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南方学术 木棉精神

发布时间:2022-05-01 08:50:02 | 浏览次数:

每年南方心血管学会议召开之际,来自各地的学术代表往往不经意间被广东大厦前面一片火光映红双眼,只见木棉树高大挺直的树枝上挂满灿烂夺目的花朵。木棉树没有杨柳婀娜多姿,但是却有男子汉一样的粗犷正直;木棉树没有梅花树遇寒香越烈,但是却一样执着、坚定;木棉树没有榕树那样襟怀博大,但是却一样豁达精深。

记者:据了解,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从当初的一个医院级学术会议到现在已经成功跨越了区域性影响力阶段,成为了享誉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高水平学术盛会之一。请您介绍一下广东省人民医院是如何为南方学术界搭起了一座学术交流舞台的?

林曙光:原来的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简称南方会)只是以一个省为主。虽然现代科学进步的脚步加快,可是也不可能快到每个省每年都有很多新的学术进展。所以我们就想还是应该团结大部分省市,之后就主动寻找。首先是中南六省接触,也是不谋而合,我们得到了黄从新教授的支持,也得到了香港HKCC的主席刘柱柏教授的支持。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到现在,南方会已经发展到12个省、2个特区,大家也注意到南方会的主席是四个主席,不是一个主席。我们认为南方会把中南、西南、东南都团结起来会更加有生色,新的内容会多。我们还有进一步扩大参会省份的计划,但是由于认识水平跟概念的问题是不能够强求,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美国的(ACC和AHA),两个会议是我们学习的方向:分别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这样的话,春天在南方,秋天在北方,就不会浪费。但这是一个远景,还是需要做很多努力的!

记者:众所周知,广东省人民医院作为全国三大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已经连续5届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疾病研究合作中心,在我国心血管病学术界一直处于领导地位,特别是在心律失常、冠心病和先心病的学术研究和诊疗方面尤为突出。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广东省人民医院2007年在学术和临床方面的一些进展以及2008年的一些打算?

林曙光:上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到中国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上海市心研所以及广东省人民医院选为在中国的心血管研究的合作中心。连续五届(一届是五年),二十多年,在这之中的时候,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心血管研究所,刚才也讲了我们广东有南方独特的一些疾病和诊疗重点,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很感兴趣。我们受世界卫生组织的派遣,多次派遣专家到印度、马来西亚、印尼,到尼日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去指导他们怎么开展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做得很好,我们也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于风湿性心脏病的诊疗规范的制订。这几年我们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和一些心脏病的诊断方面取得优势以后,也同时接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任务:到捷克、斯洛伐克,东欧几个国家,印度,大概五、六个国家,指导他们开展先天_生,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对我们的工作也做了高度评价。

这几年是医患关系最紧张的时候,心血管疾病诊疗是一个特别高危的行业,因为跟心脏有关系,搞不好就是死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延长病人生命、减少病人的痛苦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心血管研究所的医生,特别是副主任医生,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65小时(法定时间是40小时,医院指定时间35小时),这意味着他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0点,周末还得加班。但我们很欣慰的是我们抢救了大量的病人,整个心研所2007年导管介入完成7000多例,心脏手术完成3000多例,还有大量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这个数字在国内是很高的。

这几年来,先天性心脏病的镶嵌手术我院可以说在国内开展最多。我们早在90年代就开始做镶嵌手术,2007年做了45例。在基础研究里面,我们紧紧抓住世界前沿,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一人类的后基因组计划,或者叫人类的基因功能组时代,这个时候我们跟西方国家就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大家在这方面下足了力气。这方面只要愿意投入,有足够精力投入的话,我们可以取得跟西方国家一样的成绩,我们这方面做得非常好。2007年,我们研究所在SCI上发表文章40篇,其中26篇是关于疾病的功能基因,特别是在高血压的中国南方人的一些基因上面,发现了一些致病基因,也找到针对这些特异基因的可指导用药。通过这些基因来决定你是对ARB比较适应,还是用CCB比较适应,所以我们这些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2008年必将迎来更好的一个前景,因为2007年,全院上下做了一个动员,业务有了飞跃的发展——整个业务量较往年增加了14%(是指收治病人)。2008年在对2007年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优化流程,进行结构调整,做了相应的政策修正比如加大了ICU的建设,来迎合未来的医改政策的改变。大家知道,将来基础病都在社区,我们医院接受的将是危重的、困难的疾病,所以外科和介入治疗是主要的。我们对2008年是有信心的,一定会在2007年的基础上再取得一个长足的进步。

