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高校新能源专业设置所特有的问题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05-03 17:25:02 | 浏览次数:

摘 要 “新能源科学与技术”是在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两大世界性难题的背景下提出的,发展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同时也是我国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那么培养新能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等研发和工程技术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目前新能源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除了存在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共同性问题外,还存在一些新能源行业本身特有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归纳了部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例如延长本科学制或者“本科+工程硕士”连读等建议。

关键词 新能源 课程设置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9.013

Abstract "New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put forward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wo worldwide problems of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crisis. Developing clean and renewable new energy technology is a huge challenge facing today"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t is also the only way for China to achieve industrial upgrading. So cultivating high-level R&D and engineering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new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But at present, beside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of new energy related majors, there are also some unique problems in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itself. Based on my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problems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extending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 or "undergraduate + engineering master" continuous reading.

Keywords new energy; course sett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列出了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 “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占了两项,新能源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新能源技术”是在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两大世界性难题的背景下提出的,发展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同时也是我国赶上甚至超越世界其他国家成为能源领域领头羊之前所未有的机遇,还是我国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那么培养新能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等研发和工程技术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我国实现弯道超车的基础保障。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教改办[2014]2号)等文件的颁布实施,高等学校越来越具有办学自主权,由此带来的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共同性问题如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专业设置雷同、专业设置滞后等,[1]在此不做讨论,本文主要想谈谈新能源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所存在的特有的问题与建议。

我国在2010年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之一。[2]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2012年将原有的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统一改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能源动力类下的特设专业。[3]具体内容涉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等。该类课程的内容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较为庞杂,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多。这主要是因为该课程是一门涉及到化学、物理学、材料学、传热学、电化学、与电子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性课程。[4]目前,国内陆续有很多高校开设了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关的专业,我校也分别在能源与动力学院和环化学院开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以及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两个本科专业。正是由于新能源相关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特点,其课程设置和建设依然是亟需解决的难点和重点。对于此,笔者想结合自身经历,谈一些想法。

1 存在的特有问题

1.1新能源行業特点决定该专业的学生就业无法保障

目前我国所谓新能源行业普遍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总结如下:(1)严重依赖国家政策,国家政策扶持时,资本大批量的涌入,市场过热,产能过剩,比如2008-2011年,国家“十城千辆”的政策驱动以及2013-2015年间,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使得众多动力锂电池企业诞生,市场野蛮生长,相关技术人才短缺。国家政策调整时,则对整个行业打击沉重,就业便成为大问题,比如前段时间能源局发布的“531”新政对光伏企业以及行业从业人员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同样,到2020年国家将取消对动力锂电的补贴,部分企业已经出现资金链断裂或者被吞并的征兆。(2)“婴儿企业”,新能源行业基本都是近几年才兴起,本身就很脆弱,对人员的需求很少,比如据我所知,目前较火的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企业全国不超过5家。(3)行业生态链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学生就业面窄,新能源专业不同于其他传统基础学科,传统基础学科的学生就业面较广,因为经过了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比如材料、机械、英语等,社会需求面广,而新能源专业则不同,如果学生毕业不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则毕业既是失业。新能源行业这3种主要特点导致该专业学生就业率不高或者说不稳定,这是行业特点所决定的。

1.2新能源行业本科生的出路

新能源行业之所以谓之“新”就是基本都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而高新技术企业最需要的自然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它们普遍偏重研发,也就是说基本都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然而正如前文所述,目前教育部批准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均是本科专业,那么这两个专业培养出来的本科生何去何从?继续读研读博,自然是最好的出路,但是那些没有读研读博的学生呢,是不是就成了“鸡肋”?在研发上没有发言权,在工程上没有别人专业,即使到了新能源的企业,也只能待在车间和一般大专生操作工无异。如此状态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因为本科教育可谓“大学的灵魂”,凡是世界知名大学都将本科教育作为其发展的立校之本。[5]

