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基于资源禀赋的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02 16:35:02 | 浏览次数:

(江苏省扬州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9)

[摘 要]发展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是当前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扬州市渌洋湖村、泰州市徐周村两个特色乡村为例,研究两村的资源禀赋,探讨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禀赋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美丽中国”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十八届五中全会诠释了我国十三五期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的建设是重要内容。2014年农业部开展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推介,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休闲旅游高度融合,发挥农业和旅游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环保功能、游憩功能、保健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多种功能。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要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中央多项政策红利,将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一轮发展的强大支撑。为调查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建设的现状,本文通过对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渌洋湖村、泰州市靖江市马桥镇徐周村的调研,在获取相关调查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比较两个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个案,发现其成功的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资源禀赋: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基础

1.1 渌洋湖村:区位优势与自然资源丰富

渌洋湖村位于江都市西北部,邵伯镇境内,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临西而过。南有邵伯古镇,东有京沪高速,西与淮江公路相连,北与高邮隔河相望,距离江都市区约28公里,与外界交通联系便利。渌洋湖历史文化悠久,据《高邮志》记载,早在6000多年以前,就有祖先在此繁衍生息,凭借勤劳、智慧和勇敢,开辟过这片富饶的土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为吴楚之地,后因地质灾害,平原地陷成湖。数千年后,渌洋湖水生植物十分丰富,湖滩上盛产芦苇和蒲草,夏日好似一片绿色海洋。内地势平坦,田块整齐,河沟纵横,鱼塘棋布,林木葱郁,空气清新,河水清澈。田园景色秀丽,水乡风情浓郁,素有“鱼米之乡”和“水乡泽国”之称。借助渌洋湖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了生态田园型的乡村特色,乡村旅游发展以休闲体验型为主要特征。

1.2 徐周村:人文资源底蕴深厚

徐周村位于靖江市江平路北侧,属城郊结合区域。全村河流纵横交错、房屋错落有致,呈现一派淳朴、淡雅的乡村民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在上世纪90年代,徐周村内发掘出明朝古墓,据考证墓主为当时达官显贵朱越,其子朱得之为明朝“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得意门生,其墓志铭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题字。

村内孙家老宅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家族从山东移居吴国,即今江苏姑苏(今苏州)附近隐居,并着手撰写兵法。随后应邀与伍子胥一起,辅佐吴王阖闾,战功显赫。孙子家族传承了酿酒之道,有后裔入马洲为吴王牧放战马,马洲即今天的靖江。孙家老宅古文化博览园始建于民国初期一九一四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得到了国民党历任政要题字作跋,博览园展现了先民智慧,将当地民俗、民风得以传承。

徐周村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决定了美丽乡村建设以古村保护为主,乡村旅游发展以大力挖掘民俗文化产品,以民俗观光体验型产品为主要内容。

2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类型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必须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游憩项目开发应充分考虑现代都市居民对自然生态环境、乡村野趣、田园风光和农渔风情的钟爱,所建设的项目一定要做到小尺度、参与性、寓教于游、绿色环保,开发与保护并举,避免项目建设的城市化倾向。

2.1 休闲度假型

渌洋湖村注重乡村田园风光意境的保护和营造,将各类农作物生产情景同乡村的幽美生态环境相结合,体现“回归家园、回归自然”的乡村旅游内涵。

渌洋湖村旅游景观主要由湿地生态林、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湖岸及岛屿生态林地等景观构成,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兼有旅游休闲度假和生态科普教育功能。内容主要有“渌洋人家、白鹭洲(生态馆、观察塔、珍禽园)、清林濯心(森林木屋)、芦洲客舍、水木茶吧、湿地树木品种园、沼泽寻野、露营村、探险岛、荷荡泛舟、曲岸烟柳、玉桥卧波、竹筏竟漂”等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景点设施。

2.2 科普教育型

农业休闲旅游贯彻“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的原则,既要让参与者学到必要的科普知识,又要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以增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尤其以激发青少年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渌洋湖村和徐周村均设有农耕文化展示园,通過实物、图片、文字、声像等展示手段,多层次、大容量和极具趣味的传播民俗文化,提供农业知识的普及、培训,在渌洋湖村的“农耕文化园”,由“农史馆、农趣馆、民俗馆、小型农具展览馆”等组成,以实物和图文等形式,向游人展示中国5000年的农业文明和传统农耕文化,让城市人群了解我国悠久的传统农耕发展史,亲手体验农具的使用、农作物的播种和农产品的加工等,让人们“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为宗师”,践行素质教育,提升综合能力。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中小学生学习农具,体验农耕,识五禽六畜,辨五谷杂粮。农事体验活动还有踩水车、水井提水以及各种传统农具如犁、小推车、石磨、石臼操作等。

在徐周村游客和学生不但可以在这里观赏到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民间手艺,也可以把自己收获或者采摘来设施果蔬亲自加工成成品,例如榨果汁、酿酒、磨豆腐等等。在这里游客和学生又可以享受到体验劳动,感受特色生活的乐趣,并且可以在这里购买特色食品和工艺品带给亲人朋友。

