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链接生活,寻“根”生物

发布时间:2022-04-30 18:00:03 | 浏览次数: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生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提高生活能力。这就提醒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所授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根本的不同,教师要学会将科学文化知识与现实生活相链接,尤其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更应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人具有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经验,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以及习题训练中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研究与探索,下面简要介绍几点经验,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一、生活情境,从“根”导入

科学文化知识大都来源于生活,因此也要应用于生活,脱离了实际的生物知识是没有实在意义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现状相结合。而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所授章节内容,选择合适方式构建一定的生活情境,进而让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对生物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之初就对生物充满憧憬。

生物学科的根本就是来源于生活,我们授课的方式也要与生活相结合。我们可以在课前就为下一节课做准备,联系生活情境,突破教学难点。高中生物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大部分知识都十分复杂且抽象,学生很难轻松地理解并运用生物知识,而且生物课堂大都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准确把握住教学目标,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当我们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一节内容时,我都会在课堂导入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食用各种各样的食物,而当我们在吃杏时,口腔黏膜会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感觉?”等问题,通过这样与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出细胞失水这个教学概念,进而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由于所提的问题与我们切身实际相关联,学生都纷纷展开思考,积极响应,探索问题的答案。有的学生当时可能不知道答案,但是他们会翻开课本寻找突破口。经过查找他们就会轻松地发现其是细胞内外浓度不同而引起的,即细胞外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部的浓度而导致失水。如果学生仍旧没有任何收获,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拨,可以联系前一节的内容,将这个问题细化到每一个小的知识点上,将问题细化分散,最后再将答案与学生分享,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去探索。

根据所讲授的生物知识,巧妙地与生活相联系,既能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也会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也活跃了生物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收获良多。

二、生活实践,立“根”操作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高中生物课本中也有很多需要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的章节,对于这样的课堂环节教师一定不要松懈,正是由于这些章节的设计才能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要对生物实验引起高度重视,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且尽可能地将实验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来对生活起指导作用。

高中生物的实验有很多,教师可能会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让学生完成每一项实验,但是教师一定要珍惜可以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例如,当我们在学习完细胞呼吸等基本原理之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我通常会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如“探究水果保鲜的条件”,我们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三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一名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一名学生进行条件控制,一名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最后由三名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得出结论。教师课前准备新鲜程度差不多的桔子,向每组分发桔子若干,分别将其放置在室温、低温、隔绝空气、不隔绝空气、干燥、湿润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记录,根据各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得出桔子的新鲜程度,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再进行探讨商议。教师可以在旁协助,帮助学生解答问题,最后统一得出水果保鲜的适宜条件:低温、低氧、适宜的温度。其实,这样的探究实验并不需要很多的实验器材,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知识梯度,如探究保存水稻种子的适宜条件等,这些实验都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

实验所选取的对象一定要与生活实际相关联,这样学生才会有进行试验的动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真知,将生物知识融化在生活当中。

三、生活习题,树“根”意识

作为一名高中生,最不可避免的就是要接触大量的习题,来提升自己对知识的熟练程度,高中生物也是如此。在进行高考之前,我们会遇到很多习题,教师也会以各种缘由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习题资源,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挑选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生物习题,增强学生对生物的认识。

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是我们人生的主旋律,所以我们在习题训练中也要体现出对生活的重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生物习题有很多,都需要教师精挑细选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例如,当我们学习完《基因工程》部分内容之后,都会有一个单元总结,教师基本都会为学生挑选一些经典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我就曾给学生留下这样的题目:

200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用基因工程迅速研制出“非典”诊断盒。请分析其作用及机理是( )。

A.治疗“非典”,利用的是抗原体反应

B.诊断“非典”,利用的是DNA分子杂交技术

C.诊断“非典”,利用的是抗原抗体反应

D.治疗“非典”,利用的是DNA分子杂交技术

这道题目与非典相关联,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过非典那个时期,所以对于这样的习题学生一定会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解开当年学生心中的疑惑。其实这道题目非常简单,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能够进行诊断,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非典。这样就能够排除选项A和选项D。然后再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判断,利用基因工程中的基因诊断,其原理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如果出现杂交带,说明患病。所以正确选项为B。

四、生活作业,扎“根”沃土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作业的布置也是讲究原则的,教师要根据当节课堂学生具体的表现情况来定夺作业的情况。同时为了使学生对生物学习充满兴趣,作业布置也尽量要与生活相联系。

对作业内容的设计教师一定要深思熟虑,既要考虑本节课知识的重点所在,也要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切不可与学生脱节,留的作业太难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继续进行生物学习。其次,作业布置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后,我都会给学生留下课后作业。围绕着光和色素的问题从“春天树叶为什么会变成绿色”这个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分析出植物色素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对周围事物的变化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种课后讨论式作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课后作业的设计一定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作业从书本回到生活,增强作业的实践性。让学生领悟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投入到课程学习当中去。

总之,教师开创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生活提供最大的便利。生物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掌握生活中的基本规律。

推荐访问: 生物 链接 生活
本文标题:链接生活,寻“根”生物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30/50610.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链接生活,寻“根”生物》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