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私人教练职场竞争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5-03 08:50:02 | 浏览次数:

摘 要: 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私人教练是体育劳动力市场上相互竞争的两种职业。对两者当前的 职场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私人教练的兴起是市场经济的抉择,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市 场冷遇是计划经济的必然。面向市场的私人教练与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研究亟待加强。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员;私人教练;职业;竞争;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G8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5-0124-03

Consideration on the Career Competition between Social Sport Ins tructor and Private Coach

SHI Shu-sheng, MA Xiao-yan

(School of Sport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21 0046, Jiangsu China)

Abstract: Social sport instructor and private coach are occupations competitivewith each other in sports labor marke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ir performance i n career,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rise of private coach is the choice of marketeconomy, and the cold reception of social sport instructor in market is necessit y of planned economy. The study on market-oriented social sport instructor andprivate coach should be enhanced.

Key words: social sport instructor; private coach; career; competition;market economy

1 瑜亮之争:职场竞争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私人教练

在我国的体育健身行业中,存在着两类职业型健身指导人员:一类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另一 类是(健身)私人教练。在当前的体育劳动力市场中,没有任何两种职业像社会体育指导员 与私人教练那样在职场比拼中如此激烈了。

1.1 不同的职业名称,相近的工作1998年社会体育指导员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成为体育领域中最早被国 家正式认可的职业之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简称《标准》)中社会体育指 导员被定义为: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诞生于社会体育转型时期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曾被寄予厚望,其市场前景一直被看好。

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健身私人教练培训管理工作规定》对私人教练的定义为:在群众性健 身消费和体能锻炼活动中从事健美指导、知识技能传授等活动的对雇主个人直接负责的 健身指导人员。私人教练作为一个职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较长历史,曾位列《时代》周 刊世界前20项流行职业排行榜,被称为“21世纪的金牌职业”。私人教练在我国诞生不过10 年左右,目前还没有成为国家正式职业,但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健身私人教练培训管理工 作规定》实际上已经默认了这一项职业。

显然,从官方的定义来看,私人教练与社会体育指导员两种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服 务对象等方面相差很小,而在现实中,两者的差别上更小。因为在目前的体育健身市场上, 无论是社会体育指导员还是私人教练都还不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必须依 靠企业(俱乐部)而生存。而在体育俱乐部中,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私人教练都主要是从事健 身指导和技能传授方面的工作(也几乎都是一对一的服务),两种职业所从事的几乎是同一 份工作。两种职业工作的相近性使它们在体育劳动力市场上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竞争。

1.2 市场表现:冰火两重天 “私人教练”一词已经成为当下健身行业中的流行语。当初只在少数高档健身俱乐部才有的 私人教练服务,现已在各俱乐部普及,私人教练已经成为当下健身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私 人教练的人数近年来则呈几何数增长。许多健身企业在招聘时都将求职业者拥有某些“权威 的”私人教练证书作为重要的聘用条件甚至是必要条件。健身教练们对各种“权威”证书是 趋之若骛。国际知名证书机构纷纷进驻中国,一些体育院校正酝酿着将学历教育与“国际权 威”私人教练证书联姻。为了规范火爆而混乱的私人教练培训市场,国家体育总局专门出台 了《健身私人教练培训管理工作规定》,这在我国体育产业行政管理中是不多见的。

而在当前的体育劳动力市场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没有预期的那样成为健身企业争抢的“香饽 饽”,很少有企业把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经营的亮点。与私人教练证书满天飞的热闹场景相 比,报考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很少,许多地区至今没有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 定机构,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热。在私人教练的冲击下,人们对社会体育 指导员职业的热情已经大减,尤其是体育专业的学生,当他们发现求职时社会体育指导员证 书的认可度远不如私人教练证书时,就将目光投到那些五花八门的私教证书上了。

显然,在健身市场上私人教练已经动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奶酪”。在职场竞争中,社会体 育指导员明显处于下风。对此,人们不禁要问:“‘既生瑜,何生亮?’,社会体育指导员 职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这样的发问无疑是对正在推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制度的 一大打击。难道有关部门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将被市场淘汰?