2.3 观光采摘型

徐周村打造了长6公里的生态采摘走廊,将村内农业项目串连成线。其中齐心葡萄园内“徐周”品牌葡萄以香甜的口感、绿色的种植工艺而远近闻名,吸引众多游客自驾采摘和购买,素有“徐周葡萄不出村”的美誉;新引进的桃树、李树等品种,打造出一片果香扑鼻的“百果园”。芦笋体验馆让您亲历芦笋的生长过程、亲自感受芦笋寿司、芦笋馄饨等DIY制作的乐趣,体验人与植物和谐相处的科技、自然、农耕园林;热销长三角地区的“禧泽”牌芦笋系列产品让您感受到芦笋的多样化妙用;原农户房屋改造而成的台湾民宿,让您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民宿。

2.4 民俗体验型

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积淀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民族风情和传统节庆是当地的文化特性,具有历史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乡村旅游要把这些“俗物”转化为旅游资源、发展资本和竞争优势。徐周村通过搭建舞台,进行民风民俗的表演,让人自然融入当地文化氛围中。同时通过传统节庆如逢农历的一和六赶集,渲染民俗体验的氛围。

3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

3.1 依托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

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市场潜力巨大,有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从业人员790万,其中农民从业人员630万,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两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依托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稳步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积极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顺利实现了打基础、扬名气、聚人气的阶段性目标,昔日农村蝶变为旅游景区,传统农业蝶变为观光旅游业,简单农产品蝶变为旅游特产商品,普通农民蝶变为旅游服务员,已然成为乡村旅游的美丽风景。

3.2 乐于奉献的基层带头人

两村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优势,重视人才储备,体现带头人的领导才能。渌洋湖村的支部书记张福龙二十几年始终如一为村民甘于奉献、敢闯敢拼,成为全国“倾注三农”十佳先进人物,通过成立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带动农民致富。徐周村支部书记徐忠祥是全国劳模,扎根徐周村46年,用责任和激情,将徐周村打造成靖江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和“江苏美丽乡村”。村带头人的视野和乐于奉献精神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建设保驾护航。

3.3 有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以农村生态资源、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业科技、农家生活、乡村风情为依托,发展集乡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业态,促进美丽乡村的永续发展。渌洋湖村的有机稻米、蔬菜、果品;徐周村的有机芦笋、葡萄、鲜果等供不应求。

在发展休闲旅游业中,两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引导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延伸旅游产业链,强化旅游服务,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收入。渌洋湖村每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徐周村每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每到节假日,大量城市居民前来休闲度假,当地百姓真正从旅游发展中得到实惠,从旅游人气带动中提升收入。

4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4.1 存在问题

4.1.1 知名度有待提升。大多数美丽乡村目前都没有自己较强的特色产业,基本都将目标瞄准为发展乡村旅游。但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各村发展思路同质化严重,导致特色不鲜明,加上交通、区位、资金、宣传和基础配套设施的限制,很难吸引到稳定的游客,绝大多数美丽乡村的旅游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4.1.2 旅游产品雷同。目前的美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经营点中,大多数还缺乏深度思考与策划,经营的往往是大同小异的项目,内容单一,形不成产业链,且缺乏必要的服务,“真正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项目不多。”产品单一化、服务简单化、模式同质化、规范表面化成为美丽乡村的旅游产业发展的“硬伤”。

4.1.3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农村经济发展显著,大多数旅游点娱乐设施已经成型,但周围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落后。大多道路路标标识不清,土路下雨后坑洼泥泞,也缺少足够车位供车辆停泊,即使有较为贴心的便民设施,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这不仅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所引起的,也更因为政府的重建设轻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以致管理效率低下。若政府不采取有力措施改善这一现象,基础设施问题必将成為日后农村旅游发展的瓶颈。

4.2 对策建议

4.2.1 整合资源,推出精品。乡村旅游的开发是是观光休闲度假产品链的延伸,主要以乡村体验游、乡村度假游、乡村生态游、乡村观光游等为主体,由于具备后发优势,通过精心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乡村休闲文化底蕴,使之成为当地知名的乡村旅游度假胜地。

4.2.2 提升形象,塑造品牌。为了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针对乡村旅游产品特色,着重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并在强化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乡村旅游的营销力度,更新营销手段,加大形象驱动的力度,强化品牌效应,并进行个性塑造,积极提升乡村旅游地形象,尤其要在强化乡村旅游的体验性、文化性、生态性、参与性、休闲性、度假性的前提下,深刻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以鲜明的形象对游客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实施强品牌发展战略。

4.2.3 加强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美丽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科学规划,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规划既要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明确阶段性具体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推进,又要着眼长远,体现前瞻性。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时,既要做到尽力而为,努力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去,又要坚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防止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既要突出建设重点,优先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又要始终注意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切实防止把美丽乡村建设变成表面形式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聆灵,周法法.游客对乡村旅游形象的重视因素分析——以宁德地区乡村旅游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2] 朱璇.新乡村经济精英在乡村旅游中的形成和作用机制研究——以虎跳峡徒步路线为例[J].旅游学刊,2012(06).

[3] 陈晓华.加快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打造就业增收新增长极[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6(07).

推荐访问: 禀赋 乡村 美丽 休闲 研究
本文标题:基于资源禀赋的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02/51416.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基于资源禀赋的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