1.3新能源专业设置的困境

针对知识的价值与课程设置的问题高等教育史上主要出现了三种基本的价值观,即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以学科为本位的价值观以及以人为本位的价值观。[6]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附件3)第一章第3条中有明确的专业设置依据。高校在设置新能源相关专业时也应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文件来对相关课程进行调整。正如前文所述,新能源相关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特点,包括了潮汐能,风能,太阳能(光伏),电化学储能,燃料电池以及核能等多种技术,他们之间有所联系,但又有天壤之别之处,让学生仅仅在两年的专业课学习中掌握这么多种技术是不可能的,那就必须有所取舍,有所偏重。现阶段上述各种新能源技术都处于一个相互竞争的关系,某种技术的胜出往往导致其他技术的淘汰,但是现阶段谁也不知道哪种技术会胜出或是什么时候胜出?比如电动车现在是锂离子电池占据主导,而PEMFC大有盖过锂离子电池的势头,但是PEMFC的技术还没有完全到商业化的程度。根据教高[2012]9号附件3规定:“高校专业设置应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那么高校专业课的设置到底该偏重动力锂离子电池还是该偏重PEMFC呢?更何况学生毕业是四年或者更久之后的事情,谁能预测?

1.4新能源专业教师的困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重要性不必多说。新能源专业是一个成立不足10年的新专业,而现在进高校至少要博士甚至博士后,普通人从本科到博士毕业正好需要1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现在的新能源专业的教师都是其他专业转行的“外行”,根本不是新能源专业科班出身,那么这些教师对该专业的理解必定不会太深,况且面对如此繁杂多样的新能源技术种类以及拥有着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们,该如何做一个全面兼顾的好教师是我们一直回避不了的难题,同时,这些博士们基本都没有行业工程经验,要怎样才能培养出新能源行业优秀的工程师呢?

2 相关建议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新能源专业除了有着其他专业共同的问题之外,还有着该专业特有的一些难题,那么怎样解决或者减轻这些问题呢,本文想给出如下建议:

(1)国家的政策要有延续性和渐进性:国家在扶持某一新技术时,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建议出台这些政策持续时间不低于4年,这样从大一进大学到毕业,不至于选专业的时候是热门,毕业就成了冷门甚至整个行业死掉。同时,即使有变动,也要给大家留有缓冲的时间和余地,笔者觉得动力锂电池的逐步取消补贴这种方式非常好,给了大家充足的思想准备以及准备的时间。

(2)建议延长本科学制或者“本科+工程硕士”连读:针对上述问题2,我觉得可以借鉴医科大學的很多五年制专业,通过多一年的深入学习让我们的本科生也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或者“本科+工程硕士”连读,学制可以是五到六年,高校和相关企业共同培养,前4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最后一到两年在相关企业学习实践,例如我校就和天津中环签署了联合培养的协议。

(3)信息共享,做好顶层设计:针对问题3,有关哪种技术占据优势或者会共存,行业大牛以及相关部门更会有独到的远见卓识,建议可以分享给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并由教育部根据相关高校特色指定相关高校开设相关课程。

(4)积极推进教师进行工程实训:针对新能源教师不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建议多组织相关教师去企业实习学习,一方面自己学习工程知识,增加工程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发挥自己特长,帮助企业解决某些技术难题,我校在这方面也一直鼓励年轻老师去企业锻炼,给了我们很多成长的机会。

总之,虽然新能源专业的发展壮大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是开设新能源相关专业是大势所趋,这是我国实现产业升级,努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的历史任务,相信只要高校、企业、教师、学生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我国的新能源事业定会更上一个台阶,走向世界前列。

基金项目:教改示范课程-机械制造与材料基础,校级教改,2020

参考文献

[1] 任丽清,李世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2009.3:55-58.

[2] 刘法谦,郭志岩,张乾.《新能源材料》课程的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9:132-133.

[3] 饶政华,廖胜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5.3:44-46.

[4] 张帅,林本才,刘振.新能源材料专业固体物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34.

[5] 刘海涛.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质量建设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4:28-30.

[6] 汤智.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依据的哲学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3.6:18-20.

推荐访问: 新能源 特有的 专业设置 思考 高校
本文标题:高校新能源专业设置所特有的问题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03/51878.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高校新能源专业设置所特有的问题与思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