2 私人教练的兴起:市场经济的抉择

在体育劳动力市场上,私人教练能够异军突起,受到健身企业的青睐,抢占本应当是社会体 育指导员的职位,成为市场的宠儿,是市场经济的必然抉择。

2.1 私人教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经济学上认为,当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以上时,个人可支配收入上升,就会产生对私人服 务的需求。所谓私人服务,就是服务经营者对特定的个人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的专门服务, 如私人律师、私人教练、私人医生等服务。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白领阶层的人数越来越多,一大批新兴的中产阶层正在崛起,人们对私人服务的需求剧 增。一项在南京、广州、上海开展的调查显示,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人群中,42.3%的被调查 者希望拥有私人健身教练[1]。私人教练的兴起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2.2 私人教练服务充分满足了追求时尚与个性化的消费心理 追求时尚、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是当代人的普遍消费心理,对于白领一族和中产阶层来说更 是如此。法国的《快报》曾经做过一个民调:“如果你有钱,你最渴望得到的享受是什么? ”,结果大多数的人都希望得到更加专业更加个性化的服务。随着人们健身消费的品位和层 次的不断提高,满足人们个性需求的定制化的健身服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极富时 尚气息的私人教练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聘用私人教练成为了当下健身领域最时尚的消费 方式。

2.3 私人教练的出现是健身产业深化发展的结果 早期,我国健身企业的经营重心集中在场地与器械服务、吸纳俱乐部会员等方面。随着竞争 的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在管理、营销、产业链的开发等方面展开。私人教练服务逐渐 被视为构成俱乐部经营最为重要的经济实体之一。“私人教练的服务品质已经开始成为会员 评价、吸纳会员、创造利润、公司发展的直接推进器,从某种意义上说,私人教练已经成为 健身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2]健身行业推出私人教练这一概念,表现 了健身市场趋于成熟和细分化,是健身市场进一步提升的表现。

2.4 私人教练的兴起是健身企业成功市场运作的结果 为了挖掘私人教练服务的利润空间,健身企业对私人教练开发了深度的市场开发,它们大肆 对私人教练进行市场抄作,向健身消费者兜售“私人教练”这一概念,推销私人教练服务产 品。而健身企业的上游企业即那些五花八门的私人教练证书机构更是在私人教练职业的发展 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所谓“国际权威”的私人教练培训课程,其培训费用都数千元 以上。丰厚的利润吸引了境外许多机构纷纷进驻国内私人教练培训市场。这些机构乐此不疲 地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向健身企业和社会鼓吹私人教练的诱人前景。最终,通过这两类企业富 有成效的市场运作,成功地向社会推出了“私人教练”这样一个时髦的概念和职业。

2.5 私人教练是体育市场国际化发展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国际知名健身企业如美格菲、莱美等纷纷进驻中 国,他们将欧美健身市场成熟的私人教练服务产品引入中国,很快占据了国内的高档健身市 场。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健身企业纷纷效仿,开始发展私人教练服务,私人教练的市场需求 大增。私人教练培训市场由此生温,许多国际健身培训机构如美国体适能协会(AFAA)等纷 纷抢滩中国,获取高额利润。

2.6 私人教练证书的灵活性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私人教练服务作为一种个性化服务产品决定了私人教练必须能够面对多元的客户需求,为市 场提供多样的、灵活的服务,而五花八门的私人教练证书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在私人教练 证书市场上,私人教练证书产品线是极为丰富的。各证书机构针对市场开发了品种繁多的( 工种)证书,满足了市场的多元需求,使私人教练的市场定位更精确。所以,一名健身教练 拥有多张来自不同机构的证书或同一机构不同类型的证书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此外,大多 数证书都不是终身制的,各发证机构都会针对市场需求定期更新,对持证者进行“保先”式 的定期培训,确保私人教练证书的市场竞争性。

2.7 资格的易获得性为私人教练职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私人教练证书市场利润极高,吸引了许多机构和企业进入。目前仅境外国际“权威”证书机 构就有10余家。每一家证书机构都推出了多种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证书。健身教练总能根 据自己的需求获取想要的证书。

由于私人教练职业资格的认定没有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因此,证书的考核和培训标准都由 证书机构自己说了算。尽管证书颁发机构为了维护自己证书的权威性,对培训和考核都设置 了相应的要求,有的甚至号称要求“苛刻”,但这通常是一种商业炒做而已,只要有钱,证 书不难获得。此外,证书市场非常灵活,学员总能在最短时间内通过资格认证。尽管弊端诸 多,但资格的易获得性满足了私人教练的市场需求。

3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市场冷遇:计划经济的必然

社会体育指导员没有人们预想的那样受市场欢迎,至今迟迟未能在体育劳动力市场占据重要 一席之地,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体制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3.1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是经济转型时期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中叶,我国社会体育由福利型向消费型转轨,有关部门在原公益型社会体育指 导员基础上推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此举反映出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重视和法制化观 念的加强,在当时是具有一定超前意识的。然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虽是为市场而生,但 却没有跳出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

