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3+3”模式下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05 13:55:02 | 浏览次数:

zoޛ)j馝ݨky方案等建议,以提高中高职衔接水平,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会计专业  “3 +3”分段培养模式  职业能力  中高职课程体系  衔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C-0064-03

2019年5月1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职业教育改革进行了全局规划,并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支持职业教育。中高职分段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的重要内容,中高职衔接是这几年职业教育专家研究和探讨的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究其根本,职业教育存在的基础就是职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在。在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中,能力要素是教学标准的主要构成元素。这里的职业能力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陈述能力,而是做的能力、驾驭职业能力。职业教育的专业具有等级属性。依据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层次不同,对各层次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也不同。企业岗位的级别越高,所需要的该职业岗位下的职业能力要求就越高。职业能力决定了职业教育中专业教学能力标准的内容和层次结构。本文主要从不同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养成的角度出发探索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体系衔接问题。

一、会计专业的岗位分级和职业能力分析

会计专业的岗位分级由低到高主要包括财务基础岗位、财务综合岗位和高级财务管理岗位三级。会计专业的职业能力可以概括为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三种。社会能力指的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责任意识和积极奉献的精神,是一种基础保障能力。专业能力是与会计职业岗位技能直接相关的能力。发展能力主要包括较强的学习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对社会快速发展和变革带来的职业挑战的能力。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满足小企业中的财务基础岗位的人才需求,能够利用会计基础知识完成出纳管理、日常业务核算、纳税申报、会计信息化操作、财务信息收集和整理等一些基础性工作。社會能力要求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踏实肯干的精神。就发展能力而言,中职学生要具备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意识,一部分学生要具备到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满足中小企业的财务基础岗位和财务综合岗位的人才需求,除了具备扎实的财务基础岗位能力要求外,还需要具备财务综合核算能力,可以组织财务管理,进行财务分析、内控与风险管理、财务预算、税务管理等综合性财务工作。社会能力要求侧重于培养学生较高职业忠诚度、较强的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就发展能力而言,要求学生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其中一部分高职学生可以到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深造。

更高一个级别的高级财务管理岗位,要求能够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制定并实施财务战略规划,进行投融资管理、重大风险控制、资本资产管理等财务战略决策。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要求比较高,主要依靠本科及以上的会计相关专业来满足人才需求。

二、会计专业“3+3”分段培养模式下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课程体系决定学生通过学习可获得的知识结构体系。尤其是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过程中,如果没有从层次性、系统性去考虑和设计,就会出现课程体系结构混乱、课程名称繁多杂乱、课程内容重复、课时安排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实质性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的衔接缺乏相关性和有序性

“3+3”分段培养模式是在已经完成3年中职教育的学生中,通过考试选拔一部分学生到高职院校继续学习3年。考试选拔的方式主要有对口升学、自主招生和高考招生三种。“自主招生”和“高考招生”方式下两个阶段的专业可能完全不相关,对口性很差。两个阶段的课程体系完全不相关。“对口升学”选拔方式下中职和高职的专业虽然是对口的,但是在课程体系方面基本都是两个阶段独立设计,没有有效沟通和系统设计。所谓“衔接”也就是两个阶段原有课程的简单相加,专业课程名称多而混乱,教学内容大量重复。

(二)课程体系的衔接未考虑能力要求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目前中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并没有与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接轨,没有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需要具备的各项能力,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以核算为主的会计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人才的需求层次上了一个台阶,但是学校的人才供给还没有相应推进,尤其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跟不上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大部分中职会计毕业生无法从事会计相关岗位的工作。因此,中高职学校重新系统地整合会计类课程迫在眉睫,相关的课程设置也应相应由以会计核算为主的课程,递进至管理会计类课程,培养的会计人才应该尽快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

三、优化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建议

在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上,要体现出职业能力的持续、递推和上升关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的,充分考虑“3+3”分段培养模式下不同情况学生的特点,做到两个阶段课程体系衔接的系统有序。在梳理出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基础上,分解出不同工作岗位下的工作任务,找出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按照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养成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能力到中高级能力安排教学内容,构建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理论和专业实操课程体系。

(一)建立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岗位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个类型。“3+3”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基本思路如下:依据不同的生源,采取不同的课程衔接方案。“自主招生”和“高考招生”方式下招收的学生,原来所学专业可能和会计专业完全不相关,两个阶段的专业课程完全不同。在高职阶段,专业课程不作为銜接课处理,而以新设课程处理,但是也要区别于高中来源考生,适当弱化管理会计类课程的要求。“对口升学”选拔方式下的招收的学生,中职和高职的专业是对口的,要以中职学校的教学标准为基础,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以内容回顾为主,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转变;鉴于中职来源考生基础较弱的情况,一些难度较大的管理会计类课程,要以新设课程处理,同时适当加大课时量,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

