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农业模式选择

发布时间:2022-05-07 11:20:02 | 浏览次数:

摘要: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包括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及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大,传统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加快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库区尽快脱贫致富,现代农业建设是其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高效生态农业的考虑,总结出适宜库区特色的现代农业“6+4”模式——6种技术模式和4种经营模式。

关键词:三峡库区;现代农业;技术模式;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1)10-0101-03

重庆三峡库区包括万州、涪陵等22个区、县(自治县、市),占重庆幅员面积的56%;人口约1500余万,占重庆的50%。由于该区域是全国贫困区(县)的聚集区,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加之人口压力大、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致使农业生产方式和水平比较落后。加快三峡库区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三峡库区移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迫切需要,也是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现实需要,同时还是库区对生态环境特殊要求的需要。

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采用历史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进行生产,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其特点是人畜耕作、结构雷同,生产规模较小,商品率低,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较薄弱,基本上没有形成生产地域分工。

目前,三峡库区传统农业还占有较大比重,传统农业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孤悬,种植、养殖等各产业间关联度低,没有形成耦合和互补效应,“筷子效应”差。二是效益低下,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双偏低。一些农民在坡耕地上种植,不是沿等高线开垦,而是年复一年从坡底向坡顶垂直开垦,地越种越薄,产量越来越低,效益越来越差,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三是功能单一,种植业只生产粮食、水果、蔬菜等,养殖业只生产肉、蛋、奶等,而文化传承、休闲观光、生态调节等功能发挥不出来。

基于高效生态农业的考虑,笔者总结出适宜库区特色的现代农业“6+4”模式,即6种技术模式和4种经营模式。从技术角度分析,有循环农业、轻简生态种植、生态渔业、精准农业、种草养畜和林下养禽6种模式。从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管理角度分析,有“公司+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和“大户”4种模式。

一、循环农业模式

库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保证三峡工程安全运行的需要。发展库区循环农业,要变产业孤悬为产业耦合,充分利用养殖业废弃物提升耕地有机质,通过“猪沼果(菜、粮)”良性循环(见图-1),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农业整体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以农促农,以农养农”,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高”;通过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肥料化利用、旱地秸秆覆盖栽培,实现农业生物质的高效再生利用(见图-2)。

开县推行以生猪养殖为纽带、以沼渣沼液为肥料、以废弃物综合处理与利用为手段的能量多级传递及物质循环再生,把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连接,达到增产、增收、减排目的的循环经济——环保养猪模式,效果显著。2008年开县采用循环经济环保养猪模式的规模场达230个,出栏生猪20.4万头,占规模养猪场总数的39%,减排粪尿污水40万吨,为种植业节约化肥1万吨,增加效益1400万元。

二、轻简生态种植模式

三峡库区人地矛盾突出,耕地承载能力低;坡耕地比重大,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长江及其支流两岸耕地相对集中,是沿岸各地粮油、蔬菜、柑橘等农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复种指数高,陡坡垦殖较为普遍,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0%,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对化肥投入的依赖性强,化肥和农药的投入量大。面积大、范围广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防治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一是要从调整种植业结构、减少坡耕地耕作频率着手,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有机物对库区水质的影响。实施农田减污控污技术和农田保护性耕作模式,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科学使用农药为主要手段,辅之田间水系治理以及合理的耕作栽培技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壤肥水保蓄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壤养分流失量和土壤侵蚀量,从而实现农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清洁生产。二是要推广生物覆盖栽培,在幼果林、退耕还林的幼树林间作豆科作物等技术,提高土壤生物增肥能力。比如,推广“稻-秋洋芋-春洋芋”、“稻-菜”等农田保护性耕作模式。即采取稻草还田免耕种植中稻,中稻收获后稻草覆盖免耕种植秋洋芋或蔬菜,秋洋芋收获后再连作免耕稻草覆盖春洋芋的连作免耕保护性耕作模式。三是推广免耕、等高线种植等技术,改善和保护库区消落带、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三峡工程四期蓄水后,每年5-10月,水位从175米降为145米,在库区两侧将各形成一条面积i10平方公里、总长度达2000公里的消落带。在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该地带生态将遭到破坏,极有可能出现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退化以及生态景观和城乡环境恶化等情况,导致多种流行性疾病暴发。在目前还没有成功治理模式和技术措施的情况下,可选择适耕地免耕种植耐淹牧草,可减少土地裸露。在三峡水库土地征用线至第一道山脊农村区域的生态屏障区,要尽量采取自然免耕措施,在非耕不可的情况下,要采取沿等高线开垦的方式,尽量减少水土流失。

