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新形势下上好“讨论课”必须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

发布时间:2022-05-03 19:50:02 | 浏览次数: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10-0087-03

摘要:讨论课的作用在以素质教育为内容的高校课程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介绍了讨论课的基本做法,以及课程内容多元化、引入真实情境、评价标准多元化、从团队管理角度思考发动策略、课程指导的视角、促进学生学习方法转变等解决讨论课程基本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讨论课;素质教育;真实情境;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

讨论课虽然不是一件新事物,但是在高校扩招以后的新形势下,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开展,在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院校中,讨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这种认识,在理论上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在实践上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求证。

“应该怎样上好讨论课?”有许多老师在研究这个问题。其实这是一个“老问题”,它所涵盖的内容也很丰富。例如:怎样发动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准备?怎样使没有认真准备的学生也能够有所收获?对于刚刚开始学习课程的学生来说,怎样才能讨论出学术水平?讨论内容雷同、或辩论没有深度怎么办?课时有限、学生众多的情况下,怎样保证参与讨论的覆盖面?依据什么评价学生的讨论课成绩……等等问题都是这个“老问题”的内涵。

以往,一门课程一个学期只安排2~4学时左右的讨论课,一些老师习惯于一言堂并“乐此不疲”也是可以理解的。而现在讨论课的比重越来越大,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16门课程的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比例已经达到1:1:1,并且还将扩大课程范围,讨论课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分量”越来越重,如果老师始终处在“不知道怎样上”的状态下,那么所产生的影响就严重了。

时代发展了,新形势下上好“讨论课”的问题需要被再次审视了。

2新形势下的问题与探索

关于讨论课的性质、目的和意义,以及上好讨论课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已经有过许多论著了,大家都在努力使讨论课接近科学研究的境界,因为讨论课的课程与议题关系,以及议题的素材获取、研究、分析、归纳、整理和观点表述都与科学研究活动是“同构”的。时代发展了,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都有了新的变化。

讨论课能否达到理想的境界,主要取决于老师学科理论和实践水平、课程管理水平。笔者仅就提高老师上好讨论课的个人能力谈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改进意见。

2.1面对多元价值、多元需求,还讨论课堂给学生

过去,思想和视野的相对闭塞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课程规定的讨论情境并投身其中,现在,时代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给学生带来了关于未来更加丰富的憧憬和选择;另外,扩招后的大学校园中学生所学专业和个人专业兴趣之间矛盾的现象依然存在,与学生的成长需求相比较课程内容存在单一、呆板的现象。

笔者认为讨论课应该(也能够)更多地面对学生的多元价值和多元需求。记得刚刚当老师的时候,给学生上“软件工程”课,在课程讨论中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管理者,对技术我也没有兴趣,更不要说写技术文档了”。学生的坦诚让我有些惊讶,尽管我是以23年的工程实践经验解读着这门课程的学科思想,但是毫无疑问,以个人对课程的学识和体验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今天比以往更容易受到诘难。价值多元化对个人成长来说是方向的引导,而需求多元化是个体对价值认可的基础上,从个人条件出发产生成长愿望(动机)的表现。笔者认为,讨论课议题的内容和用途必须从学生的视角给予充分的价值解读才能够比较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

我的做法是尽快地了解那些特殊需求和人的素质情况;把学科思想在他们的成才目标与需求之间作个“应用”意义的定位——即寻找结合点;在议题的争议性和吸引力与学科思想之间反复平衡后设定多个议题,也就是说,是把学科内容精心地设计到讨论的议题当中去的。解决好学习的价值问题才能把教学过程从“要求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求学”,才能够实现“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例如,如果对“需求获取”的讨论简单地命题为“怎样进行需求获取”,那么大多数学生就会习惯地去翻书本,照着书本作答;但是如果命题为“如何在需求讨论会上做到‘言之有物’”,那么你将从产品市场定位、小区信息化建设、广告策划,甚至从讨论会的准备和演讲等不同的角度得到出乎意料的反馈。

2.2引入专业“情境”,实现课程内容和规格的多元化

“‘目标’与‘情境’是影响职业能力开发质量的两个重要变量,科学、系统的开发目标和贴近学生未来工作的教学情境,能极大地提高职业能力开发的质量和效率”——这种思想已经获得普遍共识,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当我们深入了解课程状态的时候,会发现许多情境的引入并没有获得预想的效果。

例如,如果我们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为“真实情境”,而讨论课上反复讨论各个表单的关系、SQL语句的写法,那么实际上这是习题课或复习课,或者是理论课的另一种版本。笔者认为讨论课应该还原“情境”的“真实性”,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进行的实践与今后校外所遇到的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够达到引入专业情境的教学目标。对于上例来说,至少因该包括应用目标应该怎样设计、本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何进行馆员技能培训、有关管理制度建设等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显然不是理论课程重点讲述的内容,但却是“真实情境”必然要解决的问题,分析、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体现了专业素质的含义。

讨论课程内容的多元化是围绕素质教育为基本内容的。讨论课内容和程度标准设计应该从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规格入手,从怎样构建这样的规格体系入手。也许有人说技术应用问题应该在软件工程课程中解决,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在能够和应该引入问题情境的环节而没有引入会大大影响技术性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为后续课程增加了提高境界的难度,更不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