1.专业基础课程的衔接。中职阶段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一阶段已经开设过的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基础课程,在高职阶段应当适当缩减课时量,加大一些难度较大的管理会计类课程和考证类课程的课时量。

2.岗位核心课程的衔接。中职会计人才主要用来满足财务基础岗位的需求,学生在这一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审核、填制和整理;电子表格的应用技能、税法基础认知、纳税申报和基础会计核算能力。岗位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税收基础、会计电算化等。对于高职会计人才而言,学生要在掌握财务基础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综合岗位的能力,以满足财务综合岗位的需求,并注重对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处理一些复杂问题的能力。岗位核心课程体系主要针对财务分析、税务管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以及财务预算和决算等课程的设置。

3.专业选修课程的衔接。专业选修课程一般可以用来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具体设置有几种类型的选修课:一是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的课程,比如审计理论与实务、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原理、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等。二是拓展学生学习能力的课程,如会计英语、财经应用文写作、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

(二)设计会计专业中高职有序衔接的实践课程

中、高职院校以及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组建成立工作小组,以“系统设计、分层分段递进”的指导思想,系统化设计适合“3+3”分段式培养模式下的实训课程,优化中高职实践课程内容的有序衔接。以不同工作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为起点,分解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流程,进一步细化各岗位的能力要求,提炼出不同能力下的知识准备,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课程,突出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对接。按照岗位能力需求的不同,招收生源的不同分层分段实施实践训练,在中职阶段,侧重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及基本操作规范、方法等培养,主要负责初级岗位下的能力训练和知识传授。在高职阶段,突出综合知识、职业能力的训练及对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主要负责中级岗位下的能力训练和知识传授。高级岗位需求主要由更高一级的本科教学来满足。下面以往来会计岗位为例进行说明,具体见表1。

(三)优化会计专业中高职有序衔接的教学实施方案

首先,在学生入学分班时,要充分考虑“3+3”分段培养模式下不同来源学生的特点,对口性很差的“自主招生”和“高考招生”来源的中职生,原来专业与会计专业一点不相关,应该和“对口升学”来源的学生分班教学。另外,鉴于中职生和高中生基础不一样,也要尽可能分班授课。专业教研组要根据不同班级的情况实行相应的教学。“自主招生”和“高考招生”来源的中职生源,在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上要以“零基础”来处理。第一年年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打好基本技能的基础;后两年则应当注重从初级能力到中高级能力的提升,注重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加强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而“对口升学”来源的生源在中职阶段已经掌握了一些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高职阶段只要做短期复习巩固就可以了,避免重复教学,把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上面。

其次,要建立中高职合作沟通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高职会计专业的相关专业负责人、带头人、教研主任和专任教师应该与有合作的相关中职学校不定期交流,就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衔接,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评价和中职生源的升学等方面进行不同层面的互通和研讨。有条件的中高职合作院校可以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一起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或者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的一些组织,方便各方的沟通交流,促进共识的达成。就教学资源而言,高职院校在教科研、社会服务能力、教学设施和资源等方面比中职学校更有优势,那么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以及一些有价值的数字资源和图书资源都可以成为共享资源。当然中职学校的相对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更久,也沉淀了不少有特色的资源,这些都可以高度共享,最大化地利用。

最后,各中高职的合作院校必须加强课程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检查,课程体系衔接的最终归属还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中高职院校要严把教学质量关,由教研组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确定各课程的课程建设标准,审核各门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监督专业老师做好课程诊断和改进工作。各院校可以建立教学质量自评、学生评和互评等制度来进一步把控教学质量,对那些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综上所述,在专业课程衔接方面,中职学校应该突破原来中职教育的理念,对接高职和社会对中职生源的需求,重视学生发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在更高层次上理解“3+3”分段式培养课程衔接的要领,把向高职输送合格毕业生作为目标之一,为分段式培养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高职阶段必须充分考虑中职生源学生的培养与普通高中生源学生培养的差异,以及不同专业来源的中职生源学生本身的差异,在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上要分层分段有序推进,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思维的培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静.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课程衔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

[2]霍骁象,赵哲.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3]宋春林.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7(23)

[4]江洁.中高职衔接研究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

[5]席海英,谢宇畅.“注册入学”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的实践探索——基于财务转型背景下江苏省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

[6]苏宗敏.试论广西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改革与创新[J].广西教育,2018(47)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重点)“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研究”(GXGZJG2016A096)

【作者简介】巩 鑫(1979— ),女,会计学硕士,广西大学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

(责编 黎 原)

推荐访问: 衔接 高职 会计专业 课程体系 研究
本文标题:“3+3”模式下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05/52611.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3+3”模式下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