记者: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方面,南方和北方想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广东省人民医院如何在保持与国际最新学术进展同步的情况下,结合地域特点为当地百姓造福的呢?

林曙光:我们作为南方的心血管病工作者,经常自己也在问这个问题,因为虽然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大的基因背景应该说没有太大差异。但是,气候条件、长期外因的影响,在心血管病的发病的情况,南方和北方还是有不同的区别。

近十年来,大家在饮食方面向西方国家学习比较多,所以一些病的发病率开始接近。20年前很奇怪我们医院CCU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还没有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一个月的多;这几年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大超过遗传因素的影响,现在来说冠心病的发病率比较接近了,猝死的发生率也出现高潮。所以南方的“脑卒中”特别是出血性的症状比北方地区要多,还有一个是先天性心脏畸形,这一点目前为止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南北没有多大差异。我们知道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等都是我们的“老大哥”医院,他们在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方面都非常强。我们也会向这些医院学习,努力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同时加强自己的特色治疗。

在特殊疾病治疗方面:第一,把先天性心脏病作为主攻方向,特别作为我们研究所的一个所谓系统性工程来处理。今年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有关先天性心脏病的两个课题都给我们拿了。我们建立从新生儿开始、从妇产科就开始进行胎儿的超声,及时发现先天性心脏病,一直到内科治疗,介入、介入仪器的研究、外科治疗、外科术后的康复,一系列我们全部都参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最早出生18个小时、最小是1.2公斤,我们都成功救活了。现在全球所能够使用的先天性心

脏病的介入治疗手段我们都能够用,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器械是我们自行研究的(也有部分是拿来主义,学习人家,然后有所创新,有所发明),现在复杂的、先天性的大血管病变我们做的非常成功,基本上占了95%以上。2007年,我院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是1700多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也接近2000例。同时也成立了新生儿的ICU,心血管那里也成立一个小儿ICU、心脏的ICU。

第二,把风湿热作为全省的重点实验室。过去在条件比较差的时候,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很高,我们研究所,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全球的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的重点合作对象,这个工作我们一直在做。当前由于我们国家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抗生素的使用范围提高了,这个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我们把工作重点转到内地、转到新疆、西北地区去,监测那边有没有这种疾病的流行。目前根据我们初步的监测情况,没有明显增加。我们现在继续在做的工作,争取能够做出疫苗出来,防止像美国这种发达的国家在1992年出现的风湿热再燃,这是医学上的一个教训。

记者:在刚刚过去的、引起国际普遍关注的南方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战,取得重大的阶段性胜利,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及时安置,灾区市场基本稳定,社会秩序井然。请您介绍一下作为身处抗灾第一线的广州医疗卫生战线的代表,广东省人民医院如何在抗灾中发挥出积极作用的?