简单的沿用原来《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简称《制度》)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作为新职业的名称,折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人们对市场经济及其规律还缺 乏足够的认识,对如何进行市场经济转变更是缺乏操作层面的措施。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 在培养、管理等方面基本上是套用了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那套模式。人们以计划经济的 思维方式来研究市场经济,用对待福利型社会体育的发展模式去对待消费型社会体育,使得 诞生于转型时期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带有深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

3.2 现行社会体育指导员体制难以适应市场竞争要求 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两类,一类是《制度》中作为一种技术等级称号的(公益型)社会 体育指导员;另一类是《标准》中作为职业称号的(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两者并存是 考虑到目前我国的体育市场还不是很成熟,同时还有群众体育的需求[3]。应当说 这种既想推 动体育事业同时又想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做法,其出发点是好的。因此,人们更多的看到的 是两者并存的优点。然而,在市场经济中,这种两全其美的做法可能难如人愿。

“物以稀为贵”是市场上一条最基本的法则,而截止2004年底,我国(公益型)社会体育指 导员已达43万余人。数量巨大的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对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造成了冲击 ,使得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吸引力下降。相同的称号很容易使消费者混淆两者,影响了职 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商业价值,也使得商家难以对这一职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进行市场运 做。同时《制度》中规定公益型体育指导员也可以进行有偿服务,这种有悖于《标准》的做 法破坏了体育职业准入制度,搅乱了市场。显然,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存在对职业型社 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产生了较严重的干扰。3.3 职业名称缺乏时尚气息,难以市场运做 显然,与私人教练极富时尚气息的职业名称相比,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名称太过古板,甚至有 些土气。对于国人而言,“指导员”一词容易让人想起部队里的政治指导员或学校里的辅导 员,带着某种意识形态色彩。“指导员”这一充满“革命时代”气息的词语与充满青春活力 的现代健身休闲娱乐活动不太协调,难以贴近当代人追求时尚与个性的消费心理。商家不容 易对这一概念进行商业包装和抄做。

3.4 建设缓慢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延缓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发展进程 2008年3月12日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所挂牌成立,意味着在江苏这样一个经 济发达的省份将有人可能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证书,而这距离1998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成 为正式职业已过去近10年。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市场而言,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 资格认证制度建设速度太慢。截止目前为止,全国才有近一半的省份成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且多局限于省会城市,致使许多人至今考证无门。建设迟缓的职业资格 认证制度使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错失了市场良机。

3.5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缺乏市场灵活性 尽管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已发展到47项工种,但除健身教练等少数工种外,大部分工种基本 上是按传统竞技项目分类的,而不是按照市场需求来设置工种,更没有象私人教练证书机构 那样去灵活开发新的健身项目和工种。有关部门偏重于把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准入 制度,注重从业人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缺少对这些知识技能的商业化改造,导致社会体 育指导员的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脱节。此外证书是终身制的,不象私人教练证书那样经 常更新,致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市场应变能力相对不足。

3.6 职业推广乏力,缺乏市场介入 有关部门侧重于将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准入制度,去规范市场,而并不着重于企业 的利润,甚至还有很多人还停留在为退役运动员谋出路的计划经济思维上,加之职业资格准 入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与当初的隆重推出相比,有关部门在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推广上则显 得比较乏力。

此外,有关部门还没有认识到职业资格鉴定及培训本身就是市场的一部分,没有意识到市场 机制对这一职业的重要推广作用。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主要由体育行政部门来操作, 其它健身企业和机构很难介入。同时由于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证书的灵活性不足,致使培训 市场的利润有限,难以吸引市场参与。这都导致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不能像私人教练那样通 过市场途径去广泛推广。

4 结 语

私人教练这一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也许是当初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推崇者们所始料未及的。 当然,现在断定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将被市场淘汰还为时过早,但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制度 如不及时针对市场变化采取相应的改变,这种论调还真不是危言耸听。为了促进体育职业的 健康发展,规范体育劳动力市场,正确处理好私人教练与社会体育指导员两者的关系,是当 前有关部门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对私人教练这一职 业的研究。目前人们对私人教练这一新职业的关注度还很不够,我国的体育职业研究中还很 少认真考虑过私人教练的职业定位问题,此外,必须对现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制进行反思 。以往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多是“迎合式”的,而今也许更需要“批判式”的研究。只 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将体育职业研究纳入市场背景中,才真正有可能为体育劳动力市场拓 展和提供合适的职业。

参考文献:

[1] 王野.南京市大型健身俱乐部私人健身教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 育学院学报,2005(1):33.

[2] 刘兵.服务传递过程中健身私人教练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5(1):37.

[3] 刘相如.关于我国两种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5(3):79. 第32卷 第5期

推荐访问: 指导员 职场 教练 私人 思考
本文标题: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私人教练职场竞争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03/51571.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私人教练职场竞争的思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