2.3评价标准多元化

考试和应试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课程评价标准有着巨大的“指挥棒”作用。课程内容融合的多元价值和多元需求因素必须在课程评价体系中反映出来,才能更好地发挥“指挥棒”的积极作用;反之,就会有一些学生处在被动地应付考试的无奈之中,课程效果也就难如人意。评价标准多元化是建立在教学内容多元化基础上的,评价标准多元化的原则在理论上能够通过,但是在各种类型的课程中操作起来有许多争议。

在软件工程、程序设计实践等等课程中,我们安排了大量的课程讨论,甚至为了增加“情境”的真实性,邀请了模拟“项目”的真实“用户”参加我们的讨论课程(也就是说“项目”是模拟的,“用户”是真实的),采用“合作性学习方法”作为课程组织形式,在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组建了不同的项目小组,为学生指定各不相同的任务,并且,以此任务完成程度作为课程的考核成绩。包括项目经理、需求获取员、首席程序员、程序员、测试工程师等各有不同任务的岗位,实行接近真实项目的任务考核。也就是同一门课程在同一个班级可以针对不同的任务对象应用不同的评价(试卷)标准。这是一种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的培养目标多元化、课程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在数据库原理等课程中,我们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在讨论课上(占总成绩20%)实行了在设计议题内学生自选议题,撰写小论文的考评方式,打破了统一命题和统一答案的千人一面的考试思想。小论文的标准坚持“各抒己见”的讨论精神,突出评价科学方法论的掌握程度,而不仅仅关注观点的全面、结果的正确,学生们可以从个人的能力素质和职业取向出发撰写论文。

2.4从团队管理角度思考发动策略

许多老师沿用“老师教学生学是天经地义的”个人学习经验,缺乏管理和控制相对缺少自觉性团队的经验,特别是缺少组织团队实现既定目标的经验,表现为布置学习任务是简单指令式的,缺少发动团队的有效技能和思考。

不能再把学生看成是可以简单地服从学习命令的成员,这是我当老师以来的第一个思想转变,结合过去团队管理经验,我把学生看成为有着不同的个人选择和成长需求的个体,由此,教学过程就增强了更多的对学习质量和过程监控的任务;而且要改变教学视角,从帮助学生成长(而不是通过课程考试)的目标出发,把组织教学的出发点调整到“团队管理”的基点上来,运用团队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较好的监控学生团队完成学习任务。我的具体做法是把讨论课分成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在课前强调讨论的策动工作,课上综合运用主持人、参与者、技术权威的角色,课后要查问题、补漏洞,务求下一次得到更多的进步。虽然讨论课上得很辛苦,但是从课程效果看值得。

2.5课程指导应该多从科研方法论的视角入手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审视讨论课议题和见解经常会看到专业水平不高的现象,这是事实,但这并不等于这些学生永远地“水平不高”。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急于求成,特别是不应该以“过高的水平”衡量应用型的本科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在承认多元价值、多元需求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支持应用性人才多元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地提高讨论课水平。

既然讨论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研究能力,那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我们仅仅关注学生对议题见解的正确性,那么结论就是讨论课的重点;如果我们更加关注怎样得到结论的过程,那么获取资料和分析归纳资料的方法就是讨论课的重点。这样一来,讨论课的科学精神和学术水平也就提高了。

2.6耐心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转变

从追求升学率的环境转换到素质教育环境,学生们在学习方法上有许多不适应。笔者认为学生在讨论课上的高级收获应该是学习方法的转变和独立思考、质疑、解疑能力的提高,在老师的辅助下高效率地开阔视野,从而养成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毫无疑问,学习方法由开始转变到成为稳定的思想能力需要一个过程。

在“数据库原理”的首次讨论课上,学生A刚刚发表意见说“数据库应用无处不在”,就有学生B反对说“别胡说,农民种地、盖房子就用不着”,学生A反驳说“培育种子的科学研究少不了数据库的支持”,学生C补充说“盖房子要给雇工发工钱,也要用到数据库”,学生B不高兴了“农民家里如果没有计算机,就不盖房子不种地了?”作为老师,你可以把这样的争论当成无意义的争吵来对待;也可以当成启发学生思考数据库本质技术思想的契机,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数据库应用与设计的原形、方法和发展前景等等更多、更为意义深远的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他们争论的表象下面隐藏着怎样的立场不同和方法不同。

很显然,促进学生学习和思想方法的转变,讨论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讨论课的点滴实践

自05年以来,笔者在“软件工程”、“数据库设计”、“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等课程中开展讨论课和实验教学研究,应用上述思想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课程中学生参与度明显提高,很多学生在下课后主动地和老师激动地交流感想;先后在课程中完成教学过程采集系统、模拟法庭、母校风采连连看等十余项较有难度和规模的软件系统研发,而讨论课是所有项目实施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中,一项获得浙江省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一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另有三项正在申报中),发表学生论文一篇,义务为政府部门建造网站一个(两年多来一直持续提供支持),与社会公司签订技术开发协议一份,与其他学院老师和学生合作项目三项,获得校级、市级教改成果奖各一次。

参考文献

[1] 阎丽杰. 讨论课,一种有益有效的教学方式[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8,(3):36-38.

[2] 孙民. 讨论课的认识及尝试[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8,(3):29-32.

[3]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 学科教育,1998,(3):29-31.

[4] 吴晓义. “情境—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172-173.

[5] 美国温特贝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 “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透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美)Johnson,D.W等著. 刘春红,孙海法译. “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9-22.

推荐访问: 几个 上好 新形势下 解决 讨论
本文标题:新形势下上好“讨论课”必须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03/51966.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新形势下上好“讨论课”必须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