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05-06 08:30:03 | 浏览次数: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广州 510000)

【关键词】 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43-02

慢性糜烂性胃炎(CEG)是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多以慢性上腹部不适、疼痛、泛酸和嗳气为主要症状,但亦可无任何症状[1]。CEG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药物、食物的不良刺激、胆汁返流,精神压力等有关,导致胃粘液屏障和粘膜屏障受到损害,或正常粘膜防御机制的破坏加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而发病[2]。周庆南等报道Hp感染后自发清除少见,易致慢性胃炎的长期存在[3]。且长期Hp感染所致的炎性及免疫反应可使部分患者发生胃黏膜萎缩和肠化[4]。多数研究表明根除Hp可改善胃黏膜组织学的炎性反应,防止萎缩和肠化进一步发展[5],故近年中医在本病疗效研究中亦注重Hp的转阴率以及复发率的研究。

本病多属于祖国医学“胃痛”范畴。近年来医家不断的开展关于慢性胃炎的各方面研究并实践和总结,逐渐丰富了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就近5年以来关于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各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幽门螺杆菌与辨证分型之相关研究

近年来,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临床辨证分型多以中医辨证为主,同时结合现代理化检查,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辨证原则,但离不开以五脏为中心进行整体辨证的范畴,在微观辨证方面较集中体现在参考幽门螺杆菌和胃镜象予以辨证。潘卫中[6]将糜烂性胃炎分型为肝胃不和型、胃络瘀血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且报道糜烂性胃炎以脾胃湿热型为主。潘氏还分析了年龄与证型的相关性,指出中老年患病率明显较脾胃虚弱型高,而青年患者情况却与之相反,分析可能原因是因为老年人消化功能退化所致,提出在临床辨证用药时需注意此种情况。郑昱等[7]将16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 胃络瘀血型。并发现慢性糜烂性胃炎实证(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络瘀血型)多见,明显高于虚证(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其排列顺序为: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血型,并研究了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虚证之Hp感染率明显高于实证(P <0.05)。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实证所占比例高于虚证,两证均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且虚证Hp感染率更高。指出脾胃虚弱或胃阴不足,则正气不足,易于感染Hp,或适于Hp生存,故而Hp感染率相对较高。而实证,则正气尚盛,邪正相争,可见HP感染率相对稍低。这与现代医学所提出的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有相仿之处,认为慢性糜烂性胃炎虚证与胃黏膜防护功能减弱,而易于遭到Hp攻击可能相关。赵东升等[8]研究指出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主要证型为肝胃不和型和脾胃虚弱型,而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血型均少见。肝胃不和型与脾胃虚弱型相比在性别上患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肝胃不和型与脾胃虚弱型的中老年患病率均较高,但肝胃不和型中老年患病率较脾胃虚弱型中老年患病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林国清等[9]观察Cga 、VacA表达在Hp感染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脾虚证之间是否有区别,探讨脾胃湿热证在病理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特性。二、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之研究进展

2.1根据病机,选用治法与方药

潘卫中[9]提出CEG以脾胃湿热为主,治疗上应着重从清利湿热入手。陈静[10]将治疗分为发作期及缓解期,发作期以清热化湿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方用左金丸合二陈汤加减化裁,缓解期以益气健脾、养阴为主,以固其之本,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随症加减。从辨病用药之角度,提出护膜多用白及,抑酸多用乌贼骨或瓦楞子。徐哲锋[11]认为“血瘀”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胃镜下观察到的CEG 的胃粘膜充血、潮红、肿胀、糜烂等,更提示了“血瘀”的存在。提出活血化瘀,调理气血是CEG中医治疗的关键所在。以膈下逐瘀汤加减配合西药抗HP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40例,痊愈8例,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与单纯西药三联治疗对比有显著差异性,症状积分明显由于对照组。常建国、周清毅[12]在治疗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时提出以加味温胆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湿热型本病60例经治疗30天,治愈l8例,占30% ;显效27例, 占45% ; 有效9例, 占15% ;无效6例, 占10% ;总有效率90% 。孙劲松、李卫青[13]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痰热壅胃,胃失和降,痰热胶结,热蕴于中,根据《伤寒论?太阳病篇下》:“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与该病的临床表现相似,以小陷胸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本病34例,治愈22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8%。何氏[14]认为该病由于患者素体热盛或嗜肥甘厚味,烟酒、酸辣等助湿化热 之品,久而酿生湿热,蕴于胃腑,热蒸肉腐而成疾 ,故胃镜下可见病变部位有糜烂灶,此证在镜下病灶呈充血、水肿、糜烂并存;可与脾胃虚寒胃脘痛者镜下见黏膜萎缩、苍白有明显区别,故参考中医外科治疗痈疮疖肿之代表方五味消毒饮化裁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玉锋[15]等亦使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本病3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杆菌阴转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主要临床症状(胃痛、纳呆、灼热感)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张光昇[16]、张建新[17]均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治疗肝气犯胃型慢性糜烂性胃炎。赵付清[18]认为本病病因多为脾胃素虚、邪气伤中、肝气犯胃等而致脾运无力,胃失和降,湿邪中阻,郁积化热,其病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治宜健脾和胃,清热化湿,以香砂六君子汤合芩连温胆汤为主方,治疗本病病例44例, 治疗组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76、7%。且1年后分别对治疗组临床治愈的22例患者,对照组治愈的13例患者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9.09% 。对照组为复发率为30.77%。