三、生态渔业模式

生态渔业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渔业效益的一种渔业生产模式。发展库区生态渔业的核心是发挥鱼类对库区水质的净化作用和生态功能,控制三峡水库水质富营养化,增产商品生态鱼。水生生物具有非常强的净化功能,尤其是部分滤食性鱼类对水体的净化功能,其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十分可观,而且成本低廉,既可清除水域中的浮游生物、杂草和有机碎屑等物质,消耗水中的氮和磷,使水质返清,避免杂草影响河道水流,又能将大量的内源性、外源性营养物质转化为鱼产品,获取一定数量的淡水鱼。鱼类净化水质的能力非常强,据测定,在天然水源中,生长1千克白鲢鱼可消耗浮游植物(如蓝藻等)50~100千克,生长1千克花鲢鱼可消耗浮游生物100~150千克,生长1千克草鱼可消耗水草60~80千克。白鲢每增重1克,可消耗水体中氮171.11毫克、磷10.67毫克。这些鱼类就像过滤器一样,一生都在不停地过滤水体,净化水质,并最终生成绿色水产品,是人类治理水污染的一大生物武器。

四、精准农业模式

精准农业主要是以集成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和思想,结合重庆库区丘陵山地特点,对农业生产工艺全过程进行系统优化。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准确化调节与控制,实现低投入、低消耗、高收益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目标的农业生产经营思想体系。该模式主要是通过采集气候、土壤、水分、养分、作物成分等农田系统基础信息,建立操作对象信息库,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实时监测及掌握作物生长的情势、疫情、水分状况和养分状况等,建立地块时空变异参数。根据地块时空变异参数与农艺要求,整合农学、土壤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和力量,建立作物优化管理模型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农业决策系统软件,经过系统分析做出决策,形成田间处方,实现精准操作的模式。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库区柑桔产业,推广“容器育苗、规范化栽植、精准化管理、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从育苗、建园、管理到加工销售,各环节均体现标准化和精准化。

五、种草养畜模式

三峡库区雨量充沛,水热条件好,草地资源丰富,为牧草种植和草食牲畜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基础条件。同时,库区又是全国肉羊、肉牛优势产区,多数区县畜牧业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的40%,畜牧养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部分偏远山区,草地畜牧业几乎是当地农民唯一的经济来源。但是,库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叉对草食牲畜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处理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唯有改革养殖方式。实践证明,推行种草养畜,变传统的散养为圈养,是库区草食牲畜发展的最佳方式。三峡库区以丘陵山地为主,山高坡陡,土层瘠薄,传统的以天然草地和本地野生牧草散养放牧方式易造成水土流失。通过种草养畜,并结合库区退耕还林还草取得的成果,一改传统散养放牧方式为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将丰富的草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促进草地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六、林下养禽模式

近年来,三峡库区实施库周绿化带、长防林、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如何高效益利用这些成果,发挥产业关联效应,是研究基于产业协同效应的库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课题。实践证明,林下养禽是适合库区特点的有效模式。林下养禽主要利用林间丰富的牧草、杂草和昆虫来放牧鸡、鹅,可省去除草剂和减少人工投入,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天然健康养殖,是一种无公害生态养禽模式。鸡、鹅在林下放牧时只采食林间的牧草和昆虫,而不采食树叶、树皮,对果、林特别是幼林不仅不会造成危害,而且还可利用鸡、鹅产生的粪便与吃剩的草渣、树叶混合,快速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林木和林下牧草生长。此外,树林还能减少阳光直射,降低鸡、鹅舍内外温度,整体实现循环养殖。石柱、万州、云阳等区县的成功案例表明,只要品质选择恰当、养殖密度控制合理,林下养禽能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七、“公司+基地”模式

该模式指围绕某一项产业或一种产品,南农产品加工企业、营销企业牵头建立基地,公司向基地的农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等服务,并且与农户签订农产品定购包销合同,农户按协议生产并销售农产品给龙头企业。当产品市场价格超过保护价时,公司按市场价格收购农户的产品;而当产品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时,公司按保护价收购农户的产品。因此,当市场价高时,农户的利益随之提高;当市场价低时,农户的利益也能得到保护。与此同时,企业又向农村推广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农业的科技水平。该模式适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特别是外向型农业,尤其适合在市场风险大、技术水平高、分工细、专业化程度高、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生产领域中发展。

八、“合作经济组织”模式

该模式是由从事专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而成的技术、生产、资金和供销等互助合作组织。通过发挥合作组织的组织、引导和协调功能,以技术、信息交流和服务为纽带,把从事专业化生产的大量分散农户组织起来,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一些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迅速区域化、规模化,靠专业化服务推动产业化经营。例如,有“中国脐橙之乡”之称的奉节县就是采取这种模式大力培育运销专业合作社、专业户,推动脐橙的出口。石柱县辣椒行业协会拥有44个辣椒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1.8万多户。

九、“公司+合作经济组织”模式

该模式依托实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利用其在加工、品牌及营销方面的优势,将企业和农户纳入经济组织中,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职能上,农户负责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侧重联系和服务,公司偏重营销。“公司+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是“公司—_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升级和创新,具有一定的前期运行基础,农户也更容易接受。

十、“大户”模式

该模式是由农民专业生产经营大户或农民经纪人、返乡创业人士等能人牵头,利用其在生产、经营、购销等方面的优势形成的经营管理模式。按分工可分为生产型、加工型、营销型三大类。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推行和三峡库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创业市场准入条件得到进一步放宽,“大户”模式已经成为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增长极。

推荐访问: 库区 现代农业 重庆 模式 选择
本文标题: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农业模式选择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07/5337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农业模式选择》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