林曙光:感谢媒体的关心!今年春节,尤其是广东,因为广东的气候平时都是偏温的,所以在突然的低温雨雪灾害中,防灾、备灾工作的不足就显示出来了。再加上春节的运输高峰,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损害。灾害的突然出现,关系到人的问题:春节能不能把民工有效运回家?如果回不到家,已经售出的票——400多万张火车票,全部积压在广州的各个火车站以及沿途之中,我们如何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这是当时我们的首要任务。国家制度在此时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尽管灾害措手不及,但是这个时候真正体现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了,政府一声令下,把大家带动起来。广东省人民医院是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直接领导下的一个最大的、向广东省人民提供一个基本医疗服务的单位,在面临这种重大灾情时,我们第一反应是不用省委省政府告诉我们,我们的应急方案马上就启动了(以前都是这样)。当火车站人口聚集超过20万人的时候,我们马上召开医院领导的班子会议、中层干部会议,提出灾害如果持续三天的话,我们马上就要介入。

第一,我们首先组成三个医疗队,交替进行工作。我们有一个思想准备(车站广场大概最多的时候是50万人):每个医疗队的医务人员要坚持上班8小时,再换另一个医疗队进去。这里面关键要体现出我们医务人员必须有充沛的精力,才能很好抢救老百姓,如果自己加班加点拖垮了,老百姓就抢救不起来。

第二,因为南方人不太懂野外冰冻时候的工作条件,所以我们马上就安排医教科到部队去了解野外低温的情况下怎么坚持工作、怎么战斗。取得经验后,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把医务人员的防寒设备都买了(每个队员配的防寒设备两万块钱,一个保温的长筒皮靴是800块,每个人都可以穿)。我记得第一天到车站广场的时候,广州市卫生局把我们就放在外围地位;第二天,省长、省委书记去14医疗点一看,怎么所有的装备只有省医院装备最好,所以省长指示马上把省医院的医疗队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

第三,几十万人聚集在一起,这种局面在一个短时间内是不能解决的,所以要严格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特别是预防在严寒低温下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我们启动了我们原有的这个发热门诊和负压病房,还启动了另外一个隔离病房。现在我们就有两个病房,一个门诊,准备随时应付可能爆发的传染病。在这次灾难中我们医院大概救治了800多个病人,医院大概支付了180多万(从医院扶贫基金里面开支出来),通过各方面努力,我们胜利完成了这一次冰冻灾害的救治任务。

记者:为落实《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于今年2月14日启动了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和先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能力评价工作。请您介绍一下我国心血管病介入医师及相关技术人员的现状,以及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现状。

林曙光:介入治疗作为心脏病治疗的一个新的技术,确实是一个革命_生的技术。它创伤少,带来的作用好,这点不可否认。全球在1979年,开始把介入手术移植到心脏病以后,现在美国每年介入例数超过五、六十万例,我们国家也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现在据不完全统计也快达到1077例了,进步非常快。由于我们国家是向人家学习的,而且我们国家的国土辽阔,医疗的监督力量做得不好,前一段时间出现了介入手术做得很乱,有句俗话说“有条件的做,没条件的创造条件要做”,这是不符合科学道理的,给病人带来总体的损害就很大。比如说有条件的医院准确率和成功率98%~99%,但是没有条件的医院,他的成功率,大约在70%,这样就有一大批病人是受害的。这是一个当前的现状,所以作为心血管疾病资深的医务人员,我觉得很心痛。

广东省人民医院一直都是严格抓好这项工作。要减少病人的损害,就要提高PCI的准确率。在这方面,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我们投放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要做介入治疗的病人,在我们医院一定要完成无创的检查,提示这个病人的冠状动脉的硬化概率非常高,然后采取做介入!这样对病人带来的损失比较少。

当然有人也有另外一种评价:患者在医院做那么多检查是不是费用比较高了一点?这是一个问题,但是这一点点费用跟病人的生命相比起来是很小的,所以我们还是一直坚持这样做。同时作为一个医疗中心,不单自己技术要提高,还有责任把全省乃至中南地区的介入准确性提高,我们也经常举行学习班,包括同行进行教育、对各个医院的医生进行教育,通过医学学术来交流经验。

随着卫生部的准入制度最终得到落实,我们都很欣慰,我们也乐意去承担这个任务,为提高广东乃至中南地区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做出应有的努力。

推荐访问: 木棉 学术 精神
本文标题:南方学术 木棉精神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01/50708.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南方学术 木棉精神》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