2.2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拟方用药

何善明[19]认为该病主要病因是毒邪客胃,毒邪即幽门螺杆菌.此毒邪侵袭入胃即在胃内寄宿、繁殖,胃乃多气多血之腑.毒邪客胃.毒蕴化热.热毒与瘀血相搏结而损伤胃络.终致胃络糜烂,随着毒邪的增长.炎症随之加重.糜烂甚则肉腐血败终至溃疡其治法宜清热解毒,祛腐生肌。遂以此法组方,自制解毒祛腐生肌基本方(蒲公英、青天葵、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白及、参三七、海螵蛸、薏苡仁、法半夏、莪术、甘草),治疗本病39例.基本治愈24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基本治愈率61.5%.总有效率94.9%,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基本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性。主要临床症状改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性。张平辉、周玉洁[20]从药理角度提出土荆芥具有止痛、散寒、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腹部胀痛的作用,另外,荆花胃康胶丸能抑制胃酸的分泌,增加黏膜血流量,刺激胃黏液和碳酸氢根的分泌,促进上皮修复。水团花有清热利湿、散寒化瘀、止痛生肌的作用,对促进糜烂的愈合有很大作用。以土荆芥和水团花中提取的挥发油按一定的比例制成复方制剂荆花胃康胶丸治疗本病40例,症状消失25例,症状减轻11例,无效4例。与对照组丽珠得乐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并认为,荆花胃康胶丸在减轻糜烂性胃炎的症状和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优于丽珠得乐。黄瑞彬、黄周红[21]认为本病病因乃饮食不节,寒热犯胃,肝气乘中,脾胃失运,以致胃膜损伤,糜烂出血,积于胃中,乃成瘀血,瘀血不祛,新血难生,胃膜乏养,糜烂难复,自制敛疡护膜颗粒(熟大黄,三七,白及片,制乳香,制没药,生地榆,浙贝母,煅乌贼骨,仙鹤草,延胡索,党参,炙甘草)治疗糜烂性胃炎50例,治疗60天后,痊愈4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任平乐等[22]以健脾土益中气,和中降逆,缓急,除淤生新为主,自拟方脾胃康散(黄芪、白术、白芨、延胡素、甘草、乌贼骨、半夏、生姜)治疗糜烂性胃炎1 50例,治愈112例占74.6%,显效27例占18%,无效11例占7.4%,总有效率92.6%,随访一年无复发。朱生岗、丁红娟[23]考虑以肝气郁结、郁久化热,或邪热犯胃、火热内盛、灼伤胃络所致为主,治法为清热解毒、凉血散结,自拟蒲芩乌及汤(蒲公英,黄芩,乌贼骨,白及,大贝母,仙鹤草,制没药,厚朴,煅瓦楞子,赤白芍,甘草)治疗本病72例,治疗期为30-45天,显效43例,有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8% 。治疗前HP阳性31例,治疗后转阴l7例,清除率为54.8%。张庆、宋素英[24]考虑本病多属虚实夹杂,健脾益气以治本,燥湿化痰止血行瘀以治标,拟方田芨六君汤(党参、焦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清半夏、白芨、三七参),治疗本病79例,痊愈64例,显效9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7.5%。李鹏[25]自拟芪连乳白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生黄芪、生白芍、白及, 香附、苏梗、延胡索, 乳香、黄连、制大黄、甘草),随证加减治疗本病80例,疗程为60天,痊愈59例, 好转19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7.5%。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近5年各医家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辨证分型、遣方用药等深入研究,并且中医药治疗CEG确有较好疗效, CE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随着现代医学的研究发展,中医对 CEG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并且不断体现出中医药在这方面的优势,中医药在治疗 CEG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并且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同时亦存在一些不足,大样本研究资料较少,具有严格科学对比观察的临床报道较少;大量的临床研究只是局限于某方药对本病的疗效验证,临床研究科研设计不完善,样本量偏小 ,以设计、测量、评价(DME)方法为指导、严格遵循随机对照原则的大宗病例前瞻性研究不多;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少,没有一个统一的诊疗标准,治疗及统计还没有完全规范。同时,目前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临床的治疗上,还缺少相应的科研报道和试验研究,应加强基础实验研究,应该把中医证型机制研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医药治疗CEG研究的发展。因此应在筛选出有效药物基础上,加强药物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确定方药有效成分,逐步将辨证用药与辨病用药结合起来,这些都将是中医药工作者以后的任务。



