也不能忽视由于志愿者无法找到工作而导致的其他社会风险, 例如,社会不稳定、未来报名参加志愿者的人数骤减等。如果未来要扩大志愿者数量,吸引大学生到西部长期就业,那么这些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因此,落实优惠政策刻不容缓,把优惠工作做到实处尤为重要。

(二)进一步营造创业氛围,转变志愿者的就业观念,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各类数据显示,志愿者在择业观念上依旧存在突出问题:一是对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到基层就业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对岗位的选择视野比较狭窄;三是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动力不足。可以说,观念仍然是影响志愿者到西部择业、就业、创业的重要因素。“西部计划”首先要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要让“投身西部、投身基层,投身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的就业观念和“行行出状元”的敬业观念深入人心。根据邓希泉等人近几年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调查显示,服务期满后,志愿者选择继续读书的最多占34.8%;留在西部就业和发展的只占21.7%;有15.1%的人选择离开西部到发达地区寻求发展;考虑尚未成熟的占28.3%;选择在西部创业的基本上没有。另外,志愿者对读书深造和进入公务员队伍情有独钟,相当多数志愿者的职业发展观念还没有真正融入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志愿计划的理念中去,还未真正树立扎根西部、献身西部、发展西部的精神理念。诸如此类问题都会影响“西部计划”实施的效果、影响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及西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开拓思路,创建“两项平台”,发挥平台的积极作用

首先是高校要为志愿者创造平台:一是拓宽就业信息平台。高校团组织可以通过上级团组织和兄弟系统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与往届优秀青年志愿者,在西部和基层单位与大学生之间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另一方面要利用团学组织原有的各类报刊、橱窗、网站等宣传阵地,通报各项志愿活动开展情况,宣传优秀青年志愿者,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大学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二是创新实践平台。高校团组织应努力拓展社会实践的功能和领域,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将有潜在就业机会的实践基地逐渐建设为大学生实习基地,并不失时机地将就业实习基地转变为实际就业渠道。高校团组织还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就业的实践舞台,积极开展“就业见习计划”。三是完善创业平台。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一个渠道,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高校团组织应整合资源、创新机制,通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与科技创新园区、社会企业界的沟通和联系,为学生从“计划”创业转化为实际创业提供帮助,鼓励学生到广阔的西部和基层创业发展。同时高校团组织还应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政策、资金及场地等的支持。落实高校创建的这一平台,无疑会给“西部计划”带来新的活力。

其次是受援单位创建的平台。要坚持“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和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大胆地使用志愿者,让他们到最基层、最需要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受援单位在接受大学生志愿者后,要进行岗前培训。要针对性地开展对志愿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明他们的发展方向,明确他们的发展路径,增强他们服务西部、扎根基层的决定和信心。

(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实现志愿者择业与就业体系的并轨,使人力资源由短期性转移向长期性转移过度

“西部计划”实行的1~2 年志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属于短期性的人力资源转移,难以彻底根除西部地区人力资源面临的长期性短缺和结构失衡性问题。为此国家必须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切实解决当前志愿者就业时存在的欲留难留的尴尬局面。很多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受援单位想留,志愿者本人也愿留,但由于缺少相关的政策支持,最终双方都不能如愿。志愿服务期满后,如果不能让相当部分志愿者留在西部,对西部地区来说无疑是种遗憾,使“西部计划”存在“人才磨合的训练场”之嫌,这显然是不符合“西部计划”初衷的;志愿者回到东部仍然需要就业,对于国家而言又是徒增不必要的负担。加强和改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引导更多的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青年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改善当今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有效途径。因此,对待期满的志愿者,可以创造多种渠道,为他们设计职业领域自我认知、成长、发展和提升的长久职业道路。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既是为了满足大学生志愿者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更是要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胜任工作,服务西部,并通过建立有关的考核、录用条件和程序,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职业发展施加影响,使大学生志愿者的职业目标与设计有利于满足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需要。通过长效就业机制的建立,让他们逐步走上各级领导和管理岗位,走专业技术发展之路,走技术和管理并举的双通道发展之路,走企业管理和职业经理人之路,在西部奉献青春,实现自我。

四、结语

“西部计划”实施五年来,给西部建设提供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带动了西部的快速发展。另外,从形式上开辟了大学生就业新渠道,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但是,“西部计划”在志愿者就业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尚需要进一步创新。在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各级组织、各个受援单位要本着把大学生志愿者个人发展同西部的发展、国家和民族的兴旺相结合的原则,积极为大学生志愿者构筑施展才能的平台,与他们一起规划职业发展道路,多方位、多渠道地构建职业发展通道,为志愿者建立长效就业机制,让大学生志愿者在西部、在基层扎根,真正为西部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

参考文献:

[1]王楚辉,张倩颖.“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的实践效果与建议[J].江苏高教,2008,3(4):98-99.

[2]王根顺,沙良波.西部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5,6(3):2-3.

[3]巴玉玺.论引导大学生为西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政策激励与措施保证[J].经济与发展,2007,6(6):16-17.

[4]张涛,张志良.西部地区人才配置机制的转换及高层次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4,10(5):103-104.

[5]藏小林,江晓东.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职业发展通道构建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8(15):48-49.

[6]白鑫刚.“西部计划”与大学生就业体系并轨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6(12):59-60.

[7]李乔飞.大学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7(7):16-17.

(责任编辑:向欣)

推荐访问: 长效 机制 思考 西部 就业
本文标题:建设“西部计划”长效就业机制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30/50526.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建设“西部计划”长效就业机制的思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