参考文献

[1] 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41.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59.

[3] 周庆南,梁运啸.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隆起性胃炎病理改变探讨[J].医学文献,2004,23(4):467

[4] Kuipers EJ,Uyterlinde AM,Pene AS,et a1.Long-termsequela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tis[J].Lancet,1995,345(2964):1525—1528.

[5] Zhou L,Sung JJ,Lin S,et a1.A five—year follow—upstudy on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gastric mLI(X)Sa after Hperadication[J].Chin Med J,2003,116(1):11—14.

[6] 潘卫中.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分型辨证施治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1(3) 9:11

[7] 郑 昱,谢建群,李 萍,洪原淑,洪佩君,王雪芬.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辨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中华中医药学学刊.2007(6):1210

[8] 赵东升,赵东杰,周毅萍,邓兰琼,崔世高.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中医分型及其与胃镜像的关系.山东中医杂志.2008,27(3):160

[9] 林国清,柯晓,周凡,傅肖岩,黄恒青,王文荣,胡光宏,谢冰颖,葛振华.Hp感染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CagA、VacA的相关性研究.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0,20(1):45

[10] 陈 静.从湿热论治糜烂性胃炎的体会.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1):42

[11] 徐哲锋.膈下逐瘀汤加减配合西药抗HP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40例.陕西中医.2010,31(5):532

[12] 常建国,周清毅.加味温胆汤治疗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60例.四 川 中 医.2007,25(9):69

[13] 孙劲松,李卫青.加味小陷胸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34例.山西中医,2006,22(5):18

[14] 何堂钧. 五味消毒饮化裁治疗糜烂性胃炎[J].山西中医,2007,23(5):65.

[15] 玉锋,何善明,邓天好.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观察. 广西中医药2007,30(3):32

[16] 张光昇.柴胡疏肝散加昧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6O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 30(5):21

[17] 张建新.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9:143

[18] 赵付清.香砂六君子汤合芩连温胆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44例观察.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2):137

[19] 何善明.解毒祛腐生肌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39例临床观察.江苏中医药.2008,40(4):40

[20] 张平辉,周玉洁.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糜烂性胃炎疗效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l0(6):50

[21] 黄瑞彬,黄周红.敛疡护膜颗粒治疗糜烂性胃炎50例.世界中医药.2010,5(3):181

[22] 任平乐,戴亚妮,任兵,周娟.脾胃康散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150例.中医临床研究.2010,1(1):19

[23] 朱生岗,丁红娟.自拟蒲芩乌及汤治疗糜烂性胃炎72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21(9):47

[24] 张庆,宋素英.田芨六君汤治疗糜烂性胃炎79例疗效观察.基层医学论坛 2009,32:1015

[25]李鹏. 芪连乳白汤治疗糜烂性胃炎80例.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3 S1, 10(9 ):43-44

推荐访问: 胃炎 研究进展 相关性 糜烂 中医
本文标题: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06/52846.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研究进展》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